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化学学科魅力 促进科学素养全面提升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dd_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展现了江苏省“金钥匙”科技竞赛初三学生CESL活动团体赛的情况,阐述了这次活动意义,同时透过某些现象论述了当前义务教育阶段青少年科技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金钥匙;CESL活动;纪实;观感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8-0002-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8.001
  2012年7月1日上午,省科协、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精神文明办委托江苏省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在南京师范大学逸夫楼举办了2012年全国中小学生(江苏地区)“金钥匙”科技竞赛初三学生CESL(化学、环境、社会和生活)活动团体赛。笔者作为一方领队参与了这次活动,现将有关活动纪实和观感呈现给大家,以期分享。
  一、竞赛形式生动活泼,选手表现敏捷聪慧
  本次团体赛全省共有十二个地区选派的初三学生代表队参赛。竞赛活动由必答、实作和抢答三部分组成。试题紧紧围绕CESL主题展开,形式活泼、生动,选手思维敏捷、动手设计能力强。各市代表队的选手在团体赛活动中,通力合作,积极响应在必答、抢答、实作等不同环节中充分展示了他们的科学素养、动手能力和环境、社会意识。比赛过程中,小选手们被新颖的赛题所感染,回答问题时突破常规的思维、不落俗套地解答和争先恐后的劲头让比赛现场的气氛非常活跃。他们活泼精彩的表现也不时博得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例1】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为该视频设计一句主题语或确定广告主题。
  选手们都能很快准确切入主题。反映了选手们平时还是比较注意观察社会现象和热点问题的,说明化学教学与STSE是紧密联系的。
  【例2】让学生猜测下列化学谜语:①学而时习之——打一化学反应条件;②下完围棋——打一化学概念;③考卷——打一化学用品。
  多数选手们能在规定时间内准确猜中“常温、分子、试纸”。反映了选手们能够抓住概念的特征进行有效地迁移,这是一个集科学性、人文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赛点。
  【例3】请学生观看演示实验——“奇妙的液氮”,实验结束后请回答:玫瑰花在液氮中会变脆,香蕉在液氮中会变硬,这两种现象的原因是相似的,原因是什么?
  尽管题目有一定的难度,但多数选手们都能很快答出“在液氮中玫瑰花和香蕉中的水变成了冰,使花瓣变脆,香蕉变硬。”反映了学生在新情境中能够结合已有知识进行思考,抓住现象的本质原因。
  【例4】实作题:请各代表队利用三张A4纸、一把剪刀和一卷透明胶带制作一个与化学有关的物体,可以是分子模型、物质模型、实验仪器、实验装置,或任何其他与化学有关的物体。请各队现场展示自己的制作成果。
  各个代表队的选手们表现得都非常好,有的是金刚石碳骨架模型、有的是甲烷、乙烷分子模型并且可以拆卸和拼装,有的是漏斗、铁架台等全套过滤装置模型,有的是天平模型,有的是试纸、比色卡和纸花模型,等等。这种比赛方式很好,开放性强,既能体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还能体现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竞赛组织策划科学公正,内容丰富多彩
  江苏省“金钥匙”科技竞赛初三学生CESL活动,先后经过年初宣传发动、四月份复赛和决赛,最终到各市最优秀代表参加的团体赛。其组织原则是学生和学校自愿参加,层层选拔,公平公正。其竞赛内容基于化学又跳出化学学科,基于初中又高于初中,既体现学科渗透与学科应用,体现综合实践与广泛联系,体现时代精神与学科价值,又关注生活、环境、社会与人的发展。其竞赛问题方式多样化,有笔答也有口答,有个体独立也有团队合作,有手工操作也有观点阐述,有观看视频也有趣味实验展示,有现场解决,也有赛前准备与会场展示,有科学知识也有人文融合,有场上比拼也有场外互动,既科学也趣味,真是丰富多元、精彩纷呈的一次盛宴。这里凝聚了大赛组委会各位专家和工作人员的智慧和辛劳,体现了他们对科技教育事业发展的执着追求。
  三、竞赛效果良好,领导高度肯定
  省科协副主席吴国彬、南师大副校长唐万宏、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马斌、科学大众杂志社社长夏军等应邀出席了团体赛。
  唐万宏校长致欢迎辞,吴国彬副主席和马斌处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这次活动的价值和意义,并对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希望。
