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校运动队训练又是体育工作的重要一部分。对于学校运动队训练,现在很多老师都越来越觉得得不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甚至是反对。经常听到学生说,家长不给训练,经常看到家长直接来学校找教练说,我小孩不适合于练体育,成绩也退步了,以后不能让他进运动队了。家长跟运动队训练工作,好像已经成为一种矛盾,怎样才能让学校运动队训练获得家长的支持呢?
关键词:学校;运动队训练;家长
对于家长来说,他们普遍认为,参加运动队训练,对其子女可能面临身体伤害,学业耽误,就业竞争,收益有限,行业歧视等问题。一些相对支持孩子参加运动训练的家长有这样的疑问:学校运动队训练的层次高不高?培养高水平运动的人才多不多?体育成才之路可不可行?他们认为即使能通过课余训练和竞赛等渠道,让孩子跨入高水平运动队或体育院校,成为体育专门人才,但将来就业面还是很较窄,发展前途也不大。一些不支持孩子参加运动训练的家长则认为:中学是孩子成长和选择人生发展方向乃至职业的重要时期,在这方面家长必须帮他们把好舵,如果自己的孩子不参加运动队训练,文化成绩能努力一下,碰碰运气还是能考上高一级学校的。基于这种护犊心切,出发点为了孩子,无可厚非。有这样的思想,家长没有错,问题在于如何去转化这种思想观念。
在转化家长观念的工作中,我们要承认家长是善意的,家长的担忧是人之常情。学生既是学校的,也是家长的,学校应当把家长纳入同等的责任主体,引导他们以主人翁的态度为培养健康合格的新公民而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这样,制约学校运动队发展的路一定会畅通无阻。基于人的认知规律的转化工作路径,不妨按照情,理,法程序展开,以情为前奏,以理为推进,以法为依托,所谓动之以情,服之以理,以法“宁”人。真诚地、耐心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最终肯定能让家长心服口服,工作也就水到渠成了。
一、情
情,是交流的前提与前奏,也是沟通的出发点与归宿。以情动心,以情动情,让家长觉得老师是关心其子女的,关心他的成长、发展,是义务提供资源与帮助的。现在家长最大的担心还是怕小孩参加运动队训练,没有把精力放在正事上,不爱学习,成绩下降。如果家长看到教练对于学生是带着一颗爱心,带着一种责任,我想家长心里肯定特别支持。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有一次教练看我运动能力不错,就让我跟着他练习体育,那时,我确实热爱运动,运动能力在班上也是最好的,就答应教练了。之后,教练就找了我家长,他告诉我家长,说我在这么方面有特长,可以发展一下。然后也分析了我的文化成绩,由于怕我成绩下降,还特意跟我的科任老师打了招呼,要是我在学习方面有放松或者退步,就严厉的批评我,甚至停止训练。那时早上、下午训练都很累,作业也特别多,下午很多作业都没有写,这时教练就会安排我去他的宿舍写作业,不懂的,他还找其它老师帮我辅导。由于教练对我的重视,由于在体育运动方面的特长,我变得很自信。一个月下来,老师觉得我学习更努力了,学习反而还进步了。家长看到我的成绩,对教练是充满感激,肯定支持我的体育训练。因此,我也很轻松的考上了高中。高中训练也是如此,高中三年,也是非常顺利的考上了大学。现在当了一名体育老师,也是一支运动训练队的教练。因此,对于教练一定要主动与学生,与家长沟通,带着责任,付出真情实感。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练员,我们要有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管理方法。同时,与家长做好沟通,关心学生的成长。我认为,教练不能只是要发展学生的体育特长,更要关心其前途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教练开始注重队员文化课的学习,对于队员的文化学习有一个学习跟进表。对学校每次的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都有跟踪,随时掌握着队员在班上的学习的情况,并与班主任、科任老师,与家长经常交流。很多教练都明白学习与训练是相辅相成的。运动训练不是简单的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它要求有较高的智商。智商高的人会积极主动的去思考,能更好的掌握运动技术。显而易见,如果对队员的成长负责,关心,让科任老师放心,让家长放心,倾之情感,我想家长没有理由不支持小孩在学习之余去发展自己的特长。
二、理
都说有理不在声高,讲话,要有发自内心的心平气和,态度要和蔼可亲。所讲的道理要有理有据,贴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
