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法制教育的实效分析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zhijian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大学生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高校法制教育应改变普法式教育方式,将法制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结合,思想道德教育要突出“守法”教育,法制教育重在培养大学生法律价值观。
  关键词高校法制教育 普法教育 法律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0-241-02
  
  高校法制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高度重视。各类高校开设了专门的法制教育课程,各种形式的法制教育在高校普遍展开,当今的大学生有更多学法的途径。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件频繁发生,违法犯罪率逐年上升。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康树华的一项调查:1965年青少年犯罪在整个社会刑事犯罪中约占33%,其中大学生犯罪约占1%;“文革”期间,青少年犯罪开始增多,占到了整个刑事犯罪的60%,其中大学生犯罪占2.5%;而近几年,青少年犯罪占到了社会刑事犯罪的70%至80%,其中大学生犯罪约为17%。2003年浙江大学学生周一超刺杀公务员案件,2004年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人案件,2008年南京市800多名大学生违法“传销”案件,让人触目惊心。高校法制教育如何提高实效值得我们深思。
  一、普法式的法制教育及其效果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各类高校普遍开设了《法律基础》必修课,对大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法制教育,同时,伴随着几次大规模的全民普法,高校开展了诸如法制讲座、法律知识竞赛等各种形式的法制教育活动。这些法制教育活动的效果是显著的,和以往相比,当今的大学生对法律的知晓程度大大提高,对法律上的“是”与“非”有了基本的判断。
  考察高校各种形式的法制教育,不难发现,无论是专门的法制课教育,还是其他形式的法制教育,都偏重普法教育,即普及基本法律知识,法制教育的内容主要是法律基础知识教育。以法制课为例,无论2006年前的《法律基础》课,还是之后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两课”课程改革后,从2006年秋学期起《思想道德修养》课与《法律基础》课两门课合并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门课,为高校公共必修课),课程主要内容是我国几大部门法的主要法律规定,对应法学学科门类,是压缩了的法学学科。授课教师通过以案说法,用典型的案例,将各种抽象的法律规定解释具体、明确。高校法制教育使多数大学生能做到“知法”。
  然而,“知”与“行”不统一的问题,一直是困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题,法制教育中大学生“知”、“行”不统一的问题十分明显。大学生违法犯罪,多数情况下不是因为不懂法,而是知法犯法。马加爵残忍杀害4名同学后潜逃,在被抓获归案后,装疯卖傻,企图逃脱法律的制裁,难道能说马加爵不懂法吗。盗窃是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常见表现,盗窃是违法的,凡是一个正常人对此都能判断。
  可见,在法制已取得巨大发展的今天,在全民法律意识普遍提高的今天,高校法制教育若总是停留在普法教育上,“知”与“行”不统一的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高校法制教育应改变普法式教育,教育的重点不应是具体法律知识的学习,而应将法制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法制教育应重在法律价值观教育。
  二、思想道德教育要突出“守法”教育
  高校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社会上存在的不良现象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影响了学校教育的实效。如何将教育形成、教育理论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如何发挥法制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是高校面对的重要课题。法制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大学生懂法,更重要的是教育大学生自觉守法,培养一代以“守法”为基础的具有高尚品德的大学生。
  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件中,“盗窃”案件居多,约占大学生犯罪总数的70%左右。对于“盗窃”这一非法行为我们不再做原因探究,而是从另一角度加以分析。从盗窃整个过程看,盗窃分为两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犯意的形成。因盗窃为故意行为,通常有犯意的形成,即违法犯罪之人在主观上有占有他人财物的欲望;第二阶段,实施了盗窃行为。即行为人违反了法律,客观上将他人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从整个过程看,行为人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欲望,这是一个思想道德问题;行为人违反了法律,实施了盗窃行为,则是一个法律问题。试想如果没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欲望,自然不会有盗窃的发生;相反,如果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欲望,而能够做到遵守法律,也不会有“盗窃”的发生。以上分析说明,道德教育与守法教育在法制教育中的作用。然而,在一个逐步走向多元化的社会中,让大学生的思想高度统一,从思想上完全杜绝各种消极的、不健康的甚至违法犯罪的念头是不现实的。思想上、道德上的问题我们无法去审判。守法教育更贴近学生实际,也贴近社会实际,其实效性也容易体现。道德教育在前法制教育在后的模式是不成立的,在美国,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重在爱国和守法教育。改革开放后,我国法制取得巨大发展,我国社会正逐步走向全面的法治。法律是重要的行为规范,法律保护个体对各种正当利益的追求,社会秩序是建立在法制基础上的。所以,法制教育应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下转第245页)(上接第241页)育的基础,其中,守法教育又是基础。
  “守法”是大学生的道德底线,思想品德教育要建立在“守法”教育基础之上,将“守法”精神贯穿于思想道德修养中。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要回到社会实践中,不应成为脱离社会现实的说教。
