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旅游教育是旅游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人才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从高职旅游教育发展现状出发,认为高职旅游教育要突出“五个重”,即重专业、重素质、重实践、重实用、重创新。
关键词:高职 旅游教育 人才培养
高职旅游教育能否在旅游人才培养中取得更大的成效,主要是看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否适应旅游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对人才的苛刻要求。作为旅游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旅游教育应当找准地位,厘清思路,提高旅游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笔者从事高职旅游教育十载有余,也遇到过一些困惑,进行过一些思考,现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总结如下。
1 高职旅游教育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职教育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已然撑起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旅游教育也在这股发展的洪流中顺势而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截至2012年年底,旅游类专业在校生107.34万人,其中高职35.59万人,占33.16%。2012年,我国实际共有973所院校合计招收高职旅游类专业学生12.32万人。当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2009年12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在2013年2月2日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中,对保障国民旅游休闲时间、改善国民旅游休闲环境、推进国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国民旅游休闲产品开发与活动组织、完善国民旅游休闲公共服务和提升国民旅游休闲服务质量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要求。而在2013年4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中则明确提出“国家发展旅游事业”,将旅游业的地位提升到新的高度。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无疑给高职旅游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巨大挑战。
2 高职旅游教育要突出“五个重”
在2006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认为高职旅游教育要完成这一使命,应当突出“五个重”。
2.1 重专业 专业的重要性对学校、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毋庸置疑的。首先,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的根本性工作,一个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往往是通过其专业获得的。学校的发展必须依托专业的发展,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其次,专业也是教师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离开了专业,教师的个人价值也就无从谈起。教师应当将个人的职业生涯和专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怀着无限的热爱投入到专业建设的具体事务中,才能获得更多的回报和满足。再次,专业也是学生安生立命之所在。重专业,就是要让学生通过专业学习能获得某种技能、某种特长,或者取得某种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使学生将来在社会上至少能谋得一个饭碗,自食其力。就拿导游专业来说,学校应该将考证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设法让更多的学生考取导游资格证,取得导游证,从而具备成为导游人员的首要条件。
2.2 重素质 如果说重专业是为了解决学生的生存问题,那么重素质就是要解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的不同,可能就在于更加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以提高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高职教育要重专业,但不囿专业。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团队合作、人际沟通、创业创意等方面的素质是非常有好处的。我们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不能闭门造车,而是要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并据此来设置相关课程。以笔者熟悉的酒店行业为例,影响和制约高职学生快速晋升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工作态度、勤奋程度、个人业务技能、外形相貌等等。然而,写作能力、文体特长、外语能力对于学生的快速晋升能够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此外,口才、交际能力等也是需要学生在校期间就重点锻炼的能力。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依据。
2.3 重实践 基于高职教育的定位,重实践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重实践,就是要正确看待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合理设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古语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可以视为理论教学,“行万里路”可以视为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教学中,我们不妨把这句话的顺序颠倒一下,即“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海量的信息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的获取变得越来越容易。美国专门做过一个调查,美国平均每人每天看手机的频次是140次。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于信息变得唾手可得,人们“行万里路”的动机减弱,变得越来越“宅”。然而我们都知道,理论如果不能经过实践的转化,是不可能变成自身的经验的。而且大数据时代的一个明显特征是信息的价值密度低,我们很难识别哪些信息对我们来说是有用的。因此,我们不妨让学生先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发学习动机,补充有用的知识。
2.4 重实用 高职教育的实用性主要体现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个方面。在教学上,应该减少传统的抽象的教学方法,而采取更多形象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授课的实用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紧扣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今后的职业需要,重点加强实操能力的培养。科研一直是高职院校的一个软肋,为此,我们不妨转变思路,将科研引导到实用性上来,更多地将科研的落脚点放在日常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中,使其成为促进教学和管理的有效手段。社会服务也是如此,高职院校教师应该走出校园,走入社会,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甚至为企业创造财富。只有如此,我们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才能相互融合相长。离开了实用性,一切都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
2.5 重创新 一个好的学校需要传统,但是更需要创新。因为传统仅代表过去,而创新将决定未来。未来的中国不应是一个山寨大国,千篇一律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是一个国家的悲哀,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是每一个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及所处环境,找到适合自己的个性化的办学思路。以笔者所在的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创业教育、创意教育、国际教育是学院的三大特色教育,在培育创业创新人才,服务地方经济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在具体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给学生多布置一些开放性的项目作业,鼓励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突破思维定势和功能固着的局限,提高学生创新的勇气和能力。在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低价竞争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高职旅游教学必须在“重创新”上有所作为,才能提高企业和行业的竞争力。
3 结论
高职旅游教育与其它层次旅游教育的最大区别是它既具有高等性,又具有职业性,这决定了高职旅游教育在旅游人才培养中肩负的特殊使命。要提高高职旅游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突出“五个重”即重专业、重素质、重实践、重实用、重创新或许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相信在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我们的高职旅游教育也一定能适时调整自己,为我国的旅游事业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推动我国旅游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景文,于洪泽.高职教育要突出高等性和职业性[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
[2]代礼前.浅谈新加坡的高职教育理念[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3).
[3]曾曼琼.高职旅游教育发展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1).
[4]刘青.高职旅游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2(8).
[5]成浩.国内外高职院校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状述评[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5).
