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和孩子一般见识

来源 :父母必读·专业育儿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sy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带着一点点怀旧情结,我们来叙说不同国家的传统游戏。渐渐地,我们发现,在这看似简单的游戏过程中,凝结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渊源,同时也蕴藏着不同国家的亲子观念。
  
  日本:有滋有味的舶来玩具
  陈展红
  
  日本的传统游戏有两类,一类是本国民间流传下来的,一类是很久以前从国外引进并一直传承下来的,其中有不少来自中国,但又有不少变化。
  
  痴迷“抽陀螺”
  在国内,“抽陀螺”这个游戏对中年人来说还不算陌生,但现在的孩子就很少有人知道了。而在日本,这个游戏却是每个孩子都要玩的。这里的玩法和国内不太一样。最基本的玩法是把一根绳子绕在陀螺上,用手将它甩在地上,让它转起来。此外还有很多更高难度的玩法。幼儿园里,老师就经常带孩子们玩这个游戏,而且还成为了课程的一部分。那段时间,女儿对这个游戏很痴迷。每天除了在幼儿园里练习,还把陀螺带回家练习。后来,在学校的才艺展示会上这个游戏竟然成了她的表演项目。她不但能够成功地把陀螺甩在地上稳稳地转起来,还能把陀螺准确地甩到一个小盘子里转起来。最精彩的是用绳子把在地上旋转的陀螺托起来放到小盘子里继续转。
  类似的传统玩具和游戏不只在幼儿园和学校里有,社会上为孩子举办的各种活动中也都有这些游戏。我带女儿参加过儿童馆举办的儿童节游艺活动,其中有一个区域就是传统玩具和游戏专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在那里耐心地教孩子们这些游戏的玩法。博物馆还举办过各种传统游戏玩具展览呢!
  
  自己做风筝
  日本的风筝也和中国的类似,只是图案设计有很多不同,有很多日本民间的传统图案。不过有一次我在商场里看到一位风筝艺人在现场手绘风筝,他竟然画了很多钟馗,他还告诉顾客们这是来自于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人物。值得一提的是,孩子们从幼儿园开始就自己制作风筝。老师带着他们把塑料垃圾袋剪成适当的形状,画上自己喜爱的画,再用塑料吸管做骨架,拴上线,就拽着满院子跑了。
  有些游戏是和节日相关的。过新年的时候,很多成人都玩一种叫作“百人一首”的纸牌。玩的时候,先由一个人唱出一首古诗的前两句,其他人找出写有这首诗的下两句的牌。这个游戏难度很大。小孩子们玩的字牌虽然形式相同,但简单多了。在幼儿园里,老师唱牌,内容都是孩子们熟悉的简单的句子。孩子们辨别出她说的第一个字母,然后看谁先找出来。不少孩子就是在这种游戏中学会了日文最基本的字母。
  
  沙包成了工艺品
  日本人也玩沙包,日文叫“手玉”,顾名思义,是用手玩的。玩的方法也有很多。有趣的是,在日本,“沙包”不只是一种玩具,漂亮的沙包已经成为一种工艺品。我和女儿参加过一个母亲俱乐部举办的新年游戏会。会上,妈妈们带着孩子们玩了很多老游戏。其中就有丢沙包。我还见到了一种据说是江户时代流行的“投扇”游戏——参加游戏的人持一把打开的纸扇,掷向前方的一个目标,看谁的命中率高。
  
