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和谐、平等、民主的气氛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wang12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前的素质教育理念之下,教育须“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全面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而要想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就要营造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作者结合工作经验,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氛围的营造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营造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氛围;和谐;平等;民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1-15
  作者简介:李菊英(1978—),女,藏族,甘肃临潭人,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一、创设生活情境,共建和谐交流平台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生活更为熟悉,教师以现实生活的角度出发去创设问题情境,能够让小学生更有代入感,并提高其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共建师生、生生和谐交流的平台。比如,在讲解《认识人民币》相关内容时,教师便可结合学生的经验去创设一个商场购物付款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用自己的文具去开一家“文具店”,然后选定售货员以及顾客,开展购物活动。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们在和谐交流的氛围中轻松掌握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对1元钱的购买力有大致了解,在兴趣的激发之下不仅让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有所加深,而且让学生在付款找零的过程中学会了简单的运算,知道了付钱的多种方式。
  二、构建师生互动,平等对待所有学生
  (1)教师要将每一位学生看作独立且有情感、有思想的个体,要与学生建立良好且真挚的师生情感。在对待学生方面,教师一定要一视同仁,不能够因为是学优生则格外照顾,也不能因为是学困生就不闻不问,这样会对小学生的心灵造成不小的傷害。
  (2)小学数学教师要对所有的学生都抱有宽容的心态,对学生提出的不同观点要认真倾听,即便学生的观点不够全面,或者不正确,教师同样要微笑听完,给出真诚的建议,委婉地指出其中的错误,同时要对学生勇敢表达观点的行为表示鼓励,准许学生犯错。总而言之,教师要平等对待所有学生,通过耐心的指导,帮助每一位学生进步。
  (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清楚地意识到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摆正自己的角色定位,改变观念,学会“蹲下来”与学生进行“平视”交流。
  比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相关知识点时,教师针对学困生与学优生,可设计分层次的提问,以此照顾每一位学生的心理感受,并且给予每一位学生平等表现的机会,如向学困生提问:“你能将十分之一米用小数形式表达出来吗?”这一简单问题,即便是学困生也能轻松答出,进而强化其学习自信;而针对学优生,教师便可提问:“你知道1小时30分钟用小数表达是多少小时吗?”这一问题则明显难度有所提升,倘若学生回答“1.3小时”,教师也不应给予批评,要微笑听完学生的解释,然后委婉地引导学生联系先前已学过的知识,使其想起“1小时等于60分钟”的相关知识,进而重新给出“1.5小时”的答案。可见,教师平等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能够有效发散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三、强化探究学习,营造民主课堂氛围
  在新课改的理念之下,现在的小学数学教育并不只是单纯地从教师的讲述中去获取知识与答案,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课堂教学活动节奏的把控,充分调动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让学生跟随教师的引导一同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当前,许多教师仅仅将学生当作完成教学任务的实施对象,而学生则将教师视作教材的“宣讲者”,这种课堂氛围完全无法体现出民主的气息。因此,笔者认为,现代教学方法中的探究式学习,通过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将教师的“教案”转变为学生的“学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一种激发学生民主意识、营造民主课堂氛围的有效措施。比如,在讲解《简便运算》相关内容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先不进行简便运算的知识点讲授,而是先将问题抛出,列出算式“19 24 11 36”,然后将学习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进行主动探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养成。而在学生花费一定时间算出之后,教师便可以以“朋友”的口吻向学生提出建议:“我们能不能将24与11调换位置,再看一下这个算式呢?”进而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与自己的探索之下,自主探究到了简便运算的核心思想,也正因为教师对民主课堂氛围的营造,让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得以提升。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用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进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陈瑞辉.营造“生活需要”式的数学教学氛围[J].小学数学教学参考,2004(35).
  [2]王文咏.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J].科学中国人,2015(20).
其他文献
摘 要:现阶段,传统小学美术教育愈发呈现出与学生日常生活严重脱钩的现象。在小学美术作业布置过程中实现生活化,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与信心,也能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独立的学习态度,潜移默化间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同时推进教师的教学进度。  关键词:小学美术;生活化;作业  小学美术教学在把握时代脉搏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在作业设计过程中“连接课堂与生活”的教学理念。笔者从拓
课堂提问是一项集设疑、激趣、引思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教师当然责无旁贷地要重视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把握好提问的“度”和时机、对象,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果。  那么,怎样优化课堂提问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是追问法,何谓追问法?追问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把握学习内容所作的一次或更多次的提问,是一种为使学生更好地达到预期学习目标的问题式教学法。有效性追问是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过
在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版九年级《化学》中,氧气被安排为第一种系统研究其性质的物质。因此,氧气的学习对后续元素化合物的学习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通过氧气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研究身边化学物质的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化学研究物质时常常借助实验手段,依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实验中可以使用对比等科学研究方法;实验现象的观察是有目的、有序地进行;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之间有明确的逻辑关系。下面以《氧气的性质和
摘 要: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知识与实践、动脑与动手结合很紧密的学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遵循教育规律,采取任务驱动、择优展示、对手竞争等带有趣味的创新方法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与激情,实现学生信息技术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与信息技术教学高效的双赢课堂。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动手实践之后对知识技能的巩固率能达到80%以上,其效果远胜于单纯对知识的识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注重培养
摘 要:近年,由于种种原因,边远山区农村小学生锐减。透过这一现象我们看到,人们的需求从“有学上”更多地转到“上好学”。信息化、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我们培养的人具有面对复杂的、不确定性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运用所学的知识、观念、思想、方法,解决真实的问题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为此,我们应及时把重点从规模办学转到内涵发展,从硬件建设转到软件建设,提高教育质量上来。认清形势,更新人才培养观念,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
摘 要: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传承历史文化以及提高学生汉语认知力的重要作用。由于古文运用的语法规则和语言环境与现代的汉语存在着很大差异,不容易理解,因此很多学生对古文不感兴趣,造成古文成为了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本文探讨了初中语文古文教学中如何创造条件使学生体会古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希望能对初中古文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文教学;思路  古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
摘 要:阅读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能够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看到世界。教师要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为学生的心灵成长助力。文章通过对学生阅读兴趣、习惯的培养和阅读氛围的创设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探索新形势、新标准的有效引导之下,完善学生的阅读引领策略,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际效果,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关键词:快乐阅读;语文;提高效率;阅读兴趣;阅读习惯  
摘 要:在这个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流思想的时代,教师要将“敬业”融入班主任工作中。“敬业”与“师爱”紧密相连,树立爱的理念,用心对待学生,是班级管理工作的出发点。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心灵交融,这样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做好班级工作。一个充满爱的班集体才能实现学生的自我提升。  关键词:师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敬业  2016年,我首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育必须“以生为本”,这不仅强调在课堂教学中要“以生为本”,课后仍然要“以生为本”。从这一点上看,数学作业的布置也同样必须“以生为本”。在作业布置中,教师可以采用让数学作业“探出来、美起来”的方式,把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情感和兴趣、质疑能力和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等融入多姿多彩的数学作业中,不仅使学生能够体验到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应用的全过程,还能激发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国际研讨会上,各国专家一致认为:应该把道德教育置于突出地位,不然,21世纪人们面临的将是一个可怕的道德环境,而道德的沦丧又会加剧政治经济等问题的恶化。我国现阶段的学校普遍存在着德育低效的状况,“德育目标理想化、育人方法简单化、环境影响消极化”问题常态存在。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重要难题。  一、强化隐性教育,弱化空洞说教  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