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载堉舞蹈艺术思想阐释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c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津科技大学
  摘要:朱载堉,明代著名的律学家、数学家,同时还是一位鲜为人知的舞蹈学理论家。他将舞蹈作为一门艺术,通过“舞学十议” 建立起自己的舞蹈理论。本文重点从舞学、舞声等方面,阐释朱载堉卓越的舞蹈艺术思想。
  关键词:朱载堉;舞蹈思想;舞学
  朱载堉(1536—1611年),字伯勤,是明代著名的律学家、数学家。提及这位学者,首先映入脑海的是他在音律、器乐、数学等方面的学术研究,代表作品《律学新说》、《算学新说》等。殊不知朱载堉作为我们历史上研究广泛的学者,在舞蹈方面也颇有研究,是一位鲜为人知的舞蹈学理论家。主要作品《律吕精义·外篇》、《六代小舞谱》、《小舞乡乐谱》等。其中《律吕精义·外篇》中的舞蹈部分被看作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完整的舞蹈学著作。
  在中国古代舞蹈的历史长河中,舞蹈作为一种目的性的表现形式存在,如作为供奴隶主享乐的玩物;作为政治工具,歌颂统治帝王的功绩;作为宗教仪式,娱神教化等。而朱载堉以“论舞学不可废”这一命题,将舞蹈作为一门艺术,通过“舞学十议”——舞学、舞人、舞名、舞器、舞佾、舞表、舞声、舞容、舞衣、舞谱,建立起自己的舞蹈理论。
  一、舞学——舞蹈之本体
  “舞学”, 是朱载堉首创的关于舞蹈艺术学科的词汇,它的提出使舞蹈进入了“社会科学”的层次。朱载堉在其所著的《乐律全书·小舞乡乐谱》中说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学舞者有本乎?曰: 不执干羽,空手而舞, 舞之本也。”[1]这句话一语道破舞蹈是肢體的艺术,纯粹的肢体动作承载着表现力的展现与情感的流露。每一门艺术种类都有其独特的方式来传达作品的信息,只是表现的方式各不相同。如音乐需要用声音、各种旋律来表达;文学需要用文字来表达;而舞蹈这门无声的肢体艺术,不能运用语言来表达故事情节、抒发情感,只能完全依靠舞者肢体的表现力来完成所有的要求。基于此,朱载堉指出,凡不同的肢体姿态皆有一定含义,要注意准确运用。他解释说: “进者邀也,面皆向前,若邀客之势也,退者送也,面皆向后,若送客之势也,弛者摇也,面皆向外,若相别之势也,张者招也,面皆向内,若相会之势也,此四势者,唐人谓之送、邀、招、摇,古人谓之进、退、弛、张。”[2]
  二、舞声——舞蹈之声律
  “舞声”顾名思义,指的是舞蹈音乐。朱载堉作为乐律学家自然很重视舞蹈音乐。在“舞学十议”有关“舞声”的描述中指出“凡音皆可以舞”,即只要有音乐,就可以作为舞蹈音乐。同时,他又指出节奏是构成音乐的重要因素,在其舞谱中还设有节奏图,要求舞者们“口念操缦、脚踏板眼”,力求达到舞蹈整体动作与节奏协调一致,使二者和谐统一。无论何舞种都要求以肢体随着音乐节奏表现,通过对“自然人体”注入“音乐性”,感受“动觉”与“听觉”所产生的强弱、轻重、快慢等协调统一的
  律动感。
  三、舞表、舞佾——舞蹈之构图
  无论何种舞台艺术,“方位”与“空间”这两个因素都必不可少。
  舞台方位感与空间意识是指舞者对自身所处舞台空间、自身位置、面向方位及自身与他人舞台空间关系的意识。其实早在明代,朱载堉就对此问题提出了解释。他用“舞表”一词表示舞蹈中的空间与方位,“舞干羽于两阶,《鲁论》所谓,‘八佾舞于庭’是也。故其舞位宽广,可以立表,而为进退……今太常二舞皆舞于殿内,地位迫隘,不敢回转,始终立定, 一步未曾挪移,微动手足以舞而已。是故不设四表,亦无进退之容”。[3]这是朱载堉在《舞表》中最后一段的描述,他以“八佾舞于庭”为依据,指出没有空间与方位,就没有进退之容,也就更谈不上舞蹈的构图变化。
  四、“转”——舞蹈之要旨
  朱载堉舞学中最有价值的一个命题是“转之一字为众妙之门”。[4]这里的“众妙”指的是各种舞蹈技能技巧的要旨,而“门”所指的是窍门,即各种技巧的关键之所在。中国古典舞无论是在静态造型,还是动态走向中,都由始至终遵循“圆”作为“终点回归起点”,过程中必须按照“划圆”的动作原则,而“圆”正是“转”所形成的线条和轨迹。因此,朱载堉的这一命题是在其对舞蹈进行深入研究下得出的论证。
  综上所述,作为中国舞蹈理论研究史上的领先人物,朱载堉的舞学思想奠定了中国舞蹈理论的基础,其精辟的见解和思想,至今仍值得我们景仰。首先他明确舞蹈的基本含义,赋予其纯粹肢体艺术的解释。其次继承对前代“乐舞”关系相互依存的观念,同时还充分肯定舞蹈与音乐的独立性。然后他将数字逻辑排列的科学方式引入舞蹈构图中人数与队形的设计中,使舞蹈构图更加平衡对称,更具形式美。最后他将“转”看作舞蹈章法的要旨,视其为中国古代舞蹈划圆动律的核心所在。
  参考文献:
  [1][3][明]朱载堉.《律吕精义·外篇》卷十.
