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主体系统生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体性教学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wang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主体系统生成理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主体性教学,应遵循主体系统生成的规律,在教学内容、方法、过程设计和教学结果评价全过程自始至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目标。
  [关键词]主体系统生成思想政治理论课主体性教学教学体系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1.08.003
  
  主体性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它以唤醒学生主体的正确政治意识、发展学生主体的有效政治实践能力、塑造学生主体的高尚政治人格为价值追求。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是用科学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生观和价值观感化人、影响人、塑造人、完善人的实践活动,从根本上说是一门“人学”,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回归人本身,深入研究和全面把握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人的本质及其生成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确立起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才能构建科学的主体性教育理论和教学模式,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自觉。
  
  一、主体与主体系统生成
  
  马克思主义主体理论认为,主体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并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人,人的主体性是人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的自由自觉的能动特性。其觉醒与丰富同人类社会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的实践活动是密不可分的。主体与主体性的发展规律同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演进规律是同一历史过程的两个方面。
  
  (一)实践是主体生成的基础和原动力
  实践作为人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对象性活动,是主体和客体对立统一的基础。人通过实践活动发展出对象意识和自我意识,把自身与自然界和动物区别开来,并通过实践活动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人的生存发展需求与自然界不能适应人类需求的矛盾。一方面,人类因其系统生存发展的客观需要,必须发掘和运用潜藏于体内的全部自然力量和精神力量,认识自然,掌握其规律性,并运用于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使自然发生合乎人的需要的变化,向人类奉献出物质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另一方面,在不断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人类自身的生物结构也得到发展和改造,并创造和发展出人所专有的社会关系、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主体性就是主体在实践这一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中,运用自己的本质力量,能动地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以及改造自然、社会和自身,实现自身的目的性、自主性、能动创造性等。人的主体性来自社会实践,并且只有在具体的历史的社会实践中才能不断得到增强。
  
  (二)创造性是主体本质的集中表现
  人作为主体的本质特征,就是自由自觉的能动性。所谓自觉,是指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地适应、探索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人的活动与动物的活动的根本区别,是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头脑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劳动者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同时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所谓自由,是指人不仅能认识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而且能运用这些规律去能动地改造世界,使客观世界发生合乎人的意志目的的改变。人的主体性正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地认识、运用规律来改造世界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三)主体生成是动态发展的历史过程
  实践、主体性都是历史性哲学范畴,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主体性在实践活动中生成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主体性的丰富和发展又促使人类实践向广度和深度推进。二者内在统一,相互促进,体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主体性在在实践活动中的动态生成,具体表现为:第一,实践主体性的生成发展。实践主体的特性,就是主体适应和改变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关系的行为能力的特性。随着实践深度和广度的发展,主体实践行为能力也不断发展。第二,认识主体性的生成和发展。认识主体性是人能动地反映客体的意识结构和机能特性。把握客观世界日益丰富复杂的现象和本质,主体的认识机能特性也不断完善发展。第三,利益主体性的生成与发展。利益主体性是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特性。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的利益集团具有不同价值取向。第四,审美主体性的生成和发展。审美主体性是人的审美判断能力、审美情感结构的特性。审美主体性是在审美活动中得到培育和发展的。第五,道德主体性的形成和发展。道德主体性是人的伦理观念和行为操守的特性。不同的社会经济关系形成不同的道德主体及其特性。第六,交往主体性的形成和发展。交往主体性是人的交往活动特性。交往主体也由社会关系的特性所决定,不同的社会条件决定交往主体不同的社会属性。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动态性、发展性,决定了主体生成的多样性、动态性和发展性,历史地生成人的创造主体、认识主体、利益主体、道德主体、审美主体和自由交往主体,等等。
  
  (四)主体性是多维度的系统生成
  主体性不是单一的平面的,而是丰富的立体的动态系统构成。适应着对象世界复杂系统的动态发展,生发于对象性活动的主体属性也呈现多维度动态发展的系统特征。首先是主体生存和发展的动力系统。主体生存发展的客观诉求以需要层次系统为表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认为个体行为的根本动因在于对不同层次需要满足的追求。这些理论深刻揭示了主体行为的内在动因的系统特性。其次是主体心理一意识机能系统。反映主体需求系统的心理机制以知情意协调统一为表征。再次是主体行为系统。实现主体需求的行为方式表现为科学精神的方式、艺术精神的方式、宗教精神的方式和实践精神的方式。最后是主体的目标系统。表征为追求主体本质力量的全面实现,达到真(智力开发)、善(道德完善)、美(审美愉悦)、益(趋利避害)、宜(身心协调)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主体性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设计方面,应突出主体价值
  思政课教学内容以理论体系、道德规范为表现形式,但其本质是主体价值的集中反映,因为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反映了先进主体的根本利益诉求,以争取和维护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旨归,是实践主体进行“武器批判”的“批判武器”。思政课教学内容的主体价值内涵,要求思政课教学关注主体利益诉求,围绕社会主体和个人主体的主要关切点开展,其关键是要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主体利益的契合点,增强理论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一是结合世情、国情、党情,阐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唯一正确的指导思想;二是结合丰富多彩的现 实生活,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和个人幸福的必然联系;三是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需求,把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道德观法律观教育寓于学生日常生活和校园文化之中,提高实效性和可信度。
  
