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小姐是一名平面广告设计师,她有个怪毛病就是一年四季怕冷。夏天同事们开空调享受冷气,她却在一旁冻得直哆嗦;冬天明明外面很暖和,她穿羽绒衣仍手脚冰冷。奇怪的是她平时睡眠也好,饮食情况良好,可是却经常觉得很疲倦,一到下午就提不起精神,呵欠连连,工作效率也低。体检时,医生说,她的血压只有80/50毫米汞柱,这才是导致她精神疲惫的主要原因。
低血压不等于贫血
杨小姐一直有头晕、头昏、精神不振的毛病,常常是蹲久了站起来就会头昏,眼前发黑。和大多数人一样她以为是贫血的症状就忽视了。可最近连头都不能向下低很长时间,否则就会头晕。站在高一点的地方也会头晕。经详细检查才发现自己的这些症状是低血压所致,并非贫血。
专家指出,虽然低血压与贫血都有眩晕、面色苍白、全身乏力、头昏等症状,但两者从病因、基本病理变化、病情的缓急以及治疗上有着根本上的不同,不可混为一谈。贫血属于血液系统疾病,通常是指血液中红血球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低于同年龄和同性别正常人的正常血压最低值。贫血病人中部分患者的血压可以正常,也可以合并发生低血压或高血压,它与血压的改变并无直接关系。所以有头晕、头昏、精神不振的患者最好去医院确诊是贫血还是低血压引起的,再施以正确的治疗方案。
什么是低血压
现代医学认为,正常成人的血压标准为140/90毫米汞柱,超过这个范围就是高血压,低于90/60毫米汞柱时就是低血压。
低血压有急慢性之分:⑴急性低血压是血压由正常水平或较高的水平突然明显下降,主要表现为晕厥与休克两大类临床综合症,多见于晕厥、心肌梗塞等。⑵慢性低血压又分为体质性低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两种,前者常见于体质弱者,女性较多;后者是从平卧位突然转变为直立位,或长时间站立时发生低血压,严重者可引起晕厥,其典型症状是直立时血压下降,有衰弱感,发病机理可能是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引起直立时小动脉收缩功能障碍所致。
骨感美女多发体质性低血压

曾小姐在广州的一家外贸公司做业务跟单员,高挑标准的身材,大家都叫她“骨感美人”。但她一直有个烦恼就是血压太低,只有75/50毫米汞柱。医生告诉她,她身体非正常的削瘦是导致她低血压的主要病因。年轻、偏瘦的女性出现的低血压多属于体质性低血压,越来越多的骨感美女患上“低血症”与多方面的原因有关。
营养不良和久坐不运动是主因
体质性低血压,又称原发性低血压。这种低血压最常见于年轻苗条女性。它可以完全无症状,或仅有乏力、心悸等。造成骨感美女“低血症”的主要原因包括:
⑴营养不良:很多年轻女孩受西方的审美观的影响,追求“骨感美”。为了保持自己苗条的身段,长时间的节食,不吃含脂肪、蛋白质的食物,结果导致体内营养供应不足而出现低血压。
⑵缺乏运动:患体质性低血压的女性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极少进行体育运动。年轻女性,尤其是都市白领,一天到晚屁股总粘着凳子,血管循环减慢,使得血管的反应性慢慢变差,一个简单的蹲下站立的动作也会使得血管一时间反应不来,血压不能轻易的回升。
⑶零食:美女们宣称:饭可以不吃,但绝不能少了零食。经常吃零食,身体的运作节律被打破,不但造成了身体营养吸收的不均衡,而且会破坏血液的循环能力,使血压不稳定。
长期“低血症”身体也会垮
专家提醒,低血压虽不一定都是疾病的表现,但长期血压低,会导致血液循环缓慢,诱发多种疾病。
⑴低血压可导致脑梗塞和心肌梗塞
直立性低血压病情严重者,每当变换体位时血压迅速下降,严重的可出现晕厥现象,甚至导致长期卧床不起。另外,长期低血压也可诱发心肌缺血、心肌梗塞等。

⑵低血压使人思维能力、记忆力下降
低血压患者出现头晕是脑缺氧的表现。低血压患者因流经脑部的血压不足,会出现头晕眼花、全身疲惫的症状。身体长期低血压可导致人体记忆力下降,思维缓慢、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严重后果。
⑶低血压导致血管缺血、身体器官功能受损
长期低血压可导致血液循环缓慢,人体远端毛细血管缺血,以致影响组织细胞氧气和营养的供应以及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的排泄。同时,人体大脑和心脏的血液供应也受到影响。长期低血压还会使肾脏缺血,影响肾功能。
生理性低血压患者无需经常吃药
年轻女性患低血压,绝大多数为体质性低血压,往往是体质较瘦弱、情绪不稳者;有的人月经量多,伴缺铁性贫血;有的人缺乏体育锻炼,饮食量较少。所以,有生理性低血压状态的年轻女性,如果没有明显症状,一般无需吃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即可。
如果是体质性低血压,需加强体育锻炼,戒烟限酒,增加饮食量;多吃些富含铁质的食物,如黑木耳、动物肝、鸡蛋、绿色蔬菜等。药物治疗中药可用桂圆、甘草。另外,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服用黄芪、花旗参等中药材。
体位性低血压者可穿弹力袜,起居中注意变换体位时动作缓慢些,不要久站,洗澡水温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
因其他疾病求医时,应主动告诉医生自己有低血压,以避免使用明显降低血压的药物。
温馨提示:若出现有头痛头晕、胸闷气短、精神不振、睡眠不好、胃口不好等低血压症状,患者最好就医确诊是否为低血压及何种低血压后再施以正确的疗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