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的躯感网系统实现居民自测血压可行性进行研究。 方法:在本中心下属二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安装躯感网系统,进行半年居民自测血压的试点应用,评价居民血压自测情况和血压异常警报情况,以及居民对躯感网自测血压的接受度和满意度。结果:6个月共有1 481名社区居民采用躯感网进行血压自测,共计测量4 302人次,其中92%的测量者为高血压患者;家庭医生工作站得到因血压超标而报警78人次。据推算,利用躯感网系统6个月可减少家庭医生入户、电话或者门诊随访6 072人次。87.2%的居民报告对躯感网电子血压计自测服务非常满意。86.2%的居民表示可以接受电子血压计自测服务。结论:在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立基于躯感网系统的血压自测设备,不但方便居民血压自测,同时降低家庭医生上门对高血压患者监管的服务时间成本。
关键词 躯感网;社区居民;血压自测;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7)20-0037-03
Study of the feasibility of community residents’ blood pressure self test based on bodysensor network
YANG Fenghong1, ZHAO Xinping2, PENG Derong1, SHEN Wei1, YAO Qing1, GUI Han1(1.Pengpu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Jingan District, Shanghai 200435,China; 2.School of Public Health of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body sensor network (BSN) which was used in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to help the people measure theblood pressure by themselves. Methods: Two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stations subordinated to the center were chosen as the experimental units to install the BSN for the pilot application of self blood pressure measure for the residents for six months to evaluate the status of blood pressure self test and abnormal blood pressure warning, and the acceptance and satisfaction of blood pressure measured by the network of the residents. Results: A total of 1 481 community residents used the BSN for blood pressure self-test in 6 months, a total of 4 302 person times were measured, and 92% of whom were hypertensive patients. The family doctor workstation received 78 calls for warning of excessive blood pressure. It was estimated that the use of the BSN can reduce family doctor home visiting, telephone or outpatient follow-up of 6 072 people times for 6 months. 87.2% of residents reported that they were very satisfied with the BSN of electronic sphygmomanometer self testing service. 86.2% of residents said they could accept the electronic sphygmomanometer self-test service. Conclusion: Setting up blood pressure self-test equipment based on the BSN in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station is not only convenient for residents’ blood pressure self test, but also reduces the service time cost of family doctor’s door-to-door supervision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KEY WORDS body sensor network; community resident; self-test of blood pressure; feasibility
