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递进教学法在职业中专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成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ssiex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职业中专体育教学当中,因为学生的原因,导致其在学习能力以及智力方面存在一些差异,如果对学生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往往会导致两端学生无法得到有效学习。因此,在职业中专体育教学当中采取分层递进的教学方式极为重要。本文正是基于此,首先阐述了职业中专体育教学当中采取分层递进教学方式的重要性,之后阐述了分层递进教学法在职业中专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措施,以期指导实践。
  关键词:分层递进教学法 职业中专 体育 教学 运用
  近些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以及发展态势越来越好,职业教育当中的质量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职业中专教学当中,体育教学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能够显著提升职业中专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身心健康,对于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广大职业中专体育教师在长时间的发展和探究当中,逐渐形成了具备特色的教学以及评价体系,然而伴随着职业中专教育的变化,探讨出教学效果最佳的教学方式是中专体育教师所面临的一大重要问题。
  1 分层递进教学法具体内涵以及特征
  1.1 内涵
  分层递进教学方式主要指的是教师全面分析体育理论知识,之后再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兴趣以及知识掌握程度作为依据,将班级内的学生分成许多不同层次,教师在教学期间进行不同教学方式和计划的制定,在课堂当中对学生采取分层化教学。
  1.2 特征
  分层递进教学方式主要有差异性、层次性以及发展性三个特征。教学对象所存在的差异性也是教师进行分层递进教学方式的重要依据之一。层次性主要指的是班级当中各个学生虽然存在差异性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共同性。所以,教师在教学期间可以让具有共同性的学生归纳为一个层次,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对教学效率进行提升。发展性具体指的是班级当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知识掌握情况不一,教师教学期间采取分成递进教学方式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可以在学习期间找出最为适当的学习方式,让班级当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实现全面发展。
  2 职业中专体育教学中实施分层递进教学的重要性
  2.1 提升教学的灵活度
  就当前的职业中专体育课程教学而言,教师在教学期间所采取的教学模式都比较老旧,教学当中的内容也非常的单调,学生在学习期间的学习主动性比较低,导致体育课程教学的效果较差。因此,职业中专院校必须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好分层递进教学方式,让班级当中各个层次学生都可以互相帮助,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提高。
  2.2 推动各个水平层面学生实现全面的提升
  分层递进教学方式是目前新型的一种教学方式,这一教学方式的出发点主要是因材施教,将班级当中的学生的特征作依据对其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对于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教师必须要对其进行鼓励,对于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在基础性教学当中对其进行其他知识的传授[1]。在这一教学方式之下,班级中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将会受到一定的鼓励,对学生的体育课程教学积极性进行提升。与此同时,学生水平较高的学生由于学习到了新知识,可以避免其出现课堂中无所事事的问题。此外,教师还可以让班级中能力强的学生和能力差的学生进行组合,提升学生的能力,同时对其团队合作意识进行培养。
  3 体育教学中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方法的途径
  3.1 以因材施教为教学根本
  众所周知,班级当中的各个学生都是有一定差异的,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性格特点也不同,在进行职业中专体育教学期间,如果对班级内学生采取一致的教学方式,非常容易出现无法满足班级内部分学生学习需求的情况,还会有部分学生存在接受不了的问题。所以,职业中专教师在教学期间必须要以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对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了解,同时依据学生的素质水平情况对其采取更加具备针对性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的课程学习主动性进行激发。在教学期间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是面对班级内所有学生都是极为有效的教学手段,符合各个阶层学生的需求,同时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提升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学习热情,是提高职业中专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3.2 分层递进处理,帮助学生打好基础
  在教学期间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提升是需要长时间积累的,因此,教师必须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分层递进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体育训练,防止学生出现训练强度高,增加自身运动负担的情况,影响到学生的體育课程学习兴趣[2]。
  3.3 实施各种层级的训练课程
  在之前的体育课程当中,职业中专体育教师在教学期间都采取的是统一化的教学方式,导致班级当中不同水平的学生无法得到发展。对于班级当中的学生,如果教师都采取一致的教学方式将会导致班级当中的部分学生失去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无法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全面提升[3]。对于这一问题,体育教师在教学期间必须要适当和学生体质情况进行结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活动,采取分层递进的方式,以学生情况作为依据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针对学生的情况对其采取针对性的训练活动。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进行职业中专体育教学期间,教师采取分层递进教学方式可以大大提升体育课程教学的效率,可以让班级当中各个层次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中获得收获,让学生可以养成较好的身体素养,提升学生日后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孙佳.浅析高校体育课程的分层教学方法[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0,29(02):127-130.
  [2] 赵学丰.分层递进教学法在职业中专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01):192.
  [3] 韩煊.分层递进教学在职业中专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07):146-147.
  云南省普洱市职业教育中心 (云南省普洱市 665000)
其他文献
摘 要:对于中职英语教学来说,阅读教学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能够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发展。但是现阶段的中职英语阅读教学表现出一定的难度,学生很难掌握,通过将思维导图引入中职英语教学中,能够降低阅读教学的难度,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基于此,中职英语教师就需要对思维导图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做具体的分析,为相关教育人员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借鉴。  关键词:思维导图 中职英语 阅读教学  中职英语教学难
摘 要:STEM模式是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四个应用学科的英文缩写。近年来,STEM教学模式兴起,在教学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STEM教学模式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却应用极少。STEM教学模式就是对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四个应用学科中的知识进行适当地提取、整理。將STEM教学模式运用到小学科学教育方面上,针对小学教学教育,运用科学知识、依靠数据理论开展实践活动,推进小学科学教学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
摘 要:核心素养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一定要落实到教学过程之中。数学是一门以运算为核心的学科,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充分认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通过增强运算教学改革意识、规范运算教学和强调算理算法的策略加强对小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 数学教学 核心素养 运算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运算能力是学生应当具备的一项基本数学能力,是小学生在学习数学
从小到大,父母长辈教导我们的一句话就是:做人啊,要有担当。儿时的我不懂,只以为担当就是学会自己做饭、自己叠被,承担自己份内的事。长大以后我才明白,原来鸿蒙初辟的新世纪里,每个正值青年的我们都应有一份家国担当。  如果国家是一棵树,那人民就是树的脊梁。而中华民族这棵五千年来历经风霜雨雪却仍屹立不倒的参天大树,更是离不开世世代代具有民族与家国担当的人民的努力。前有文天祥抗击匈奴、邓世昌为国捐躯,但战争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国家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作为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需要引起教师额外的重视。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方式,以提升教学质量。本文通过探讨趣味识字教学措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为切入口,分析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期望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趣味识字 小学语文
摘 要:小学数学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小学生基础的数学素养,所以小学数学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意义重大。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国家对小学生的培养要求已经不局限于学科知识,而是着眼于综合素质的提升。基于此,小学数学传统教学方法中的一些误区需要得到纠正,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已经刻不容缓。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助力。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数学 教学方法
摘 要:信息化时代,传统的教育方式受到了挑战。学生与家长不再满足“填鸭式”教育方式,而开始注重素质教育与实践能力。这就对学校及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创客教育的兴起,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在数学课程中,创客教育强调的实践性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本文将会针对初中数学教学方式与创客教育相结合的举措展开探索与论述,为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创客教育 初中数学 教学融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相应的物理知识,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让学生可以运用所学发现并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而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创新特点的教学方法,将其应用到高中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如何才能有效运用问题教学法,是高中物理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 高中物理 教学 运用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