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未来生几个孩子?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j8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均资源占有量极少。这似乎是中国国情的基本概况之一。
  但是,由于十多年来,中国的生育率一直没有准确的统计数字,因此,中国未来是继续实行计划生育还是提高生育水平?专家们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最近,本刊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乔晓春教授。
  《百科知识》:生育水平是用什么来衡量的?中国现在的生育水平很低吗?
  乔晓春教授:我们用生育率来反映生育水平。我们常说的生育率其实指的是总和生育率,它是指某一年各年龄组妇女生育率的合计数,说明每名妇女按某年各年龄组生育率度过育龄期,可能生育的子女数。总和生育率形象地用妇女一生生育孩子的数量来反映现在的生育水平,因此它是衡量生育水平最常用的指标之一。
  到底中国的生育率有多低?这是从1990年以后一直都没有搞清楚的问题。离我们时间最近、人们普遍认为比较可信的是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公布的全国妇女总和生育率,当时是2.31。从那以后,由于出生人口数据漏报,每次调查得到的生育率都很低,甚至2000年人口普查得到的生育率是1.22,比上世纪90年代任何一次调查都低,甚至低于世界上的任何国家,这使研究者产生了怀疑。也就是说,90年代以前生育率很高,但是我们知道多高;90年代以后生育率降低,但是我们不知道有多低。
  由于人口普查和其他全国性调查提供的数据不太准确,学者们只能估计生育率是多少。学者的估计,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基于内部一致性原则,用人口调查和普查的数据估算2000年的生育率,结果是1.3~1.4,很低。我认为这个数据是不可信的,因为你所依据的数据就是不准确的。另一种是借助外部数据,即用非出生数据、非人口调查数据进行估计。主要是用教育部门的小学入学登记数据,虽然这个数据也不可能很准确,但思路是对的。估计的2000年的生育率在1.8~2.0。两类估计结果差很大,但我更倾向于后一类。我的观点是中国目前的生育率是1.8~2.0。
  《百科知识》:长期以来,人们的观念就是中国人太多。生育率低可以降低人口数量,难道不是好事吗?
  乔教授:曾经的高生育率导致的人口过多,长期以来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一座大山。但是研究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就会发现人口少,生育率低也会带来很多严重的问题,比如消费需求低下、老龄化程度严重导致社会保障压力巨大、劳动力成本高使其产品缺乏竞争力等。
  美国上个世纪80年代曾经聚集了最有名的科学家,研究按照美国的体制,人多些好还是人少点好,最后得到的结论是人多点好。因为他们有技术,有生产能力,经济发展不起来是因为生产的东西卖不出去,没有人要。真正的市场经济的动力是消费而不是生产。如果有人买,什么不能生产?经济自然就发展迅速。美国之所以经济发展不快,原因是消费不旺,根本原因就是人口太少。
  再比如说日本。上个世纪50年代以后,日本生育率下降速度甚至比我们政府推动下的计划生育政策所带来的生育率下降速度还要快。日本学者和美国学者现在得出一个结论:日本这十几年的经济不景气,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生育率下降太快,老龄化速度过快。现在日本经济发展到这个程度,其实人多已经不是压力了,资源都可以从外面进口。人多对一个国家没有绝对的限制,只有相对的限制,只要经济发展好了,人多点没有问题。
  《百科知识》:生几个孩子是比较理想的?中国需要如何进行调整以达到较理想的状态?
  乔教授:从理论上来说,总和生育率在2.1左右是最合适的,就是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多一点,这样子女一代和父母一代的数量保持平衡,人口结构保持不变,社会结构不会由于人口年龄结构的波动而产生相应的波动。比如说就业、高考,要是赶上人多的一代,就会竞争非常激烈。要忌讳这种人口结构的大起大落。因此从长期来看,2.0~2.1是最理想的。
  1.22的生育率相当于一个人一生就生一个孩子,城市1.2差不多,但是在农村人们不可能平均只生了1.2个孩子。你的感觉和实际数据完全不一样。现在网上有人说生育政策要放开,但他们的依据都是生育率是1.2,如果真是1.2,严格来说不需要讨论了,就是要放开。但是没放开,意味着官方和学者都不认为生育率是1.2。现在的情况是,尽管没有证据,感觉人们的生育率还是很高,大家在某种程度上是依据感觉在做事。学者的研究、国家的决策都不能依据感觉,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没人知道真实的情况。因此,在生育率说不清楚的情况下,无论是学者还是政府,都没有权力来改变现在的政策。
  保持政策不变在短期是可行的,但是时间长了是不行的。欧洲的生育率很低,大家研究发现一个规律:将生育率从高降到低是可能的,但将长期以来已经较低的生育率提高却不太可能。中国计划生育是努力把生育率从高降到低,这是可能的,也是有效果的,但现在还没有一个国家能把生育率从低调到高。原因是人们的生育意愿一旦已经很低了,则是无法逆转的。
  《百科知识》:我们做过生育意愿的调查吗?结果怎么样?
