不同稻作方式对连粳7号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

来源 :新农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er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连粳7号是目前一个综合性状较好的迟熟中粳稻品种。本试验采用机插、抛秧、直播、手栽等四种稻作方式种植,系统地比较了不同稻作方式对连粳7号的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连粳7号的生育期、分蘖发生动态等生长发育指标都有差异,产量表现依次为抛秧稻、机插稻、手栽稻、直播稻。
  [关键词] 连粳7号;稻作方式;生育期;产量
  连粳7号是由江苏连云港市农科院选育的中熟中粳稻品种,2010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委员会审定,近年来在灌南县应用面积不断扩大,2011年全县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以上,占全县水稻面积的60%以上,是我县水稻的主体品种之一。近两年的种植实践表明,该品种株型紧凑,穗型较大,分蘖力较强,整齐度好,后期熟期转色较好,抗倒性中等,米质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稻谷标准。针对近几年机插秧、抛秧、直播稻等轻简栽培方式应用面积不断扩大的趋势,为了更好地发挥连粳7号高产优质的特点,我县开展了连粳7号机插、抛秧、直播、手栽等四种稻作方式试验,系统地比较不同稻作方式对连粳7号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为指导大面积生产、提高我县及连云港地区水稻生产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1.供试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连粳7号,由连云港市农科院提供。
  2.试验情况
  试验设在新安镇闸北村,位于灌南县农业综合展示基地内,前茬作物小麦,土壤为粘壤土,肥力中等,且均匀,茬口一致,排灌条件良好。
  3.试验设计
  试验设置机插、抛秧、直播、手栽等四种稻作方式,采用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每个试验小区长33m,宽8.5m,面积280.5 m2,两次重复。
  试验设计如下:
  ①机插秧。6月5日落谷,采用软盘育秧,每盘用种140g,秧大田比1:80,6月25日移栽,行株距30 cm *13 cm,每穴3~4株,基本苗6.5万/亩,每亩施纯氮 20 kg,基肥:分蘖肥:穗肥=4:3:3,N:P2O5:K2O=1:0.5:0.8。
  ②抛秧。5 月25日落谷,采用434孔塑盘旱育秧,每盘用种量50g,6月25日抛栽,每亩 抛65盘,基本苗7~8万。每亩施纯氮 20 kg,基肥:分蘖肥:穗肥=3:3:4,N:P2O5:K2O=1:0.5:0.8。
  ③手栽稻。采用常规水育秧,5月15日落谷,6月25日人工栽插,行株距22.5*12.5cm,每亩栽2万穴,每穴3~4株,每亩基本苗7~8万。基肥:分蘖肥:穗肥=4:2:4,N:P2O5:K2O=1:0.5:0.5。
  ④直播稻。6月25日水直播,每亩用种量10 kg,施纯氮18 kg,基肥:分蘖肥:穗肥=3:4:3,N:P2O5:K2O=1:0.5:0.5。
  4.考查项目
  记载主要生育時间,包括播栽期、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成熟期。成熟收获前每小区取代表株10穴,测量植株高度、穗长以及考查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等并分区测产。
  二、结果与分析
  1.不同稻作方式对连粳7号生育期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连粳7号采用机插、抛秧、直播、手栽等四种稻作方式种植,全生育期差异相差较大。手栽稻生育期最长,为158d,直播稻生育期最短,为137d,比最长的手栽稻短21d,机插秧生育期144d,抛秧生育期153d。四种稻作方式生殖生长期基本一致,为60d左右。而营养生长期变化较大,手栽稻营养生长期最长,为 97d,直播稻营养生长期最短,为81d,比手栽稻短16d,机插秧、抛秧稻营养生长期介于两者之间,为87d、93d,四种稻作方式全生育期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营养生长期的变化。
  2.连粳7号不同稻作方式群体茎蘖变化
  (1)采用不同的稻作方式种植,其群体茎蘖增长和消亡的趋势不同。抛秧稻、手栽稻栽后5d左右处于缓苗期,机插秧栽插后10d处于缓苗期,分蘖发生停滞,缓苗期后,群体茎蘖增长速度表现为手栽稻>抛秧>机插稻。而直播稻没有缓苗期,进入分蘖期后,群体茎蘖增长速率加快,其群体茎蘖增长速率明显高于其他种稻作方式。四种稻作方式高峰苗表现为直播稻>抛秧>机插稻>手栽稻。高峰苗期后,群体茎蘖开始下降,直播稻群体茎蘖消亡速率最大,而其他三种稻作方式群体茎蘖消亡比较平缓,说明直播稻群体质量差于其他三种稻作方式。
  3.不同稻作方式对连粳7号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1)连粳7号采用机插、抛秧、直播、手栽等四种稻作方式种植,产量差异较大,从产量结果上看,产量最高的是抛秧,产量达712.9kg/亩;机插秧次之,产量达670.1kg/亩;手栽秧第三,产量达666.6kg/亩;直播稻产量最低,产量为581.5kg/亩,比最高的抛秧稻减少 131.4kg/亩,这与直播稻全生育期短、成穗率低有密切关系。
