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ao19881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学法,为学生提供探究学习的条件,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学生自主地运用科学方法,理解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一直都是广大教师孜孜以求的课题。下面,笔者结合语文教学实践,浅谈几点认识。
  
  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教法,准确地确定教学目标,把握重点和难点,科学地构建课堂教学的知识结构,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学法指导与能力培养。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多边交流信息的过程,教师要着力抓好以下五个环节。
  
  1 定向。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增强教学活动的目的性,减少盲目性;要恰当地提供学习方法,使学生学而有方。
  
  2 质疑。
  
  3 交流。这里既有师生之间的交流,又有学生之间的交流,由“求其对”向“求其好”发展。
  
  4 总结。师生要在教学结束时,对本节课输出的信息加以梳理、综合、归纳,使之系统化、结构化。
  
  5 反馈。可通过提问或书面练习当堂批改的方式,及时进行矫正。质疑问难也是一种反馈方式,为教师适时调控教学内容与方法提供可靠依据。
  此外,教师还要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即幻灯、电影、录像、录音等)优化课堂教学流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乐学、想学、要学的心理趋势,发挥其主体作用。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实践证明: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在语文教学中,如让学生仅凭书面语言理解课文,一则无趣,二则肤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心理学理论的应用。诸如借助作用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图画、音乐、动作等手段,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思维活跃、感情自然,自觉、主动地去理解课文,挖掘其中的深意。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高超的语言艺术,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之一。语文教学本身即是语言教学,因此,我们应充分运用语言的音韵美、节奏美、对称美、诗意美等特点,让它们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每个细节,使学生把上语文课当成一种自觉的欣赏、参与,从而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说:“我的知识三成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的,七成是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的。”教师应加强对课外学习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优化练习,帮助学生形成技能
  
  课堂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有效方式。教师要优化课堂练习,坚持“少而精”。就语文教学而言,智力性的技能是指借助内部言语在大脑中进行智力活动的方式,如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技能,它是从语文知识的掌握到能力发展的中间环节。智力性技能的培养,需要通过听、说、读、写等练习进行反复训练。正如捷克思想家、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说:“一切语文从实践去学习比用规则学习来得容易。”
  我们说的加强练习,不是盲目地追求数量,而是尽量让学生练得深一些、透一些,“跳一跳摘桃子”,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让他们通过练习,结合所讲授的知识,掌握其规律,举一反三,在优化的练习中求快、求好,以取得内容上不断深化、认识上螺旋形上升、技能逐渐完善、能力自然发展的效果。
  综上所述,优化教学设计、激发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练习,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重要手段。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完成这项工程,首先要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涉足新领域、提高新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只有具有较高的自身修养和语文素养,才能对各类教材融会贯通、驾驭自如;才能把课讲得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富有吸引力;才能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充分开发,能力得以普遍提高;才能最终实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目的。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型学科在各领域的广泛运用,要求现代社会培养大批新型优质人才,学校教育塑造人的任务和适应未来的需要是学校体育的首要任务,即体育教育除了向学生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以及增强他们的体质外,更重要的是传授方法,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要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好习惯,离不开体育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的每一个动作都要符合规范,这就离不开教师的动作示范。动作示范是体育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直观教学
流畅的口头表达能力只有通过循序渐进的专门训练才能获得。也就是说,提高学生说的能力的有效措施之一是单独开设口语课,全面系统地开展口语教学,使口语教学落到实处,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但是,由于受教学环境、师资水平、学生质量(词汇量、句型的掌握,语法知识的运用,语音、语调的准确度,跨文化交际的常识等)、心理因素、教材、教学设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中学英语口语教学出现了不平衡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