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内心电图辅助PICC导管尖端实时定位技术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来源 :当代护士: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3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腔内心电图辅助PICC导管尖端实时定位技术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科2017年6月—2018年6月12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PICC操作方法进行置管,观察组采取腔内心电图辅助PICC导管尖端实时定位技术置管,比较两组患者导管一次性尖端到位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PICC置管一次性尖端到位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腔内心电图辅助PICC导管尖端实时定位技术可提
其他文献
3月15日,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学生在校内临时接种点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图片|新京报5月17日,安徽大学学生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图片|中国日报  疫苗接种是控制传染病大流行的最有力武器。根据国家卫健委的通报,截至2021年5月25日,我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突破5亿剂次。  在境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的情况下,我国科研人员正全力研发针对变异毒株的疫苗。目前监控显示,国产灭活疫苗对多数变异株仍然
期刊
目的探讨改良式扩皮法在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中穿刺点渗血、渗液及疼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于本院行PICC置管的患者15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纵向扩皮法送鞘,观察组采用改良式扩皮法送鞘。比较两组置管后24小时穿刺点渗血量、72小时穿刺点渗血、24小时穿刺点渗液及24小时疼痛情况。结果 PICC置管后24小时穿刺点渗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小时穿刺点渗血、24小时穿刺点渗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总体设计部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总体设计团队35岁以下青年占比69.5%。图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研人员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旋量子计算研究室内工作。图片|新华社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总开关。5年来,我国部署建设了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支持建设了20个国家科学数据中心、31个国家生物资源库、98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勇闯创新“无人区”。  做好基础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