首先,大道理。对于运动训练,它最大的好处就是锻炼身体。都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身体,一切都是空谈。谁不想有一个健康强健的身体。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很多小孩不再像我们小时候那样,做农活,做家务活,他们每天就只要学习,看电视,玩电脑,因而导致现在近视眼,肥胖越来越多。国家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30年来逐年下降,这充分说明现在的学生缺少锻炼。如果让学生在学习之余能参加运动队的训练,不仅可以学习一技之长,锻炼身体,还能增强体质,使他的这项运动技术受益终身。现在很多学校都大力开展特色体育,体育校本课程,我们学校就有篮球,田径,足球等特色运动项目,体育校本课也有篮球,足球,武术等。这些对于家长的孩子来说,可谓求之不得啊。
其次,小道理。现在参加运动队训练的主要有两种人,一种是特别喜欢这个项目,有浓厚兴趣的。比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等。另一种就是在这方面有天赋,想在这方面发展的。我想,对于这两个理由,作为教练来说,没有道理不同意他们加入运动队,作为家长,我想你们也没有理由不同意啊。我现在所带的足球运动训练队,已经有8年了,毕业的队员,有的都大学毕业了。其中有的是在体育学院,如2009年毕业的江某,叶某等。有的同学没有走体育特长这条路,还是走文化主流路线,比如2010年毕业现在就读于华南理工大学的胡某。在我的运动队里,每年都有这两种人,有的文化成绩还特别好,年级前十几名,如现在初一(7)班的彭某,成绩特别好,他并不是想走体育特长这条路,但是喜欢足球这项运动,他要学习一技之长,锻炼身体,劳逸结合。而我们现在训练的都是在早上的早读课和下午的自习课,并没有耽误正课,对于一个懂得学习的人来说,几乎不会影响。另外,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会充满阳光,变得更加自信,在训练与比赛中不继得到自我完善,并在胜利的喜悦中获得满足,对于心理品质的培养非常有利。我想,大家不支持吗? 三、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简称《教育法》)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大法,是依法治教的根本大法。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其中第五章第四十三条受教育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①遵守法律、法规;②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③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④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这里第三条,第四条比较明确的规定学生在学校的义务。体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对运动员的教育和管理,科学有效的训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校的运动水平,促进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现在我区所在的学校,有篮球传统学校,有足球传统学校,有乒乓球传统学校,有跳绳传统学校等等。这些传统学校有些还与体校合作,为市,为省输送了一批优秀的运动人才。作为一支学校运动队(包括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它是有义务代表学校参加教育系统组织的各种比赛,它代表的是学校,是学校的一种荣誉,每个同学都有义务为学校争光。而作为家长,也有义务鼓励与支持自己的小孩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发挥自己特长,为个人的发展,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现在学校每年都会举行运运会,班上的体育姣姣者代表班级为班争光,而每个班的优秀者又代表学校参加上一级的运动会,为学校争光。作为学校运动队,学校一般是本着自愿参加,但对于个别特别优秀的,学校还是鼓励他能主动加入,发挥自己特长,为学校争光,甚至为国争光。每当奥运会上升起中国国旗时,我想没有哪个中国人不激动吧?而作为上级部门,也是鼓励这种特长生的,现在每年都有特长生招生,初中,高中,大学都有。作为运动训练队的队员,长期坚持训练,在学习上确实耽误不少精力,但其某项运动技术水平高出常人很多。因此作为特长生,他们在文化上可以享受一此优惠,比如降分录取。另外在伙食营养上,还可以享受一些补助。现在我国最火的运动项目应属校园足球吧。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建立四级联赛,鼓励踢球踢得好的队员可以一路往上“走”,甚至直升大学,个别特别出色的队员,可以出国深造,当然这里也包括一些企业的赞助。从这些政策来说,对于运动队训练可谓是解决了后顾之忧,目的就是培养更专业的人才。我想没有哪个家长不支持吧?
