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orpiok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语文的教材内容可以看出,语文的学习内容是以生活为基础,可谓“取之生活,用之生活”。因此开展初中语文教学可以将语文知识从课本回归到生活中,将教学生活化,借助实际生活的场景、内容展开教学。用生活化的方式展开教学不仅让学生可以从熟悉的事物上学习新鲜内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以及文学素养。
  一、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概述
  1.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陶知行先生曾对生活化教学有过研究,他认为,生活化教学需要围绕着生活为中心开展教学,同时提出生活即是教育的观点。便是说,教育内容源于生活内容,实际生活的模样应是教育的模样,而且教育最终是用于生活。因此,在初中语文中结合陶先生的教育观点,并联系实际生活,可以寻求出真正的教学意义,以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
  2.生活化教学的应用原则
  生活化教学有三大原则,分别是:系统性、探究性、有效性。系统性是指生活化教学需要有一个完整并系统化的过程,让教学内容与生活有机的结合,并确保教学前后的内容具有联系性、相关性,进而保证教学过程的完整及系统化。探究性是指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不仅要不断探究新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可以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可逐步接触并探究相关内容,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研究能力以及创造思维。有效性是指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出发,并结合生活内容展开教学,同时及时做有针对性的有效教学计划,进而保证教学的科学、有效及合理。
  二、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1.创设生活情境,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距离
  将生活化教学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基本的方法是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实际生活创设形象合理的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主动学习的平台,以及一个拉近生活的机会。同时,在创设生活情境时将听、说、读、写的培养环节适当的融入到情景中,让学生在情境中可以个性化的理解以及表达。例如学习《敬畏自然》一课时,可以先根据壮观、宏伟的自然景色创设一个教学情景,并让学生用心感受,并逐步引导学生通过情景走入自然世界。通过当下被破坏得最严峻的自然现象及环境问题,以图片或视频并配以合适的音乐,拉近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并逐步激起学生保护环境及敬畏自然的激情,最后联系课文开始传授相关知识,引导同学们保护环境,并让同学们设计保护环境的宣传语或公益广告等,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进而达到学习的目的,同时还可以为生活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2.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做”上学
  开展初中语文教学不应该仅是传授知识,还应结合各式各样的活动,让学生快乐学习,多彩学习,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应广泛寻找生活中的资源,开展具有鲜明生活特征以及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让学生一边做活动,一边学习。而且引入新颖活动的语文课堂会吸引学生的关注,使学生更加专注课堂教学,同时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基础。在语文课堂引入的活动可以有:演讲比赛、辩论赛、诗歌朗诵赛、课文演绎等活动。
  3.展开生活化评价
  生活化评价是根据生活化教学内容展开的评价,同时也是在原有的评价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的。两者的不同点有:传统的评价方向是主要偏向学生的成绩,在学生综合能力及文学素养等方面的相关评价则相对较少,而生活化评价则是将评价方向分为三大块,一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二是学生的生活化应用能力,三是学生的综合表现。这样的评价不仅可以全面评价教学内容是否全面完善,还可以促使教师不断的开展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生活化教学。
  随着我国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在新课改不断完善、改进的背景下,生活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也越来越多。而通过实践效果反馈的信息得知,生活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效果较佳。因此教师可以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方式,以及枯燥的教学内容,采用新颖且具有生活氣息的生活化教学。但需要根据学校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并准确把握初中语文教学与生活化教学的联系与原则,选取最适合的、最科学的、最有效的生活化教学方式,努力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学主要是为了转变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通过更加有效地方式进行语文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与综合能力,从综合性的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使学生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其发展所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通过对有关内容进行综合性的阐述,提供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方法。  一、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当前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提
演绎法是指从一般规律到特殊现象,通过推理得出具体结论的推理形式。例如从“一切金属都能导电”这一规律(结合小前提:“铁是金属”)推导出“铁能导电”这一具体结论。这一思维方式在阅读教学中体现为从一个一般性的总的命题出发,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将这一命题在具体文本中加以推导和阐释,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演绎的内容可涉及文本的内容、手法、思想情感等方面,如从“《雨巷》之美”演绎出“意象美”“情感美”“音韵美”等。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要从生活化的角度出发,做好调整与完善工作。在课堂教学中还要观察好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上来提升学生的认识,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生活,并主动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一、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要从实际生活出发,做好课堂教学外的延伸工作。通过社会实践能够实现对知识的探索,确保语文教学回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来
“一代人来,一代人去,太阳照常升起。”海明威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这样写道。  诚如斯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出生,便是为追逐这灿烂的阳光,因为它传递的不仅是物理上的热量,更是心中涌动的热血、正义与美好。阳光所照之处便是人们的安身立命之地,我们应将自己化作一米阳光,给人间带来温暖与明亮。  阳光实质上是一种捍卫正义、美好事物的意识。抗战时期,社会环境一片黑暗,而西南联大的学生与老师们,化为了缕缕阳光
人类微小病毒B19(简称B19)由Cossart等于1975年首先发现。B19是经呼吸道(鼻咽)正常传播,大约有50%的成年人可找到B19抗体。B19病毒可经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并能产生人体免疫反应。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