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患者术后抑郁症状轨迹识别研究

来源 :中国现代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y4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討肺癌患者术后抑郁症状轨迹识别研究方法。 方法 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肺癌术后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先建立人口学资料数据库并采用心理问题评估,其中A组为空白干预,即未对患者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任何医学处理,B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心理干预,C组(观察组)则进行综合的心理干预,主要以医师为主导,主动结合精神科专业医师意见及建议进行心理相关评估与干预,更好地评估并改善患者心理状况,确定肺癌患者发生的各种心理症状之间的相互关系。 结果 各组内增长曲线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不同评分量表所示各组内增长曲线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A组患者发生焦虑及抑郁的可能性随着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B组随着时间的延长,其焦虑与抑郁的发生率基本稳定,C组随着时间的延长,其焦虑与抑郁的发生率呈现下降趋势。干预后观察组HAMD和HAMA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干预后观察组HAMD和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3个月、6个月及9个月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结论 不同量表在评价肺癌患者术后焦虑及抑郁情况方面具有的效果基本相同,而患者焦虑及抑郁较常发生于术后3个月,同时实施有效的综合干预对于减轻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肺癌;术后抑郁;轨迹识别
  [中图分类号] R73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19-0022-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thod of trajectory recognition of postoperative depressive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Methods A total of 150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lung cancer who were hospitalized from November 2015 to February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First, the database of demographic data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was used. Group A was blank intervention group, that was, no medical measurement was taken for the patient’s possibl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Group B(control group)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group C was treated with comprehensiv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for psychological correlation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with physician-led mainly, actively combined with psychiatric professional physician opinion and suggestions,to better assess and improve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patients and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rious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lung cancer patients. Results There we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rowth curves in each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wth curves showed in the different score scales. The possibility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group A patients increased with time.The incidence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was stable in group B over time, and the incidence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group C decreased with time. The HAMD and HAMA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the HAMD and HAMA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survival rates of 3 months, 6 months and 9 month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Different scales have the same effect in assessing postoperativ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While th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f patients occur more frequently at 3 months after surgery.At the same time the implementation of effective integrated interventions has significant value in reducing postoperativ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patients.   [Key words] Lung cancer;Postoperative depression;Trajectory recognition
  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2]。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我市肺癌患者死亡率占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高达22.98%,居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率首位;2013年肺癌发病率为41.15/10万,居恶性肿瘤患者发病率首位。癌症作为严重的负性生活事件,患者会产生焦虑、抑郁情绪[3]。面对癌症和手术的双重压力,许多患者会出现紧张、恐惧、悲观和焦虑等一系列不良心理,而这些不良的心理刺激又可导致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进而引起病情恶化与癌细胞扩散[4]。
