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争和需求是新型武器诞生的温床,技术则是孵化器。和许多二战后蓬勃发展起来的武器一样,制导炸弹也最早出现于二战末期。但当时虽有需求,技术却不完善,制导炸弹也因此未成气候。制导炸弹发挥效力和规模使用是从越南战争开始的,光电和激光等技术的进步无疑为其插上了理想实现的翅膀。也是在那个时期,相对于实现的目标而言,这种可以“最大化达成目的、最小化降低损失”的“本小利大”的武器开始受到世界的关注,并成为多次战争中颇上镜的嘉宾。也许一开始,它还是青涩的、单一的,但战火的历练和技术的积累,使它变得不断成熟和多姿多彩起来。现在,世界上的多种制导炸弹,就像争奇斗艳的夏花般一样绚烂,尤其在前不久的珠海航展上,我国研制的几种制导炸弹更如花绽般一样耀眼。
美国JDAM
大家对JDAM想必是再熟悉不过了。它和“宝石路”同为美国制导炸弹的两大家族,最初命名为“恶劣天气用精确制导弹药”,主要是为了克服“宝石路”激光制导炸弹受恶劣天气影响不能使用而存在的缺点,后改名为“联合直接攻击弹药”。它是在MK系列和BLU系列普通航空炸弹上加装GPS/INS制导组件而成,有多种型号,并不断改进。目前,“钻石背”增程组件的“加盟”使JDAM真的“如虎添翼”。而且,为了增加平台的载弹量和提高作战灵活性,JDAM正在变小。虽然JDAM可以不受天气影响、全天候使用,但其精度不如激光制导炸弹,GPS信号也容易受到干扰。不过,最近波音公司为JDAM增加了激光导引头,不仅克服了上述缺点,还使JDAM可以攻击移动目标了。
美国GBU-15
GBU-15是美国空军提出发展的一种模块化制导炸弹,采用红外成像或电视制导,并有双路数据传输系统,因此可以发射前锁定或发射后锁定。它是在908千克级MK84炸弹上加装头部和尾部气动模块化组件而成,因头部弹翼和尾翼都呈“十”字形布置,因此也被称为“十字形武器”(CWW)。它还有一种飞航式弹翼,但未投产。该弹参加过海湾战争,但和激光制导炸弹相比,其成本太高,因此未能大量生产,只生产了3 000多枚。不过,它安装了动力装置后,转投它胎,变成了AGM-130空地导弹,从而提高了射程。
法国AASM
法国在武器研制领域总是特立独行,在许多方面都有自己的“产权”。AASM就是法国研制的“模块化空地武器”。目前它以库存250千克级普通航弹为基础,通过加装GPS/INS组件而成,精度在10米左右,以后还会增加红外成像制导方式,进一步提高命中精度。该弹外形上也和我们常见的制导炸弹不同,前部有两副弹翼,和尾翼配合可以增加滑翔距离。更有特色的是,它还配有助推火箭,高空投放时的滑翔距离可达50千米,已具备防区外发射的能力。
中国“雷石”6
在第六届珠海航展上,我国首次披露的几种制导炸弹一改我国在此领域的沉寂,成为了航展明星,也给军迷们送上了一顿饕餮大餐。“雷石”6(LS-6)采用500千克级普通炸弹改装,战斗部重440千克,采用GPS/INS复合制导,可全天候作战。在弹体中部上方有可向后折叠的弹翼,翼展为2.74米。滑翔距离在一定投放高度和速度上可达60千米。“雷石”6的制导组件也可用于传统普通低阻航弹的改造。
中国“雷霆”2
航展上,我国多种制导炸弹的登场,也说明我国已掌握了多种制导方式。“雷霆”2(LT-2)就是一种激光半主动自动寻的制导炸弹。大家都知道,激光制导的精度很高,因此它具有昼夜空地精确打击能力,与机载激光照射吊舱或地面激光照射器配套使用,可以攻击地(海)面固定或低速运动的点目标和硬目标。该弹弹体前部和后部各有4片面积较大的弹翼,不仅可以提高滑翔距离,还可以增加炸弹的可控性。弹体前部的激光导引头可以捕获距离为4千米的目标。该弹弹长3.68米,弹重约496千克。
美国“宝石路”系列
毫不夸张地说,“宝石路”在很长时期一直是制导炸弹的代名词。它不仅产量最大、型号最多,也是扩散最广的制导炸弹。从越南战争的早期使用,到海湾战争的大放异彩,再到伊拉克战争的多种变身,“宝石路”在战火中不断成长。目前美国从“宝石路”Ⅰ开始,已发展了三代“宝石路”,性能是逐步提高,而且为了克服它激光制导方式的缺陷,几年前还为它开发了GPS/INS制导组件,取长补短,形成了复合制导方式。“仰他人鼻息”的英国人干脆来了个一步到位,由美国雷锡恩公司为它开发“宝石路”Ⅳ,不仅能加上的制导方式全加上,还直接装上了“远射”增程弹翼。
俄罗斯KAB-500/1500L
与风风火火的美国制导炸弹相比,俄罗斯多年来在这方面是成果寥寥,目前只装备有两类四种制导炸弹。KAB-500L是俄罗斯上世纪70年代装备的500千克级激光制导炸弹,结构和性能类似于“宝石路”Ⅰ。KAB-1500L是在KAB-500L基础上发展的1 500千克级激光制导炸弹,两者气动外型很相似,只是KAB-1500L没有采用KAB-500L的固定式尾翼,而采用可增加尾翼面积的弹出式尾翼,以提高飞行稳定性和增大射程。该弹命中精度为7~10米。
俄罗斯KAB-500/1500KR
KAB-500KR采用电视制导方式,上世纪70年代研制成功。该弹采用500千克级穿甲航弹作为战斗部,弹体前部电视导引头锁定目标后即可从载机上投放,但只能在昼间使用。KAB-1500KR是在前者基础上改进的1 500千克级电视制导炸弹,采用与前者一样的电视导引头,尾翼与KAB-1500L的相同,命中精度为4~7米。由于KAB-1500KR可由苏-30战斗机在高速飞行中从高空投放,2002年首度落户印度。
以色列SPICE
目前,以色列SPICE有SPICE-2000和SPICE-1000两种型号。前者战斗部为908千克级MK84炸弹,后者战斗部为454千克级MK83炸弹。SPICE有两大特色。一是其采用独特的CCD/IIR(电视/红外)双模制导方式,命中精度小于3米,这种制导方式一般用于导弹。二是其特殊的气动外形。SPICE-2000头部有4个矩形可控舵面,弹体后部有4个固定矩形翼,尾部还有4个矩形控制舵,外形显得很张扬。SPICE-1000则很传统,外形很简洁,采用了类似于“钻石背”的折叠弹翼。
南非“闪电”
南非在军火领域可谓好戏连连,许多领域都不甘人后,也都有自己的特色。“闪电”就是南非研制的一种“泥而不古”的制导炸弹。它也是以传统的MK系列炸弹为基础,利用“闪电”模块化组件来改装,但采用的制导方式和增程方式又有自己的特点。它的基本制导方式为GPS/INS复合制导,但还有红外、电视、半主动激光或半主动雷达等制导方式根据任务需要来作为选择,提高了作战灵活性。它的增程方式一是加装助推火箭;二是加装可以增加滑翔距离、并改进了投射方式的新型折叠弹翼,最大滑翔距离达120千米,已接近空地导弹的水平。