最后,我跟大家举一个例子,在深圳有一所小学,该校是足球特色学校,该校的女子足球队全市闻名,多次参加省级比赛。有一次比赛,他们的校长也在看比赛,但显得格外紧张,原来,他的女儿就是这个足球队的主力,正在踢着比赛。作为校长,也作为家长,他是多么支持学校运动队的建设啊!同时,他也是多么支持女儿特长的发展啊!其实这个学生不仅足球踢得好,文化课成绩也是非常好,用这位校长的话说,学生是一个综合体,人的发展也是一个全面的过程。因此,我希望广大家长,能够改变以往的观念,更新观念。我相信,通过学校、老师、教练、家长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孩子一定有一个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德斌.对中小学学生家长反对子女参加学校运动队训练现象的探讨[J].考试周刊,2008.(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国法制出版社
关键词:学校;运动队训练;家长
对于家长来说,他们普遍认为,参加运动队训练,对其子女可能面临身体伤害,学业耽误,就业竞争,收益有限,行业歧视等问题。一些相对支持孩子参加运动训练的家长有这样的疑问:学校运动队训练的层次高不高?培养高水平运动的人才多不多?体育成才之路可不可行?他们认为即使能通过课余训练和竞赛等渠道,让孩子跨入高水平运动队或体育院校,成为体育专门人才,但将来就业面还是很较窄,发展前途也不大。一些不支持孩子参加运动训练的家长则认为:中学是孩子成长和选择人生发展方向乃至职业的重要时期,在这方面家长必须帮他们把好舵,如果自己的孩子不参加运动队训练,文化成绩能努力一下,碰碰运气还是能考上高一级学校的。基于这种护犊心切,出发点为了孩子,无可厚非。有这样的思想,家长没有错,问题在于如何去转化这种思想观念。
在转化家长观念的工作中,我们要承认家长是善意的,家长的担忧是人之常情。学生既是学校的,也是家长的,学校应当把家长纳入同等的责任主体,引导他们以主人翁的态度为培养健康合格的新公民而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这样,制约学校运动队发展的路一定会畅通无阻。基于人的认知规律的转化工作路径,不妨按照情,理,法程序展开,以情为前奏,以理为推进,以法为依托,所谓动之以情,服之以理,以法“宁”人。真诚地、耐心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最终肯定能让家长心服口服,工作也就水到渠成了。
一、情
情,是交流的前提与前奏,也是沟通的出发点与归宿。以情动心,以情动情,让家长觉得老师是关心其子女的,关心他的成长、发展,是义务提供资源与帮助的。现在家长最大的担心还是怕小孩参加运动队训练,没有把精力放在正事上,不爱学习,成绩下降。如果家长看到教练对于学生是带着一颗爱心,带着一种责任,我想家长心里肯定特别支持。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有一次教练看我运动能力不错,就让我跟着他练习体育,那时,我确实热爱运动,运动能力在班上也是最好的,就答应教练了。之后,教练就找了我家长,他告诉我家长,说我在这么方面有特长,可以发展一下。然后也分析了我的文化成绩,由于怕我成绩下降,还特意跟我的科任老师打了招呼,要是我在学习方面有放松或者退步,就严厉的批评我,甚至停止训练。那时早上、下午训练都很累,作业也特别多,下午很多作业都没有写,这时教练就会安排我去他的宿舍写作业,不懂的,他还找其它老师帮我辅导。由于教练对我的重视,由于在体育运动方面的特长,我变得很自信。一个月下来,老师觉得我学习更努力了,学习反而还进步了。家长看到我的成绩,对教练是充满感激,肯定支持我的体育训练。因此,我也很轻松的考上了高中。高中训练也是如此,高中三年,也是非常顺利的考上了大学。现在当了一名体育老师,也是一支运动训练队的教练。因此,对于教练一定要主动与学生,与家长沟通,带着责任,付出真情实感。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练员,我们要有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管理方法。同时,与家长做好沟通,关心学生的成长。我认为,教练不能只是要发展学生的体育特长,更要关心其前途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教练开始注重队员文化课的学习,对于队员的文化学习有一个学习跟进表。对学校每次的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都有跟踪,随时掌握着队员在班上的学习的情况,并与班主任、科任老师,与家长经常交流。很多教练都明白学习与训练是相辅相成的。运动训练不是简单的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它要求有较高的智商。智商高的人会积极主动的去思考,能更好的掌握运动技术。显而易见,如果对队员的成长负责,关心,让科任老师放心,让家长放心,倾之情感,我想家长没有理由不支持小孩在学习之余去发展自己的特长。
二、理
都说有理不在声高,讲话,要有发自内心的心平气和,态度要和蔼可亲。所讲的道理要有理有据,贴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
首先,大道理。对于运动训练,它最大的好处就是锻炼身体。都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身体,一切都是空谈。谁不想有一个健康强健的身体。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很多小孩不再像我们小时候那样,做农活,做家务活,他们每天就只要学习,看电视,玩电脑,因而导致现在近视眼,肥胖越来越多。国家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30年来逐年下降,这充分说明现在的学生缺少锻炼。如果让学生在学习之余能参加运动队的训练,不仅可以学习一技之长,锻炼身体,还能增强体质,使他的这项运动技术受益终身。现在很多学校都大力开展特色体育,体育校本课程,我们学校就有篮球,田径,足球等特色运动项目,体育校本课也有篮球,足球,武术等。这些对于家长的孩子来说,可谓求之不得啊。