  目前,多数患者以躯体症状为主而就诊非精神科,而非精神科医生对抑郁和焦虑障碍的低识别率,造成了漏诊及治疗延误[5]。已有大量的文献报道指出,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及预后。但识别哪些患者需要进行心理干预的研究则不多见。因此,不同抑郁症状轨迹的识别可以帮助确定哪些患者需要进行干预,为建立肺癌后抑郁综合干预模式,降低心理治疗疾病负担的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2月间在我院住院的肺癌术后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纳入标准[6]:①肺部影像学:胸部CT或增强CT;病理指标:病理分型;其他疾病有关信息:胸水涂片、痰液涂片,找肿瘤细胞等检查确诊为肺癌并实施手术者;②18岁≤年龄≤80岁;③能读、写和理解中文;④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⑤自愿接受本调查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7]:①诊断时有远处转移;②言语、听觉功能障碍者;③合并有其他严重的慢性疾病(高血压、COPD、糖尿病晚期、心脏病等)者。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入组前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
  首先建立人口学资料数据库:自编肺癌患者社会人口学状况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出生地、教育年限、职业、居住地(农村/城市)、经济来源、婚姻状态、生育情况、照料者、家庭环境、宗教信仰、兴趣爱好、精神疾病遗传病史等,并采用心理问卷评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幸福感指数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其中A组为空白干预,即未对患者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任何医学处理,B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心理干预,C组(观察组)则进行综合的心理干预,主要以医师为主导,主动结合精神科专业医师意见及建议进行心理相关评估与干预,更好地评估并改善患者心理状况。随后使用Mplus软件与增长混合模型(GMM)来进行纵向数据分析,确定经过9个月研究的不同抑郁症状轨迹潜在的类别,确定潜在类型中哪类患者需要干预,并建立适用于我市本土情况、规范化、综合性、可操作的肺癌后抑郁综合干预模式,使理论研究服务于临床医疗工作,进而促进肺癌患者的心理健康。
  1.3 量表选择
  一般情况问卷:由研究者团队根据研究目的及内容自行设计,主要内容应包括性别、年龄、出生地、教育年限、职业、居住地(农村/城市)、经济来源、婚姻状态、生育情况、照料者、家庭环境、宗教信仰、兴趣爱好、遗传病史(精神疾病)等;心理问题评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幸福感指数量表。所有患者均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与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对其抑郁和焦虑状态进行评估,其中HAMD共24项,总分小于8分为正常,分值越高提示抑郁越明显,HAMA共14项,总分在21~28分为确诊存在焦虑,分值越高提示焦虑越明显,使用诺丁汉健康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方面包括患者精力、疼痛程度、情感变化、睡眠质量、社会生活适应能力以及躯体活动能力,各项评分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差,幸福感指数量表包括6个领域和24个方面(Facet),每个方面有4个问题条目;另外,再加上4个有关总体健康和总体生存质量的问题,共计100个问题,总分100分,得分越高提示幸福感越强。
  1.4 量表施测
  所有量表均由本课题组成员进行发放和收回,采取整群抽樣法,选取符合条件的参与者,术前访问中首先向患者讲明调查的目的,取得其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由患者完成基线调查问卷,当场填写回收,手术2周后联系患者,预定第一个术后约见的时间表。课题组成员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9个月通过电话随访、与患者在家中或医院面对面交谈等方式进行调查,在每次访问中,患者完成研究量表。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Mplus软件建立增长混合模型(GMM),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进行纵向数据分析,并识别不同抑郁症状轨迹的潜在类别,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阶梯形生存曲线为K-M法的生存曲线,非寿命表法可得出的折线形曲线,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对两组总体生存率进行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焦虑与抑郁整体发生率趋势
  封三图4可见各组内增长曲线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术后A组患者发生焦虑及抑郁的可能性随着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B组随着时间的延长,其焦虑与抑郁的发生率基本稳定,C组随着时间的延长,其焦虑与抑郁的发生率呈现下降趋势。
  2.2 各组增长曲线统计分析
  封三图5可见通过不同评分量表所示各组内增长曲线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不同干预组中,A组患者发生焦虑及抑郁的可能性随着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B组患者随着时间的延长,其焦虑与抑郁的发生率基本稳定,C组患者随着时间的延长,其焦虑与抑郁的发生率呈现下降趋势。   2.3 两组干预前后HAMD和HAMA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HAMD和HA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HAMD和HAMA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干预后观察组HAMD和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2.4 观察组与对照组生存情况比较
  观察9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生存情况比较,观察组3个月生存例数为36例,6个月生存例数为29例,9个月生存例数为18例;对照组3个月生存例数为28例,6个月生存例数为18例,9个月生存例数为10例,观察组3个月,6月个及9个月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见封三图6。
  3 讨论
  美国综合癌症网络(NCCN)研究报道所有患者在癌症的各个时期都会经历不同程度的癌症相关心理痛苦[8]。有学者指出,与未患癌症的患者相比,癌症患者更有可能出现抑郁症状[9-12]。有研究针对168例肺癌患者进行心理情况调查,发现无焦虑抑郁情绪患者可以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且社会支持与焦虑呈负相关。研究发现,纵向研究的新方法,“增长混合模型”(GMM),适用于对群体的潜在类别进行估计,可以识别符合相似症状轨迹的潜在类别的患者[13-15]。至今,国外有学者使用了“增长混合模型”来确定具有不同症状轨迹的潜在类别的肿瘤患者,而国内这方面的系统研究报道较少。
