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级“股神”的跌落

来源 :党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athan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公报中,首次提到要加大金融领域反腐败力度,这是党中央针对金融领域腐败现象出的一记重拳。在近年来查处的贪污腐败案件中,有一些主管金融工作的领导干部与金融领域的腐败分子、企业老板勾结起来,形成特殊的利益团伙,一方掌握政治权力,另一方拥有经济实力,相互利用、相互包庇、相互输送利益,侵吞国家和人民的财产,严重破坏国家金融秩序,威胁国家金融安全。最近被查处的安徽省原副省长陈树隆、周春雨和贵州省原副省长王晓光就是典型代表。这三个号称“股神”的副省长的贪腐行为及“神话”的破灭,给我们以深刻警示。

三个“股神”副省长落马


  曾是安徽政坛上风光一时的政治新星、出生于1962年的陈树隆,49岁就跻身于副省级干部之列。这个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的安徽省委原常委、副省长,最初是在1995年的“327国债事件”中崭露头角,此后逐渐成为主管安徽省金融系统工作的风云人物,被外界称为“最懂国债的副省长”。他曾在公开场合扬言:“我在资本市场,点一下鼠标就赚几千万。”然而,擅长金融证券工作的陈树隆却在后来的工作中,忘记了初心,丧失了底线,他利用自己熟悉股票、期货交易的优势,以及在金融行业积累的人脉资源,表面上打着招商引资、金融创新的幌子,给他选中的一些上市公司或者私营企业大量的政策优惠、财政扶持,而在私底下却利用职权购买原始股、炒作股票,来牟取暴利。2009年至2015年间,他通过内幕交易,非法获利1.37亿元。2016年11月,陈树隆因涉嫌严重违纪问题接受组织调查;2017年5月,被开除党籍和公职;2018年7月,因涉嫌受贿、滥用职权、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被提起公诉。
  无独有偶,27岁当上副处、48岁跻身副省级干部的周春雨,本来前途似锦,却在升任安徽省副省长7个月后黯然落马。他落马后被爆出长期“亦官亦商”、涉及资本证券市场的内幕交易、热衷于“拉关系、搞攀附”。在担任蚌埠市委书记期间,周春雨作为股票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在内幕信息尚未公开前,相继买入相关股票2.7亿余元,非法获利人民币3.5亿余元,非法获利之多、数额之大,令人瞠目结舌。周春雨与陈树隆关系密切、交情不浅,他们共同打造了安徽曾经的“高层炒股圈”,构筑了畸形的政商关系和政治生态。2017年4月,周春雨因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2017年7月,被开除党籍和公职;2018年8月,因涉嫌受贿、隐瞒境外存款、滥用职权、内幕交易被提起公诉。
  同样利用内部交易大肆捞钱而落马的还有贵州省委原常委、副省长王晓光,他是国家监察委成立后被揪出的“首虎”。2006年底,王晓光在遵义市担任常务副市长时,结识了在资本市场上“翻云覆雨”的潘氏兄弟。潘氏兄弟通过各种手段操纵两家上市公司股价,多次将重要内幕消息透露给王晓光,让他低买高卖,攫取了巨额利益。2009年8月至2016年2月间,王晓光利用职务便利、工作关系知悉或从他处非法获取的内幕信息,直接或指使其亲属在内幕信息敏感期内买入相关股票,累计成交金额4.9亿余元,非法盈利1.6亿余元,平均收益率高达33%,远远高于证券市场普通投资者。2018年4月,王晓光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2018年9月,被开除党籍和公职;2018年12月,因涉嫌受贿、贪污、内幕交易被提起公诉。

