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布克奖得主英国作家朱利安·巴恩斯的作品《终结的感觉》是一本关于时间与记忆之书。小说描写了主人公托尼一段跨越四十年的回忆,探讨了在时间的作用下记忆的真实性问题。本文运用亨利·柏格森的时间绵延理论来解读文本,通过分析小说中对时间的阐释和其与个人记忆的相互影响,探讨小说中蕴含的时间主题。
关键词:《终结的感觉》;绵延理论;时间
作者简介:李蓉(1992.8-),女,陕西延安人,陕西师范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9-0-01
《终结的感觉》是英国当代作家朱利安·巴恩斯2011年的布克奖获奖作品。小说以巧妙的构思,精湛的笔法,以及深刻的主题获得了评论界的高度关注。国内学者对这本小说的研究视角大多集中于巴恩斯的历史观及他小说中惯有的后现代写作手法。本文从小说中的时间入手,以亨利·柏格森的时间绵延理论作为理论框架,探讨小说中时间的内涵及其与记忆的关系。
1、时间的绵延
时间是《终结的感觉》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在小说中多次被提及。小说的叙事者托尼在定义时间时提出:“既有客观时间,又有主观时间;主观时间乃是你戴在手腕内侧﹑紧靠脉搏的时间”(郭国良 158)。这一看法与柏格森的时间绵延理论吻合。柏格森认为真正的时间即绵延,是一种主观的东西,它靠个人意识而存在。在小说第一部分,托尼描述了他与科林及亚历克斯三人组的高中生活,其中特意提及了一个关于佩戴手表的细节:他们三人常常把手表表面戴在手腕内侧,“让时间感觉像是一个很个人,甚至是很私密的东西”(郭国良 6)。作者通过叙事者托尼之口,表达了他对时间的看法:时间不随时钟上的指针转动,而与个人的意识有关。小说的两个部分分别描述了托尼的青春岁月及他的老年生活,中间跨越了四十年的客观时间。然而时间并不像我们一直以来所认为的那样呈线性,过去的时间与现在毫无关联。主观时间的存在维系了过去和现在,我们通过对往事的追忆和检视,重新拾回昔日时光。
柏格森定义了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关系。他提出:“所谓绵延,不过是过去的连续进展。过去总是紧紧咬住未来,逐渐膨胀,直至无限”(柏格森 8)。过去﹑现在及未来互相渗透,不可分割。在小说的第二部分,托尼迈入老年,按部就班的生活,却因为一笔意外的遗产而与四十年前又有了联系。托尼为了得到好友艾德里安生前的日记恢复了与前女友维罗妮卡的联系,也重新审视了自己对青春时期的记忆。他以为时间带走一切,时间却报复了他,成了一架人性的显微镜,使四十年前给艾德里安和维罗妮卡写诅咒信的自己显得善妒和邪恶。巴恩斯向我们展示了时间在人们心中留下的印痕。随着时间绵延的每一瞬间,我们对过去都有新的认知。
2、时间与记忆
《终结的感觉》是一本时间与记忆之书,是对时间和记忆如何相互作用的反思。小说的第一部分描写了托尼对四十年前的回忆。然而随着情节的不断推动,读者才发现托尼的回忆并不真实。时间模糊了记忆,使过去变得扑朔迷离,正如巴恩斯所说:“时间并非显影液,而是溶剂”(郭国良 82)。托尼在回首大学岁月时,提到了他和维罗妮卡的恋情。在托尼眼里,维罗妮卡各方面都比他优秀,所以他有些自卑。不久后他与维罗妮卡分手。随后好友艾德里安与维罗妮卡相恋,并写信告知托尼。在托尼的记忆中,他的回应是绅士得体的。直到四十年后,他曾经写给艾德里安的信再次回到他手上,他才发现,他的记忆是不可靠的。事实上,他在信上大加诅咒两人,并说“时间会有所作为。时间会说明一切”(郭国良 126)。然而,时间说明的只有他篡改记忆﹑自欺欺人这一事实,信中那粗俗恶毒的语言更是跨越了时间的长河,给四十年后的自己一记耳光。时间篡改了记忆,使记忆变得不可靠。在巴恩斯看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可靠的记忆越来越少,不可靠的记忆越来越多,因为历史的证据和见证人都逐渐减少。
在伯格森的时间观中,最核心的因素就是记忆。对柏格森来说,没有记忆就没有时间。“记忆就是过去形象的存活,是绵延最典型的表现形式”(邢晓红 30)。小说中,托尼通过构建并重建记忆,使得久远的时光得以再现。在托尼的记忆中,他与维罗妮卡的过去不甚愉快。然而在过了四十年后,他再见到旧时恋人,唤醒了他们之间甜蜜的往事。当新的记忆铺面而来的时候,“那一瞬间仿佛时光回转,那一时刻仿佛江川倒流”(郭国良 158)。是记忆带他穿过时间长河,再次回顾了扭曲的记忆下掩盖的过去。“随着时间的延续,往事不断在心中积累,在绵延的每一瞬间,都加入了个体对历史新的理解与诠释,通过寻找、界定、构建新的事物,将往事组织在一起”(李鹏 131)。
3、结语
《终结的感觉》不仅是关于托尼的人生回憶,也是关于时间和记忆互相作用的哲学沉思。当时间与记忆互相影响,历史的真相便会愈加模糊。我们以为记忆就等于事件加时间,事实却远比它复杂。巴恩斯认为真实的时间是绵延的﹑主观的时间,并探讨了其与记忆的关系。通过对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解读,巴恩斯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领悟。
参考文献:
[1]柏格森,创造进化论[M]. 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9.
[2]李鹏,柏格森“心理时间”的绵延--对福克纳小说中时间变化的解读[J]. 山花,2013(8).