  省科协副主席吴国彬在讲话中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事关国家和地区的未来。伴随着我省科教兴省战略的深入实施,“金钥匙”科技竞赛活动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十九届,先后吸引千万中小学生参加,深受广大中小学师生和家长的好评,为营造学科学、爱科学的良好风尚,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精神,作出了积极贡献。
  省教育厅基教处长马斌在颁奖大会上说,这次竞赛的内容让化学与环境、社会和生活相结合,展开了多种形式的问答,要求选手们不能仅限于课本知识,更要注重学习与生活和实际联系在一起。今天看到全省的各市的选手各展才思,最令我感动的是大家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就如那道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题目,我们的选手在第一时间就反应过来并答对了,这不仅将书本上的知识与自然社会生活相连接,而且锻炼了比赛时沉着冷静的良好心态。我们要多举办一些类似的科技竞赛,将社会生活与知识融会起来,进一步提高中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科学常识,借此也鼓励各学校在课余多进行实验操作,多动脑、多动手,将化学这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真正学好。同时实作题还检验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这告诉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仅限于课本知识的传授,即所谓的“硬教育”,还要搞好“软教育”,即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人文素养和知识面。把中学化学的学习与生活、环境、社会实践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结合中学教育多形式、多渠道地为青少年提供科普活动阵地,培养他们的思维、动手和创造能力。他还说,科技竞赛是科普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是青少年展示科学梦想、开发创造潜能的舞台。“金钥匙”科技竞赛的主办方精心组织了活动,并不断总结经验,丰富竞赛内容,创新竞赛形式,提高竞赛成效,增强了“金钥匙”科技竞赛活动的影响力、吸引力、带动力,衷心希望把这项活动办成全省乃至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的精品项目,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本领的高素质人才做出贡献。   四、竞赛体现学科价值,更具发展空间
  笔者认为CESL竞赛活动的目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是为了张扬学生的个性,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与研究化学的兴趣,发挥学生的化学学科特长,让化学与环境、社会和生活广泛联系,使学生认识和认同化学的学科价值,感受化学的美妙。而近年来我省的初三CESL竞赛活动已经在努力实现这个目标。
  可能有人会认为我们搞化学教育的人存在化学情结,具有“化学本位主义”,那他就错了,化学的学科价值不是以个人意识而转移的,是客观存在,她在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和地位是无法抹去更是无法替代的。化学教育对促进学生的成长及社会发展也是十分重要而不可缺失的,化学中的各种思想和观点无不影响着人的思维方法和物质观、世界观的科学与正确地形成,人类的智慧包含很多“化学元素”。那些不理解化学价值、轻视化学作用的人们,往往是化学素养乃至科学素养的缺失,从而造成对化学的误解。
  目前社会上对化学学科价值观还有很大偏差,主要是社会上存在的一些道德沦丧、唯利是图的不法分子制造了一系列的不良化学事件,他们利用化学工具坑害别人,导致了受害的人们迁怒于化学工具,而不是问罪使用工具的人。殊不知,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科学工具本身是具有两面性的,要向什么方向发展,关键在于使用它的人!如果沒有化学能有世界的今天的文明?如果沒有化学,还会有世界的明天吗?现代的人们都应当知道,治理环境、研发新材料、开发新能源、发展航空航天科技、现代化生产以及人类健康的生活离不开正确地使用化学。在本次竞赛中,选手们观看了“地球与化学”的一段视频后都表明了他们相同的观点: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学好化学、用好化学,学好化学是基础,用好化学才是关键!
