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联合推拿正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8例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lda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针刀联合推拿正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3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8例。对照组使用推拿正骨,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针刀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NDI评分及VAS评分。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1%,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NDI评分与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联合推拿正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颈部功能,减轻患者疼痛。
  【关键词】颈椎病;椎动脉型;推拿正骨;针刀
  【中图分类号】R27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9)8-0102-03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clinicaleffectofacupotomyandmassagecorrectitudeintreatingvertebralarterytypeofcervicalspondylosis.Methods136vertebralarterytypeofcervicalspondylosispatientswereselectedwererandomlydividedintocontrolgroupandresearchgroup,each68cases.Patientsincontrolgroupweregivenmassagecorrectitude,andpatientsinresearchgroupbasedonthecontrolgroupweregivenacupotomy.Curativeeffect,NDIscoreandVASscorewerecomparedbetweenthetwogroups.ResultsTotaleffectiverateofresearchgroupwas91.2%,totaleffectiverateofcontrolgroupwas72.1%,totaleffectiverateofresearchgroupwashigherthanthatofcontrolgroup,aftertreatment,NDIscoreandVASscorewerestatisticallylowerthanthatofcontrolgroup,andthedifferencewas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clinicaleffectofacupotomyandmassagecorrectitudeintreatingvertebralarterytypeofcervicalspondylosisisremarkable,canimproveneckfunctionandreducepain.
  Keywords:CervicalSpondylosis;VertebralArteryType;MassageCorrectitude;Acupotomy
  隨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增大,颈椎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其中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退行性改变,导致颈椎动脉狭窄,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从而产生眩晕、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出现体位性猝倒[1]。颈椎病属于中医的“眩晕”范畴,中医治疗该病方法较多,包括牵引、推拿、针刺、针灸等[2]。本研究选取13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观察针刀联合推拿正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3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8例。对照组男39例,女29例;年龄32~54岁,平均(45.2±3.8)岁;病程5个月至6年,平均(3.5±1.2)年。研究组男37例,女31例;年龄29~55岁,平均(45.8±4.3)岁;病程7个月至7年,平均(3.6±1.4)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标准:①有“猝倒”病史,伴有颈性眩晕,旋颈试验呈阳性;②疾病发作时,颈部活动受限;③患侧肩胛骨内上角触摸有条索状硬结,伴有压痛及头晕、头痛及耳鸣等症状;④舌淡,苔白腻;⑤X片显示椎间小关节不稳。
  1.3纳入标准①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②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③神志正常,言语表达清晰,无精神疾病;④本临床观察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审核。
  1.4排除标准①心肝肾肺等脏器疾病;②耳源性、眼源性、高血压等引起的眩晕疾病;③过敏体质及昏针者;④颈椎骨折、结核、肿瘤者。
  1.5方法对照组使用推拿正骨,患者取坐位,操作者按揉风池、肩中俞、肩外俞、曲池、合谷等穴位,约7min;然后用滚法、四指揉法于颈背和枕部,约10min,对于颈部有条索状者,给予弹拨法5min左右。对颈椎不稳或弧度改变者,使用正骨手法,操作如下:根据X片显示的小关节不稳定节段,将患者颈椎向前倾至特定角度,使颈椎旋转时力点落于错位椎体。患者双手垂直于身体两侧,医者左手托患者枕部,右手托下颌部,将患者头轻轻摇动,摇至最大限度,右手用有限度的右转“闪动力”,向左方如法重做一次,使关节复位。1次/d,10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针刀治疗,患者取俯卧低头位,根据X线及压痛点取7个点为治疗点,自病变椎体棘突下依次选3点,旁1.5寸分别取4点,用无菌划线笔作标记,1%利多卡因注射液进行局部麻醉,常规消毒皮肤,使用4号针刀,与水平面呈45°垂直皮肤进针,插入第一点,进行纵向剥离,至针下出现松懈感。然后调转刀口,于0.05cm内行横向剥离,提针至皮下,向左右45°各铲3刀,留针,依次剥离以下两点,之后对旁开4点进行剥离,操作完成后,拔出针刀,压迫止血。5~7天治疗1次,共治疗3次。   1.6观察指标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使用VAS评价颈椎疼痛程度,分值0~10分,分值越高,越疼痛;随访6个月,使用NDI[4]评价颈痛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包括日常生活能力与颈痛及相关症状两部分,10个项目,总分0~50分,分值越高,颈椎功能障碍越严重。
  1.7疗效评价[3]治愈:头晕、头痛、耳鸣、颈部疼痛等症状消失,颈椎活动恢复正常;显效:症状明显减轻,颈椎活动基本正常,不影响工作、生活;有效:症状有所减轻,颈椎活动范围有所好转,对工作、生活稍有影响;无效:症状及颈椎功能无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8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NDI评分与VAS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的NDI评分与VA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NDI評分与VAS评分均明显降低,研究组NDI评分与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主要是颈椎平衡失调,长时间低头、不正确坐势、劳累等引起颈肩部肌肉、肌腱等软组织受损,出现颈椎失衡,在长期修复过程中,形成椎关节错位、变形、粘连、增生、瘢痕及无菌性炎症,导致椎间孔出现狭窄,压迫椎动脉神经、血管等,从而出现一系列症状[5]。
  中医认为,颈椎病发病是由于人体上部经气不足,气血无法上荣,脑失所养,气血流通出现障碍,不通则痛[6]。推拿通过对相关穴位及病灶进行按摩、弹拨等,松解粘连,消除局部炎症,缓解肌肉痉挛,加速血液循环,改善血流动力学平衡,最终恢复颈部的动力平衡[7]。正骨可纠正小关节的错位,减轻椎动脉的受压,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和颈椎间稳定性,改善脑部供血,从而可解痉镇痛、舒筋活络[8]。
  针刀是将中医的针刺与西医手术刀结合在一起,发挥了针和刀的双重作用,针刀治疗可松解粘连的软组织,解除对神经的压迫,恢复颈部平衡;还可改善椎动脉的血供和颈部血液循环,消除肌痉挛,加快炎症吸收,从而解痉止痛;还可激发体内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产生镇痛物质[9,10]。针刀联合推拿正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起协同作用,增强疗效。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1%,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NDI评分与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刀联合推拿正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颈部功能,减轻患者疼痛。
  参考文献
  [1]冯敏山,高景华,朱立国,等.椎动脉型颈椎病与神经根型颈椎病X线片表现的比较分析[J].中国骨伤,2015,28(4):330-334.
