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云南省目前还没有建立国家级口岸药检所,大量进出口药品(药材)需要经过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口岸药检所检验后才能通关,造成药品(药材)进出口企业成本增加,资金周转周期延长,严重影响云药产业的发展。另外,大量药品(药材)通过边民互市交易,没有经过任何检验检疫,威胁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建立云南省国家级口岸药检所对于发展云药产业和云南经济,维护边疆稳定,保障人民用药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国家级口岸药检所 药品(药材) 云药产业 经济社会发展
一、云南省药品(药材)产业现状
(一)、云南省药品(药材)进出口情况。2002年至2006年之间,云南紧紧依托地缘、区位优势,大力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拓宽贸易渠道,进出口药品总值呈较好的上升趋势,增幅达135.48%,平均每年增幅为33.87%。根据昆明海关统计,从2002年至2006年,云南省进出口药品运量达5,973,941.398吨,总值为254,850万美元,其中,进口药品运量达2,539,701.625吨,总值为78,881万美元,出口药品运量3,434,239.773吨,总值为175,969万美元。2007年,仅1—9月,云南省进出口药品运量便达1,554,808.955吨,总值为62,495万美元,其中,进口药品运量843,841.895吨,总值为23,684万美元,出口药品运量710,967.060吨,总值为38,811万美元。
(二)、云南省从事药品(药材)经营企业情况。目前,据统计的宏州药品边贸经营企业16家,仅有一家具有合法的经营资质;文山州或进口经营权的边贸企业有35家,取得药品进出口权的有4家;西双版纳州从事药品(药材)进出口经营的单位有4家;红河州尚无直接从事专营药品进出口经营业务的企业。真正获得药品(药材)进出口贸易经营资质的企业很少,很多食药同源的商品都是以食品的名目,或是以自用的名义边民互市,从民间通道出入境,这种出入境形式的贸易在云南还比较普遍(边民互市国家允许3000元以下)。
(三)、云南省药品(药材)进出口通关情况及主要流向
1、2002年至2007年6月,德宏州进出口药品(药材)39300.08万元。其中,西药出口31163.54万元,中成药出口3980.46万元,中药材进口4156.08万元。出口药材的种类主要有:抗生素类、维生素类药品、葡萄糖等原料,共30余种,进口药材中的大腹皮、儿茶、槟榔、木蝴蝶、枣仁、诃子量较大,每年单个品种的进口量都在1,000—3,000吨,进口药品(药材)主要流向国内各大制药厂和中药材批发市场。
2、文山州1995年至2002年8年间,从天保口岸进口的药材有1,599.7吨,价值2,059万美元。主要有三七、草果、八角,销往美国、日本、欧美、台湾地区以及省内和成都等地。从天保口岸进口的药品、医疗器械出口总额1,480.9万元,其中进口296.2万元,出口1,184.7万元。
3、西双版纳州2002年至2007年上半年共进口药材8,705.6吨,货值241.81万美元,出口药品货值59.75万美元。出口药品主要有抗生素、解热镇痛类药、中成药制剂等常用药品。
二、没有国家级口岸药检所而带来弊端
由于云南没有设立国家级口岸药检所,严重影响了国家及云南药品(药材)的进出口贸易,致使最具区位、资源和人文环境优势、最具发展潜力的云药产业发展和国家所需药品(药材)进出口受到很大限制,其主要表现为:
(一)、云南每年都要将价值几亿元的药品送到北京、广州、上海、成都等口岸检验,经进口商转入云南,特别是从东南亚、南亚进口的药材需要送到北京、广州等地检验再返回,其时间周期长、成本大,药材发霉变质的情况时有发生,造成进口商经济上的极大损失。
(二)、云南白药系列、三七系列、灯盏花系列、青蒿素及蒿甲醚系列、排毒养颜、血塞通等是我国享誉海内外的产品,需要历经周折,耗费巨大成本、精力和时间辗转到广州、上海等口岸检验后才能走出国门,从而严重影响了云药产业的发展。
(三)、云南没有国家级口岸药检所,致使从事药品(药材)进出口的企业较少,且品种单一,数量有限,严重影响了云药产业的生产和国家所需进出口药品(药材)的渠道畅通,同时也增加了监管的难度。
(四)、云南由于没有设立国家级口岸药检所,许多药品(药材)仍以边境自由贸易方式交易,未经任何检验检疫手段,存在很大的质量隐患,直接威胁人民的身体和生命安全。一些不法分子在利益驱使下,非法走私药品(药材)、假冒伪劣药品(药材)、非法添加制作壮阳药品等,甚至藏匿夹带毒品及其他有害物体,严重威胁边疆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
三、云南省建立国家级口岸药检所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云南省建立国家级口岸药检所是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对促进云药产业发展和云南经济有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立云南省国家级口岸药检所有利于充分发挥云南区位优势。云南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的关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云南就是中国从陆上通向南亚、中东和东南亚的门户,史称“南方丝绸之路”[1]。东盟是海外华人最集中的地区,民族和文化的传承,使该地区对中药、中成药具有很高的认同,是中药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和平台,成为中医药国际交流与贸易潜在的强大国际市场。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大湄公河区域合作的启动,云南的区位优势和战略地位越来越突出。但是,由于法律法规和机制上对进出口药品监管的缺失,一些不法商贩趁机进行出口假劣药品的违法活动,导致我国的药品信誉在东南亚一些国家严重受损。因此,尽快建立云南省国家级口岸药品检验所,加大对进出口药品(药材)检验力度,是发挥云南省特殊的地理和区位优势、加强药品监管、维护我国国际声誉、树立我省对外开放形象的迫切需要。
