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辐照分散聚合制备聚苯乙烯纳米微球

来源 :应用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wanjiang19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作稳定剂,将单体苯乙烯通过超声辐照分散聚合制得聚苯乙烯纳米微球,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微球形态和大小,探讨了温度、引发剂和稳定剂浓度等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加热聚合相比,超声辐照分散聚合反应速度快,制备的聚苯乙烯(PS)微球粒径小。在超声辐照分散聚合下,反应1 h的St转化率达到63%,所得PS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为80 nm。随着温度升高分散聚合反应速率增大,稳定剂浓度太大或太小均不利于反应的稳定进行。
其他文献
采用环戊胺基二硫代甲酸钠与不同烷基的氯乙酸酯进行取代反应,合成了一系列5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环戊胺基二硫代甲酸基乙酸酯新型高效润滑油添加剂。产物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SnO2胶体,以VulcanXC-72炭黑为载体,合成了SnO2-C(SnO2质量分数20%)电催化剂,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进行了物相和表面形貌分析。结果表明,Vulcan
以全氟辛基磺酰氟为基础原料,与N,N-二甲基-1,3-丙二胺磺酰化再与2-氯乙醇和过量环氧丙烷反应,得到一种聚醚季铵盐类阳离子型氟碳表面活性剂,用IR和^1H NMR测试技术对其进行了表
用假丝酵母菌株Candida.sp.GXU08所产脂肪酶催化ω-羟基十五烷酸甲酯合成环十五内酯.考察了脂肪酶活力、反应时间、温度、pH值、有机溶剂极性等对合成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
在乙二胺溶液中室温下合成了三元化合物Cu0.8Ag1.2S和Cu0.5Ag1.5Se纳米晶。将Ag2O和Cu2O用聚甲醛还原为Ag和Cu,与单质S和Se反应得到产物。用X射线粉末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
用pH值为3.5~4.0的冰乙酸水溶液将硅烷偶联剂配制成所需浓度的溶液,对多孔SiO2表面进行硅烷化处理,在过量的氢溴酸和-10~0℃低温作用下,合成了带溴端基的活性膜/多孔SiO2复合
采用蔗糖为碳源、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以硝酸镍为催化剂,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碳化硅前驱体,在1 000℃的动态真空条件下,将前驱体进行碳热还原,合成出比表面积为104 m2/g的SiC
用界面聚合的方法,以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和己二胺(HDA)为反应单体,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壬基苯基醚(OP)为乳化剂,合成了正二十烷为相变材料的聚脲包覆微胶囊。结果表明,
测定了自制的5种高纯度多烷基苯磺酸盐在25℃下的临界胶束浓度cmc(1×10^-4mol/L),测定了临界胶束浓度下的表面张力γcmc(mN/m)。cmc和γcmc值分别为:(C12—5S)3.889和32.69;(C14—3S)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