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的发展,高中数学已然发展为高考“三大门”之一,受到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的关注。但是,数学这门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以及逻辑性,很多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中都感到头疼。如何创新教学方法,改善高中教学现状,是很多教师都关注的课题。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在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创新中开展高中数学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创新 高中数学 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017-01
1 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1.1 教师很难兼顾到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学习能力
在现阶段,老师一般选择的是传统的教育方式,这样会忽视基础知识的讲解和理解并且课堂的节奏过快。由于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所以他们的认知能力也大不相同,比如三角函数这一课,一般的老师都会先讲解三角函数的基本公式,再讲解三角函数的图解但仍有部分的同学在这两个课时后不能接受。由于课时安排,教师必须按照进度完成,很难顾及到所有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造成有部分学生跟不上课程进度,严重影响了授课的效果,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1.2 缺乏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创新性
正如朗加明所说—— 对于创新来说,方法就是新的世界,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思路。数学本来就是逻辑性和抽象化的结合体,在目前的教育工作中,如果只注重给学生的讲解,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丧失思考能力,处在被动地位,不利于学生个性与学习能力里的培养,学生长期接受这样的教育方式缺乏独立思考的意识,遇到问题首先想到就是逃避,依赖老师去解决,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的体现,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1.3 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授课过程中无法理论联系实际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之一。当学生对数学产生了真正的兴趣之后,才能够对枯燥的理论知识产生兴趣,才能够使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在具体实践上,教师应该在数学的教育过程中把“教学与学习、教学与生活、教学与需求、教学与兴趣”全部联系起来,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全面的去看待,设置情景式的教学,做到老师想教,学生想学。把数学变得普通化,变得生活化,实际化,才能真正地实现教学目标。
1.4 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过分强调考试结果
在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一张卷子得分高低往往就代表了一个学生的好坏。”在目前的数学教育过程中由于过于注重应试考试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学生自身发展和素质培养的重要性是普遍存在的。在新形势下,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够将知识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并独立地解决问题,才能够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求,才能够全面发展。
2 创新中开展高中数学教育的意义
2.1 创新开展高中数学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对于教育工作者额来说,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学尤为重要,比如,在教学工作中要注意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多与学生沟通,力求做到学海无涯“乐”作舟。通过各种途径,不仅能够使学生的数学成绩的提高,还能够锻炼数学式的逻辑思维方式。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创新开展高中数学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运用到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创新的方法,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培养和自身素质的提高,才能提高实际数学应用能力,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能够充分掌握,并对实际问题能够进行适当的发挥和运用。
2.3 创新开展高中数学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求同存异,是大众一致认为可以接受的思维方式,所谓求大同存小异,在数学教学应用的方面,其实实质上就是要求从多角度多层次的去看问题想问题。有深度的想一道题,细致的做会一道题,想清楚了,做会了,结合起来举一反三创造性思维就会出现。其中最重要的是老师要和学生的密切配合,学生的自我表现,需要得到老师的认可和鼓励,同时老师的认可和鼓励又会激励学生的兴趣和钻研。如此循环,学生和老师都会有长足的进步。
3 创新开展高中数学教学的方法
3.1 充分认识到不同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
做好教学计划的安排。在大多数学生能接受的课时范围内来安排教学计划,保证每一位同学都能跟上老师的步伐,学习并消化课堂上的知识,达到教学目标。解题的方式循序渐进,教学目标清晰明了,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认知。当学生认知得到满足,就会变得“乐学”,长期下去,老师和同学就会变得“乐教善学”其乐融融。例如讲数列这一课时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全数字的教学会造成部分同学的困扰和抵触情绪。但是通过数与形的结合讲解便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同时要注意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数学教学公式的记忆很重要,概念的理解也很重要,这两者要同时抓,学会举一反三,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创新意识
数学是以一串串数字和一串串符号作为载体的学科。学生发现问题,积极地探索,与老师交流并得到老师的指导,同样是对自信心和好奇心的培养。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面对一个问题首先想到的不是逃避,是直面问题本身。学生有不同的想法时,应该同老师交流,并敢于质疑书本,质疑老师,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样才会发现新的东西,让学习富有创造性。
3.3 教学中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着实践,情景教学是在传统教学上的一种改进,将生活与数学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讲解抛物线这一章,可以将抛物线和篮球运动投篮联系起来,这样就会激发男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比如讲概率这章,可以运用彩票作为载体来讲解,这也是异曲同工之妙。当然老师的肯定也是学生进步的动力,所以老师要多与同学交流,让数学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3.4 在增强应试教育的同时注重素质教育的培养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家长过分重视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很多学生在题海中苦苦挣扎,缺乏表达自己想法,与人沟通的能力,更缺乏团队意识,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分层教学、合作学习法等各种模式,积极鼓励学生沟通和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结语
总之,高中数学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以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与此同时,在授课时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最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 石桂英,李英.浅析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问题及创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12):143-144.