  (二)教学方法运用方面,应强化主体活动
  实践活动是主体性生成的机制和源泉。激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探究,在活动中全面占有主体本质力量,是思政课开展主体性教学的重要方法。教学实践经验表明,研究性教学和情境式教学,在创设学生主动探索空间,激活学生主体状态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由此,可尝试从社会生活和社会现象中挖掘主题,由学生组成研究小组,分工协作开展调查研究,收集资料,进行论证,得出研究结论。学生参与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完整探索过程,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交往能力都可以得到很大提高。同时,可考虑设计“模拟法庭”情境教学,选取一个案件,由学生扮演原告、被告、辩护律师、法官等,组成审判庭,模拟整个庭审程序,抽象的教学内容通过学生身临其境的参与轻而易举地变得直观生动起来,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法律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内化。
  
  (三)教学过程设计方面,应贯彻主体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主体理念,就是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民主和谐教学氛围。一是要有平等意识,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尊重、平等相处,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协同完成教学任务。二是要有信任意识,要充分相信学生判断道德是非、处理道德矛盾、进行道德抉择的能力,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教学讨论、大胆发表思想见解,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三是要有爱护意识,要关心学生,深入细致地把握大学生多层面的需求,既要关心他们的食宿温饱也要关心他们的文体活动,既要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也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思想进步,更要花大力气解决他们学习和未来就业的核心问题,满足学生成材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要求。
  
  (四)教学评价方面,应注重主体激励
  教学评价的根本功能,是激励学生更主动更优质地学习。应摒弃“一份试卷定终身”,只注重鉴定功能的评价方式,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标准评价与创新评价相结合,不仅考察学生的学习成绩,更注重考察学生的思想道德操行和独特创造,以激励学生自觉塑造“新我”,提升人格境界。
  
  责编 何田田
其他文献
【关键词】作文教学 困难 化难为易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2B-0056-02  笔者曾多次参加梧州市中考语文作文改卷,发现好文美文总是寥若晨星,倒是质量一般的文章比比皆是,不及格的作文也大量存在。初中生经过三年的写作学习,作文水平仍不尽如人意。真可谓:从教难,从教初中语文写作更难!但是,只要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敢于面对,充满信心,知难而
【摘 要】随着青岛西海岸国家新区建设的正式启动和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的经济发展就越发显得重要和迫切。社区经济是整个西海岸新区经济的基础,社区经济发展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西海岸国家新区发展的速度与质量。下面就如何提高新型农村社区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美丽西海岸国家新区,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社区;经济;发展  一、西海岸新区社区经济发展凸现的几个主要特点  西海岸国家新区成立之后,在多项优惠政
【摘 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实力的提升以及人民生活的进步,人们对电力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多,电力能源的使用已经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而电力企业财务的合理管理对电力企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下面,本文针对新时期电力系统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关防范及控制措施。  【关键词】电力系统;财务风险;防范控制  一、前言  由于电力能源的高需求量,造成了电力系统财务部门的工作量,所以电力系统财务部门需要更加合理有
【摘要】通过对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就业竞争力和工作能力状况的调查与数据汇总,探讨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目标、核心课程设置和核心能力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学习与工作双线并行“模块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与评价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培养质量 高职机电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周五的一天下午,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  忽然,学生平平跑进来告诉我:他的零花钱不见了。  “你不是刚把钱领走吗?钱怎么会不见了?”我奇怪地问。  “刚才我没领钱,抽屉里没有我包钱的小纸包。”平平一脸委屈,快要哭了。  学校有个习惯,内宿生把零花钱寄放在班主任那里,想用时就去领。为了方便管理,我让学生们用纸把钱包好,写上姓名和数目再交给我保管。因为数目不多,我就把钱放在办公室里。刚才下课时,平平和
【关键词】科学课 学生学习过程  主动探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A-0086-01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学生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科学概念。”因此,在教学中,科学教师要深入解读教材
摘要:职业院校选修课中,存在着教学管理不够规范、缺少对课程开发的指导和成果评估、选修科目少等问题。要有效开发选修课,学校应加强管理与评估,提高教师的素质。  关键词:职业院校;选修课开发有效途径    课程开发,也称课程设计、课程编制,实质上是课程结构的设计。这里包括课程整体结构即课程方案的设计,课程具体结构即课程标准和课程教材的设计。在实际工作中,课程开发主要指课程标准即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课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保持高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整体规模日益扩大。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集渠道成为必然之举和当务之急,本次研究围绕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集渠道优化而展开,研究具有一定实效性和针对性,其成果能够应用到具体实践当中。  【关键词】城市基础设施;资金渠道;融资  一、序言  基础建设需要大量资金,财政资金长时间以来都是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相对单一的资金来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能源消耗越来越大,整个社会对能源需求量不断增长,使石油企业得到空前发展。当前许多石油企业在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开展中存在问题,管理有效性较差,很多时候并不能很好的发挥出财务预算管理职能。本文将针对石油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展开研究。  【关键词】企业预算;预算管理;问题与对策  一、引言  想要降低石油工程建设中的财务风险,必须做好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