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联合伊诺肝素钠应用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PCI患者的抗凝效果分析

来源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jw3354716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联合伊诺肝素钠应用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抗凝效果分析.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2月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19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99)和对照组(n=98).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伊诺肝素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溶栓后血管再通情况、激活凝血酶时间(ACT)、病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优良率较高(93.94%vs.81.63%),且病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6.06%vs.20.41%和40.40%vs.55.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溶栓后60、90、120 min血管再通率较高(49.49%vs.29.59%、72.72%vs.52.04%、79.79%vs.63.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ACT500 s患者比率较低(2.02%vs.15.31%、5.05%vs.9.18%),ACT 225~500 s患者比率较高(92.92%vs.71.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替普酶联合伊诺肝素钠应用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能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溶栓后血管再通率及激活凝血酶时间数值.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指标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临沂市肿瘤医院收治的126例EGFR突变型晚期NSCLC患者,4例患者在研究过程中失访进行剔除.采用区组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62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治疗药物为吉非替尼,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药物为扶正抗癌方和吉非替尼,治疗为期10个月并继续随访2年.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卡式(KPS)评分,血清肿瘤指标
目的 安罗替尼联合化疗治疗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的晚期NSCLC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予以安罗替尼联合化疗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化疗治疗.比较两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