  由于疾病本身对患者的生理、情感、功能状态、社会能力及人生观等方面均有影响。肺癌患者最常见的心理异常是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紧张、沮丧、精神极度不安及忧郁等心理问题与肺癌的发展恶化及预后有相关性[16]。焦虑、抑郁情绪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生理应激,抑郁焦虑障碍可以显著影响患者的主观感受、躯体健康、认知功能等面,造成患者精神痛苦、伴发多种躯体疾病并迁延不愈,或注意力、工作记忆、执行功能的损害[17-20]。当肺癌患者认识到自己的病情且需要手术切除肺叶时,常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特别是初次手术的患者。大多数试图寻找抑郁症状的预测因子的研究为横断面研究,虽然一些纵向研究提供了一个更完整的抑郁症状如何随着时间而变化的图片,但有方法上的局限性[21]。大多数这些研究报告的症状平均分数是基于整个样本的,这种做法往往会掩盖了个体异质性的症状表现[22]。所以,除了报告的平均症状评分的变化外,还需要研究以纵向数据为主体的变化,以及症状轨迹。这种方式或许能确定在治疗期间和治疗后有严重抑郁症状出现较高风险的患者[23]。通过肺癌手术后患者不同抑郁症状轨迹的识别,确定潜在类型中哪类患者需要干预,并建立适用于我市本土情况、规范化、综合性、可操作的肺癌后抑郁综合干预模式,使理论研究服务于临床医疗工作,进而促进肺癌患者心理健康。本组发现各研究组内增长曲线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术后A组患者发生焦虑及抑郁的可能性随着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B组随着时间的延长,其焦虑与抑郁的发生率基本稳定,C组随着时间的延长,其焦虑与抑郁的发生率呈现下降趋势,另外通过不同评分量表所示各组内增长曲线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不同干预组别中,A组患者发生焦虑及抑郁的可能性随着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B组患者随着时间的延长,其焦虑与抑郁的发生率基本稳定,C组患者随着时间的延长,其焦虑与抑郁的发生率呈现下降趋势。同时针对进行不同干预后患者研究发现,干预后观察组HAMD和HAMA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干预后观察组HAMD和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另外观察9个月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生存情况比较,观察组3个月生存例数为36例,6个月生存例数为29例,9个月生存例数为18例;对照组3个月生存例数为28例,6个月生存例数为18例,9个月生存例数为10例,观察组3个月,6个月及9个月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不同量表在评价肺癌患者术后焦虑及抑郁情况方面具有的效果基本相同,而患者焦虑及抑郁较常发生于术后3个月,同时实施有效的综合干预对于减轻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 Zhang H,Liu Y. Advances in study on the therapy for limitedstage small cell lung cancer[J].Zhong Nan Da Xue Xue Bao Yi Xue Ban,2013,38(8):857-862.
  [2] Valavanidis A,Vlaechogianni T,Fiotakis K,el al. Puhnonary oxidative slress,inflammation and cancer:Respirable particulate matter,fibrous dusts and ozone as major eauses of lung carcinogenesis through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mechanisms [J].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2013,10(9):3886-3907.
  [3] 王海.我院近10 年肺癌外科治療患者疾病谱改变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5,20(4):623-626.
  [4] 陈林,郑儒君,余春华,等.肺癌疼痛患者心理痛苦影响因素的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2014,45(3):471-475.
  [5] 孙燕.内科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50.
  [6] 姜家艳,罗玉华.肺癌手术病人围手术期的心理剖析及护理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7):891-892.
  [7] Laura B Dunn,Bruce A Cooper,John Neuhaus,et al. Identification of distinct depressive symptom trajectories in women following surgery for breast cancer[J].Health Psychology,2011,30(6):683-692.   [8] Millar K,Purushotham AD,McLatchie E,et al. A 1-year prospective study of individual variation in distress,and illness perceptions,after treatment for breast cancer[J]. 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2005,58(4):335-342.
  [9] Stiegelis HE,Ranchor AV,Sanderman R.Psychological functioning in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with radiotherapy[J].Patient Education and Counseling,2004,52(2):131-141.
  [10] Henselmans I,Helgeson VS,Seltman H,et al. Identification and prediction of distress trajectories in the first year after a breast cancer diagnosis[J].Health Psychology,2010,29(2):160-168.
  [11] Mitchell A,Kaar S,Coggan C,et al. Acceptability of common screening methods used to detect distress and related mood disorders- preferences of cancer specialists and non-specialists[J].Psycho- oncology,2008,17(3):226-236.
  [12] Den Oudsten BL,Van Heck GL,Van der Steeg AF,et al. Predictors of depressive symptoms 12 months after surgical treatment of early-stage breast cancer[J].Psychooncology,2009,18(11):1230-1237.
  [13] Applebaum AJ,Stein EM,Lord-Bessen J,et aL Optimism,social support,andmental health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ancer[J].Psychooncology,2014,23(3):299-306.
  [14] 刘源,骆芳,刘红云.多阶段混合增长模型的影响因素:距离与形态[J].心理学报,2014,46(9):1400-1412.
  [15] Winnie KW,Gene M,Ling WM,et al.The symptom cluster of fatigue,pain,anxiety,and depression and the effect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women receiving treatment for breast cancer:A multicenter study[J].Oncology Nursing Forum,2009,36(4):205-214.
  [16] 孙桂苓.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焦虑抑郁调查及心理干预[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5):1253.
  [17] Darcetf,Gadier AM,Gaillardr,et al.Cognitive dysfunction i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Atranslational review in animal models of the disease[J].Pharmaceuticals (Basel), 2016,17:9(1):E9.
