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代桃僵

来源 :骏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venyhi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准儿是幻觉,怎么会把人给撞了呢。布库笛打心里在为自己开脱。车速的确太快,他一直以五十公里的时速行驶着。为了不引人注意,他继续加大油门。他不知道血液里的酒精含量有多高,因此,在大桥上撞到人后,他就不管不顾地离开了。
  布库笛是这座小城—个部门的主要领导。据说这里留不住他,即将调到上边的什么部门高就。
  本来单位有专职司机,可当下提拔任用干部的考核标准里,有一项技能要求竟然是会驾车。布库笛虽说是能把车鼓捣走,可技术却不娴熟,还没能考取驾驶证。为把车开熟练些,早日拿到驾照,他从司机手里要过车,时不时地就练练。今天是到毗邻的一个市买点东西,没想到在回来的路上出了事。他心里明白,若是那个被撞到的人死了,后果将不堪设想。别说什么领导职务,就连公职都难保了,甚至有可能还要被判刑哪。
  他不敢想下去了,渐渐地放松下来,幸运的是,当不幸发生时,附近既没有车辆也没有行人。
  布库笛回到家时,他的妻子和女儿已经睡了。他躺在床上,很快也睡着了。礼拜六早晨醒来时,他恢复得相当好,酒也完全醒了。不过内心仍然有些恐慌,为遮掩不安的心情,吃早饭时他讲了一则商场里的趣闻:说小偷把一位先生的钱夹揣到了自己的裤兜里,刚要离去就被钱夹的主人捉住了。原来钱夹上面的挂链在那位先生的腰带上。
  妻子听了忍不住笑,嘴里的饭都喷出来了,女儿似懂非懂地拍起小手也跟着笑。家人的笑声让布库笛恐慌的心情平稳了许多。饭后他准备开车去超市,这是每个礼拜六他为家里所做的必修课。选购一周的蔬菜水果,以及生活所需的各种物品。昨天回家时将车停在了一处库房旁,当他向车子走去时,看到了糟糕的事:车子的挡泥板被毁坏得很厉害,前面少了一块金属板,他想起肇事时车先撞到桥栏的水泥牙子上,然后又撞了人。都怨自己怎么昨天没检查一下车子。当他驾车去超市时,各种念头折磨着他。警察的侦查方法很精确,他们会根据掉落在事故现场的金属块分析出车子损坏的程度。布库笛知道,肇事司机逃走后,汽车修理厂会接到通知,发现可疑的车辆立即报告警方。肇事潜逃!这是要判刑的,况且他没有驾照。快到目的地之前,他一拐弯,驶向小坡地森林方向,这片大森林就坐落在城郊。小时候,他常和卡索到这里玩耍,爬树掏鸟蛋什么的,对这里了如指掌。
  他从那条横穿森林的沥青小路拐上一条林中土路。数分钟后,他将车停在密林里。这是柞树、榆树、桦树组成的混杂林。粗大的树干,宽厚的树叶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天然的屏障,遮住了光线,给人一种恐怖神秘的幽暗。他觉得警察想不到这里能藏车,找不到车就无法破案。自己乘公共汽车回家去了。
  刚一进门,他对妻子说道:“我把单位的车弄丢了。是昨天在讷谟尔市将车停在了商场外,因为喝了酒出来天色已晚,找不到车就坐出租车回家的。”他现在才告诉她此事,令她感到吃惊。
  “你快把卡索找来,同他一起去报案。”妻子提到的人——卡索,是单位的司机,也是布库笛最好的朋友。
  布库笛将卡索约到单位,把在大桥上撞人的事向他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包括藏车地点也告诉了他。然后他探问卡索有什么办法。
  “你有家,孩子还小,我来承担吧。”卡索说这几句话时,声音有点颤抖。
  布库笛急忙说:“这是不可能的,这一切都是我造成的,应该我来承担。”
  “你不是司机,肇事处理严重,只能是我替你。况且我也没成家,只是我的父母没有依靠了。”
  “不!我怎么忍心让你顶罪呢?”