“股神”腐败的特点


  陈树隆、周春雨、王晓光发迹过程和贪腐情形各有不同,但腐败轨迹和落马原因却有很多相同、相似之处,令人警醒。
  一是信念缺失,权力跑偏。“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纵观陈树隆、周春雨、王晓光的落马经历,其根源正在于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在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发生了严重扭曲。“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如果政商关系分不清,动了“亦官亦商”“既想当大官、又想发大财”的歪心思,手中的权力就会沦为牟取私利的私器,成为与商品交换的工具。陈树隆在股市挖的第一桶金是他在担任安徽省国债服务中心主任期间,利用手中职权为私营企业主炒期货、拆借资金提供帮助,向对方索取回报1300万元。周春雨一边手握公权,一边大念生意经,利用内幕信息非法获利3.5亿余元。王晓光利用自己当遵义市委书记的影响力,向企业家拆借巨额资金,投入股市,获取暴利。从这些例子中不难发现,他们根本不是什么“股神”,而是把职权作筹码、拿原则做交易的贪官,权力和内幕交易才是他们的炒股“神器”。
  二是藏身幕后,手法隐蔽。陈树隆、周春雨、王晓光都是身着高级领导干部外衣、手握重权的一方大员,涉嫌从事内幕交易时间跨度比较长,作案手段、方式相对比较隐蔽,难以被人发现。有的利用亲戚朋友打掩护,规避监管。如,王晓光的老婆、儿子都是他的操盘手,负责具体买进卖出,王晓光藏身幕后指挥;陈树隆则发动了自己的亲属,让弟弟、侄女长期帮他操盘。有的通过各种手段精心掩盖犯罪事实。如,陈树隆到党政机关任职前,长期在安徽国有金融证券企业担任一把手,具有丰富的经验,深谙金融证券领域之道,他以“假还款”给企业主的形式,企图把资金洗白,委托企业主去炒港股,掩盖自己违规所得。
  三是影响恶劣,危害极大。陈树隆、周春雨、王晓光内幕交易涉案金额巨大。一方面,违反了证券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侵害了普通投资者权益,严重扰乱了金融证券市场秩序。如,2015年,王晓光利用内幕消息,提前埋伏进涨幅巨大的大庄股里,高位出逃,获取暴利。周春雨作为股票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在敏感期内买入相关股票2.7亿余元。另一方面,内幕交易背后涉及的权钱交易、官商勾结更是对当地市场经济秩序、政商关系甚至政治生态都造成了破坏,影响十分恶劣。如,陈树隆在主政芜湖期间,在土地、资金、业务等方面给予了某上市公司“特殊照顾”,该公司因高价垄断当地路灯供应,引发市场争议。陈树隆落马后,芜湖市有超过100名官员被约谈,调查涉及范围之广、涉案人数之多,都创了纪录,当地政治生态受到严重破坏。

