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江西省7所高校体育市场的组织与管理做了调查,这7所高校是:211工程大学1所,南昌大学;一类本科院校2所,江西师范大学和江西财经大学;二类本科院校2所,江西农业大学和九江学院;及专科学校1所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职业技术学校1所,江西省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在高校体育市场开发的众多工作中,领导的重视程度,是发展高校体育市场前提条件。
关键词:江西省高校 体育市场 机构设置
1、针对高校体育市场的机构设置
在高校体育市场开发的众多工作中,领导的重视程度,是发展高校体育市场前提条件。在调查中,对“贵校是否有学校体育产业管理和领导机构”的访谈发现,7所高校中没有一所高校成立了专门的体育产业管理和领导机构。但是,有3所学校明确提出了学校体育场馆、设施方面的经营工作范围,并将学校的体育管理权分配给了二级职能机构和体育部门。其他高校的体育场馆租赁、体育培训、场地出租以及器材出借等工作,要么属于体育部、体育教学中心等不同形式的学校体育教学部门管辖。涉及到体育方面的经营、创收工作由体育部门接待、办理,资金交财务处。也有一所学校的体育资源经营运作工作由学校资产办公室负责。大部分对外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以责任承包制度为主,由一些有经营经验的管理人员负责校园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管理工作,会聘请一些有专业知识的体育老师以及社会体育辅导员,对前来锻炼的市民进行指导和帮助。
可见,江西省高校内部体育经济规模还未完善,缺乏系统的体育组织和协会统一管理校园体育。在美国,1905年成立的大学生体育协会大约有3000多个雇员,每年预算超过3000万美元,拥有1200多个会员单位,为32万多名大学生提供体育相关服务,掌握绝美国绝大多数高校的体育市场。
2、高校领导对体育市场的重视程度
表1江西省高校领导对高校体育市场的重视程度
在对“江西省高校领导对高校体育市场的重视程度”调查与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在所有被调查的江西省高校体育教师中认为领导对高校体育市场很不重视的有20人,占被调查总数的28.57%;领导对高校体育市场不重视的有30.00%,重视程度一般的有18.57%。领导对高校体育市场很重视和比较重视的累计比例仅仅为22.86%。
有研究对“中外对高校体育市场的支持力度”进行了相关研究,发现二者存在显著差异。例如,英国提出了“激活校园”计划,提出“学校不仅应该提供高品质的体育教育和学校体育活动,而且应该面向社会提供了一整套的服务和设施。成立相应的资产管理机构,对其并进行产业化经营”。然而,目前江西省高校体育经济处于起步阶段,高校也在各方面不断努力。但总体而言,江西省高校体育市场的活力不强,需要领导层从政策层面进行关心和扶持。
3、加强对江西省高校体育市场的组织与管理
江西省高校体育市场的发展,一方面受传统思想观念的约束比较严重,思想不够开放,只注重体育课教学和课余体育训练,使学校原有场馆和器材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了学校体育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受江西省整个体育竞技发展水平的制约,限制了江西省高校体育市场的发展,现行的江西省高校体育组织行为仍是主要限于校园内,缺乏与社会的交往与合作,使江西省高校体育的竞技功能与优势远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这就需要首先从组织和管理方面着手。
首先制定管理办法:规范学校各类体育场馆、设施、器材的收费行为。江西各高校应该依据教育部门的有关规定,在符合上级有关文件要求的范围内,各高校可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办法。如,《╳╳大学体育场馆管理办法(试行)》,以及其他具体管理规章,制定合理收费标准。
其次成立组织机构:学校层面可以独立成立针对本校体育资源的管理机构,或者委托学校体育部、体育中心、体育教学部、军体部在内的二级机构全权代理,学校或二级体育教学单位可以建立三级机构,对体育资源进行管辖。如设立“体育场馆管理中心”,体育场馆的收费和管理工作由中心负责。体育场馆管理中心在学校体育运动委员会或者二级教学单位的场馆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根据上述的管理办法所规定的收费范围、收费项目与收费执行标准,向有关单位或个人收取费用,并负责将所收费用及时、全额上缴学校财务部门。
江西各高校的体育资源收费,应包括场馆租用收费与日常体锻项目收费。场馆租用费用是指对校内外各单位、团体、组织使用体育场馆举办体育比赛及锻炼、会议、文艺演出或仪式等活动收取的使用费;体锻项目收费是指向校内外个人使用体育场地、设施,以及租借体育器材进行锻炼收取的费用。
收费的制定程序,高校体育场馆收费标准的制定和调整,按照以下程序进行:首先,中心在对社会收费初步了解的基础上,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以及现实经营状况,提出体育场馆的收费方法、额度或者调整体育场馆收费项目与标准的建议方案;之后,由场馆管委会等上一级管理机构对建议方案进行审查与核定;最后,场馆管理中心以学校名义公开收费项目与标准,进行操作。
收入的管理,学校体育场馆的收入要根据“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原则,各类体育场馆收费全额上缴学校,纳入学校预决算统一管理。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行所需的费用,由学校预算统一安排,并根据前文所制定的办法的相关规定管理执行。
参考文献:
[1]韩明.从我国体育产业市场看高校体育市场发展[J].安徽体育科技,2001(3):85-87
