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传播中要确立什么意识

来源 :同舟共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tans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际地位上升,中国政府强烈意识到提升国家形象的迫切性。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加强本国媒体的国际影响力。从硬件看,中国传媒的规模和实力已得到了充分保证,但声音说出去之后,还要别人听得进,这就需要建立长期的外在公信力。
  主流媒体在本国和地方新闻方面占有“首发优势”。中国的媒体人才济济,资源充沛,创意和热情令人刮目相看,完全有能力抢占“第一报道者”的制高点,掌握话语优势,引领网络媒体甚至国外媒体,并借此展示中国开放的国家形象。
  公信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建立起來,必须长期耕耘,先建基于本土,取信于本国受众,才能在此基础上巩固增强,受到国际的重视和信任。法国《费加罗报》的报头上印着一句话:“若批评无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众多的事件提醒着中国,也提醒着世界:中国已投入环球化大潮,成为与国际社会利益攸关的重要成员。中国的地方事件,可以成为国际新闻;中国的地方性问题,可以影响国际。但不是每个省份、部门都能意识到这一点,需要在不断进步的同时不断适应,国家的崛起要有相应的公共形象配合才跟得上。
  这么多年来,《联合早报》在报道中国新闻时感受到了众多正面的变化。我认为,国家形象包括国际形象和国内形象,国内形象是国际形象的基础。近年来多个实例证明,外国媒体塑造中国形象时,除了媒体立场外,还与中国自身的姿态密切相关。汶川地震、西藏事件、新疆事件都有这样的例子。西藏“3•14”事件,中国在事发两周后组织外媒到西藏采访,我们的记者也参加了。我们的报道反映事实,也包含一些客观的意见和建议,这样的报道让社会各界了解到真实情况。只要开放透明,那些视而不见、带着偏见的媒体会在传播过程中被迫不断纠正,否则会失去公信力、失去市场。相反,如果掩盖事实、不透明,反而会助长谣传、误报、假消息,对国家形象造成很大的损害。因此,在国际传播中,要确立这样的意识:不把事件危机变成政府危机,也不把事件危机变成形象危机。
  中国以自信的姿态对外国媒体开放,将让国外民众对中国形象更为认同,同时也有助于中国国家形象和公共外交的确立与推广。
其他文献
一rn杨大海心里还是迈不过那道坎.老婆自从去年第四次引产后,再也不肯怀了.他也不是铁石心肠,眼看着老婆吃尽了苦头,他的心也疼啊,可疼完之后他又恨,恨自己没用,恨老婆的肚子
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但很多教师没有深入解读,不能真正理解其核心精神.这就使当前推行的教学改革成效大打折扣,因此,笔者通过深入解读,将其核心精神概括为:发展思维,
随着国家之间开放度的扩大,国家之间经常出现的贸易不平衡、债权债务不平衡、国际收支不平衡、投资不平衡等经济发展不平衡,另外,通货膨胀程度和政治局势等的影响,使一个国家
在新课程标准下,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体育教师,应将创新思想贯彻于体育教学中,创新体育课堂教学环境,创新体育教学模式的有效方法。 Under the new curri
狗狗的姆妈昨天夜里从南方回来了!这消息像一道闪电,很快传遍了和乐里38号大楼上上下下.上上下下的脚步,在二楼楼道的拐角处,不由自主地放慢了;有人停步在这里,故意等着上面
期刊
本文针对目前中职“数困生”的感知力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分析了影响学生感知力的相关因素,提出了提升学生感知力的教学策略,且根据不同感知力的“数困生”展开了有针对性的提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和研究了高中英语口语课中学生的活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课堂表现存在着不同的类型的问题,其中有些行为与教师所使用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