美国JDAM
大家对JDAM想必是再熟悉不过了。它和“宝石路”同为美国制导炸弹的两大家族,最初命名为“恶劣天气用精确制导弹药”,主要是为了克服“宝石路”激光制导炸弹受恶劣天气影响不能使用而存在的缺点,后改名为“联合直接攻击弹药”。它是在MK系列和BLU系列普通航空炸弹上加装GPS/INS制导组件而成,有多种型号,并不断改进。目前,“钻石背”增程组件的“加盟”使JDAM真的“如虎添翼”。而且,为了增加平台的载弹量和提高作战灵活性,JDAM正在变小。虽然JDAM可以不受天气影响、全天候使用,但其精度不如激光制导炸弹,GPS信号也容易受到干扰。不过,最近波音公司为JDAM增加了激光导引头,不仅克服了上述缺点,还使JDAM可以攻击移动目标了。

美国GBU-15
GBU-15是美国空军提出发展的一种模块化制导炸弹,采用红外成像或电视制导,并有双路数据传输系统,因此可以发射前锁定或发射后锁定。它是在908千克级MK84炸弹上加装头部和尾部气动模块化组件而成,因头部弹翼和尾翼都呈“十”字形布置,因此也被称为“十字形武器”(CWW)。它还有一种飞航式弹翼,但未投产。该弹参加过海湾战争,但和激光制导炸弹相比,其成本太高,因此未能大量生产,只生产了3 000多枚。不过,它安装了动力装置后,转投它胎,变成了AGM-130空地导弹,从而提高了射程。

法国AASM
法国在武器研制领域总是特立独行,在许多方面都有自己的“产权”。AASM就是法国研制的“模块化空地武器”。目前它以库存250千克级普通航弹为基础,通过加装GPS/INS组件而成,精度在10米左右,以后还会增加红外成像制导方式,进一步提高命中精度。该弹外形上也和我们常见的制导炸弹不同,前部有两副弹翼,和尾翼配合可以增加滑翔距离。更有特色的是,它还配有助推火箭,高空投放时的滑翔距离可达50千米,已具备防区外发射的能力。