  三、法制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价值观
  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生理的成熟,并不标志其政治、思想、品德、心理上的成熟,同时高智商并不必然具有高品质和良好的法律素养。价值观的形成要经历一个过程,不管是主动守法还是被动守法,都会给法律价值观的形成起到推动作用,大学生具有正确的法律价值观是其最基本的素质之一。
  法律价值观是人们内心形成的对法律及法律现象的态度、认知、评价、信仰。法律价值观支配着人们的行为取向和行为选择,法律价值观因人而异,从而表现出个体行为的差异性。人们的法律价值观决定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地位,而且最终影响法的实现。法的调节作用,不仅体现在对具体行为的调节方面,而且体现在对人们行为的宏观指导方面。一个深信法律,认为法律能带来公正、公平、正义,具有正确法律价值观的人,就会很自然地养成尊重法律,遵守法律,自觉地运用法律维护正当权益的习惯。
  因此,法制教育应从根本上教育人,观念上教育人,重在培养大学生法律价值观,走出法制教育普遍存在的只偏重法律制度、法律规定的学习,将法律知识的普及作为法制教育的目标的误区;走出法制教育偏重形式而忽视实际效果的误区。大学法制教育应从基本法律知识的学习到学习基本法律知识的同时,着重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价值观,要有意识地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从法的精神、法的价值基础等法的深层次内涵认识法,从宏观上向学生展示法的“面貌”,帮助学生全面认识法,消除学生对法的错误认识,树立法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通过法制教育,使大学生逐步树立法是公正、正义、公平的,法是重要的、有效的社会调控手段的正确法律价值观。
  大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法律价值观,学法才能有动力,学到的法也才能在实际中发挥作用,才能做到知与行的统一。这是因为,当法在人们的心目中取得至上地位的时候,人们就会自觉地维护法律、捍卫法律,人们守法不再简单地因为惧怕法的惩处,而是出于一种责任,一种维护法的神圣愿望,这种发自内心的对法的信任和依赖,是守法最持久、最稳定的力量。法制教育若能帮助大学生培养起对法的信念,养成一种法律思维的习惯,内心始终能有“法”作为尺度,大学生违法犯罪必定会大大减少。
  高校法制教育应从普法式教育,转变为重视法律价值观的培养,通过树立正确的法律价值观实现大学生自觉守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獻选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张建林.从两个实践模式看本科基础课研究性教学的实施.中国大学教学.2006(11).
其他文献
由于我国图书出版和发行已进入市场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促使现代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转型,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因此,国家应加强图书出版发行法制建设;高校图
由于院校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在高校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文献信息服务方面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因此,要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它们的互补作用.做到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摘要]矿山企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生产行业,其税费政策关系到整个行业的兴衰,本文通过我国现行矿业税费体系分析矿业税费现状,对矿业税费现存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进行现行矿业税费制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矿山企业 税负 改革  [中图分类号]F810.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8-0009-02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作为一种社会必须的
摘要我国城市化进程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进农村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同时,也给广大农民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土地被征用后的农民,成为“种田无地、上班无岗、社保无份”的特殊群体。由此形成的矛盾和问题已成为全国性的社会问题。然而,失地农民由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变为市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由农村意识和行为转化为城市意识和行为的过程是一个再社会化的过程,需要一个较长的转化期,期间他们面临着各种社会风
本文分析了在新时期信息社会从根本上改变了新闻传播受众的地位和角色,受众是主动地掌控大众传媒传递的信息;受众与新闻工作者一样容易获得新闻信息的第一手材料;受众与大众
背景与目的:远端效应是肿瘤的局部治疗引起的远处抗肿瘤作用。本研究探索溶瘤腺病毒H101局部注射结合局部加热治疗诱发远端抗瘤效应的可行性。方法:放化疗失败或拒绝放化疗并
在当前新闻娱乐化趋势日益突出的现实情况下,媒体有义务承担监督社会环境的责任,为受众营造一个公平、和谐、健康而充溢着道德秩序的环境。新闻娱乐化一定要保持适度,即在新
由于校园媒体受我国传统传媒观念影响深远,往往只强调其宣传属性。但随着观念的更新和实践的探索,以及政策方面的引导和宽松,校园媒体实施传媒经营的时机逐渐成熟。 As the
和传统媒体广告相比,网络广告具有动画、影(视)频、在线游戏等丰富的形式,得到快速发展。但也存在着困扰网络广告良性发展的问题。当前,在媒体广告市场多元化的需求下,网络广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虽已实施三年了,但由于该法未对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问题进行明确规定,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依然是当今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宅基地使用权是指依法利用集体所有的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的用益物权,是我国农村居民在集体所有制下的一项重要权利。本文将就该制度中关于宅基地流转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宅基地 使用权 流转  中图分类号:D9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