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话中学会对话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stsini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实际,重点探讨了语文教育与生活的关系。
  关键词:语文教育;生活;对话
  提起“教育与生活”的关系,人们总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杜威,想到陶行知。作为伟大的教育家,他们的理论曾经闪耀了一个世纪,为教育设置了一个永恒的命题,迄今仍有巨大的影响。综观陶杜的教育思想,无论“教育即生活”,还是“生活即教育”,都为我们提出了一个基本的命题,即教育与生活密不可分。更重要的是他们所谓的“教育”“生活”都是指理想的教育、理想的生活,用他们的话说就是“简化了的、净化了的、纯化了的”生活,是符合儿童生长发展规律的非外加的、能促进美好生活的教育。但是他们都未更多更具体地论及语文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我认为,语文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育即生活,这是对“教育即生活”的具体化。为此,我们作如下阐释:
  人的生活即语文生活。在所有的人类活动中,语言最能表现人之为人的特点。人是“语言的动物”(卢梭)、“符号的动物”(卡西尔),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是因为“动物具有实践的想像力和智慧,而只有人才发展了一种新的形式:符号化的想像力和智慧”。因此,人的生活之所以成为人的生活,是因为人能自觉创造语言这个符号,人的生活就是语文生活。而语文生活是指在一定时空构成的环境里,在特定的氛围中,从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进行的富有生活意蕴的读写听说活动。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作为语文生活的具体活动——读写听说的实质,是一种对话。
  首先,生活能让学生回到人的世界。语文教育回到生活,就是让学生不是为了学习的需要而听说读写,而是为了人的需要去听说读写。比如阅读教学,解读文本是为了精神的需要,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进入新的境界,这样阅读就不再是为了完成课后的问题,而是成为学生自由自觉的行为,没有负担地解读文本自然是一件美好的事了。比如阅读《雷雨》,许多老师采用课本剧表演的形式,在各个班级进行竞赛,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结果老师不费多少口舌,剧本就编好并搬上了舞台,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对课文的理解也格外透彻。不仅如此,为了更好地理解剧中人物,编导演员们还大量地阅读了有关的资料以扩大视野,其中有一位饰演周朴园的同学为此还尝到了甜头,考上了大学编导系。再如写作教学,要使写作成为生活的必需,就得先使写作动机源于生活,让写作成为生活中不得不为之事。轰动一时的电视剧《大宅门》在央视上映了,导演郭宝昌在《我与〈大宅门〉》中说:“我自幼在大宅门里生活,成长于大宅门中,……大宅门里的恩恩怨怨,生生死死,血泪情仇,几度兴衰,我耳闻目睹,亲历亲为。酸甜苦辣,悲喜怒怨,无时无刻不在激荡我的情怀;我想把它献给读者,献给观众,这成了我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可这样一些人,魂牵梦萦地跟随着我,使我骚动,使我不安,我写出来了,拍出来了,我松了一口气,死亦瞑目了。”郭先生的经历告诉我们,如果写作成了生活的必需,好文章自然而来。那么,写作如何能成为生活之必需呢?回到生活,在对话中碰撞、交流、沟通、融和、升华,写作自然便成了不能不为之事了。
  其次,生活是兴趣产生的土壤。语文教育若仅停留在知识技能的训练、圣贤之道的传授上,而不能从学生的真正需要出发,那么,无论你采用了多么巧妙的教学策略,都只能暂时强化其外在动机,而不能从根本上强化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仅记住论述学习策略的小册子中的条文,并不能改进他们的学习,只有当外来的指导被学生接受并改变他们的信息加工过程时才能改进学习。若学生没有强烈的要求改进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愿望(即学习动机),是难以奏效的。”因此,如何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内容的奥妙,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是非常重要的。语文生活教育观认为,语文教育回到生活,就是回到了兴趣、动机栖息的土壤。生活中,人们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需要,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兴趣:原始的山顶洞人出于生存的需要而有了制造工具的动机;人类的祖先出于交流的需要而发出了有意义的声音——语言;儿童看见飞翔的小鸟而产生欲飞的愿望时,才会探求“人为什么不会飞”……如王尚文先生所言:兴趣总是和需要相联系的,需要是兴趣的核心,兴趣是获取伴随成功而来的快乐的内驱力。有了生活的需要才会有求知的兴趣。生活中的听说读写活动本来就是生活的必需,然而当教育者使其游离于生活之外时,便如同使鱼儿离开了水,再无生机。只有当语文教育回到生活时,语文教育才会自然而然成为生活的需要,学生因而产生兴趣,形成内部动机,进而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厌学、畏学之弊。
