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为了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正确地运用其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本文就《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两方面进行讨论,认为把提高课堂理论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求知欲与实践训练相结合,是培养中技生实践能力的关键。
关键词:教学 实践能力
1 充分发挥课堂理论教学的重要作用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基地。教师在设计讲授课本中的基本内容的每一节课时,要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使学生听了课后对本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强烈的求知欲,这是学好这门课程的一个重要前提。笔者在讲《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全国技工学校机械类通用教册)第四版的“绪论”时,举了两个例子,使这堂课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第一个例子,讲了制造载重汽车的发动机缸体、连杆和板簧的选材。原则地,为了降低成本,在选材中只要能保证零件的力学性能满足机器工作时的要求,尽量选用价格低的材料。因为铸铁的价格低廉,所以选择HT300或HT350作为发动机缸体的制造材料。连杆是连接活塞和曲轴的零件,其受力情况是复杂和剧烈的,要求连杆的材料是淬透性高,力学性能是综合的钢种,所以选择40CR钢作为制造连杆的材料。因为用65Mn钢制造的板簧,其σs=800N/mm2,σb=1000N/m0m2,而用60SiZMn制造的板簧,其σs=1200N/mm2,σb=1300N/mm2。虽然60SiZMm钢的价格高于65Mn钢,但选择60SiZMn钢作为载重汽车的板簧材料是正确的。讲到这里,学生听得很出神。趁热打铁,笔者紧接着讲第二个例子,即讲述美国飞机发动机的选择材料的过程(见下表)。
美国通风电汽公司燃气涡轮发动机材料应用发展情况
在这一堂课中,学生从两个例子中初步了解《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与机器制造选择材料联系很紧密的课程,与自己今后的从业生涯息息相关。所以对其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
2 实际操作是获得实践能力更重要的途径
二OO九年八月、九月个月中,我带领模具班到一个机械厂的模具分厂实习。在这次实习中,同学们真正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有的机器零件要求具有综合性的力学性能,如定模板和动模板等,材料是45钢,模具师傅叫学生送这些工件及其图纸到热处理车间去。在那里热处理师傅把这些零件放进温度是8500℃的炉子去加热,经保温一定时间后,师傅把烧红的零件在水中冷却,再把冷到室温的零件放进温度是5500℃的炉子里保温一小时,师傅告诉学生,这种“淬火+高温回火”的热处理工艺叫做“调质”。要使零件具有综合的力学性能,就必须对其进行调质。
有的零件要求其表面硬度高达HRC60左右,而心部要求高韧性。如导柱,导柱的材料是20钢。在热处理车间里,师傅教学生把导柱表面的污物洗净,用渗碳剂把导柱埋在渗碳箱子里,把这个箱子放在箱式炉里加热到9200℃~9300℃,保温6小时,取出烧得通红的导柱在水中冷却,最后把导柱进行低温回火,这种热处理方法叫做固体渗碳。尽量要求表面硬度高,而心部保持高韧性的零件,一般都要进行渗碳处理。
有的零件要求淬透,其硬度高达HRC60,材料是T8A或T10A。则其热处理方法是“淬火+低温回火”。在热处理车间里,师傅和学生一起操作,这些零件埋在装有木炭面或铸铁屑的铁盒子里,再把盒放进箱式炉内加热到7800℃~8000℃,保温适当时间后,取出零件在水中冷却,最后进行低温回火。
上述三例热处理工艺曲线分别表示如下:
通过两个月的实习,学生在学会制造模具的基本技术的同时,也初步掌握常用钢材的基本热处理技术。这次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学生的在总结里写道:实践出真知。
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必由之路
教师充分挖掘教学资源,精心设计课堂理论教学模式,使学生的求知欲始终保持在旺盛阶段,这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理论很抽象的学科,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实际操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教学 实践能力
1 充分发挥课堂理论教学的重要作用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基地。教师在设计讲授课本中的基本内容的每一节课时,要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使学生听了课后对本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强烈的求知欲,这是学好这门课程的一个重要前提。笔者在讲《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全国技工学校机械类通用教册)第四版的“绪论”时,举了两个例子,使这堂课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第一个例子,讲了制造载重汽车的发动机缸体、连杆和板簧的选材。原则地,为了降低成本,在选材中只要能保证零件的力学性能满足机器工作时的要求,尽量选用价格低的材料。因为铸铁的价格低廉,所以选择HT300或HT350作为发动机缸体的制造材料。连杆是连接活塞和曲轴的零件,其受力情况是复杂和剧烈的,要求连杆的材料是淬透性高,力学性能是综合的钢种,所以选择40CR钢作为制造连杆的材料。因为用65Mn钢制造的板簧,其σs=800N/mm2,σb=1000N/m0m2,而用60SiZMn制造的板簧,其σs=1200N/mm2,σb=1300N/mm2。虽然60SiZMm钢的价格高于65Mn钢,但选择60SiZMn钢作为载重汽车的板簧材料是正确的。讲到这里,学生听得很出神。趁热打铁,笔者紧接着讲第二个例子,即讲述美国飞机发动机的选择材料的过程(见下表)。
美国通风电汽公司燃气涡轮发动机材料应用发展情况
在这一堂课中,学生从两个例子中初步了解《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与机器制造选择材料联系很紧密的课程,与自己今后的从业生涯息息相关。所以对其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
2 实际操作是获得实践能力更重要的途径
二OO九年八月、九月个月中,我带领模具班到一个机械厂的模具分厂实习。在这次实习中,同学们真正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有的机器零件要求具有综合性的力学性能,如定模板和动模板等,材料是45钢,模具师傅叫学生送这些工件及其图纸到热处理车间去。在那里热处理师傅把这些零件放进温度是8500℃的炉子去加热,经保温一定时间后,师傅把烧红的零件在水中冷却,再把冷到室温的零件放进温度是5500℃的炉子里保温一小时,师傅告诉学生,这种“淬火+高温回火”的热处理工艺叫做“调质”。要使零件具有综合的力学性能,就必须对其进行调质。
有的零件要求其表面硬度高达HRC60左右,而心部要求高韧性。如导柱,导柱的材料是20钢。在热处理车间里,师傅教学生把导柱表面的污物洗净,用渗碳剂把导柱埋在渗碳箱子里,把这个箱子放在箱式炉里加热到9200℃~9300℃,保温6小时,取出烧得通红的导柱在水中冷却,最后把导柱进行低温回火,这种热处理方法叫做固体渗碳。尽量要求表面硬度高,而心部保持高韧性的零件,一般都要进行渗碳处理。
有的零件要求淬透,其硬度高达HRC60,材料是T8A或T10A。则其热处理方法是“淬火+低温回火”。在热处理车间里,师傅和学生一起操作,这些零件埋在装有木炭面或铸铁屑的铁盒子里,再把盒放进箱式炉内加热到7800℃~8000℃,保温适当时间后,取出零件在水中冷却,最后进行低温回火。
上述三例热处理工艺曲线分别表示如下:
通过两个月的实习,学生在学会制造模具的基本技术的同时,也初步掌握常用钢材的基本热处理技术。这次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学生的在总结里写道:实践出真知。
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必由之路
教师充分挖掘教学资源,精心设计课堂理论教学模式,使学生的求知欲始终保持在旺盛阶段,这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理论很抽象的学科,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实际操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