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终结的感觉》中的时间主题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f84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布克奖得主英国作家朱利安·巴恩斯的作品《终结的感觉》是一本关于时间与记忆之书。小说描写了主人公托尼一段跨越四十年的回忆,探讨了在时间的作用下记忆的真实性问题。本文运用亨利·柏格森的时间绵延理论来解读文本,通过分析小说中对时间的阐释和其与个人记忆的相互影响,探讨小说中蕴含的时间主题。
  关键词:《终结的感觉》;绵延理论;时间
  作者简介:李蓉(1992.8-),女,陕西延安人,陕西师范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9-0-01
  《终结的感觉》是英国当代作家朱利安·巴恩斯2011年的布克奖获奖作品。小说以巧妙的构思,精湛的笔法,以及深刻的主题获得了评论界的高度关注。国内学者对这本小说的研究视角大多集中于巴恩斯的历史观及他小说中惯有的后现代写作手法。本文从小说中的时间入手,以亨利·柏格森的时间绵延理论作为理论框架,探讨小说中时间的内涵及其与记忆的关系。
  1、时间的绵延
  时间是《终结的感觉》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在小说中多次被提及。小说的叙事者托尼在定义时间时提出:“既有客观时间,又有主观时间;主观时间乃是你戴在手腕内侧﹑紧靠脉搏的时间”(郭国良 158)。这一看法与柏格森的时间绵延理论吻合。柏格森认为真正的时间即绵延,是一种主观的东西,它靠个人意识而存在。在小说第一部分,托尼描述了他与科林及亚历克斯三人组的高中生活,其中特意提及了一个关于佩戴手表的细节:他们三人常常把手表表面戴在手腕内侧,“让时间感觉像是一个很个人,甚至是很私密的东西”(郭国良 6)。作者通过叙事者托尼之口,表达了他对时间的看法:时间不随时钟上的指针转动,而与个人的意识有关。小说的两个部分分别描述了托尼的青春岁月及他的老年生活,中间跨越了四十年的客观时间。然而时间并不像我们一直以来所认为的那样呈线性,过去的时间与现在毫无关联。主观时间的存在维系了过去和现在,我们通过对往事的追忆和检视,重新拾回昔日时光。
  柏格森定义了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关系。他提出:“所谓绵延,不过是过去的连续进展。过去总是紧紧咬住未来,逐渐膨胀,直至无限”(柏格森 8)。过去﹑现在及未来互相渗透,不可分割。在小说的第二部分,托尼迈入老年,按部就班的生活,却因为一笔意外的遗产而与四十年前又有了联系。托尼为了得到好友艾德里安生前的日记恢复了与前女友维罗妮卡的联系,也重新审视了自己对青春时期的记忆。他以为时间带走一切,时间却报复了他,成了一架人性的显微镜,使四十年前给艾德里安和维罗妮卡写诅咒信的自己显得善妒和邪恶。巴恩斯向我们展示了时间在人们心中留下的印痕。随着时间绵延的每一瞬间,我们对过去都有新的认知。
  2、时间与记忆
  《终结的感觉》是一本时间与记忆之书,是对时间和记忆如何相互作用的反思。小说的第一部分描写了托尼对四十年前的回忆。然而随着情节的不断推动,读者才发现托尼的回忆并不真实。时间模糊了记忆,使过去变得扑朔迷离,正如巴恩斯所说:“时间并非显影液,而是溶剂”(郭国良 82)。托尼在回首大学岁月时,提到了他和维罗妮卡的恋情。在托尼眼里,维罗妮卡各方面都比他优秀,所以他有些自卑。不久后他与维罗妮卡分手。随后好友艾德里安与维罗妮卡相恋,并写信告知托尼。在托尼的记忆中,他的回应是绅士得体的。直到四十年后,他曾经写给艾德里安的信再次回到他手上,他才发现,他的记忆是不可靠的。事实上,他在信上大加诅咒两人,并说“时间会有所作为。时间会说明一切”(郭国良 126)。然而,时间说明的只有他篡改记忆﹑自欺欺人这一事实,信中那粗俗恶毒的语言更是跨越了时间的长河,给四十年后的自己一记耳光。时间篡改了记忆,使记忆变得不可靠。在巴恩斯看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可靠的记忆越来越少,不可靠的记忆越来越多,因为历史的证据和见证人都逐渐减少。
  在伯格森的时间观中,最核心的因素就是记忆。对柏格森来说,没有记忆就没有时间。“记忆就是过去形象的存活,是绵延最典型的表现形式”(邢晓红 30)。小说中,托尼通过构建并重建记忆,使得久远的时光得以再现。在托尼的记忆中,他与维罗妮卡的过去不甚愉快。然而在过了四十年后,他再见到旧时恋人,唤醒了他们之间甜蜜的往事。当新的记忆铺面而来的时候,“那一瞬间仿佛时光回转,那一时刻仿佛江川倒流”(郭国良 158)。是记忆带他穿过时间长河,再次回顾了扭曲的记忆下掩盖的过去。“随着时间的延续,往事不断在心中积累,在绵延的每一瞬间,都加入了个体对历史新的理解与诠释,通过寻找、界定、构建新的事物,将往事组织在一起”(李鹏 131)。
  3、结语
  《终结的感觉》不仅是关于托尼的人生回憶,也是关于时间和记忆互相作用的哲学沉思。当时间与记忆互相影响,历史的真相便会愈加模糊。我们以为记忆就等于事件加时间,事实却远比它复杂。巴恩斯认为真实的时间是绵延的﹑主观的时间,并探讨了其与记忆的关系。通过对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解读,巴恩斯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领悟。
  参考文献:
  [1]柏格森,创造进化论[M]. 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9.