(二)、建立云南省国家级口岸药检所有利于充分发挥云南及周边地区中药材资源优势。云南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蕴藏着种类繁多、品质优良的天然药物资源,素有“药物王国”和“药材宝库”的美称。我国有中药资源12,807种、包括药用植物11,146种[2]。其中,云南就有中药植物资源6,559种,年产量2,244万公斤,中药资源品种和数量均属全国首位。云南野生植物药材蕴藏量为9亿多千克,其中100万千克以上的有96种,家种植物药材145种,年产量2,200多万千克[3]。随着我国中医药产业的飞速发展,中国国产常规中药材货源仅能满足约8%的需要,而与云南毗邻的国家,特别是大湄公河次区域,地处热带亚热带雨林气候,中药材资源非常丰富。医药文化的共通性、药材资源的互补性,使东南亚国家成为我国药材进口越来越重要的渠道。一方面,我国约有92%的常规药材需求缺口,急需开拓进口渠道。另一方面,大湄公河次区域具有极其丰富的草药资源,亟待开发利用。但由于云南没有国家级口岸药检所,严重阻碍了天然药物资源的进口渠道的畅通。
四、建议
(一)、尽快将云南省省食品药品检验所建成国家级口岸药品检验所,对所有进出口药品、中药材实行强制检验,缩短药品、中药材进口审批、检验、报检手续及时间,方便进出口企业不断扩大经营规模,拓宽进出口药品品种,缩短企业资金链,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二)、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大对药品、药检人才的培养,云南省各药检单位应加强与高校的合作,使从事药检的工作人员得到外语、专业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药检队伍的整体素质,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药检队伍。
参考文献:
[1]http://hi.baidu.com/cqhczq/blog/item/7a1d4ef3cfae92c80a46e01f.html
[2]姚新生,胡柯.中药复方的现代化研究[J].化学进展,1999年11卷2期
[3]http://www.jl.xinhuanet.com/xhsjzkjl/2003/2003-09/25/content_986298.htm
关键词:国家级口岸药检所 药品(药材) 云药产业 经济社会发展
一、云南省药品(药材)产业现状
(一)、云南省药品(药材)进出口情况。2002年至2006年之间,云南紧紧依托地缘、区位优势,大力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拓宽贸易渠道,进出口药品总值呈较好的上升趋势,增幅达135.48%,平均每年增幅为33.87%。根据昆明海关统计,从2002年至2006年,云南省进出口药品运量达5,973,941.398吨,总值为254,850万美元,其中,进口药品运量达2,539,701.625吨,总值为78,881万美元,出口药品运量3,434,239.773吨,总值为175,969万美元。2007年,仅1—9月,云南省进出口药品运量便达1,554,808.955吨,总值为62,495万美元,其中,进口药品运量843,841.895吨,总值为23,684万美元,出口药品运量710,967.060吨,总值为38,811万美元。
(二)、云南省从事药品(药材)经营企业情况。目前,据统计的宏州药品边贸经营企业16家,仅有一家具有合法的经营资质;文山州或进口经营权的边贸企业有35家,取得药品进出口权的有4家;西双版纳州从事药品(药材)进出口经营的单位有4家;红河州尚无直接从事专营药品进出口经营业务的企业。真正获得药品(药材)进出口贸易经营资质的企业很少,很多食药同源的商品都是以食品的名目,或是以自用的名义边民互市,从民间通道出入境,这种出入境形式的贸易在云南还比较普遍(边民互市国家允许3000元以下)。
(三)、云南省药品(药材)进出口通关情况及主要流向
1、2002年至2007年6月,德宏州进出口药品(药材)39300.08万元。其中,西药出口31163.54万元,中成药出口3980.46万元,中药材进口4156.08万元。出口药材的种类主要有:抗生素类、维生素类药品、葡萄糖等原料,共30余种,进口药材中的大腹皮、儿茶、槟榔、木蝴蝶、枣仁、诃子量较大,每年单个品种的进口量都在1,000—3,000吨,进口药品(药材)主要流向国内各大制药厂和中药材批发市场。
2、文山州1995年至2002年8年间,从天保口岸进口的药材有1,599.7吨,价值2,059万美元。主要有三七、草果、八角,销往美国、日本、欧美、台湾地区以及省内和成都等地。从天保口岸进口的药品、医疗器械出口总额1,480.9万元,其中进口296.2万元,出口1,184.7万元。