由人體生物传感器构成的躯感网是物联网在医疗健康领域的主要表现[1],将物联网、健康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三网融合促进了医疗卫生信息技术的建设与发展。将穿戴式躯感网系统安置在社区可为居民健康状态进行连续实时监测。高血压病是最常见慢性病之一,是我国社区卫生服务重点管理的慢性疾病[2-3]。为了便于社区居民能够及时、方便地监测自己血压状况,我中心将躯感网血压体征测量设备和互联网软件(上海市健康云APP)安装在社区家庭医生工作站,通过健康管理信息化服务工具,对居民进行血压监管。本文旨在评价躯感网系统对居民自测血压的可行性。 1 材料和方法
1.1 躯感网的信息传输
居民采用躯感网血压体征测量设备测量血压,在社保卡或身份证进行身份识别后,将臂筒式血压计穿戴在上臂上,按键自动量血压。该系统通过生理数据采集模块采集数据,然后通过通信模块将数据传输到躯感网中心点,家庭医生工作站通过云计算实时显示居民测量的血压信息,出现异常血压值将会自动报警并发出异常体征通知。
1.2 健康云APP安装和利用
完成臂筒式血压计等电子设备外接身份识别设备,数据可上传到上海健康云平台,同时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的智能提醒插件、HIS系统以及慢病管理系统进行统一升级。
完成健康云APP(医生端)的安装、认证、培训、使用,并实现大部分家庭医生签约关系转移到健康云上。同时完成健康云APP(居民端)在试点社区的推广。
1.3 躯感网血压监测服务流程
(1)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血压自助测量采集,数据自动上传健康云;
(2)自动更新采集到的血压监测数据,补充到居民个人的电子健康档案上;
(3)血压自助测量数据有异常情况,则居民健康管理信息平台发送异常体征,建议针对某个异常,进行复查及就诊;居民健康管理信息平台服务线上服务团队,会通过电话、APP方式进行异常干预、健康指导及线上轻问诊;
(4)居民就诊时,医生工作站软件会对该居民的血压异常信息提醒,医生查看异常信息,调阅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做临床参考;
(5)医生健康指导信息、诊疗信息也同步到电子健康档案,供居民随时查看;
(6)居民健康管理信息平台会记录及统计医生的诊疗、健康服务数据,供医疗机构做绩效考核依据。
1.4 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
选取本社区下属二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下简称A站和B站)作为血压计躯感网试点实施现场,利用自动上传上海健康云的居民自测血压数据,评价居民血压自测情况和血压异常警报情况。
对采用躯感网自测血压的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点共拦截调查100名居民接受问卷调查(每个社区各50名),回收有效问卷共94份,有效率94%,调查对象中年龄段在50~70岁的人群占大多数为60.6%,70岁以上人群为34.0%。调查内容为使用躯感网自测血压情况、以及对基于躯感网系统血压自测的接受度和满意度。
选取试点躯感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下属的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等相关知情人共7名,进行个人深入访谈,共11名居民分为2组参加专题小组讨论,了解躯感网技术在健康管理服务中应用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见表1。
1.5 数据处理
数据用Epidata 3.1录入,分析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定性访谈结合现场笔记和录音,录入、归纳,分类、归纳和演绎,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
2 结果
2.1 居民利用躯感网自测血压情况
在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为期6个月的时间内,两家卫生服务站血压共自测4 302人次数,有1 481名居民参与血压自测,见表2。
在接受问卷调查的94名居民中,共有39名(41.5%)居民自报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点使用过躯感网血压自测设备,其中有11人(28.2%)每个月会来站点测量1~2次;20人(51.3%)每周都会来站点测量1次;8人(20.5%)每周来测量2次以上。
2.2 血压数值異常报警
在居民利用躯感网血压自测设备的6个月过程中,有45名居民因血压超标而共发生报警78人次,A卫生服务站有28名居民因血压超标而共发生报警49人次,B卫生服务站有17名居民因血压超标而共发生报警29人次。家庭医生均根据居民血压升高情况进行相应的干预指导,对居民早期控制血压异常具有积极影响。
2.3 减少医生上门监管次数
在1 481名参加血压自测居民中,社区高血压管理患者1 363例,占参加血压自测居民总数的92%,占高血压管理对象总数的29.2%(1 363/4 674)。在1 363名的管理对象中,根据高血压分级分组分层管理要求,1级、2级和3级高血压患者数分别是120例、542例和701例,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1级高血压每3个月随访1次,2级高血压每2个月随访1次,3级高血压每1个月随访一次的高血压分类管理随访要求测算,6个月试点中可减少家庭医生入户、电话或者门诊随访6 072人次。如果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4]的高血压管理规范要求,家庭医生至少每季度1次对服务对象进行随访,也可以为家庭医生减少2 726上门次数,这对降低家庭医生人力服务时间成本具有重要影响。