  [18] Mackenzie JM,Daycase anaesthesia and anxiety. A study of anxiety profiles amongst patients attending a day bed unti[J]. Anaesth esia,1989,44(5):437-440.
  [19] 徐利敏,潘小平,何方紅,等.广州市综合医院非精神科门诊患者抑郁焦虑障碍情况调查[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11):1864-1867.
  [20] 吕淑云,毕力克孜,阿依夏木.新疆维吾尔族抑郁症单双向比较[J].新疆医学,2007,37(9):105-107.
  [21] 周玉琴,金虹.心理应激与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B):75.
  [22] 付立萍,张玉芬,张荣泽,等.情绪疏导及心理干预对晚期肺癌患者手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4,21(4):496-498.
  [23] 顾利利.护理干预对晚期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J].当代护士,2015,4(1):55-57.
  (收稿日期:2017-04-03)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探討传统溶栓与超声引导下移动式脉冲式精准注射溶栓两种不同溶栓方式在动静脉内瘘闭塞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1年12月~2016年12月之间收治的82例动静脉内瘘闭塞患者,其中采用超声引导下移动式脉冲式精准注射溶栓法治疗41例,采用传统溶栓方法治疗41例,比较两种不同溶栓方式的溶栓成功率及溶栓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的年龄、透析龄、内瘘使用年限及血栓形成时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
[摘要] 髌股关节疾病(patellofemoral disorder,PFD)以膝前疼痛为主要症状,是临床常见的膝关节疾患之一。即时了解髌股关节病在诊疗领域的研究进展,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髌股关节病的认识,对临床诊疗工作意义重大。同时,也让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入手诊疗髌股关节病,为解除或缓解髌股关节病患者的痛苦提供新的思路和尝试。本文就髌骨关节病的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髌
[摘要] 目的 研究在綜合治疗的基础脏器上早期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感染患者,对于炎症介质清除及功能保护,为临床感染疾病更好的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诊断为感染的患者115例,所有患者均经过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炎症介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白介素1、白介素6、白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血红蛋白、血小板含量的变化,肝肾功能及乳酸的变
[摘要] 目的 探讨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儿童睑板腺囊肿的临床疗效。 方法 72例儿童睑板腺囊肿患者按不同手术方法分为A组和B组,A组36例使用传统手术方式切开囊肿刮除加囊壁剪除术,B组36例使用切开囊肿刮除术加病灶内5%聚维酮碘棉片烧灼。观察两组手术时间、眼睑血肿、治愈率和复发率。 结果 A组手术时间为(14.3±2.3)min、B组手术时间为(11.2±1.5)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摘要] 目的 探討胃癌深层次护理在缓解胃癌患者手术前后焦虑中的效果评价。 方法 对150例胃癌患者进行术前调查,随机分为试验组80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通过胃癌深层次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的发生率、疼痛评分、睡眠质量及术后满意率。 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和对照组重度焦虑发生率分别37.5%和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疼痛评分试验组较对照
[摘要] 目的 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治疗方法。 方法 在山东省寿光市中医医院骨科门诊2015年3月~2016年3月就诊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中,选出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患者120例,分为滋肾调肝组(治疗组60例)、雷洛昔芬组(对照组60例),对治疗前后各组骨密度、骨代谢指标及安全性指标,治疗后的疗效评分进行对比。 结果 骨密度分析及疗效评价方面,治疗组及对照组在各个治疗周期内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好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管理與宣教模式对社区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的影响。 方法 将130例社区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65)与对照组(n=65),每组再分为两个亚组:非中老年组(A组,年龄<50岁)35例、中老年组(B组,年龄≥50岁)30例、非中老年对照组(C组,年龄<50岁)35例、中老年对照组(D组,年龄≥50岁)30例。对照组采用单一的传统大课堂科普
[摘要] 目的 比较分析经皮肾镜取石术与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 方法 将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的30例肾结石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余采取开放性手术的30例肾结石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结石碎石成功率、并发症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具
[摘要] 目的 研究基于120系统构建的的急性脑卒中救治体系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卒中中心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80例为观察对象。2016年1~12月救治体系实施后的9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2015年1~12月救治体系实施前的9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院前转运和院内急救,观察组则基于120系统的急性脑卒中救治体系进行急救。分别对比两组患者接诊至确诊时间、
[摘要] 目的 探討重型肝炎患者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后的营养状况变化。 方法 60例被临床确诊为重型肝炎患者入院后对其营养状况采用综合性评价,数字抽签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前两组之间营养状况无显著差异,治疗组在常规肝病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营养支持治疗方法依据患者个体化差异采用肠内、肠外二者相结合方式。对照组给予常规肝病综合治疗,不给予针对性营养支持治疗。治疗前后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