  再次,生活是感悟获得的触发点。在人文理念、对话理论关照下的语文教育,不再是驯化型传授型教育,而是更重视感悟,即学生的“自得”。但感悟的获得需要一個契机、一个触发点。我们认为,生活就是感悟获得的触发点。因为生活为感悟的获得提供了一个最好的环境、最大的空间、最具可能性的场所。大千世界,林林总总,蕴涵着无穷的奥妙;千奇百怪,五光十色,总引起人们无限遐思。语文教育就是在这样一个无限的环境中抓住契机进行的。西方当代建构主义学习观也十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认为创设一个开放情境的主体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主动建构是教育的当务之急。正如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指出:“人有一种使自己成为有能力和有效力的持续的内驱力;能力和效力主要是学习的结果;能力发展有赖于学习,而这种学习是被环境中所察觉到的变化激起的。”生活就是激起学习的环境,语文生活就是激起语文学习的触发点。我想,牛顿从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阿基米德从澡盆中发现浮力也是由生活而自得的吧。
  总之,语文教育必须回到生活。语文生活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真正过人的生活,只有当学生(即“他者”)真实地流露所思所想,教师才能发现学生的需要,也才能凭其高于学生的理解引导学生去发现真善美、创造真善美。正如海德格尔所说,人要“诗意地栖居”,这才是生活,真实的理想的生活,才是对话。语文教育就是要回到这种诗意的生活中,回到对话中,才能提升人的价值。
  可是,目前的中学生距离“诗意地栖居”实在太远了。教育理所当然应该追求生活的本真,生活的意义,使人真正地过人的生活。这样,对话理论的生活教育观才有依托。那么,语文教育如何才能回到生活,学会对话呢?答案是:在对话中学会对话。
  语文教育要回到生活,就需要对话,因为对话正是生活中人与人交往时不能不运用的手段。人们在生活中不断进行的交流、碰撞、融合无一不是在对话中完成的,语文生活的听说读写也是如此。伽达默尔在其《文本与解释》中说道:“我所要阐明的语言的对话特征,不再以主体的主体性为出发点,特别是不再以说话者的指向意义的意图为出发点。我们发现,在说话中发生的事情不是意在使表达的意义具体化,而是一种不断地更新自己说话的努力。更确切地说,是一种不断地和一再出现的‘从事某件事情或卷入到某个人中’的努力……但是,正如上面我描述的经验所表明的,在这种经验中还有一种别的什么东西,具体说来,还有一种使自己成为‘他者’的潜力,这个‘他者’超出了二者所要达到的共同一致领域。”这里所说的‘他者’是融合了对话双方而产生的新质。可见,我们在说话或写作,即语言表达时,并不仅仅是一种主题的表达,而是一种对自我的超越;不仅仅是为了使对方了解自己,而且是为了使对话双方变成一个“他者”。语言的这种对话特征使语文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性,通过语言,人们反思,人们警策,人们修正,从而使人的思想得以升华,人的真实得以显露。人在说话、写作甚至冥思时,语言都在不自觉地发挥其对话性能。因此,只要你能说、敢说、会说,你就有望接近“他者”为你呈现的理想境界。同样,听说读写要回到生活,就必须进行对话:同学与同学对话,撞出生命的火花;读者与作者对话,构建理解的桥梁;老师与学生对话,创造和谐的课堂;学生与自己对话,反躬自省,化合新质。对话是生活的内涵,更是语文教育回到生活的必须。我们把这称之为:在对话中学会对话。
其他文献
摘 要:汉语言文学有着极强的文学性及理论性,这也就使得汉语言文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比较的薄弱。另一方面,现代社会对于偏学术方向的汉语言人才需求较小,在实际的工作中用人单位更倾向于招聘和汉语言文学相关的,偏向应用型的人才。本文就如何能够促进汉语言文学在社会活动中的实际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汉语言;专业;特点  汉语言文学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无论是在文学中还生活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在现
期刊
摘 要: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问题十分重视,尤其是粮油质量的问题是十分重要的。这与人们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所以要想吃得更加健康,就应该重视对粮油的质量加以进一步的检验,使其成为当前工作的重点问题,从而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基于上述的原因,就应该对有关民生的问题引起一定的重视,所以本文重点对粮油质量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了进一步的论述,探究如何才能让人们吃上更加健康安全的食
期刊