2.4 居民对自测血压的评价
2.4.1 躯感网血压自测设备给居民的便利性与可信度
接受问卷调查中自报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点使用过躯感网电子血压计的39名居民中,29名(74.4%)居民表示站点躯感网血压自测设备相比较传统的医生测量方法更加方便,有9名(23.1%)表示与医生测量差不多,仅1名(2.6%)表示非常不方便。25名(64.1%)居民表示躯感网血压自测设备测得结果的可信度与医生测量结果差不多,有14名(35.9%)居民认为躯感网血压自测结果并不可信。
2.4.2 居民对躯感网电子血压计自测的满意度与接受度
接受问卷调查中自报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点使用过躯感网电子血压计的39名居民中,有34名(87.2%)居民对躯感网电子血压计自测服务报告非常满意,有5名(13.8%)居民报告一般。接受问卷调查的94名居民中,有81名(86.2%)居民表示可以接受电子血压计自测服务,13名(13.8%)居民表示不接受电子血压计测量结果。 2.5 定性访谈结果
2.5.1 社区居民专题小组讨论
大部分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站装置电子血压计自测血压的接受度和满意度较高,并认为自测结果和医生测量结果差不多,少数居民表示更相信医生的测量结果,认为电子血压计测得结果会高于医生测量结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更希望医生测量。大部分居民表示对此项装置所提供服务是很满意,希望可以继续坚持下去。
2.5.2 服务提供知情者访谈
家庭医生认为社区卫生服务站电子血压计在门诊服务和高血压监测工作中有提高效率的作用,但仍有部分患者相信医生的测量结果,还会要求医生再测量一次。自理能力较强的老年人对自测服务的接受度更高,同时建议仪器设备上增加文字和颜色的分辨度,便于老年人使用。志愿者协助老人的测量服务,会有助于提高接受度和使用率。
管理者认为,在躯感网平台建设和高血压自测服务基础上,通过站点投放设备采集,依托现有平台,利用居民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作为承载信息的核心,实现了数据技术管理的功能,体现了家庭医生健康管理功能和提高了高血压管理效率,使高血压管理更加均等化。但在自测服务的接受度和满意度上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并需要结合平台、居民健康档案和个人APP的推广,促进家庭医生健康管理和居民自我监测的结合。
3 讨论
目前,通过物联网、无线传感器等信息技术,智慧医疗将人们健康监测融入日常生活中已成为现实。人们通过穿戴式健康监测设备,监测个人的生命体征和健康数据,设备中的传感器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将监测到的数据传送到居民健康档案中予以存储,以便医生随时了解被监护人的身体情况[5-7]。智慧医疗的发展促进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促使慢性病管理模式也在探索中进行改革。
本中心在两个卫生服务站安装躯感网系统,6个月现场试点实施结果提示,该装置接受了4 302人次的居民血压自测,反映该装置方便就近居民血压自测是可行的;1 481名居民参与了自测血压行动,反映居民对此的装置测量数据是认可的;78人次自测血压超标数据在家庭医生工作站上提示,反映该系统有较好的报警作用,使血压超标者能够及时得到家庭医生的干预指导,实现高血压的早期干预与控制;自测血压人数中92%为高血压患者,不但反映高血压患者比较重视自身血压水平,而且反映家庭医生上门监管服务时间成本的降低。在现场实施问卷和访谈调查,结果均显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站装置躯感网系统实施自测血压服务的接受度和满意度都较高。
可穿戴医疗设备通过其内置的各种传感器快速、实时、无创、连续地采集患者心率、血压、血氧含量、呼吸频率等各种生理参数,实现对病人关键生理信息的远程监控,改善医疗环境,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节约医疗资源[8]。躯感网的应用与发展将会促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居民慢性病健康管理更加方便有效[9]。
参考文献
[1] 陈敏, 武琼, 张帧, 等. 智慧医疗卫生服务的挑战与启示[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3, 29(8): 597-599.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1, 19(8): 701-743.
[3] 李云, 杨鹏, 吴寿岭, 等. 高血压病的三级预防策略[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4, 15(4): 376-378.
[4] 卫生部.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EB/OL].(2011-04-25)[2017-05-03]. http://www.nhfpc.gov.cn/jws/ s3577/201105/51780.shtml.
[5] 张彩霞, 王向东. 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安全方法研究[J]. 计算机科学, 2016, 43(6): 365-368.
[6] 宫芳芳, 孙喜琢, 林君, 等. 我国智慧医疗建设初探[J]. 现代医院管理, 2013, 1l(2): 28-29.