  乔教授:目前还没有比较好的调查。国家计生委在2002年曾委托零点调查公司对中国农村人口的生育意愿做过一个调查。后来发表的文章中,国家计生委公布的数据是在现有的计划生育政策下,你希望生几个孩子,结果是2.0。同时也问了没有计划生育你想生几个孩子,但是结果好像没有公布。
  根据那个调查,我们可以初步判断,现在的生育意愿还在2.0以上,我们还有机会。但是生育意愿永远是单向下降的,这是规律,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形成的低生育意愿,是不可改变的规律。一旦下降到一定程度,再放开政策,甚至采取鼓励生育的政策,都不可能使生育率回升。
  我们面临的一个选择,就是如何权衡使生育率低一些同时又不至于低到出现严重问题的程度。从数量上来说,希望人少一点,但是又不能少到不生了,人口出现大幅度的负增长,甚至人口数量出现大幅度的下降。中国估计在本世纪20年代会出现负增长,人口开始出现绝对减少。人口减少从数量上来说是好事,但是长期的负增长会给人口结构带来很严重的问题,老龄化就是其中一个方面。我们不能为了解决数量问题而不管结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准确的生育率和生育意愿的数据,让我们知道什么时候该平衡了。
  《百科知识》:您能否对中国未来的人口状况做一个展望?
  乔教授:假定2000年的总和生育率是1.8,如果政策不变,人们的生育意愿会不断下降,生育率会持续下降,人口增长率也会持续下降。此时,人口达到零增长的时间是2024年,最高人口为13.93亿。从2024年以后中国人口开始减少,而且自然增长率会快速地持续地下降,到2085年甚至可以下降到-13.4‰。而总人口会持续下降到2100年的6.7亿。老龄化程度会非常严重,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2000年的10.1%上升到2100年的48.9%,即到2100年,中国会有一半的人口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
  如果在2020年以前,即在人们的生育意愿还没有下降到比较低的程度,将生育率向上调整到2.0。那么人口达到零增长的时间就可能会推迟到2038年,峰值人口为14.33亿,最低的人口增长率为-2.5‰,并在2088年重新返回到零增长,此时人口总数为13.20亿;到2100年人口总量会略微提高到13.32亿,那时60岁以上的老年人所占比例为30.6%。
  据联合国的预测,未来50年内欧洲任何国家的负增长的千分比都不会超过两位数。尽管这样,欧洲国家已经面临着很严重的人口负增长带来的问题。如果中国人口负增长真的达到-13.4‰,那么中国所面临的问题绝对不会比欧洲国家差。
  因此,中国从现在开始,最多不过10年,面临着提高生育水平的选择。我们选择的时机取决于目前的生育率和没有政策限制的情况下群众的生育意愿,所以,我们需要搞清目前真实的生育率,需要持续检测群众的生育意愿。我们现在面临着与当时决定是否实行计划生育一样的重大选择。
  【责任编辑】姜冰
其他文献
近年来,安徽省含山县检察院立足未成年刑事检察工作职能,认真履行“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职责,采取三项举措,积极推进未成年人普法教育工作,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一是做好文书释法工作。将“检察官寄语”作为公诉意见书、附条件不起诉决定书和不起诉决定书的附件,送给涉罪未成年人,分析犯罪原因,讲明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其正确认识错误,承担责任,防止再犯罪。  二是开展检校共建活动。检察长担任褒禅山中学法治副
2月2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党组扩大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贯彻落实举措,部署检察机关党史学习教育。最高检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军主持会议并提出明确要求。“人民检察史是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检察事业同党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我们党成立后不久,就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中在苏区创建了人民检察制度,说明我们党高瞻远瞩,一开始就注重法律制度建設、注重法治规律的探索遵循。