  德国:和孩子一般见识
  程丹梅
  
  决不让着孩子
  德国的游戏有一个传统:能够同时调动起大人和孩子的兴致,使他们都能沉浸其中,能够让孩子开动脑筋,教他如何与他人合作,更重要的是教孩子能够承受失败。
  比如,德国有一种传统玩具叫作“人啊,别生气”。它有些像中国的跳棋,可以由两个或者三四个人一起玩,每人只有4个棋子,先各自站在自己的出发点,由最小的先掷骰子,骰子上有多少点数,棋子就走多少步。按顺时针方向,其他人纷纷投掷骰子。后来者的棋子如与你的正好相撞时,你的骰子就必须打道回府。运气好的一直能顺利通过其他人的家门口而不被遣送并最终回到自己的保险塔中。当然,这里有运气的因素,但也需要动脑筋。我的德国先生小时候和他父母、哥哥玩这个游戏,现在和我们孩子玩。而且这种玩具方便之处是旅途中也可以玩。我们乘坐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飞机时,头等舱上常常发给孩子们类似的玩具,让我们和孩子在漫长的旅途中能放松地做一番游戏。不过,德国家长和孩子玩时,往往是不会让着孩子的,不能为了哄孩子高兴而一味地让步。不少家长会在玩前这样说:我们开始玩了,但是必须先说好,输了不能胡闹,否则下次就不再玩了。
  另外一种游戏叫“积分骰子”,可以从孩子认识数字时就开始玩。它由5个骰子和1个杯子组成。先将5个骰子放到杯子里,然后将骰子撒在桌子上,如果5个骰子的点数都一样的话,得分最高。此外还有大马路(点数为12345)和小马路(点数中有1234或者2345)的分也会比较高。
  
  冲淡旅途中的不快
  在德国,最普遍、最简单的传统游戏叫作“记忆翻牌”。游戏可以有各种主题,比如动物、城市、地球等,每一个都有两张同样的卡片,几十张卡片混在一起,背面朝上摆出来,每人一次只能翻两张卡片,运气好了,能正巧是一对儿。如果两张卡片不同的话,就要重新扣过去。所以,别人翻过什么、自己翻过什么都要记住。这样,就能凭记忆将同样的卡片找出来。这个游戏各个年龄段的小朋友都很喜欢。记得我们和另外两家德国朋友一起到丹麦和挪威度假时,每家都带了一个大塑料箱子,里面装满了各种自认为奇特的游戏。因为那时各家孩子的年龄参差不齐,所以,其中玩得最多的就是“记忆翻牌”和“人啊,别生气”游戏。有了游戏,大人孩子在雨天里不用因为无法登山而抱怨了,度假别墅里大人和孩子们也都更开心。
  
  传统游戏大组合
  在游戏产品方面,德国的RAVENSBURGER公司可以说是德国最著名的公司。它们不仅有单独的儿童游戏玩具,而且还开发组合传统游戏玩具,比如它们会将几种传统游戏设计在一个大盒子里,写上“家庭游戏”,里面有“记忆翻牌”、“人啊别生气”、“米卡多棍”等游戏玩具。结果,这个游戏盒一下子成为了市场上的抢手货。
  在游戏观念上,我感觉中国和西方人略有不同。中国的家长只把游戏当作是给孩子玩的,是启发智力的,与自己无关,因此也很少参与。而西方人把游戏当作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他们从不觉得那只属于孩子,也从没有大人不与小孩子做游戏的观念。他们玩时很投入,甚至会和小孩子争夺胜利的果实。其实,没有了真玩的情趣,就会有大人不与小孩子一般见识的想法,自然也就一边倒了——假装玩,让孩子取胜。这是西方家长最反对的行为。
  记得有一年圣诞节,我先生和孩子就坐在圣诞树下一点一点地与爷爷和伯伯们一起组装成了一个庞大的海盗船,然后他们就开始了在海上的找宝游戏。又是一年圣诞,他们又一起组装了一个骑士城堡,然后就利用玩具中的各种小配件开始了想象中城堡里的生活。这样的游戏真是大人和孩子有乐同享。
  
  中国:留在记忆中的“城南旧事”
  汤 蕾
  
  滚铁环、踩高跷、抖空竹、丢沙包、踢毽子,每当想起这些酣畅淋漓的童年游戏时,心里总免不了有一种甜甜的味道。那是一段可以在“原始”和“粗犷”中自由穿行的、 纯粹的童年!
  而今,当我们一步步地走向富裕的时候,很多传统游戏也和时间一起被丢在了那个年代。
  