其次,小道理。现在参加运动队训练的主要有两种人,一种是特别喜欢这个项目,有浓厚兴趣的。比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等。另一种就是在这方面有天赋,想在这方面发展的。我想,对于这两个理由,作为教练来说,没有道理不同意他们加入运动队,作为家长,我想你们也没有理由不同意啊。我现在所带的足球运动训练队,已经有8年了,毕业的队员,有的都大学毕业了。其中有的是在体育学院,如2009年毕业的江某,叶某等。有的同学没有走体育特长这条路,还是走文化主流路线,比如2010年毕业现在就读于华南理工大学的胡某。在我的运动队里,每年都有这两种人,有的文化成绩还特别好,年级前十几名,如现在初一(7)班的彭某,成绩特别好,他并不是想走体育特长这条路,但是喜欢足球这项运动,他要学习一技之长,锻炼身体,劳逸结合。而我们现在训练的都是在早上的早读课和下午的自习课,并没有耽误正课,对于一个懂得学习的人来说,几乎不会影响。另外,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会充满阳光,变得更加自信,在训练与比赛中不继得到自我完善,并在胜利的喜悦中获得满足,对于心理品质的培养非常有利。我想,大家不支持吗? 三、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简称《教育法》)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大法,是依法治教的根本大法。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其中第五章第四十三条受教育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①遵守法律、法规;②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③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④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这里第三条,第四条比较明确的规定学生在学校的义务。体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对运动员的教育和管理,科学有效的训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校的运动水平,促进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现在我区所在的学校,有篮球传统学校,有足球传统学校,有乒乓球传统学校,有跳绳传统学校等等。这些传统学校有些还与体校合作,为市,为省输送了一批优秀的运动人才。作为一支学校运动队(包括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它是有义务代表学校参加教育系统组织的各种比赛,它代表的是学校,是学校的一种荣誉,每个同学都有义务为学校争光。而作为家长,也有义务鼓励与支持自己的小孩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发挥自己特长,为个人的发展,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现在学校每年都会举行运运会,班上的体育姣姣者代表班级为班争光,而每个班的优秀者又代表学校参加上一级的运动会,为学校争光。作为学校运动队,学校一般是本着自愿参加,但对于个别特别优秀的,学校还是鼓励他能主动加入,发挥自己特长,为学校争光,甚至为国争光。每当奥运会上升起中国国旗时,我想没有哪个中国人不激动吧?而作为上级部门,也是鼓励这种特长生的,现在每年都有特长生招生,初中,高中,大学都有。作为运动训练队的队员,长期坚持训练,在学习上确实耽误不少精力,但其某项运动技术水平高出常人很多。因此作为特长生,他们在文化上可以享受一此优惠,比如降分录取。另外在伙食营养上,还可以享受一些补助。现在我国最火的运动项目应属校园足球吧。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建立四级联赛,鼓励踢球踢得好的队员可以一路往上“走”,甚至直升大学,个别特别出色的队员,可以出国深造,当然这里也包括一些企业的赞助。从这些政策来说,对于运动队训练可谓是解决了后顾之忧,目的就是培养更专业的人才。我想没有哪个家长不支持吧?
最后,我跟大家举一个例子,在深圳有一所小学,该校是足球特色学校,该校的女子足球队全市闻名,多次参加省级比赛。有一次比赛,他们的校长也在看比赛,但显得格外紧张,原来,他的女儿就是这个足球队的主力,正在踢着比赛。作为校长,也作为家长,他是多么支持学校运动队的建设啊!同时,他也是多么支持女儿特长的发展啊!其实这个学生不仅足球踢得好,文化课成绩也是非常好,用这位校长的话说,学生是一个综合体,人的发展也是一个全面的过程。因此,我希望广大家长,能够改变以往的观念,更新观念。我相信,通过学校、老师、教练、家长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孩子一定有一个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德斌.对中小学学生家长反对子女参加学校运动队训练现象的探讨[J].考试周刊,2008.(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国法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