  [2]李鹏,柏格森“心理时间”的绵延--对福克纳小说中时间变化的解读[J]. 山花,2013(8).
  [3]邢晓红,柏格森记忆理论研究[D]. 黑龙江:黑龙江大学,2013.
  [4]朱利安·巴恩斯, 终结的感觉[M]. 郭国良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本论文由三章组成。第一章对细叶水团花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第二章对细叶水团花的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抗氧化、凝血活性及体内保肝活性进行研究。第三章对水团花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第一章细叶水团花化学成分研究采用柱色谱方法,对细叶水团花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从细叶水团花甲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了25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的14个,分别为a-生育酚(AR
绵马酚(Aspidinol B)是从鳞毛蕨科鳞毛蕨属植物中提取分离得到的有效成分,与其同分异构体伪绵马酚(Pseudoaspidinol B)同属于间苯三酚类化合物。研究表明,鳞毛蕨属植物中的间苯三酚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病毒的药理活性,对于治疗体癣、手足癣、股癣、甲癣等浅部真菌性疾病有较好的临床作用[1]。实验室前期对鳞毛蕨科鳞毛蕨属植物香鳞毛蕨间苯三酚类化学成分的分离进行大量研究,并对间苯三酚类
作者简介:谢丽智,女,1990年9月出生,广东广州人,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专业、翻译。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9-0-02  英国诗人托马斯·格雷创作的《墓园挽歌》关于“生死”原型母题的理解和认识、诗歌写作的素材、创作主题等方面,或多或少地受到了西方国家的基督教宗教经典《圣经》的影响。本文以《墓
贞冰口溃宁含片是由女贞叶、冰片等五味中药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具有清热消肿,敛疮止痛之功效,用于口疮属心脾积热型。症见口疮自发痛、激惹痛;溃疡大小不等,数目较多;口渴烦饮,烦
摘 要:《白鲸》是19世纪美国文学中的一块瑰宝。美国当时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在此背景下创作的《白鲸》,反思文学、社会、哲学;也或许因此在接下来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不被人们所关注。本文就此作品中“我”的价值體现进行梳理、剖析,将“我”在作品中的重要地位铺展开来,重解对“我”的使用的巧妙之处。  关键词:自省;独白;阅读期待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摘 要:文学作品是社会实际的映射,体现着具有时代意义的文化素养,而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文学作品中人文素养的社会体现又是文化传播与应用的最佳方式。通过探究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人文素养,人们不仅可以了解英美文学的价值精髓,更可以深入了解英美社会的价值理念与发展态势。文章结合教学研究成果,对英美文学作品中人文素养的社会体现进行探究,以为教学素材研究、文学探究的深入提供更加准确的切入角度。  关键词:英美文
摘 要:中世纪、文艺复兴以后至近代以来,骑士精神在欧美文学中不同作家笔下以不同的面貌逐渐演变。随着欧美文学的不断发展及深化,骑士精神也在此过程中不断汲取着全新且丰富的文学内涵。其体现了欧美封建时代理想化的生活方式,并在歐美文学发展之中产生着对西方伦理标准的影响。  关键词:骑士精神;欧美文学;变迁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9
山香Hyptis suaveoloens(L.)Poit.为唇形科山香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南方沿海地区,常用来治疗脚癣,刀伤出血,毒蛇咬伤,跌打损伤,感冒,发烧,肠胃胀气,头痛,糖尿病,腹泻,湿疹,皮炎,胸膜炎,淋巴瘤等,民间药学应用十分广泛。原产热带美洲,现在被认为是一种世界性的杂草。本文文献调查了山香在世界上超过50个国家的文献报道,总结了其在22个国家的药用用途,突出山香的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