  布库笛嘴上虽是这么说,可心里却期盼着卡索能站出来顶罪。
  两个人同时笑了,不过卡索的笑眼里是闪着泪光的。
  “布库笛,别争了,看来只能是这样了。”卡索坚定地说。
  “卡索,你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从今往后由我来照顾他们的生活,即使你被判刑,出狱后我依然会负责你的工作。”
  即刻,卡索前去投案自首。一位警官将他的供述记录了下来。然后两名警官去密林找到了肇事车辆。
  其实在卡索投案之前,警方就已下发了通缉令。通缉令上称:“某日下午四时许,路人在城东大桥救起一位被不明车辆撞伤的年轻女子,肇事司机逃逸。这名女子被送往医院。抢救无效,于次日凌晨死亡……”
  卡索被戴上了手铐。身上所有的值钱物品还有手表都被警官拿去了。关押他的房间空空的,没有窗户。警官们非常认真地轮流审问他。结果是多次口供都一致,包括车上的挡泥板受损情况都讲得很清楚,无懈可击十分严密。
  一位警官宣读逮捕令道:“因酒后驾车撞人后逃逸,造成伤者死亡的严重后果,我宣布逮捕卡索,他生于……”
  布库笛给卡索请了律师。在拘留所里,那位律师摆出一脸同情说:
  “按照法定程序,我作为你的代理律师,请你把肇事的详细情况说给我听听,我才能找出对你处罚的从轻情节。另外,布库笛让我转告你,說单位准备多拿钱赔偿死者家属,争取让法院给你判缓刑,判不了实体刑你就不用蹲监狱了,你跟我好好谈谈吧。”
  “我不想给领导找麻烦让单位多拿钱,让法院根据事实判吧。”卡索不假思索地答道。
  律师不解地用奇异的目光盯着他说道:“我办案多年还从未碰到过你这种人呐,单位多给拿钱平事你还不愿意。尽管如此,我依然会为你履行职责的。”
  卡索锒铛入狱,小城里的人们议论纷纷:“谁都知道他是不喝酒的人,怎么还酒驾撞死人逃逸了呢?”
  听到这些话布库笛难过极了,可他没有勇气承认是他肇的事。
  法院很快做出了判决。考虑卡索有悔罪表现,虽说撞死人后逃逸还藏匿车,毕竟是主动投案自首,量刑不重,仅判有期徒刑三年并附带民事诉讼。其单位出面给死者家属一些经济赔偿,就结案了。
  不出半年,布库笛真就被调到z市任更高的领导职务去了。
  三年后的一天,他以上级领导的身份检查下级工作,带领工作组回到小城。上午听完工作汇报,他交办一名副组长带队处理余下的事宜。吃罢午饭匆匆前去看望刑满释放的卡索。他下车疾步向卡索的家走去。刚到大门口,有一只大黄狗蹿了出来凶恶地吼叫着,拦住了去路。他马上对狗说:“小黄小黄,我是布库笛。”这句话挺灵验,这只当年的小黄如今的大黄似乎认出了他,不情愿地躲开到一旁趴卧去了。布库笛走进熟悉的小院,没有任何动静。他迫不及待地拉门,门锁着。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向他走来,布库笛一眼就认出来人是西院的邻居巧玲。他们是在卡索家相识的。她面无表情,劈头便说:“布哥,我知道你是来找卡索的,跟我走吧。”   “卡索去哪啦?”他问。
  “唉!”她叹了口气。
  “他怎么了?”布库笛急切地问。
  “你还一点儿不知道吧,前天我们才……”
  布库笛的脑袋似乎被什么东西猛砸了一下,“嗡”的一声,就再也听不清楚她往下说了些什么。懊悔怨恨霎时涌上了他的心头,泪,顺着他的脸颊淌了下来。
  “布哥,你不要太难过了,死了的人是不会复生的,谁也没承想,刚出狱第二天好好的人就哇哇地吐起了血,我们把他送进医院就咽气了。医生说是胃出血。今天刚好下葬三天,他的父母德福叔和婶子俩人一大早就去墓地祭奠了。早上我要跟他们一起去,可他们不准。让我在家买点菜什么的,等他们回来帮助做晚饭。”
  听完这些话,布库笛的脸变成了铁灰色,他拉起巧玲上车直奔墓地方向驶去。
  太阳正向西边沉落。到了四方山墓地,天色已经黑沉沉的了。看不清路,无情的树枝时不时地扑打着脸,不小心就会跌倒。他们跌跌撞撞登上一处小山坡,巧玲在一片坟墓中寻找着卡索的坟墓。