作者简介:徐峰(1980-),男,浙江嘉兴人,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旅游教育。
关键词:高职 旅游教育 人才培养
高职旅游教育能否在旅游人才培养中取得更大的成效,主要是看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否适应旅游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对人才的苛刻要求。作为旅游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旅游教育应当找准地位,厘清思路,提高旅游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笔者从事高职旅游教育十载有余,也遇到过一些困惑,进行过一些思考,现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总结如下。
1 高职旅游教育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职教育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已然撑起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旅游教育也在这股发展的洪流中顺势而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截至2012年年底,旅游类专业在校生107.34万人,其中高职35.59万人,占33.16%。2012年,我国实际共有973所院校合计招收高职旅游类专业学生12.32万人。当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2009年12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在2013年2月2日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中,对保障国民旅游休闲时间、改善国民旅游休闲环境、推进国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国民旅游休闲产品开发与活动组织、完善国民旅游休闲公共服务和提升国民旅游休闲服务质量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要求。而在2013年4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中则明确提出“国家发展旅游事业”,将旅游业的地位提升到新的高度。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无疑给高职旅游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巨大挑战。
2 高职旅游教育要突出“五个重”
在2006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认为高职旅游教育要完成这一使命,应当突出“五个重”。
2.1 重专业 专业的重要性对学校、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毋庸置疑的。首先,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的根本性工作,一个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往往是通过其专业获得的。学校的发展必须依托专业的发展,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其次,专业也是教师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离开了专业,教师的个人价值也就无从谈起。教师应当将个人的职业生涯和专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怀着无限的热爱投入到专业建设的具体事务中,才能获得更多的回报和满足。再次,专业也是学生安生立命之所在。重专业,就是要让学生通过专业学习能获得某种技能、某种特长,或者取得某种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使学生将来在社会上至少能谋得一个饭碗,自食其力。就拿导游专业来说,学校应该将考证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设法让更多的学生考取导游资格证,取得导游证,从而具备成为导游人员的首要条件。
2.2 重素质 如果说重专业是为了解决学生的生存问题,那么重素质就是要解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的不同,可能就在于更加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以提高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高职教育要重专业,但不囿专业。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团队合作、人际沟通、创业创意等方面的素质是非常有好处的。我们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不能闭门造车,而是要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并据此来设置相关课程。以笔者熟悉的酒店行业为例,影响和制约高职学生快速晋升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工作态度、勤奋程度、个人业务技能、外形相貌等等。然而,写作能力、文体特长、外语能力对于学生的快速晋升能够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此外,口才、交际能力等也是需要学生在校期间就重点锻炼的能力。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依据。
2.3 重实践 基于高职教育的定位,重实践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重实践,就是要正确看待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合理设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古语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可以视为理论教学,“行万里路”可以视为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教学中,我们不妨把这句话的顺序颠倒一下,即“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海量的信息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的获取变得越来越容易。美国专门做过一个调查,美国平均每人每天看手机的频次是140次。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于信息变得唾手可得,人们“行万里路”的动机减弱,变得越来越“宅”。然而我们都知道,理论如果不能经过实践的转化,是不可能变成自身的经验的。而且大数据时代的一个明显特征是信息的价值密度低,我们很难识别哪些信息对我们来说是有用的。因此,我们不妨让学生先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发学习动机,补充有用的知识。
2.4 重实用 高职教育的实用性主要体现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个方面。在教学上,应该减少传统的抽象的教学方法,而采取更多形象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授课的实用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紧扣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今后的职业需要,重点加强实操能力的培养。科研一直是高职院校的一个软肋,为此,我们不妨转变思路,将科研引导到实用性上来,更多地将科研的落脚点放在日常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中,使其成为促进教学和管理的有效手段。社会服务也是如此,高职院校教师应该走出校园,走入社会,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甚至为企业创造财富。只有如此,我们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才能相互融合相长。离开了实用性,一切都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
2.5 重创新 一个好的学校需要传统,但是更需要创新。因为传统仅代表过去,而创新将决定未来。未来的中国不应是一个山寨大国,千篇一律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是一个国家的悲哀,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是每一个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及所处环境,找到适合自己的个性化的办学思路。以笔者所在的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创业教育、创意教育、国际教育是学院的三大特色教育,在培育创业创新人才,服务地方经济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在具体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给学生多布置一些开放性的项目作业,鼓励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突破思维定势和功能固着的局限,提高学生创新的勇气和能力。在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低价竞争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高职旅游教学必须在“重创新”上有所作为,才能提高企业和行业的竞争力。
3 结论
高职旅游教育与其它层次旅游教育的最大区别是它既具有高等性,又具有职业性,这决定了高职旅游教育在旅游人才培养中肩负的特殊使命。要提高高职旅游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突出“五个重”即重专业、重素质、重实践、重实用、重创新或许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相信在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我们的高职旅游教育也一定能适时调整自己,为我国的旅游事业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推动我国旅游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景文,于洪泽.高职教育要突出高等性和职业性[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
[2]代礼前.浅谈新加坡的高职教育理念[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3).
[3]曾曼琼.高职旅游教育发展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1).
[4]刘青.高职旅游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2(8).
[5]成浩.国内外高职院校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状述评[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5).
作者简介:徐峰(1980-),男,浙江嘉兴人,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旅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