  (2)分析其产量结构,直播稻穗数最多,为26.3万穗/亩,其次为机插稻,为24.3万穗/亩,抛秧稻为23.7万穗/亩,最少的手栽稻,为23.1万穗/亩,抛秧稻穗型最大,每穗粒数最多,为133.5粒,比最少的直播稻113.5粒多20粒,抛秧稻、手栽稻千粒重最高,分别达27.4g和27.3g,比最低的直播稻26.3g高1.0g。(见表2)
  (3)综合构成产量因素,手栽稻与机插稻在高产途径应主攻足穗,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而直播稻则在适宜穗数基础上应主攻大穗,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抛秧不仅能取得较充足的穗数,而且穗形较大,千粒重和结实率均较高。
  (4)由于灌浆期遭遇低温,所以对结实率影响比较大
  三、小结与讨论
  1.连粳7号是一个综合性状较好的中熟中粳水稻新品种,与手栽相比,采用机插、抛秧等轻简稻作方式种植,均能取得高产高效的结果,但不同稻作方式产量差异较大。
  2.抛秧稻缓苗期相对较短,易早发,群体与个体较为协调,不仅易拿穗数,而且穗形较大,产量最高,是一项最佳的高产高效轻简稻作方式。
  3. 机插稻是现代稻作技术发展的方向,是一项高产、稻产技术;但机插稻行距较大,缓苗期相对较长,易造成因穗数不足而影响产量,促早发、攻足穗是机插稻取得高产的关键。
  4.直播稻因不用育秧、插秧,种植方法简单,降低劳动强度和成本,而被广大农民自发应用。但直播稻产量构成特点是穗多粒少,群体与个体矛盾较大,抗倒能力弱,高产隐患多。特别今年由于灌浆期遭遇低温,对结实率影响比较大,产量远不及抛秧稻、机插稻,所以大面积推广应用依然存在较大风险。
  参考文献
  [1] 苏仕华,成英等.中熟中粳稻连粳7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北方水稻,2011(1)
  [2] 杨洪建 水稻抛秧塑盘旱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农家致富,2011(10)
  [3] 孙朋,孙妍.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J].新农民,2010(5)
  [4] 何瑞银,罗汉亚等 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的比较试验与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1)
其他文献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与观念,创新教学手段,从而进一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中地理具有较强的综
彩特美细胞酶营养素,是美国细胞酶实验室有限公司通过高科技生物工程研发出来的新型农作物生长发育的促进性物质。2007年开始引入中国,在玉米、水稻等作物上表现出卓越的功效。2011年在黑龙江省农垦九三管局的甜菜地块上进行应用试验。  一、试验地的基本情况  试验地点设在农垦九三管局尖山农场的菜连,土壤黑钙土,种植作物为甜菜,种植户王龙,面积15亩,白瓜茬秋起垄,春深施化肥商品量400kg/ hm2(硫
期刊
对目前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和浅析,对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在华北管网工程中的实践进行了探索性分析,总结了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依据.
过了冬季,穿了一冬的羽绒服也该洗洗收了,但是羽绒服洗不好会爆炸哦。  2014年1月,郑州一女子在使用洗衣机洗羽绒服时发生爆炸,随后她投诉洗衣机质量问题,被销售人员告知,说明书上明确标明:不得清洗羽绒服。  羽绒服为什么会爆炸?  一般会爆炸的羽绒服都是防水面料,透气性差、里面的空气难以排出,而且爆炸几乎都发生在脱水甩干过程中。由于羽绒服质量较轻、透气性差,湿的羽绒服里面填充的羽绒会聚在一起,使得
期刊
高校内部控制建设作为高校全面发展奠基石,具有控制目标与控制范畴的双重作用,也是优化传统内部控制体制的实际保障.基于此,结合目前高校内部控制建设问题,重点探究其应对策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不但明确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政教育的主力军作用,而且明确了专业课也要注重思政教育,形成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效应.税收实
要建设好一个规模化的养猪场,最重要的是要科学选址和合理的规划设计.rn1.环境rn猪场场址应选在离公路1 000米以外,交通方便却又远离居民生活区、养殖场、屠宰加工场、兽医医
B2B消费市场是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市场的成熟网购模式之一,在产生买卖的过程中多种因素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行为,其中B2B的网络算法作为平台推广算法将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产
近年来,有许多党政机关及其工作部门在处理群众上访和面对群众切身利益等棘手问题上,发明了一个新词汇,叫做“首问负责制”,继而派生出“首办负责制”.以词会意,就是说面对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