  [2]胡艳明,杨静茹,李丽娜.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针灸推拿治疗进展[J].河北医学,2015,21(8):1532-1534.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1994:33.
  [4]伍少玲,马超,伍时玲,等.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的效度与信度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7):625-628.
  [5]柯尊华,王静怡.颈椎病流行病学及发病机理研究进展[J].颈腰痛杂志,2014,35(1):62-64.
  [6]蓝鋆,姚敏,王晶,等.颈椎病不同中医证候分型的研究概况[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5,23(4):67-70.
  [7]王冠.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1(2):207-210.
  [8]王睿,温伯平,罗华送.经筋针刺配合正骨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报道[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5,23(8):49-51.
  [9]饶子龙,刘芳,宋南昌.基于激痛点理论应用针刀治疗颈型颈椎病40例[J].中国针灸,2016,36(11):1155,1211.
  [10]刁虹,李伟,王东,等.颈椎病4号方配合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14):185-187.
  (收稿日期:2019-02-18编辑:杨希)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研究广金钱草和金钱草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芦丁为对照,样品制备后经显色,在波长272nm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值。结果:广金钱草茎、叶和全草总黄酮含量分别为0.78%、3.84%和2.33%;金钱草茎、叶和全草总黄酮含量分别为0.24%、3.15%和1.61%。结论:广金钱草和金钱草中,叶的总黄酮含量均最大,茎的含量最小,而广金钱草叶比金钱草叶的总黄酮含量大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柴胡-黄芩药对的不同分离部位对过氧化氢(H2O2)刺激的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柴胡-黄芩药对抗肝纤维化主要药效物质基础。方法:柴胡-黄芩水提液经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吸附,依次用水、30%、60%和90%的乙醇梯度洗脱,分别得到水洗脱部位(A)、30%乙醇洗脱部位(B)、60%乙醇洗脱部位(C)及90%乙醇洗脱部位(D)。体外培养肝星状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的H2O2刺激肝星状细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理论指导下中药热奄包对在腹腔镜下行肝叶切除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各30例。对照组予术后常规治疗和护理;非择时中药热奄包组非择时予中药热奄包治疗;择时中药热奄包组在子午流注指导下择时辰予中药热奄包治疗。观察三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腹胀发生率,以及护患满意率。结果:非择时中药热奄包组和择时中药
期刊
【摘要】目的:比较《中国药典》收录四逆汤、《伤寒论》记载四逆汤及云南省首届国医名师吴荣祖教授经验方四逆汤对小鼠脓毒症模型的药效学差异及急性毒性。方法:采用小鼠盲肠结扎穿孔法复制脓毒症模型,给予3种四逆汤。以动物死亡率、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含量为指标,比较3种四逆汤药效学差异;小鼠经口给予3种四逆汤水煎液,以小鼠最大给药量测定方法比较3种四逆汤的急性毒性差异。结果:药效学研究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输卵管炎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气滞血瘀型输卵管炎性不孕症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取中医综合疗法,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输卵管复通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受孕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及输卵管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
期刊
【摘要】目的:建立以绿原酸为内参物,测定降脂宁颗粒中君药山楂所含的3个有机酸类成分(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含量的一测多评(QAMS)方法。方法:采用ThermoUltimate3000液相色谱仪,以WatersX-bridgeC18色谱柱,流动相乙腈-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26nm,体积流量1.0mL/min,柱温30℃进行测定。以绿原酸作为内参物,建立制剂中其他2种指标性成分的相
期刊
【摘要】目的:建立灵芝养肝丸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显微鉴别法对猪苓、大黄、赤芍、黄连、厚朴、甘草进行鉴别,用薄层色谱法对大黄、黄连进行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赤芍中芍药苷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芍药苷在0.06~1.8μg(r=0.9999)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41%(n=6),RSD为0.63%。方法精密度,重复性符合要求。结论:该方法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灵芝养肝丸的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外踝理筋手法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4例陈旧性关节扭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中药熏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外踝理筋手法治疗。观察疗效、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总优良率为88.10%,高于对照组的69.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VAS评分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
【摘要】壮、瑶医药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地域优势突出,以其独特的医药理论和疗法流传至今,临床观察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壮、瑶医优势病种之一,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小,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文章就近年来壮瑶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常用疗法进行综述。  【关键词】壮医药;瑶医药;类风湿性关节炎  【中图分类号】R593.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9)8-0072-03  Abst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辅助治疗肋骨骨折伴血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肋骨骨折伴血胸72例患者(实施奇偶数分组模式),对照组36例进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36例进行血府逐瘀汤辅助治疗,并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两周后TT(凝血酶时间)、FIB(纤维蛋白原)、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V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TT、APTT、PT高于对照组(P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