  只能在电视里看到了
  而今,滚铁环、踩高跷等游戏已经是难得一见的了。偶尔,在有关追忆传统民俗的电视节目中,或是春节的庙会上,可能还会见到它们的影子。前些天,我带着儿子到公园玩的时候,很幸运地看到一些老年人聚在一起正在抖空竹,我很兴奋。本以为孩子也会饶有兴致地停下来观看,可是他却对此并不感兴趣,嘴里还念叨着要去坐碰碰车。结果可想而知,一次很好的“传统教育”的机会算是泡汤了。
  
  像沙包、毽子、风筝这类东西现在还是常见的。只不过它们都已经被摆上了展架和货架。而我们那时候都是亲自动手制作的。找来几块没用的小布头,一针一针地缝得很细密。而且还要研究怎样让沙包变得更美观,比如缝的时候,是将布的里面连接起来,最后只剩一个很小的口,从口的位置把布都掏出来,再放入玉米粒、黄豆粒等,最后很结实地把小口缝上。最初,我不懂这个,只知道把所有的布一一连起来就行了,最后那个包做出来活像个“张飞”,每个棱角都翘着。后来,我不惜牺牲了5分钱的糖豆才从姐姐那里讨得“秘笈”。其实,毽子和风筝也是一样。在自己制作的过程中,就已经开始享受游戏的快乐了。
  