[2] 刘金鹏.浅议高中数学如何创新[J].知识经济,2012(11):161.
关键词:创新 高中数学 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017-01
1 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1.1 教师很难兼顾到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学习能力
在现阶段,老师一般选择的是传统的教育方式,这样会忽视基础知识的讲解和理解并且课堂的节奏过快。由于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所以他们的认知能力也大不相同,比如三角函数这一课,一般的老师都会先讲解三角函数的基本公式,再讲解三角函数的图解但仍有部分的同学在这两个课时后不能接受。由于课时安排,教师必须按照进度完成,很难顾及到所有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造成有部分学生跟不上课程进度,严重影响了授课的效果,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1.2 缺乏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创新性
正如朗加明所说—— 对于创新来说,方法就是新的世界,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思路。数学本来就是逻辑性和抽象化的结合体,在目前的教育工作中,如果只注重给学生的讲解,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丧失思考能力,处在被动地位,不利于学生个性与学习能力里的培养,学生长期接受这样的教育方式缺乏独立思考的意识,遇到问题首先想到就是逃避,依赖老师去解决,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的体现,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1.3 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授课过程中无法理论联系实际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之一。当学生对数学产生了真正的兴趣之后,才能够对枯燥的理论知识产生兴趣,才能够使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在具体实践上,教师应该在数学的教育过程中把“教学与学习、教学与生活、教学与需求、教学与兴趣”全部联系起来,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全面的去看待,设置情景式的教学,做到老师想教,学生想学。把数学变得普通化,变得生活化,实际化,才能真正地实现教学目标。
1.4 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过分强调考试结果
在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一张卷子得分高低往往就代表了一个学生的好坏。”在目前的数学教育过程中由于过于注重应试考试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学生自身发展和素质培养的重要性是普遍存在的。在新形势下,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够将知识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并独立地解决问题,才能够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求,才能够全面发展。
2 创新中开展高中数学教育的意义
2.1 创新开展高中数学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对于教育工作者额来说,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学尤为重要,比如,在教学工作中要注意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多与学生沟通,力求做到学海无涯“乐”作舟。通过各种途径,不仅能够使学生的数学成绩的提高,还能够锻炼数学式的逻辑思维方式。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创新开展高中数学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运用到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创新的方法,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培养和自身素质的提高,才能提高实际数学应用能力,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能够充分掌握,并对实际问题能够进行适当的发挥和运用。
2.3 创新开展高中数学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求同存异,是大众一致认为可以接受的思维方式,所谓求大同存小异,在数学教学应用的方面,其实实质上就是要求从多角度多层次的去看问题想问题。有深度的想一道题,细致的做会一道题,想清楚了,做会了,结合起来举一反三创造性思维就会出现。其中最重要的是老师要和学生的密切配合,学生的自我表现,需要得到老师的认可和鼓励,同时老师的认可和鼓励又会激励学生的兴趣和钻研。如此循环,学生和老师都会有长足的进步。
3 创新开展高中数学教学的方法
3.1 充分认识到不同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
做好教学计划的安排。在大多数学生能接受的课时范围内来安排教学计划,保证每一位同学都能跟上老师的步伐,学习并消化课堂上的知识,达到教学目标。解题的方式循序渐进,教学目标清晰明了,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认知。当学生认知得到满足,就会变得“乐学”,长期下去,老师和同学就会变得“乐教善学”其乐融融。例如讲数列这一课时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全数字的教学会造成部分同学的困扰和抵触情绪。但是通过数与形的结合讲解便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同时要注意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数学教学公式的记忆很重要,概念的理解也很重要,这两者要同时抓,学会举一反三,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创新意识
数学是以一串串数字和一串串符号作为载体的学科。学生发现问题,积极地探索,与老师交流并得到老师的指导,同样是对自信心和好奇心的培养。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面对一个问题首先想到的不是逃避,是直面问题本身。学生有不同的想法时,应该同老师交流,并敢于质疑书本,质疑老师,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样才会发现新的东西,让学习富有创造性。
3.3 教学中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着实践,情景教学是在传统教学上的一种改进,将生活与数学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讲解抛物线这一章,可以将抛物线和篮球运动投篮联系起来,这样就会激发男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比如讲概率这章,可以运用彩票作为载体来讲解,这也是异曲同工之妙。当然老师的肯定也是学生进步的动力,所以老师要多与同学交流,让数学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3.4 在增强应试教育的同时注重素质教育的培养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家长过分重视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很多学生在题海中苦苦挣扎,缺乏表达自己想法,与人沟通的能力,更缺乏团队意识,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分层教学、合作学习法等各种模式,积极鼓励学生沟通和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结语
总之,高中数学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以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与此同时,在授课时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最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 石桂英,李英.浅析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问题及创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12):143-144.
[2] 刘金鹏.浅议高中数学如何创新[J].知识经济,2012(1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