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m1982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我国初中化学课堂正以崭新的面貌与姿态应对素质教育。本文分析了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并从创设问题情境、更新课堂教学方案和方法、开展分层教学这三个方面,阐述了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化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公众对于教学质量的要求,不再单纯地停留在提升学生应试分数的层面,而是更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初中是学生化学学习的启蒙时期,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本阶段乃至今后化学学习具有巨大的影响。化学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其教学有效性值得教师深入研究与改善。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浅谈了几点个人的意见,以供同仁借鉴。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发展现状
  初中是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化学课堂作为自然科学的典型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其科学性、趣味性及创造性。
  中学生正处于学科基础夯实的重要时期,学习能力、兴趣千差万别。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初中学校师资、设施的限制,以及应试压力,导致学校无法实现差异化教学,很多教师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内容安排详略不得当,以至于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埋没了学生的潜能,同时也导致了化学学困生的产生。可以说,严肃、有条不紊的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不能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
  二、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
  浓厚的兴趣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勤奋钻研。在化学学习的初期阶段,教师应从第一节课就开始指导学生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树立“生活处处皆化学”的观念。为此,教师可在课堂上开展一系列演示实验,如“白纸显字”等,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化学学习的积极性。
  2.更新课堂教学方案和方法
  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执行者,教师需在课堂教学整体设计上付诸饱满的热忱与精力。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重视备课,注重资源共享、群策群力;另一方面,针对学生课堂及课后反馈,教师应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方案。同时,在参加校内及校外培训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总结与反思,积极借鉴优秀的课堂授课经验,扬长避短。值得关注的是,作为化学学科的主要组成部分,实验的作用不可小觑,有趣的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充分发扬主人翁精神。
  3.开展分层教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鉴于学生个体情况参差不齐,教师应在充分掌握每位学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优化教学方案。如对于动手能力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在实验课上着重关注他们;对于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教师可在课堂上进行重点提问,并从其表情了解他们的理解程度等。另外,教师还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不吝惜表扬,且不失公允,及时纠正学生错误,并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我想法的自由。若学生思路出错但却富有创造性,教师应该给予学生科学指引,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帮助学生体会化学学习的乐趣。
  三、总结
  提升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是教师追求的目标,在《化学新课程标准》要求下,化学教师要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根本,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优质教学。总而言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依赖于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科学性,教师需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状况,创设问题情境,更新课堂教学方案与方法,开展分层教学,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于涛.浅析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中学),2015,(12).
  [2]任宝华.创设连续性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思维不断深入——对一种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J].化学教育,2010,(10).
  (作者单位:江西省兴国县茶园中学)
其他文献
中秋是中国秋季的传统大节,它的地位仅次于春节。中秋节的主旨是亲朋团圆庆贺。中国节日时间大都与月亮的运动有关,节期以月的弦、望。晦、朔为基准。月半时节的满月,常给人以圆润丰满的美感,中秋之夜是一年中最迷人的月夜。农历八月十五,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玉露生凉,“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宋·林光朝)天上明月,人间情怀,人们围绕着中秋明月这一特殊天象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月亮节、团圆节。祭月、拜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