[3]邢晓红,柏格森记忆理论研究[D]. 黑龙江:黑龙江大学,2013.
[4]朱利安·巴恩斯, 终结的感觉[M]. 郭国良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
关键词:《终结的感觉》;绵延理论;时间
作者简介:李蓉(1992.8-),女,陕西延安人,陕西师范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9-0-01
《终结的感觉》是英国当代作家朱利安·巴恩斯2011年的布克奖获奖作品。小说以巧妙的构思,精湛的笔法,以及深刻的主题获得了评论界的高度关注。国内学者对这本小说的研究视角大多集中于巴恩斯的历史观及他小说中惯有的后现代写作手法。本文从小说中的时间入手,以亨利·柏格森的时间绵延理论作为理论框架,探讨小说中时间的内涵及其与记忆的关系。
1、时间的绵延
时间是《终结的感觉》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在小说中多次被提及。小说的叙事者托尼在定义时间时提出:“既有客观时间,又有主观时间;主观时间乃是你戴在手腕内侧﹑紧靠脉搏的时间”(郭国良 158)。这一看法与柏格森的时间绵延理论吻合。柏格森认为真正的时间即绵延,是一种主观的东西,它靠个人意识而存在。在小说第一部分,托尼描述了他与科林及亚历克斯三人组的高中生活,其中特意提及了一个关于佩戴手表的细节:他们三人常常把手表表面戴在手腕内侧,“让时间感觉像是一个很个人,甚至是很私密的东西”(郭国良 6)。作者通过叙事者托尼之口,表达了他对时间的看法:时间不随时钟上的指针转动,而与个人的意识有关。小说的两个部分分别描述了托尼的青春岁月及他的老年生活,中间跨越了四十年的客观时间。然而时间并不像我们一直以来所认为的那样呈线性,过去的时间与现在毫无关联。主观时间的存在维系了过去和现在,我们通过对往事的追忆和检视,重新拾回昔日时光。
柏格森定义了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关系。他提出:“所谓绵延,不过是过去的连续进展。过去总是紧紧咬住未来,逐渐膨胀,直至无限”(柏格森 8)。过去﹑现在及未来互相渗透,不可分割。在小说的第二部分,托尼迈入老年,按部就班的生活,却因为一笔意外的遗产而与四十年前又有了联系。托尼为了得到好友艾德里安生前的日记恢复了与前女友维罗妮卡的联系,也重新审视了自己对青春时期的记忆。他以为时间带走一切,时间却报复了他,成了一架人性的显微镜,使四十年前给艾德里安和维罗妮卡写诅咒信的自己显得善妒和邪恶。巴恩斯向我们展示了时间在人们心中留下的印痕。随着时间绵延的每一瞬间,我们对过去都有新的认知。
2、时间与记忆
《终结的感觉》是一本时间与记忆之书,是对时间和记忆如何相互作用的反思。小说的第一部分描写了托尼对四十年前的回忆。然而随着情节的不断推动,读者才发现托尼的回忆并不真实。时间模糊了记忆,使过去变得扑朔迷离,正如巴恩斯所说:“时间并非显影液,而是溶剂”(郭国良 82)。托尼在回首大学岁月时,提到了他和维罗妮卡的恋情。在托尼眼里,维罗妮卡各方面都比他优秀,所以他有些自卑。不久后他与维罗妮卡分手。随后好友艾德里安与维罗妮卡相恋,并写信告知托尼。在托尼的记忆中,他的回应是绅士得体的。直到四十年后,他曾经写给艾德里安的信再次回到他手上,他才发现,他的记忆是不可靠的。事实上,他在信上大加诅咒两人,并说“时间会有所作为。时间会说明一切”(郭国良 126)。然而,时间说明的只有他篡改记忆﹑自欺欺人这一事实,信中那粗俗恶毒的语言更是跨越了时间的长河,给四十年后的自己一记耳光。时间篡改了记忆,使记忆变得不可靠。在巴恩斯看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可靠的记忆越来越少,不可靠的记忆越来越多,因为历史的证据和见证人都逐渐减少。
在伯格森的时间观中,最核心的因素就是记忆。对柏格森来说,没有记忆就没有时间。“记忆就是过去形象的存活,是绵延最典型的表现形式”(邢晓红 30)。小说中,托尼通过构建并重建记忆,使得久远的时光得以再现。在托尼的记忆中,他与维罗妮卡的过去不甚愉快。然而在过了四十年后,他再见到旧时恋人,唤醒了他们之间甜蜜的往事。当新的记忆铺面而来的时候,“那一瞬间仿佛时光回转,那一时刻仿佛江川倒流”(郭国良 158)。是记忆带他穿过时间长河,再次回顾了扭曲的记忆下掩盖的过去。“随着时间的延续,往事不断在心中积累,在绵延的每一瞬间,都加入了个体对历史新的理解与诠释,通过寻找、界定、构建新的事物,将往事组织在一起”(李鹏 131)。
3、结语
《终结的感觉》不仅是关于托尼的人生回憶,也是关于时间和记忆互相作用的哲学沉思。当时间与记忆互相影响,历史的真相便会愈加模糊。我们以为记忆就等于事件加时间,事实却远比它复杂。巴恩斯认为真实的时间是绵延的﹑主观的时间,并探讨了其与记忆的关系。通过对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解读,巴恩斯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领悟。
参考文献:
[1]柏格森,创造进化论[M]. 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9.
[2]李鹏,柏格森“心理时间”的绵延--对福克纳小说中时间变化的解读[J]. 山花,2013(8).
[3]邢晓红,柏格森记忆理论研究[D]. 黑龙江:黑龙江大学,2013.
[4]朱利安·巴恩斯, 终结的感觉[M]. 郭国良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