中国“雷石”6
在第六届珠海航展上,我国首次披露的几种制导炸弹一改我国在此领域的沉寂,成为了航展明星,也给军迷们送上了一顿饕餮大餐。“雷石”6(LS-6)采用500千克级普通炸弹改装,战斗部重440千克,采用GPS/INS复合制导,可全天候作战。在弹体中部上方有可向后折叠的弹翼,翼展为2.74米。滑翔距离在一定投放高度和速度上可达60千米。“雷石”6的制导组件也可用于传统普通低阻航弹的改造。

中国“雷霆”2
航展上,我国多种制导炸弹的登场,也说明我国已掌握了多种制导方式。“雷霆”2(LT-2)就是一种激光半主动自动寻的制导炸弹。大家都知道,激光制导的精度很高,因此它具有昼夜空地精确打击能力,与机载激光照射吊舱或地面激光照射器配套使用,可以攻击地(海)面固定或低速运动的点目标和硬目标。该弹弹体前部和后部各有4片面积较大的弹翼,不仅可以提高滑翔距离,还可以增加炸弹的可控性。弹体前部的激光导引头可以捕获距离为4千米的目标。该弹弹长3.68米,弹重约496千克。

美国“宝石路”系列
毫不夸张地说,“宝石路”在很长时期一直是制导炸弹的代名词。它不仅产量最大、型号最多,也是扩散最广的制导炸弹。从越南战争的早期使用,到海湾战争的大放异彩,再到伊拉克战争的多种变身,“宝石路”在战火中不断成长。目前美国从“宝石路”Ⅰ开始,已发展了三代“宝石路”,性能是逐步提高,而且为了克服它激光制导方式的缺陷,几年前还为它开发了GPS/INS制导组件,取长补短,形成了复合制导方式。“仰他人鼻息”的英国人干脆来了个一步到位,由美国雷锡恩公司为它开发“宝石路”Ⅳ,不仅能加上的制导方式全加上,还直接装上了“远射”增程弹翼。

俄罗斯KAB-500/1500L
与风风火火的美国制导炸弹相比,俄罗斯多年来在这方面是成果寥寥,目前只装备有两类四种制导炸弹。KAB-500L是俄罗斯上世纪70年代装备的500千克级激光制导炸弹,结构和性能类似于“宝石路”Ⅰ。KAB-1500L是在KAB-500L基础上发展的1 500千克级激光制导炸弹,两者气动外型很相似,只是KAB-1500L没有采用KAB-500L的固定式尾翼,而采用可增加尾翼面积的弹出式尾翼,以提高飞行稳定性和增大射程。该弹命中精度为7~10米。

俄罗斯KAB-500/1500KR
KAB-500KR采用电视制导方式,上世纪70年代研制成功。该弹采用500千克级穿甲航弹作为战斗部,弹体前部电视导引头锁定目标后即可从载机上投放,但只能在昼间使用。KAB-1500KR是在前者基础上改进的1 500千克级电视制导炸弹,采用与前者一样的电视导引头,尾翼与KAB-1500L的相同,命中精度为4~7米。由于KAB-1500KR可由苏-30战斗机在高速飞行中从高空投放,2002年首度落户印度。

以色列SPICE
目前,以色列SPICE有SPICE-2000和SPICE-1000两种型号。前者战斗部为908千克级MK84炸弹,后者战斗部为454千克级MK83炸弹。SPICE有两大特色。一是其采用独特的CCD/IIR(电视/红外)双模制导方式,命中精度小于3米,这种制导方式一般用于导弹。二是其特殊的气动外形。SPICE-2000头部有4个矩形可控舵面,弹体后部有4个固定矩形翼,尾部还有4个矩形控制舵,外形显得很张扬。SPICE-1000则很传统,外形很简洁,采用了类似于“钻石背”的折叠弹翼。

南非“闪电”
南非在军火领域可谓好戏连连,许多领域都不甘人后,也都有自己的特色。“闪电”就是南非研制的一种“泥而不古”的制导炸弹。它也是以传统的MK系列炸弹为基础,利用“闪电”模块化组件来改装,但采用的制导方式和增程方式又有自己的特点。它的基本制导方式为GPS/INS复合制导,但还有红外、电视、半主动激光或半主动雷达等制导方式根据任务需要来作为选择,提高了作战灵活性。它的增程方式一是加装助推火箭;二是加装可以增加滑翔距离、并改进了投射方式的新型折叠弹翼,最大滑翔距离达120千米,已接近空地导弹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