3、西双版纳州2002年至2007年上半年共进口药材8,705.6吨,货值241.81万美元,出口药品货值59.75万美元。出口药品主要有抗生素、解热镇痛类药、中成药制剂等常用药品。
二、没有国家级口岸药检所而带来弊端
由于云南没有设立国家级口岸药检所,严重影响了国家及云南药品(药材)的进出口贸易,致使最具区位、资源和人文环境优势、最具发展潜力的云药产业发展和国家所需药品(药材)进出口受到很大限制,其主要表现为:
(一)、云南每年都要将价值几亿元的药品送到北京、广州、上海、成都等口岸检验,经进口商转入云南,特别是从东南亚、南亚进口的药材需要送到北京、广州等地检验再返回,其时间周期长、成本大,药材发霉变质的情况时有发生,造成进口商经济上的极大损失。
(二)、云南白药系列、三七系列、灯盏花系列、青蒿素及蒿甲醚系列、排毒养颜、血塞通等是我国享誉海内外的产品,需要历经周折,耗费巨大成本、精力和时间辗转到广州、上海等口岸检验后才能走出国门,从而严重影响了云药产业的发展。
(三)、云南没有国家级口岸药检所,致使从事药品(药材)进出口的企业较少,且品种单一,数量有限,严重影响了云药产业的生产和国家所需进出口药品(药材)的渠道畅通,同时也增加了监管的难度。
(四)、云南由于没有设立国家级口岸药检所,许多药品(药材)仍以边境自由贸易方式交易,未经任何检验检疫手段,存在很大的质量隐患,直接威胁人民的身体和生命安全。一些不法分子在利益驱使下,非法走私药品(药材)、假冒伪劣药品(药材)、非法添加制作壮阳药品等,甚至藏匿夹带毒品及其他有害物体,严重威胁边疆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
三、云南省建立国家级口岸药检所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云南省建立国家级口岸药检所是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对促进云药产业发展和云南经济有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立云南省国家级口岸药检所有利于充分发挥云南区位优势。云南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的关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云南就是中国从陆上通向南亚、中东和东南亚的门户,史称“南方丝绸之路”[1]。东盟是海外华人最集中的地区,民族和文化的传承,使该地区对中药、中成药具有很高的认同,是中药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和平台,成为中医药国际交流与贸易潜在的强大国际市场。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大湄公河区域合作的启动,云南的区位优势和战略地位越来越突出。但是,由于法律法规和机制上对进出口药品监管的缺失,一些不法商贩趁机进行出口假劣药品的违法活动,导致我国的药品信誉在东南亚一些国家严重受损。因此,尽快建立云南省国家级口岸药品检验所,加大对进出口药品(药材)检验力度,是发挥云南省特殊的地理和区位优势、加强药品监管、维护我国国际声誉、树立我省对外开放形象的迫切需要。
(二)、建立云南省国家级口岸药检所有利于充分发挥云南及周边地区中药材资源优势。云南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蕴藏着种类繁多、品质优良的天然药物资源,素有“药物王国”和“药材宝库”的美称。我国有中药资源12,807种、包括药用植物11,146种[2]。其中,云南就有中药植物资源6,559种,年产量2,244万公斤,中药资源品种和数量均属全国首位。云南野生植物药材蕴藏量为9亿多千克,其中100万千克以上的有96种,家种植物药材145种,年产量2,200多万千克[3]。随着我国中医药产业的飞速发展,中国国产常规中药材货源仅能满足约8%的需要,而与云南毗邻的国家,特别是大湄公河次区域,地处热带亚热带雨林气候,中药材资源非常丰富。医药文化的共通性、药材资源的互补性,使东南亚国家成为我国药材进口越来越重要的渠道。一方面,我国约有92%的常规药材需求缺口,急需开拓进口渠道。另一方面,大湄公河次区域具有极其丰富的草药资源,亟待开发利用。但由于云南没有国家级口岸药检所,严重阻碍了天然药物资源的进口渠道的畅通。
四、建议
(一)、尽快将云南省省食品药品检验所建成国家级口岸药品检验所,对所有进出口药品、中药材实行强制检验,缩短药品、中药材进口审批、检验、报检手续及时间,方便进出口企业不断扩大经营规模,拓宽进出口药品品种,缩短企业资金链,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二)、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大对药品、药检人才的培养,云南省各药检单位应加强与高校的合作,使从事药检的工作人员得到外语、专业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药检队伍的整体素质,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药检队伍。
参考文献:
[1]http://hi.baidu.com/cqhczq/blog/item/7a1d4ef3cfae92c80a46e01f.html
[2]姚新生,胡柯.中药复方的现代化研究[J].化学进展,1999年11卷2期
[3]http://www.jl.xinhuanet.com/xhsjzkjl/2003/2003-09/25/content_9862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