[7] 方媛, 林德南. 智慧医疗研究综述[J]. 新经济, 2014, (19): 70-72.
[8] Chen B R, Patel S, Buckley T, et al. A wet-based system for home monitoring of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using wearable sensors[J]. IEEE Tra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2011, 58(3): 831-836.
[9] 邹思梅, 杨虹, 杨国安. 云计算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中的應用展望[J]. 中国健康教育, 2012, 28(1): 64-66.
关键词 躯感网;社区居民;血压自测;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7)20-0037-03
Study of the feasibility of community residents’ blood pressure self test based on bodysensor network
YANG Fenghong1, ZHAO Xinping2, PENG Derong1, SHEN Wei1, YAO Qing1, GUI Han1(1.Pengpu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Jingan District, Shanghai 200435,China; 2.School of Public Health of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body sensor network (BSN) which was used in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to help the people measure theblood pressure by themselves. Methods: Two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stations subordinated to the center were chosen as the experimental units to install the BSN for the pilot application of self blood pressure measure for the residents for six months to evaluate the status of blood pressure self test and abnormal blood pressure warning, and the acceptance and satisfaction of blood pressure measured by the network of the residents. Results: A total of 1 481 community residents used the BSN for blood pressure self-test in 6 months, a total of 4 302 person times were measured, and 92% of whom were hypertensive patients. The family doctor workstation received 78 calls for warning of excessive blood pressure. It was estimated that the use of the BSN can reduce family doctor home visiting, telephone or outpatient follow-up of 6 072 people times for 6 months. 87.2% of residents reported that they were very satisfied with the BSN of electronic sphygmomanometer self testing service. 86.2% of residents said they could accept the electronic sphygmomanometer self-test service. Conclusion: Setting up blood pressure self-test equipment based on the BSN in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station is not only convenient for residents’ blood pressure self test, but also reduces the service time cost of family doctor’s door-to-door supervision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KEY WORDS body sensor network; community resident; self-test of blood pressure; feasibility
由人體生物传感器构成的躯感网是物联网在医疗健康领域的主要表现[1],将物联网、健康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三网融合促进了医疗卫生信息技术的建设与发展。将穿戴式躯感网系统安置在社区可为居民健康状态进行连续实时监测。高血压病是最常见慢性病之一,是我国社区卫生服务重点管理的慢性疾病[2-3]。为了便于社区居民能够及时、方便地监测自己血压状况,我中心将躯感网血压体征测量设备和互联网软件(上海市健康云APP)安装在社区家庭医生工作站,通过健康管理信息化服务工具,对居民进行血压监管。本文旨在评价躯感网系统对居民自测血压的可行性。 1 材料和方法