[2]刘瑛等.关于建立我国高校体育市场监督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及模式的构想[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19-21
[3]徐持忍等.培育与开拓高校体育市场的可行性研究[J].上海體育学院学报,2001(1):19-22
关键词:江西省高校 体育市场 机构设置
1、针对高校体育市场的机构设置
在高校体育市场开发的众多工作中,领导的重视程度,是发展高校体育市场前提条件。在调查中,对“贵校是否有学校体育产业管理和领导机构”的访谈发现,7所高校中没有一所高校成立了专门的体育产业管理和领导机构。但是,有3所学校明确提出了学校体育场馆、设施方面的经营工作范围,并将学校的体育管理权分配给了二级职能机构和体育部门。其他高校的体育场馆租赁、体育培训、场地出租以及器材出借等工作,要么属于体育部、体育教学中心等不同形式的学校体育教学部门管辖。涉及到体育方面的经营、创收工作由体育部门接待、办理,资金交财务处。也有一所学校的体育资源经营运作工作由学校资产办公室负责。大部分对外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以责任承包制度为主,由一些有经营经验的管理人员负责校园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管理工作,会聘请一些有专业知识的体育老师以及社会体育辅导员,对前来锻炼的市民进行指导和帮助。
可见,江西省高校内部体育经济规模还未完善,缺乏系统的体育组织和协会统一管理校园体育。在美国,1905年成立的大学生体育协会大约有3000多个雇员,每年预算超过3000万美元,拥有1200多个会员单位,为32万多名大学生提供体育相关服务,掌握绝美国绝大多数高校的体育市场。
2、高校领导对体育市场的重视程度
表1江西省高校领导对高校体育市场的重视程度
在对“江西省高校领导对高校体育市场的重视程度”调查与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在所有被调查的江西省高校体育教师中认为领导对高校体育市场很不重视的有20人,占被调查总数的28.57%;领导对高校体育市场不重视的有30.00%,重视程度一般的有18.57%。领导对高校体育市场很重视和比较重视的累计比例仅仅为22.86%。
有研究对“中外对高校体育市场的支持力度”进行了相关研究,发现二者存在显著差异。例如,英国提出了“激活校园”计划,提出“学校不仅应该提供高品质的体育教育和学校体育活动,而且应该面向社会提供了一整套的服务和设施。成立相应的资产管理机构,对其并进行产业化经营”。然而,目前江西省高校体育经济处于起步阶段,高校也在各方面不断努力。但总体而言,江西省高校体育市场的活力不强,需要领导层从政策层面进行关心和扶持。
3、加强对江西省高校体育市场的组织与管理
江西省高校体育市场的发展,一方面受传统思想观念的约束比较严重,思想不够开放,只注重体育课教学和课余体育训练,使学校原有场馆和器材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了学校体育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受江西省整个体育竞技发展水平的制约,限制了江西省高校体育市场的发展,现行的江西省高校体育组织行为仍是主要限于校园内,缺乏与社会的交往与合作,使江西省高校体育的竞技功能与优势远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这就需要首先从组织和管理方面着手。
首先制定管理办法:规范学校各类体育场馆、设施、器材的收费行为。江西各高校应该依据教育部门的有关规定,在符合上级有关文件要求的范围内,各高校可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办法。如,《╳╳大学体育场馆管理办法(试行)》,以及其他具体管理规章,制定合理收费标准。
其次成立组织机构:学校层面可以独立成立针对本校体育资源的管理机构,或者委托学校体育部、体育中心、体育教学部、军体部在内的二级机构全权代理,学校或二级体育教学单位可以建立三级机构,对体育资源进行管辖。如设立“体育场馆管理中心”,体育场馆的收费和管理工作由中心负责。体育场馆管理中心在学校体育运动委员会或者二级教学单位的场馆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根据上述的管理办法所规定的收费范围、收费项目与收费执行标准,向有关单位或个人收取费用,并负责将所收费用及时、全额上缴学校财务部门。
江西各高校的体育资源收费,应包括场馆租用收费与日常体锻项目收费。场馆租用费用是指对校内外各单位、团体、组织使用体育场馆举办体育比赛及锻炼、会议、文艺演出或仪式等活动收取的使用费;体锻项目收费是指向校内外个人使用体育场地、设施,以及租借体育器材进行锻炼收取的费用。
收费的制定程序,高校体育场馆收费标准的制定和调整,按照以下程序进行:首先,中心在对社会收费初步了解的基础上,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以及现实经营状况,提出体育场馆的收费方法、额度或者调整体育场馆收费项目与标准的建议方案;之后,由场馆管委会等上一级管理机构对建议方案进行审查与核定;最后,场馆管理中心以学校名义公开收费项目与标准,进行操作。
收入的管理,学校体育场馆的收入要根据“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原则,各类体育场馆收费全额上缴学校,纳入学校预决算统一管理。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行所需的费用,由学校预算统一安排,并根据前文所制定的办法的相关规定管理执行。
参考文献:
[1]韩明.从我国体育产业市场看高校体育市场发展[J].安徽体育科技,2001(3):85-87
[2]刘瑛等.关于建立我国高校体育市场监督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及模式的构想[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19-21
[3]徐持忍等.培育与开拓高校体育市场的可行性研究[J].上海體育学院学报,2001(1):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