  中看不中玩
  前两天,我儿子总是喊着要和爷爷下棋。于是,我买来了跳棋和军棋。婆婆告诉我军棋家里就有。于是,老人家从书柜下面拿出来好几个盒子。有斗兽棋、五子棋,还有军棋。斗兽棋是圆圆的、木质的,看起来像一枚枚图章。上面的动物图案像一个个原始图腾,需要仔细看才能分辨出来。婆婆说那是我老公小的时候花2毛钱买来的。看着孩子的小手很专注地摆弄着爸爸儿时的玩具,仿佛时光在这里交汇起来。
  说到抽陀螺,我总觉得有几分搞笑。说实话,我只是在自己刚刚能记住事情的时候,在外婆家见到过,是木质的,下面尖尖的。后来,当我大起来可以玩了,这东西也找不到了。以后再也没见过。有一天带儿子去吃麦当劳的儿童套餐,所附带赠送的小玩具形状酷似陀螺,不同的是它是塑料制成的,抽陀螺的绳子也变成了塑料制成的小钎子。看着这小陀螺,我不免有些感慨……
  有时候,我想,和孩子们相比,我们是幸运的,至少我们还有很多传统可以回忆。
  看完这几位来自不同国度母亲对游戏的介绍,我们感到惊讶:这么多中国的传统游戏在自己身边看不到,却被别的国家的孩子和家长玩得津津有味?表面看是孩子更喜欢玩碰碰车,它的背后可能是成人的亲子观念和育儿文化使然。
  趁着儿时的记忆还在,抄起那些被尘封的沙包、铁环,投入地和孩子玩一场吧!
  编辑/兰淑会
其他文献
专家介绍   刘丹。心理学博士。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方向博士毕业,现任清华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临床督导。具有非常丰富的青少年心理及家庭治疗的经验。曾接受首期中德高级心理师连续培训项目。  在这个专栏里,身兼妈妈和心理咨询师两个重要职位的她,将用一则则生动有趣的日记故事,以及从故事中提炼出来的心理学知识,帮助更多的妈妈调整心理、平和心态,做“聪明”的妈妈,做真正会爱孩子的妈妈。    2008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是《公民道德教育实施纲要》中新的五项伦常(以下简称“新五伦”),是在继承传统“五伦”道德文化基础上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家庭伦常关系及道德规范。“尊老爱幼”,突出的是在不同辈份的亲属之间,主要是父母与子女关系的道德规范,旨在批判继承以“孝道”和“礼教”为核心的传统道德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新道德和新风尚。  “母爱”与“孝”是继承传统美德的两大范畴。  
会滑行的孩子,能那么娴熟地运用自己的身体,拓展生活的领域。这种能力,也可以让他今后处在危险境地的时候,总能更好地应对困难,更开心地生活。    专家介绍:刘丹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方向博士毕业,现任清华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临床督导。具有非常丰富的青少年心理及家庭治疗的经验。曾接受首期中德高级心理师连续培训项目。  毛毛 3 岁多的时候,就接触滑冰了。先是在幼儿园里学习轮滑,等去了国贸的水冰
宝宝的身高和体重都合适吗?增长是不是正常?这些不一定都要请教医生,只要定期记录,您的监测会让心中更有底。  看着小人儿一天天地茁壮起来,爸爸妈妈在高兴之余,还特别想知道自己的小宝贝儿身高、体重是否正常,长得怎么样,尤其是当邻居家的小朋友如果比自己的宝宝高出几厘米或者重了一些时,心里面难免会有些打鼓,是不是我的宝宝长得有点儿慢了?其实,只要我们用好生长发育曲线图来给宝宝进行简单的生长测评,就可以轻轻
天气转凉,洗澡不再等同于玩水了,妈妈怕孩子着凉,往往都会速战速决,于是很多孩子开始对洗澡出现了抵触情绪。其实,快速洗澡,也可以有很多花样让孩子开心、高兴起来。  水中故事时间  在洗澡的时候,绘声绘色地给孩子讲一个他从来没有听过的故事,随心所欲地编一个就可以。再把可爱的卡通浴棉、印有卡通图案的洗发液瓶子等当成道具或故事角色,甚至可以和孩子一起编这个故事。十几分钟的故事讲完,澡也顺利地洗完了。  一
在宝宝辅食的问题上,豆豆妈妈和乐乐妈妈各有说法,谁的对呢?听听专家的最新解答。  辅食是4个月还是6个月添加?  豆豆妈妈:辅食在宝宝4个月时就能添加了,再不加营养会跟不上的。  乐乐妈妈:辅食一定要宝宝6个月时才能添加,否则宝宝的肠胃消化不了。  专家说  世界卫生组织通过的新的婴儿喂养报告,提倡在前6个月纯母乳喂养,6个月以后在母乳喂养的基础上添加食物,母乳喂养最好坚持到1岁以上,以奶类为主,
孩子学习舞蹈可以从几岁开始?他的舞蹈课究竟会怎样上?鼓励孩子学习舞蹈,父母该做些什么……让专业的舞蹈老师来帮你解开疑惑吧。    穿着美丽的纱裙,在绚烂的灯光下走上舞台,那乖巧可爱的身影跳出的甜蜜与快乐,醉倒了多少妈妈的心。    WHAT 什么是舞蹈?孩子可以从几岁开始学习舞蹈?    舞蹈,是一种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艺术,通过肢体动作来表达人们内在的情感世界。舞蹈可以根据作用和目的分为生活舞蹈和艺
一提到用激素,家长们都会紧张起来:“这可是激素啊,能让孩子用吗?!”其实,药物里你所知道的激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地使用以及食物中你不知道的激素。怎么回事?且听崔大夫的细细解释。    崔玉涛大夫是中美合资北京和睦家医院新生儿科主任,有着25年儿科工作的丰富经验。经常参加国际性的学术交流活动,使他能接触到最前沿的儿科知识,最先进的诊疗方法。丰富的经验和见识,使他的治疗更精准、更有效,在父母中
勤快和偷懒, 都是相对的。我们要用 最偷懒的办法解决生活中 的小麻烦; 用 勤快但简单的方式守住自 己的年轻与健康。    夏天的水果很丰盛, 可是天气炎热, 也很容易变质。 如何能买到最新鲜、 味道最好的水果? 看精明主妇的高招儿!  ● 葡萄  葡萄的品质与成熟度有关, 一串葡萄中最下面的一颗往往由于光照程度最差, 成熟度不佳, 经常是最不甜的。 所以可以试吃一串葡萄最下面的那一颗, 如果这颗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认真贯彻落实《纲要》提出的要求以及武汉市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精神,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单纯说教轻体验感悟等现象,切实加强中小学德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十二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