  [2][明]朱载堉.《乐律全书·小舞乡乐谱》.
  [4][明]朱载堉.《乐律全书·六代小舞谱》序.
  作者简介:李洁菲(1988—),女,天津人,天津科技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舞蹈学。
其他文献
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  摘要:中华文化经历五千年的发展,形成了风格特异的文化传奇,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以及民族众多,所以,各个地方的文化又带有自身的不同特色和地区特点。其中以民歌为例,这种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由历代人民传承的文化瑰宝在中国的历史上发挥了神奇的色彩,同时又受到人民的欢迎与支持,逐渐随着时代而不断发展。本文以陕北民歌为例,探究陕北民歌中的演唱艺术。  关键词:陕北民歌;演唱艺术
花椒,是云贵高原山区老百姓常种的农作物,也是千家万户餐桌上的麻味之源。我的成长与花椒树息息相关,这次鲁甸地震,花椒树又给了我前所未有的震撼。灾区的群众都说花椒是他们
中国地质大学  关于《雀之灵》这个舞蹈,我无法用自己浅薄的文学功底来评述,特别是在我欣赏完这个舞蹈之后发现,舞蹈竟然可以给人一种无法用言语、文字表达的情感。或许是感动、是激动、是伤感、是兴奋,我始终说不上来。我观看的视频版本已经给我如此大的震撼和触动,已经不敢想象如果能有幸看现场版,我会多么的激动。曾经,杨丽萍几次到汉演出我一再错过,那时的我没有感受到她舞蹈的美和价值,此时,更多的是遗憾。一开始听
期刊
期刊
软组织肉瘤来源于脂肪、筋膜、肌肉、淋巴及血管等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约75%的病变位于四肢,最常见于大腿.这类肿瘤恶性程度高,尤其是局部进展期软组织肉
摘要:近些年来舞蹈作为一门艺术已经被相关院校列为特色专业,并且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根据社会调查显示,普通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日渐增多,学校和家长逐渐增强对学生艺术的培养,并且艺考资料也显示近些年来舞蹈专业的艺考生比例在不断的升高。目前,舞蹈在很多普通高校已经成为一门系统的专业,已经成为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许多学校在对学生的日常训练中往往忽视了很多关键性问题,尤其是舞蹈表现力,笔者主要针对
摘要:英语目前是最多国家使用的官方语言,也是世界上最广泛的第一语言。同时英语是大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而英语阅读是提高大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方式。英语阅读理解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认知的过程,但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分析英语阅读就会简单很多。语言学不仅对揭示阅读的心理机制和思维规律有重要意义,而且有利于促进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本文从高校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入手,分析了语言学与外语教学的关系,并从语言学的角度探
曾经,因为一个叫乐马厂的银矿,汉代货币史上有了名噪一时的“朱提银”.rn曾经,因为一个叫乐马厂的银矿,鲁甸成了清朝财政史上辉耀光芒的典藏.rn曾经,紫禁城外那块石碑“鲁甸
摘要:健美操课程是中职体育课程里的一项选修课程,在体育锻炼之余,通过学习健美操,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塑造学生端正的身体姿态,提高艺术素养、陶冶情操,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及群体意识。本文从中职健美操课如何进行教学,对教学设计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职;健美操;教学设计  中职健美操教学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设计思路、学情分析、学习的重要性、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特色。  一、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