  她突然说:“对,就是这个。”
  两位老人正坐在坟前。
  俩人飞奔过去。由于事发突然,布库笛没什么准备,好在是两位老人带去了许多供品,猪头、点心、罐头……样样都有摆放。
  布库笛在坟前跪下,巧玲把酒倒在地上,又点燃了一支烟,随后跪在了一旁。
  “是我把你害了,是我把你害了呀!”布库笛说着嚎啕大哭起来。
  在卡索的坟前,布库笛终于把积压在心中的话倒了出来,卡索的父母和巧玲为之一震,惊异地看着布库笛。他哭了好一阵子情绪才平稳下来,接下来布库笛向他们叙述了卡索替他顶罪的事情经过。
  他一直跪在那里,请求二位老人原谅:“我对不起卡索,更对不起你们,你们惩罚我吧。”
  “巧玲你知道这事吗?”卡索的父亲德福老人问。
  “没听卡索说过。”巧玲说。
  “其实三年前卡索替你顶罪时,正和巧玲谈恋爱呢,可他连巧玲都不曾吐露过顶罪的事,在他的心里情义大于一切。事到如今也不是原谅不原谅、惩罚不惩罚的事啦,起码卡索的死让你记住了教训。他本来有胃病,一蹲监狱吃牢饭就大发了,又得不到及时治疗加速死亡了。你要记住,有了权力不要忘乎所以,犯错误要勇于承认改正。”德福老人说完这些上前拉布库笛起来。
  “爸爸、妈妈,请接受我这个儿子吧!二位老人如果不答应我做你们的儿子,我就长跪不起。”
  两位老人答应后,布库笛磕过头才离开墓地。
  布库笛在小城完成工作任务后,回到z市就辞去了职务,调回小城当起了普通干部,然后将卡索的父母接到家中。对此他的妻子很不满意,事前她什么都不知道,没有任何的思想准备。她数落布库笛道:“卡索蹲监狱三年,你养活他父母三年。卡索死了,你还给人家父母当儿子……”因为这句话,他扇了她几个耳光,她哪里知道卡索是替丈夫坐牢而死的啊。
  布库笛不愿意向妻子作任何解释,更不想提起这伤心的往事,只是用实际行动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他强压住火气说:“你也别跟我闹了,我把职务都辞了……”
  他的這句丈二和尚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令妻子火上浇油,她不依不饶发疯般地摔盆摔碗,砸东西。怎么说这日子也是过不下去了,俩人只好分手离婚。
  布库笛离婚后,生活发生了戏剧性变化,巧玲嫁给了他,和他共同承担起赡养照顾卡索父母的责任。从此以后,布库笛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
  责任编辑 高颖萍
其他文献
冬至日  风在窗外  摘枫树的叶子  我在陶艺馆  给一只瓷瓶上釉  阳光留在外面  它身体里  发出簌簌的声响  这种感觉,像那一年冬天  坐火车回故乡  冰雪在太阳下,簌簌地消融  火车头,缓缓地,钻出隧道  我惊诧于,它也有  一张饱经风霜的脸庞  在公园  一只麻雀在低空飞翔  它谨慎地躲避行人  风筝接近天空  如同一个接近真理的人  园丁提着割草机  向草地走去  我仿佛面对轰响的深渊
期刊
举起你的夜幕  今夜,没有了月亮  不知如何才能找到你  周身只能搜出白昼里的二两温暖  来覆盖草原午夜的深深冷漠  太阳沉沦后的背面  留下了那些一闪一闪的星星  它们一直張口喘息着哈气  胸中勉强收容着  前世来生所有的孤独  星光提醒旷野上  那些白森森散落的骨骼  变轻、变白、变飘  一直变成幽幽萤火  黑夜里的深邃眼瞳在举重  举起了空旷原野的沉重黑幕  而那一排弯弯的黑睫毛里  却响起
期刊
公元二零零一年二月初三,父亲像个真正的王一样,最后巡逻了一遍他的疆土。马鞍片的小麦和老台地里的油菜,都没觉出异样。它们穿着绿油油的军装,仰着金灿灿的笑脸,英姿飒爽地接受了他的检阅。  然后,父亲开始派送他在人间的最后一次慷慨。从不吸烟的他,买了一包“红梅”,见人就发。他把剩下的烟,连带烟盒,都给了鳏居在村西头的金海爹。他向他的王后下达的最后一道圣旨是,带好还耽搁在混沌世界的王孙。  翌日凌晨,父亲