“拿出一兩个典型案例,以案释法,比单一的宣读法律条款更直观、更真实、更鲜活,让群众更能深刻准确理解危险驾驶的违法性与危害性,从而收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近日,湖北省谷城县检察院携手该县法院在盛康镇柳家铺村就张某某危险驾驶一案开展了公开庭审,50余名村民旁听,检察官尚灵丽如此介绍这次公开庭审开到村组的初衷和意义。  近几年来,谷城县危险驾驶案件多发,仅2018年就多达130余件,其中部分案件
汉字带来的科学难题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其演变流程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甲骨文。汉字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记录语言、交流思想、传承文化的作用。进入现代世界,汉字仍然在不断演变。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发现汉字给人们带来了许多难题。首先是汉字输入法的难题,当然了,这在现在已经不成问题。另一方面,汉字从自身的书写形式中衍化出一种独特的线条造型艺术,那就是书法。书法艺术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
居延是内蒙古阿拉善高原上的古代绿洲,这里原是匈奴居延部的牧场,“居延”即来源于匈奴语。汉武帝将匈奴驱逐出河西以后,居延成为阻止匈奴南下的边防重地。居延之所以闻名于世,与这里出土了大量汉代简牍有关。这里出土的汉简多达3万余枚,为研究汉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因而居延汉简也被称作是与殷墟甲骨、敦煌石室文书、清代故宫档案齐名的四大发现之一,是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
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是严酷的,它表明大自然只为强者开绿灯,让强者拥有活动空间、个人领地,让它们繁衍生息、春风得意……正因为如此,自然界中大多数动物,主要是雄性,它们要用搏斗来证明自己的强者身份,以获得雌性同类的青睐和交配权。 在“优胜劣汰”的自然界,雌性动物只能选择与最强壮的雄性动物交配,才能保证后代拥有优良的遗传基因。有趣的是一些雄性动物,有时是通过展示自己装饰器官非同寻常的尺寸或艳丽色彩,来显
生物技术的发展引人瞩目。以玉米和小麦为原料制成的塑料和纤维的新技术,将在全球掀起一场空前绝后的资源和环境革命。  2006年4月,法国产业革新部发表公告,为推动产业技术革新,政府将实施6大计划,这其中就包括白色生物产业计划,该计划被政府概称为“生物淀粉计划”。这项投入总额近1亿美元的计划,其最终目标是,将谷物的淀粉精制后开发具有石油产品同等质量的石油精制代用品,即研制出跟石油制品一样质量的谷物制的
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on)是我国特有的名贵观赏树。  1869年,一位名叫大卫的法国神父在四川省穆坪(今雅安市宝兴县)看到了一种奇特的树木,当时正值开花季节,树上那一朵朵白色的花躲藏在碧玉般的绿叶中,随风飘动,远远望去,仿佛是一群白鸽躲在枝头,扇动着可爱的翅膀。由于珙桐最早由这位法国神父发现,所以珙桐的拉丁文被称作“大卫发现的带有苞片的植物”。自此以后,许多欧洲
与人的眼睛相比,很多动物的眼睛非常特殊。之所以说它们特殊,是因为它们的眼睛具有特别的功能。以我们最熟悉的猫为例,猫的瞳孔很大,瞳孔的收缩能力也特别强,能很好地适应不同光线的照射。在白天强烈的阳光下,猫的瞳孔可以缩成一条线,在夜里又可以像满月那样圆。在早晨和傍晚的中等强度光线下,它的瞳孔又会变成枣核的形状。而人的瞳孔也可以收缩,但是人的瞳孔永远都是圆的。  人的眼睛周围有许多肌肉,眼珠能够上下左右地
3月9日下午,在安徽省阜南县检察院的检察服务大厅里,一位年轻小伙动容地说:“感谢检察机关公正司法,让我亲属认识到了错误,他保证以后不会再违法犯罪了”。  这名小伙提到的案子,是阜南县检察院检察官马云飞办理的一起妨害公务案。小伙家人因为在工地施工受伤,未与施工方达成民事赔偿协议,便与多人采取阻止施工车辆出入等方式,阻挠工地正常施工。在民警赶来劝阻时,小伙的家人竟拿起地上的木板击打民警,致使民警面部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