  笔者觉得这种科技竞赛还应具有更多的附加值,一是在普适性的国家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的教学背景下,对学有余力和热爱化学的学生可以适当拓展学习内容和要求,拓宽其视野,增加化学实验和实践的机会,体验更多的科学方法和过程,满足其个体发展的需求;二是可以有利于建立从义务教育到大学纵向发展的学科精英教育体系,防止偏重工具学科教育趋势和人为降低教学标准以迎合“伪素质教育”而引起的学科精英教育的缺失。
  为体现科技竞赛的附加值,组织者将不断创新组织形式,除了开展团体赛以外,还将开展科技教育夏令营或先进科技教育校长论坛或优秀科技辅导员培训班等新的活动,从学生、教师、学校、社会等不同层面拓宽科技教育的空间,使化学有机渗透与融合其中,做到学科教育与师生和谐发展。
  五、竞赛反映科技教育现状,引发教学新思考
  尽管竞赛中选手们表现突出,但是从个别现象中仍然会发现一些问题的存在,这些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如,组委会要求每个团队都有一个个性化的口号,不少代表队的口号是争取第一、最棒的等强烈竞争意识和自我鼓励意识,而显现个性化的地域特征不多,这反映了当下学生竞争压力比较大,看重比赛结果的不少。折射在教学中,可能的问题是,仍然过于重视终极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功能还沒有得到足够重视,需要进一步加强。
  再如,实作题让学生不用任何量器,用试管直接取约30mL的溶液,允许正负误差5mL,结果不少选手不能准确按要求完成;让学生在2分30秒内通过实验鉴别四种黑色粉末,仍有一些选手不能得到正确结果。反映在教学中,尽管教材中的实验项目很多,但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给予学生动手实验操作的机会还嫌少,对其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还需进一步加强。
  又如,让学生在空白的江苏地图上找出自己所在市的位置并写出至少一件有地方特色的事物时,有些选手不能准确认定。启发我们不仅要重视科学素养的培养,同时也要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使科学与人文有机地融合。
  综上所述,“金钥匙”科技竞赛初三学生CESL活动的价值和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尽管全省初三学生参与的面已经很广了,约有15万人参与了这项活动,还是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希望这种活动越办越好,希望参与的学生们成长为宣传和传播科学的骨干,这样全民科学素养的提高就更快了。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以人教版《化学2》第四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有机物(课题2 乙酸)”为例,阐述了巧妙挖掘“探究元素”,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构化学学科观念。  关键词:探究;情境;建构;学科观念;乙酸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12-0054-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12.019  美国教育家H
摘要:“未来教室”具有优化教学内容、便于学习资源获取、促进课堂交互开展以及情境感知、环境管理等功能。翻转课堂的实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微粒的性质”一课为例,借助“未来教室”环境,以自主学习、反馈整理、提出课题、小组研究性学习、交流展示、布置预习的流程,实施翻转课堂模式。  关键词:未来教室;翻转课堂;课例研究;微粒的性质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12-0050-
出生日期:2004年10月5日  愛好:英语,音乐  座右铭: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就读学校班级:河北省阜城县第四中学七(3)班  指导老师:张超  Do you like going fishing? I think it’s boring. But I don’t know why so many people like taking it up as a hobby.  My brothe
出生日期:2005年11月29日  愛好:跳舞、英语  座右铭: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  就读学校班级: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  外国语学校七(16)班  指导老师:陈传光  Hi, everyone. I’m Li Dongyang, a member of the Helping Hands Club in our community center.  All the members in our
出生日期:2001年7月23日  爱好:乒乓球  座右铭:成功往往在失败的隔壁。  就读学校:河北省阜城县第二中学八年级(3)班  指导老师:张超  My Favorite Sport  I like sports, especially table-tennis, which is my favorite sport. In my opinion, playing table-tennis ca
摘要:作者在“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教学过程中,按教材预设的实验进行了课堂教学,由于实验现象异常,学生提出了很多未曾预设的问题,这些问题通过同学间相互的争论与回答得以解决。文章从实验现象到原理有多远、实验设计的改进建议、知识分层推进和被忽略的现象四个角度,论述了教学中只有尊重学生认知思维的起点,才能激发学生参与到最真实有效的学习之中。  关键词:尊重;认知思维;实验现象;真实情境;预设与生成  文章编
摘要:本文意在通过对生活中“隐蔽”得非常好的一些混淆视听的生活类流言进行深度挖掘,并运用化学实验的手段进行一一验证,使这些流言不再是流言,而成为使我们生活真正精致起来的生活常识。进而激发起学生热爱化学、热爱生活的热情。  关键词:化学实验;生活流言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4-0000-00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
摘要:家庭小实验使得课堂教学从课内延伸至课外,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方面有着课堂实验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实验形式最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拉近了化学与生活的距离,提升了化学的亲和力,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家庭小实验的功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提高科学素养,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关键词:家庭小实验;选择;实施  文章编号: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3-0057-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3.021  这是一节融法制教育于化学教学的电化教学课。共有14个视频内容,占21分多钟,教学幻灯片22张。在教材中,这部分内容是没有实验的。为了增加课堂的吸引力,让学生参与了实验的准备过程: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准备能够饮用
摘要:基于“阅读—探讨—应用—反思”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影响因素为内容,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为主要方式的个性化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关键词:阅读;探讨;应用;反思;教学设计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8-0065-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