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还是那茶 味不再是那味

来源 :茶·健康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ngxing0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它吸收了儒、佛、道的思想精华。其中佛强调“禅茶一味”,以茶助禅,以茶礼佛,在茶中体味苦寂,在茶中注入禅机,以茶修身养性,把思想升华到最高的哲理境界。
  我对茶的喜好要追溯到童年,在我对童年的记忆里。似乎家里的饮用水只有茶,不仅仅是因为当年物质的稀缺,也在于父母是爱茶之人。当时对茶并没有好坏的概念,家里的茶缸总是放在离炉子不远的地方,茶温总是刚刚好,不冷不热的,放学回家就“咕咚咕咚”的喝个半杯,畅快淋漓。
  从初中开始了离家住校的漫漫求学之路,我的生活里几乎没有了茶的味道。等到自己参加了工作,生活稳定了,物质条件越来越丰富以后,我内心深处对茶的喜好再次被唤醒,茶当仁不让的成为生活的必需品,只是对茶的要求也不那么随意了。而且还附庸风雅的与朋友去茶社之类的地方去品茶,欣赏茶道,了解一些有关于茶的文化,休闲的时候却也觉得那里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去处,有时也会有朋友淘到好茶拿来一起分享。
  可似乎再也没有了童年时的那种快感,每每与父母交流,提到当年的茶,父母也只是叹息再也没有当年那种纯朴的茶了。现在的茶琳琅满目、五花八门,形式、数量及种类之多,价格差异之大已非同日而语,茶的文化也与现代的生活文化紧密接轨。物质世界的丰富,极具诱惑力,金钱和世俗的侵袭使各种文化都具有了时代的特点;可是在经历了世事沧桑,看惯了潮起潮落、云卷云舒以后,还有更重要的也是受到了茶文化的影响,似乎把心态又放的平和了;感觉到世事其实都很简单,有时候是自己把问题搞的复杂了,只要把握好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在实质以外的东西就不会再会左右你的判断。
  就像茶,无论你如何去包装,不管你用文化也好,用历史也好,凡此种种……它在绝大多数时候充当的角色还是一种需要泡的饮品,还是那个寻常百姓家的生活必需品,真正能够很明确的区分茶的性能价格比非专业人士很难!作为聪明人不会单单去看价格,而是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沉浸在茶香所营造的氛围,不仅可以细细的品,还可以静静的享受生活。
  茶还给了我们很多:比如绿茶在用了一个冬天的时间,汇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孕育的生命只有二、三泡!不管你是极品、珍品、还是凡品,价格相差多么大;不管你是幽香绵长还是苦涩不堪;差异是存在的,但非为真正爱茶、懂茶之人,未必能真正品得些微的差异;茶泡的次数却相差不大,凡夫俗子也可体味。这些似乎也是在给我们一个启示:人的一生是那样的短暂,而且属于我们的长度相差并不大。
  还有茶品和人品也极为相似,就像有价值的茶和有价值的人生也是相似的,它们都会在看似相同的外表下蕴含更多的内容;好茶会沉在杯底,而浮在水面的会略逊一筹。因为同是一棵树上清明以前的茶在冲泡的时候会沉在杯底,而在此以后采摘的冲泡时会浮在水面,前者意味更加绵长,品质会好一些,价格也会更高;人生的价值也是,在看似相同的生命的长度,我们可以体现不同的人生,可以努力提高生命的内涵,提高生活的质量,寻求一种更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展示自己更加亮丽的人生,使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
  最重要的一点,我们同时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就像茶不能左右自己生长的环境和天气、不能决定自己的加工工艺、冲泡工艺一样i人有时也很难选择自己的生存环境、选择自己的出身、或者真正决定自己命运;但你一定要努力,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奋斗,去改变你所能够改变的,方可泰然处之。真正达到老子所谓的“无为”的境界,品茶、参禅、感悟人生,“非上上智,无了了心”,那也得曾经沧海啊!
其他文献
【市场】真紫砂壶不降反涨劣质壶自动退出    去年突然袭来的一场紫砂风波,曾让紫砂壶饱受非议。如今,时隔半载之久,紫砂壶已经走出了这场迷雾,特别是今年,紫砂壶已经进入了飞跃发展的状态。各类紫砂壶作品不但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和影响,反而出现了涨价的现象。据逸品壶艺的老板谈建强透露,普通紫砂壶作品涨价幅度在40%至50%。而更高端的紫砂壶作品则远不止这个涨幅。  目前,劣质壶已经退出了市场。“东莞也是一
一位学者到大学去讲学。这时。一个迟到的听众递上一张纸条,问什么是犹太商法。很多听讲的人在窃笑。以为迟到者会受到嘲讽。但学者却对迟到的人说:“我在解释之前。先向你提三个问题吧。”  第一个问题,如果有两个犹太人掉进了一个大烟囱,其中一个身上满是烟灰,而另一个却很干净,那么他们谁会去洗澡?  “当然是那个身上脏的人!”  “错!那个被弄脏的人看到身上干净的人,认为自己一定也是干净的,而干净的人看到脏人
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野人,从科学家那里不会马上找到答案,而从《茶经》中却能找到,那就是野人带着一个名叫秦精的安徽人采茶的故事。《茶经》里的故事来自《搜神后记》,原文是这样的:晋孝武世,宣城人秦精,常入武昌山中采茗,忽遇一人,身长丈余,遍体皆毛,从山北来。精见之,大怖。自谓必死。毛人径牵其臂,将至山曲,入大丛茗处,放之便去。精因采茗,须臾复来。乃探怀中二十枚橘与精,甘美异常。精甚怪,负茗而归。  用
“阅读”是人类汲取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人类认识周围世界的途径之一。阅读教学要促进学生在自主自为的教学中构建起科学的知识体系,必须在积极互动的学习中不断地得到
英国人发现红茶后,是由上流社会往下普及。1662年,英国的新王后、查理二世的妻子凯瑟琳从葡萄牙出嫁。带了一箱子茶叶做嫁妆。她是中国茶的狂热爱好者。到英国后,茶是她招待皇室贵族的珍贵饮料,这使越来越多的英国人渴望尝到茶的味道,茶就这样在英国形成了自上到下的普及。  下层社会对茶的渴望弥漫了整个18世纪,他们喝从荷兰走私过来的茶,走私茶中常常混杂着干草和树叶,可这并没有阻止这种狂热的爱好。18世纪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