1.1 躯感网的信息传输
居民采用躯感网血压体征测量设备测量血压,在社保卡或身份证进行身份识别后,将臂筒式血压计穿戴在上臂上,按键自动量血压。该系统通过生理数据采集模块采集数据,然后通过通信模块将数据传输到躯感网中心点,家庭医生工作站通过云计算实时显示居民测量的血压信息,出现异常血压值将会自动报警并发出异常体征通知。
1.2 健康云APP安装和利用
完成臂筒式血压计等电子设备外接身份识别设备,数据可上传到上海健康云平台,同时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的智能提醒插件、HIS系统以及慢病管理系统进行统一升级。
完成健康云APP(医生端)的安装、认证、培训、使用,并实现大部分家庭医生签约关系转移到健康云上。同时完成健康云APP(居民端)在试点社区的推广。
1.3 躯感网血压监测服务流程
(1)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血压自助测量采集,数据自动上传健康云;
(2)自动更新采集到的血压监测数据,补充到居民个人的电子健康档案上;
(3)血压自助测量数据有异常情况,则居民健康管理信息平台发送异常体征,建议针对某个异常,进行复查及就诊;居民健康管理信息平台服务线上服务团队,会通过电话、APP方式进行异常干预、健康指导及线上轻问诊;
(4)居民就诊时,医生工作站软件会对该居民的血压异常信息提醒,医生查看异常信息,调阅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做临床参考;
(5)医生健康指导信息、诊疗信息也同步到电子健康档案,供居民随时查看;
(6)居民健康管理信息平台会记录及统计医生的诊疗、健康服务数据,供医疗机构做绩效考核依据。
1.4 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
选取本社区下属二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下简称A站和B站)作为血压计躯感网试点实施现场,利用自动上传上海健康云的居民自测血压数据,评价居民血压自测情况和血压异常警报情况。
对采用躯感网自测血压的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点共拦截调查100名居民接受问卷调查(每个社区各50名),回收有效问卷共94份,有效率94%,调查对象中年龄段在50~70岁的人群占大多数为60.6%,70岁以上人群为34.0%。调查内容为使用躯感网自测血压情况、以及对基于躯感网系统血压自测的接受度和满意度。
选取试点躯感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下属的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等相关知情人共7名,进行个人深入访谈,共11名居民分为2组参加专题小组讨论,了解躯感网技术在健康管理服务中应用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见表1。

1.5 数据处理
数据用Epidata 3.1录入,分析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定性访谈结合现场笔记和录音,录入、归纳,分类、归纳和演绎,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
2 结果
2.1 居民利用躯感网自测血压情况
在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为期6个月的时间内,两家卫生服务站血压共自测4 302人次数,有1 481名居民参与血压自测,见表2。

在接受问卷调查的94名居民中,共有39名(41.5%)居民自报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点使用过躯感网血压自测设备,其中有11人(28.2%)每个月会来站点测量1~2次;20人(51.3%)每周都会来站点测量1次;8人(20.5%)每周来测量2次以上。
2.2 血压数值異常报警
在居民利用躯感网血压自测设备的6个月过程中,有45名居民因血压超标而共发生报警78人次,A卫生服务站有28名居民因血压超标而共发生报警49人次,B卫生服务站有17名居民因血压超标而共发生报警29人次。家庭医生均根据居民血压升高情况进行相应的干预指导,对居民早期控制血压异常具有积极影响。
2.3 减少医生上门监管次数
在1 481名参加血压自测居民中,社区高血压管理患者1 363例,占参加血压自测居民总数的92%,占高血压管理对象总数的29.2%(1 363/4 674)。在1 363名的管理对象中,根据高血压分级分组分层管理要求,1级、2级和3级高血压患者数分别是120例、542例和701例,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1级高血压每3个月随访1次,2级高血压每2个月随访1次,3级高血压每1个月随访一次的高血压分类管理随访要求测算,6个月试点中可减少家庭医生入户、电话或者门诊随访6 072人次。如果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4]的高血压管理规范要求,家庭医生至少每季度1次对服务对象进行随访,也可以为家庭医生减少2 726上门次数,这对降低家庭医生人力服务时间成本具有重要影响。
2.4 居民对自测血压的评价
2.4.1 躯感网血压自测设备给居民的便利性与可信度
接受问卷调查中自报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点使用过躯感网电子血压计的39名居民中,29名(74.4%)居民表示站点躯感网血压自测设备相比较传统的医生测量方法更加方便,有9名(23.1%)表示与医生测量差不多,仅1名(2.6%)表示非常不方便。25名(64.1%)居民表示躯感网血压自测设备测得结果的可信度与医生测量结果差不多,有14名(35.9%)居民认为躯感网血压自测结果并不可信。
2.4.2 居民对躯感网电子血压计自测的满意度与接受度
