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体系与煤层气储盖特征之关系探讨

来源 :古地理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____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沉积作用通过聚煤特征、含煤岩系的岩性、岩相组成及其空间组合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煤层气的保存条件,我国存在具有一定时空展布规律的6种煤储层/盖层基本条件:浅海-障壁海岸体系对煤储层的封盖能力较强;浅海-无障壁海岸体系多数导致对煤层气的封盖能力变差;近海三角洲体系的封盖沉积条件一般较好;河流体系如果沉积单元结构完整则封盖条件较好,若煤储层直接顶板为河道相或决口扇相粗-中粒砂岩则对煤层气的保存十分不利;湖泊体系对煤储层的封盖能力较强;冲积扇体系的封盖能力总体上极差。沉积体系与煤层气储盖特征以及煤储层含气性之间的这种耦合关系,不仅在华南、华北聚煤区呈现出区域展布规律,而且对于特定矿区煤储层含气量分布具有控制作用,是煤储层含气性预测的重要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为了接收定位于63°E的Meteosat-5 卫星HRI高分辨资料,研制了HRI接收处理系统并投入业务运行,接收的资料通过9210 VSAT 卫星通信网向用户广播.本文介绍了系统组成、研制内容和实验结果.
对求地下极化体真柯尔—柯尔参数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诺模图校正法只在已知大地的电阻率分布并且极化体的电阻率与围岩接近时才可以使用;在大地电阻率分布未知的情况下
雷启鸿 ,宋子齐等 .沈 84块沙三下非均质油藏储量计算研究 .测井技术 ,2 0 0 0 ,2 4(1) :47~ 5 1以沈 84块沙三下 S43 、S43 非均质油藏岩心和试油资料为基础 ,利用灰色系统理
沉积有机相是具有相似沉积环境、生物组合、成岩环境、氧化—还原条件以及相近有机质特征的地层单元 ,其分布受沉积盆地中层序地层格架所控制。因此 ,层序沉积有机相分析可成
首都圈及其附近地区多年观测的电磁辐射资料表明,地震电磁辐射异常与 300 km范围内5级以上地震,200 km范围内 4.5~4.9级地震和100 km范围内 4.0~4.4级地震具有比较明显的对应关系。其变化规律和映震特点是震中距愈小,地震愈大,信息持续时间愈长,异常幅度也愈大;异常面积(即异常台站数)与地震大小成正相关。统计表明,中等以上地震与异常信息对应率约76%。
为了对主动约束层阻尼结构建立精确完善的数学模型 ,以便进一步进行控制研究 ,采用了两种不同的离散方法 ,用有限元建模 ,并考虑到压电片的机电耦合效应和粘弹性材料的本构关
目前有机质成烃动力学模型主要有总包反应模型、串联反应模型、无数平行一级反应模型及平行一级反应模型几种。不同学者之间得到的动力学参数存在较大差异。有机质成烃动力学
介绍了现有激光多自由度测量系统,分析了其优缺点,讨论了其发展趋势.
介绍一种以工控机为核心、磁粉离合器为执行元件、采用半径跟随臂实时反馈纱团半径值的张力控制系统。具体介绍张力控制系统的硬件、软件设计,数学模型的建立与补偿等。 A ki
概述了 Ti- Al系金属间化合物的高温氧化机理及抗高温氧化技术 ,并对各种技术进行了评价 ,指出了改善 Ti- Al系金属间化合物抗高温氧化各种方法的成功及不足之处。 The hi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