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鉴赏教学的一点思考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muo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教材的选修部分有《唐诗宋词》,编者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诗词佳作提高母语的审美能力,进行语言、情感和思维的积累,能够对作品内容的精深和形式的完美之处进行欣赏,从而促进学生心灵的丰盈和精神的成长,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笔者在半学期的时间里都在和学生学习唐诗宋词,知人论世,介绍作者,从内容到形式,从情感到主旨,从表现手法到炼字的好处,各个知识点,在课堂上都一一涉及。但最近几次考试,学生的诗歌鉴赏题做得还是不大如意,没有多少进步,答题答案没能涉及诗词的精髓部分。笔者评讲的时候学生也心不在焉的,百思不得其解时,笔者问学生一个问题,从小学到高中,学了这么诗词,请你们谈谈最喜爱的诗歌,最能脱口背诵的诗词。学生七嘴八舌起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学生答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又一个学生抢说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笔者问了一句,我们高中《唐诗宋词》一本书,就没有你们所喜爱的诗词?怎么都在背小学时学的诗句呢?学生哑然失笑。
  反思这一现状,不难看出,我们讲了那么多的唐诗宋词,其实根本就没有走进学生,没有走进学生的心灵,读诗词是不是就为了那些知识,那些考点呢?当然,考点是应该讲的,但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要调动学生学习诗词的积极性,激起学生读诗的热情、兴趣,让诗词走进学生,让学生走进诗词,形成彼此的共鸣。试想,没有学习诗词的兴趣,没有情感的共鸣,只有枯燥的诗词分析,内容、形象、主旨三大方面,为做题而做题,死记硬背那些概念性的东西,学生的鉴赏水平怎么能提高?诗词鉴赏课还有什么意思呢?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的本质在于发现和交流,交流应该包括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交流。在与教材和教师的交流中,学生获得知识,获取智慧,汲取营养,丰富精神,理解诗词作者异于常人的强烈感情,做到与作品的真正融合,从而才可能喜欢上诗歌,才可能敏锐地把握住诗歌的精髓部分,这真是人间有好诗,体悟共鸣是第一。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应重体验。他说,什么是教育,就是生命孵化生命,人格熏陶人格,品行影响品格,情感点燃情感。让人随着自己生命的生长规律,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的变化,丰富和充实,而不断进取、前进、生长。
  是的,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高中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教师要起到引领作用,要引领学生“向青草更青处漫溯”,从而达到真正鉴赏的目的。
  怎样才能达到与诗词作者的共鸣呢?笔者的做法是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写写读书简评,或者让学生走上讲台,去讲自己喜欢的诗歌,并说出让自己喜欢的地方,内容限定在唐诗宋词部分。没想到,学生的兴趣空前高涨,他们开始用心地品评诗句,分析其中的妙处,写成洋洋洒洒的一篇篇文章,这里摘抄部分内容。
  学生1:他开辟了豪放词风,但这首《江城子》却一改豪放姿态,充满了哀婉与相思。词中第一句就将长久郁积于心的深长的悲叹从心底迸出,为全词定下了凄哀至极的基调。岁月的流逝,生活的变迁,都没有冲淡诗人对亡妻的一片深情,而是历时愈久思念之情就愈深愈浓。诗中最令我感动的一句是“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出一幅画:一个中年人孤独地面对千里之外的泪眼如花。这个充满柔情的苏轼更能体现出他真实的一面,英雄也有落泪时,这正应了那句“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学生2:我喜欢杜甫的《兵车行》,作为“缘事而发,即事名篇”的《兵车行》,让我感受到了“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的那种悲惨送行场面;“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的那种行人的无奈述说;“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的那种百姓困厄处境……然后却等待着“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的结果……真是“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让人想到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纵观杜甫的一生,让我感慨的还不止这些。赞美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抱负;感叹他“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忧国忧民;欣赏他“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铮铮傲骨;叹息他“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悲惨遭遇;感伤他“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的最终结局。
  学生3:李煜,李璟第六子,沦为阶下囚后,始终不忘故土,《浪淘沙令》将亡国后的凄凉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采用想象的手法,以梦境的欢来反衬现实的悲,以梦中的主来写现实的客,表达了李煜沦为阶下囚后的凄凉心境。有人说,最痛苦的不是坐在地狱仰望天堂,而是从天堂掉入地狱,李煜的生活就属于后一种,“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就是他前后生活的真实写照。细细品味李煜的人生,我读出了无奈和悲哀,他只能任凭命运的摆布,所有的反抗都是徒劳,而这一切的根源莫过于:李煜根本不属于朝廷。
  学生4:当品读完《行路难》和《梦游天姥吟留别》时,我为你的思想破碎伤痛着,“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抑郁悲苦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洒脱不羁,你是怎样摆正天平的呢?是那颗不畏权贵敢让高力士脱靴的直率的心,还是那壶清酒?“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你孤独却又幸福着。你的双手给予了我力量——乐观洒脱。你教会了我化苦药为甘霖,不论是非荣誉,“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
  有一男生即兴演讲,用文言文写下:“吾读李煜之《浪淘沙令》,叹良久矣,其恨,其愁,其悲,其怨,吾为之叹息。只一人,望江边,叹生活,悲江山,怜自己,是何种凄凉景象……”引来同学阵阵掌声。
  学生从内容到形式,从结构到语言,对诗歌进行自己的解读,写得激情洋溢,情真意切,他们已然被诗中的内容、情感所折服,情感上引起强烈的共鸣,从而激起了对诗词的热爱,学习诗词的劲头就更大了,能够对诗词的深层次含义进行准确把握。这样,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锻炼其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诗词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另一方面,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整理、表达能力,让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此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当然教师也要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泰兴中学(225411)
其他文献
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反映出我国历史的演变,还承载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与情感,所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高中语文不仅是高中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所以,高中语文教学不仅得到了高中学生及语文教师的重视,也受到社会的廣泛关注。语文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形式,与传统文化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将高中语文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弘扬载体是必然的选择。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
文本细读,顾名思义就是以文本为中心,仔细阅读文本,深入分析文本中的语言文字、语言环境、作者的谋篇布局以及写作意图等文本信息,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作者进行对话,产生情感的共
状态检修是确保配电线路运行质量安全、可靠的根本所在。文章结合配电线路状态检修工作情况,结合余杭供电公司配电线路运行实际情况,就红外辅助决策系统在总体方案、基本功能方
【正】冀东油田成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至今已有二十五年的历史,其勘探开发的历程更加长久,目前拥有文书、基建、会计、科研、油气勘探开发等各类档案近110万件,这些档
通过赞比亚拒绝美国捐赠转基因玉米,探讨应用转基因技术存在的潜在社会问题,分析非洲国家粮食短缺情况和中国出口玉米的能力、优势,进而拓展中国对非洲玉米贸易.
形象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与创新关系密切,在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创造一个视野开阔、思维活跃、生动活泼的开放性大课堂中,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对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各行各业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电力行业革新为国民用电带来了保障。为了促进电力企业变电运行技术上的进步,避免在变电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就要不断地提升技术措施,加强技术运行的安全性,这是电力企业顺利开展工作的保障,也是提升工作效率的基础。  关键词:变电运行;电力企业;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
自主学习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现状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相对于灌输式的教学,学习效果会好很多。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自己设定目标,自己阅读学习,自己进行评估,课堂就变得活跃起来。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学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关键,教师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话,就能让他们乐于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动机。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用情境法、问答法等,将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