接受问卷调查中自报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点使用过躯感网电子血压计的39名居民中,有34名(87.2%)居民对躯感网电子血压计自测服务报告非常满意,有5名(13.8%)居民报告一般。接受问卷调查的94名居民中,有81名(86.2%)居民表示可以接受电子血压计自测服务,13名(13.8%)居民表示不接受电子血压计测量结果。 2.5 定性访谈结果
2.5.1 社区居民专题小组讨论
大部分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站装置电子血压计自测血压的接受度和满意度较高,并认为自测结果和医生测量结果差不多,少数居民表示更相信医生的测量结果,认为电子血压计测得结果会高于医生测量结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更希望医生测量。大部分居民表示对此项装置所提供服务是很满意,希望可以继续坚持下去。
2.5.2 服务提供知情者访谈
家庭医生认为社区卫生服务站电子血压计在门诊服务和高血压监测工作中有提高效率的作用,但仍有部分患者相信医生的测量结果,还会要求医生再测量一次。自理能力较强的老年人对自测服务的接受度更高,同时建议仪器设备上增加文字和颜色的分辨度,便于老年人使用。志愿者协助老人的测量服务,会有助于提高接受度和使用率。
管理者认为,在躯感网平台建设和高血压自测服务基础上,通过站点投放设备采集,依托现有平台,利用居民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作为承载信息的核心,实现了数据技术管理的功能,体现了家庭医生健康管理功能和提高了高血压管理效率,使高血压管理更加均等化。但在自测服务的接受度和满意度上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并需要结合平台、居民健康档案和个人APP的推广,促进家庭医生健康管理和居民自我监测的结合。
3 讨论
目前,通过物联网、无线传感器等信息技术,智慧医疗将人们健康监测融入日常生活中已成为现实。人们通过穿戴式健康监测设备,监测个人的生命体征和健康数据,设备中的传感器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将监测到的数据传送到居民健康档案中予以存储,以便医生随时了解被监护人的身体情况[5-7]。智慧医疗的发展促进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促使慢性病管理模式也在探索中进行改革。
本中心在两个卫生服务站安装躯感网系统,6个月现场试点实施结果提示,该装置接受了4 302人次的居民血压自测,反映该装置方便就近居民血压自测是可行的;1 481名居民参与了自测血压行动,反映居民对此的装置测量数据是认可的;78人次自测血压超标数据在家庭医生工作站上提示,反映该系统有较好的报警作用,使血压超标者能够及时得到家庭医生的干预指导,实现高血压的早期干预与控制;自测血压人数中92%为高血压患者,不但反映高血压患者比较重视自身血压水平,而且反映家庭医生上门监管服务时间成本的降低。在现场实施问卷和访谈调查,结果均显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站装置躯感网系统实施自测血压服务的接受度和满意度都较高。
可穿戴医疗设备通过其内置的各种传感器快速、实时、无创、连续地采集患者心率、血压、血氧含量、呼吸频率等各种生理参数,实现对病人关键生理信息的远程监控,改善医疗环境,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节约医疗资源[8]。躯感网的应用与发展将会促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居民慢性病健康管理更加方便有效[9]。
参考文献
[1] 陈敏, 武琼, 张帧, 等. 智慧医疗卫生服务的挑战与启示[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3, 29(8): 597-599.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1, 19(8): 701-743.
[3] 李云, 杨鹏, 吴寿岭, 等. 高血压病的三级预防策略[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4, 15(4): 376-378.
[4] 卫生部.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EB/OL].(2011-04-25)[2017-05-03]. http://www.nhfpc.gov.cn/jws/ s3577/201105/51780.shtml.
[5] 张彩霞, 王向东. 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安全方法研究[J]. 计算机科学, 2016, 43(6): 365-368.
[6] 宫芳芳, 孙喜琢, 林君, 等. 我国智慧医疗建设初探[J]. 现代医院管理, 2013, 1l(2): 28-29.
[7] 方媛, 林德南. 智慧医疗研究综述[J]. 新经济, 2014, (19): 70-72.
[8] Chen B R, Patel S, Buckley T, et al. A wet-based system for home monitoring of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using wearable sensors[J]. IEEE Tra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2011, 58(3): 831-836.
[9] 邹思梅, 杨虹, 杨国安. 云计算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中的應用展望[J]. 中国健康教育, 2012, 28(1): 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