摘 要:为了让石油的利用率得到最大化的提升,我国研究人员对重油上的深度加工,一直被作为工作开展上的重点。催化裂化技术在重要深度加工中的应用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国内,重油通过催化裂化处理以后,可以使外甩油浆的百分比达到5%左右。这部分由将在目前主要的功用是作为燃料自用处理,这种处理方式很显然是不科学的,因为催化裂化油浆的特点是密度大,原子比低。所以如果开发出更为合理的利用手段,是当前工
期刊
摘 要: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推广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那就是“先学后教”,这种教学模式的提出有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帮助他们养成主动探索的能力,对于今后的学习与成长具有重要的帮助。因此本文将重点对这一教学策略进行介绍,探讨其在小学数学中是如何应用起来的,以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不断优化。在新时期的发展阶段,小学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理应改变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从学生的自主性出发
期刊
摘 要:传统教学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关注较少,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相关知识的掌握,对于部分学生存在的不自信、厌学、自卑等心理问题关注较少,而在实际教学过正中恰恰是上述的心理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正常进行,所以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就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现存的高职生的相关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职;教育  现代的高职教育已经逐渐从单调的技能、知
期刊
摘 要:某港煤五期采用了SL10装船机,这种装船机的主要结构为门架移动伸缩式,能够装载定额8000t的煤炭,最高时可以达到8940t,在当前应用的过程中可以说是世界上装载能力最强的一种煤炭装船机。其主要应用了悬臂俯仰的方式,并且用钢丝绳卷扬,包含了众多的零部件,例如减速机、钢丝绳卷筒以及驱动电机等,在装船机悬臂俯仰运动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异常振动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就会引起整机共鸣的情形,所以会
期刊
摘 要: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的民主自由氛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同时诱发以需要为核心,以兴趣、情感为基本内容的心理动因,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民主氛围;心理动因;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已成为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之际,更应关注数
期刊
摘 要:结合实际,重点探讨了如何积极发挥漫画在语文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关键词:漫画;语文教育;作用  本学期我们班级图书柜终于建成了,热心家长们给孩子购置了一百多本畅销好童书。孩子们很喜欢阅读,因此班级的课外阅读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可是我发现好几个男孩子还在痴迷于漫画书,是那种日韩系列的动漫书籍,营养价值有限。  都是六年级的孩子,还这么幼稚,精彩的儿童小说竟然不能吸引他们,我很纳闷!于是,我决
期刊
摘 要:采用波差法进行非球面系统的光学设计,非球面用于常规光学系统可以提供附加设计参数和选择光学材料的自由度。本文主要研究了用波像差推导非球面元件的初级象差,分析了产生差别的物理实质。给出一、三级成像特性与色差公式,波差法基于球差与波差的联系,并进行波差与结构参数之间的推导得出方程式,可解析求解满足初级象差平衡的光学系统的初始结构参数,用ZEMAX校正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采用波差法进行非球面光学系
期刊
摘 要:高校女大学生的就业不仅关系到国家发展、社会稳定,而且关系到妇女自身的发展和进步,女性自身的特点又决定了女大学生这个群体的特殊性。事实上,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正是因其独特的群体特征及其发展的显性化态势而成为国内外理论界与政策实务部门重点关注的热点话题,而我们作为人才培养的高校更要认真探讨、分析和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问题。  关键词:高校;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对策研究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指的是女大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