“股神”覆灭带来的启示


  我们要深刻认识陈树隆、周春雨、王晓光案件中暴露出的问题严重性以及造成的危害,以案为鉴、以案为戒,多措并举,筑牢拒腐防变的坚强防线。
  启示一:要坚定理想信念。没有理想信念上的清醒,就没有政治上的坚定。中纪委通报陈树隆“毫无政治信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严重扭曲”,周春雨“毫无政治信仰和宗旨意识”,王晓光“德不配位”。这些被查处的“股神”,无一不是理想信念“总开关”出了问题,在仕途的路上迷失了方向。这些贪官的覆灭告诉我们,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把牢政治方向,才能正確认识和看待手中的权力,才能在各种诱惑考验面前,保持清醒和警惕。要强化理论武装,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要加强教育引导,树立正确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和纯洁党内同志交往,坚决抵制“亦官亦商”“商品交换原则”的侵袭。
  启示二:要严守纪律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陈树隆、周春雨、王晓光违纪违法行为中很重要一点,就是无视了纪律规矩的“红线”,逾越了严以用权的“底线”。惨痛教训告诫我们,要始终把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首位,坚持在党章党规党纪下、职责范围内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同时,还要注重家风家教的养成,教育好、管理好、约束好身边亲属子女和工作人员。
  启示三:要形成监督合力。要紧盯关键少数,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和约束,特别是要加强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的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点人员的管理约束。要完善内部制度,扎紧制度篱笆,形成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铲除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的土壤和空间。要加强执纪问责,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权钱交易、利益输送、官商勾结等问题,坚持露头就打,绝不姑息、绝不手软。
  启示四:要建立“亲”“清”关系。政商之交,宜“亲”宜“清”。要明确权力界限,规范权力行使,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既要坦荡真诚地同企业、客商交往,又不能有私心杂念,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自觉做到有交集不能有交换,有“亲近”又不失“分寸”,着力打造干净、纯洁的政商文化和政商环境。
  (责任编辑:郭庆)
其他文献
北半球入夏了,给每个上班族带来了难题。“休闲着装规范”到底要怎么操作?要在看上去像金·卡戴珊(Kim Kardashian)和像巨人海格(Hagrid)之间找到一个满意的平衡点,实在太难了。  高盛刚刚实行了“弹性着装规范”,然而其行政备忘录中不无深意地写着“休闲装并不适合每天穿着”。西装革履的企业客户估计不会欣然接受穿着背心和破洞牛仔裤的投行员工给出的建 议。  在普及休闲工作装的进程中,银行会
将智慧教育理念应用于初中地理课堂,构建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课堂学习环境,有助于完成地理教学目标,能够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学会方法,培养能力。本文将以《撒哈拉以南非洲》一课为例,探讨智慧教育理念是如何支撑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  ● 《撒哈拉以南非洲》一课原有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学习兴趣缺失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一般采用将位置、气候、地形、人口、自然资源与环境、经
“没问题的,别担心,一切都会好的。”这是日本漫画家宫崎骏在《龙猫》里的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台词。如今,在新冠肺炎疫情成为2020年全球经济和国际市场的新增变量之后,这句台词同样也可以成为近期全球央行迅速反应的注脚之一。  但全球央行派送的“安心丸”尚未带来十足“功效”。伴随着市场担忧情绪几经起伏,自2月29日起,美股连续上演多轮大涨大跌;在美联储紧急降息50个基点后不足一周之内,3月9日美股触发历史
人工智能全肺定量分析技术为临床专家提供基于CT影像的智能化新型冠状病毒性病灶定量分析及疗效评价等服务;消毒机器人360度无死角消毒,巡逻机器人宣传,降低医护和社区人员感染风险;“无人机 大喇叭”喊话,智能语音系统在线答疑、分诊,红外非接触式系统测温、安检……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一线中,科技企业也正在用急智、巧智,试图在这一抗疫战场上,尽可能减少一线人员的风险,提升防疫效率。“智脑”支持迅速启动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作为抗击疫情的重要阵地,城乡社区“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发挥了重大作用,也经受了一场场考验。  在社区防疫中,有人对社区工作者竖起大拇指,也有人怨声载道。疫情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基层治理的不同模样。绝大部分社区全心为民,工作人员日夜奋战在第一线。也有社区工作粗糙,流于形式。  在这场疫情大考中,城乡社区治理有成绩和经验,也有漏洞和不足,如何总结经验、查漏补缺,让基层治理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很多新生事物引发好奇和关注,健康码就是其中之一。从2月开始,互联网企业腾讯和阿里巴巴先后在深圳、杭州等地推出健康码相关服务。居民在申报身份证、住址、健康状况、接触史、旅居史等信息后,会得到一个有颜色的健康码。  有舆论认为,这样的全国居民健康信息平台,是继“资金流”“物流”“人口流动”“商业流”等高度发达的“信息流”之外,另一个很具数据价值的“健康信息流”。  3月23日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宏阔视野,从关系党的前途命运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全局高度认识法治、定位法治、布局法治、推进法治、厉行法治,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工作布局,明确要求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党的十九大把“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确立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开启
4月15日上午,在北京市北河沿大街147號,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了一场座谈会,为疫情背景下的检察战“疫”和常态化履职“把脉支招”。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军主持座谈会,樊崇义、韩大元等六位知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本期摘编专家学者精彩观点,敬请关注。
在疫情期间,我对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依法战“疫”的情况较为关注。最高检密集发布了九批50个涉疫情典型案例,向社会公众展现检察机关依法战“疫”的积极能动性,值得肯定。透过这一系列办理案件的数字,可以说,检察机关在防控疫情的全国阻击战中,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单。我认为,理念是先行,法治是根本。数字过一段时间大家可能会淡忘,但司法理念和法治思维的印迹,会像数学公式一样牢固地嵌入人们的脑海中。今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最高检政治站位高,在疫情防控和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稳定社会治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人民群众有目共睹。  疫情期間,“四大检察”“十大业务”依旧稳步前进。最高检结合疫情期间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对检察业务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全国检察机关开展业务指导,取得了一些突出成绩。比如,根据不同阶段刑事犯罪的特点,及时发布具有普遍性、指导性的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