期刊
这期专号来自于一次嫩水江畔的文人笔会。这是呼伦贝尔文学大地的奉献和收获。内蒙古自治区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族文学笔会已历二十届,经三十七年风雨而历久弥新,绽放不歇。长期以来,笔会以“三少”民族之名,汇聚呼伦贝尔各民族实力和青年作家,同时邀请区内外著名作家与会,已然成为中国新时期以来民族文学界一道卓然亮丽的风景。阅读这期专号我们不难发现,“尝试”与“女性”成为两个关键词。  这期小说主要的关键词是尝
期刊
那些成排的树木  也许是因为行走在城市的边缘吧,这个古称西域的古老民族杂居的边塞之地,并不见异域的风情,也没有预想中的荒凉。  行走在大街小巷,见到的十有八九是和我们说一样的话,穿一样衣的汉族同胞。突然见一个衣着光鲜,高鼻大眼的维族女子,来不及细看,早突突地骑着电动车飘闪而过,留下的也只是一个远去的背影。乘车行驶在博州、温泉、阿拉山口和阿尔夏提支的路上,见到的也并不是“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
期刊
丘克牵着一头秃角的驯鹿,和甘步库两个人背着枪,领着西班-穿行在林子里。西班大概十几岁的样子,右肩斜挎着一管桦树皮做的鹿哨,他的额头受伤了,那儿淤青着一个拳头大的包,几只讨厌的苍蝇围着渗血的伤口嗡嗡转。  时值正午,路两旁的次生林遮不住明晃晃的太阳,丘克已满头是汗,他摘下绿军帽扇扇风,嘟噜着那张因长期酗酒而麻木的脸,回头看一眼西班,少年落在后面有段距离了,正不断地举起水壶往嘴和脖子里灌着水。  “西
期刊
兴安腹地、绝美山水,集火山地貌及北地山川河湖之长处于一体,因交通不便反免遭乱开发之荼毒,一见倾心再见仍是。  钥匙  清净的世界中,迷醉的眼光沿着一条河,去寻找另一条河的足迹。现实的河流在山谷中冲卷着浪花,在草原舒展着波光,生动着,这一方的風景。那另一条呢?那一条由鲜卑人南迁的足迹汇成,由鄂伦春人祖祖辈辈闪烁的篝火汇成,由鄂温克人静默的撮罗子汇成,由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的开发者,执着而激动的心跳汇成
期刊
说起孩子,我是如此不堪  走了很多路,却总是迷路  迷路的时候找不到家  看不到熟悉的人  从一个方向找向另一个方向  通天的路上不去,原乡的路回不去  沿途的门像缝儿  每次进出都要学会缩骨  削去人到中年的痕迹  即便如此,远不如孩子  面对世界,游刃有余  喜歡事物是简单的  现在才懂  事物最好的状态  是长着自己的模样  不在叶中炫耀  不在花中低眉  遇风,与风吟唱  遇雨,和雨舞蹈 
期刊
日出东方和日落村子  太阳不一定非得从东面出来。比如在额尔古纳,冬天的太阳就从南面出来。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冬天太冷了,太阳也怕冷。  一天就这么两件大事,日出和日落。再没有比这更大的事情了,生老病死都显得微不足道。如果太阳一直不出来,地球将陷入黑暗,人类就离玩儿完不远了;如果太阳一直在天上挂着,那么这个星球将陷入到另一场恐慌当中。  于是就有了日出和日落。万物负阴而抱阳,阴阳循环往复,万物才能生生
期刊
大黑山  山鹰一次次腾起双翼  苍劲有力地飞翔  标志着这是呼伦贝尔的屋脊  山路弯弯车辙深深  你以母亲般的手  牵着我走向你的腹地  而你是归隐的智者吗  黝黑的石头  冷静地打量着单调的雨  远翘的花枝如同故友  打着迢远的旗语  星点的铃铛花和连片的柳兰  在我的山中次第开放  我真的是潇洒的诗人吗  随意书写着诗句  面对你我无法顾及羞涩  展露与石头相近的躯体  与山风相拥在一起  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