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媒体优化语文教学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16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一个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普及多媒体技术教育,加强多媒体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的教育教学改革。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以其生动直观的图像、富有感染力的音效、启发性的视频和人机互动的特点逐渐得到师生的青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教师通过对传统和多媒体教学资源、教学行为进行有机整合,改变了传统的注重认知、灌输、封闭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然而,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的,在课堂中有的教师滥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也造成了相反的效果。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科学、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扬长避短,勇于实践,充分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优势。
  一、刺激感官,创设情境
  我们的课文中有不少文章的故事背景离我们这个时代很遥远,要使学生真正体会其中的意境和感情并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常用朗读、讲述等形式进行讲授,其形式比较平淡,较难激发学生感官上的共鸣。多媒体技术具有知识化、具体化的特点,能创设一些文字、语言无法表现的情境,实现多方的信息互动,进而有效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在现代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了最重要的辅助手段,它通过文字、图画、音效、动画等形式对学生形成多种感官刺激,能够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要,进而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例如,教师在讲授朱自清的《春》时,可以搭配一段《春之声圆舞曲》,悠扬、动听的乐曲很快就能将学生带入春天的意境中,春草、春花、春风、春雨,随着这一串串音符在教室里游走,学生们对春的喜爱和赞美已在心底酝酿。再如,讲授余光中的《纸船》时,教师可通过大屏幕展示给学生一片深蓝的大海,一只白色的小船在波浪中摇曳,屏幕的右下角,一只红烛发着微弱而执着的光。鲜明的颜色、动态的设计立即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诗人对母亲的思念、对祖国深沉的爱已通过画面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样,在美的意境中,对文章的理解从字面到内涵,层层深入。学生不仅把语句理解透了,也体会到了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有效提高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悟能力,得到了语感和美感的双重训练。影片、歌曲、音乐的辅助手段,会产生巨大的感情磁场,营造出一个可感、可知的意境,会让学生如临其境,感同身受。
  二、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紧扣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抓住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给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我们通过精心设计课件,可以有效地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化难为易,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当教师在重点的词、句、段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难以回答时;当教材中需要掌握的关键处,老师想方设法引导,但学生仍难以理解时;当遇到课文中一些意蕴比较深的词句,学生不懂时,教师都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因为多媒体技术能合理运用与课文内容相符的资料,把静止的变成动态的,集声音、颜色、音乐、画面为一体,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想象,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重难点的突破。
  三、渲染气氛,激发情感
  从审美角度来说,情感对人的认识起着激发、促进的作用,它既广泛地渗透在其他心理因素之中,又是感知与想象、理解的中介,审美的感知由于情感的推动而进入想象,趋向理解。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是名篇,如何让学生在阅读这些作品时受到美的熏陶呢?这就需要教师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手段能为学生提供绘声绘色的画面,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使学生在声音、图像、视觉、听觉的结合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所创设的情景中,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强化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教学《爱莲说》时,我设计了如下的画面:在优雅的古琴曲《潇湘水吟》中,水天一色的蓝底上,一朵桃红色的莲花在左边徐徐开放,之后右边一幅写着课题和作者名的条幅自上而下慢慢展开,屏幕下方随即出现排成弧形的五个黄色的圆形按钮。整个画面清新淡雅,展现出浓厚的文化意蕴,加上优雅的音乐,给人以愉快的视听感受。多媒体用精美的画面、曲雅的音乐营造出良好的氛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四、引导探究,开发潜力
  多媒体技术将信息通过多彩的直观形象,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思维磨擦与碰撞的环境,使学生在丰富的感性材料刺激下产生了自主探索的兴趣,渴望提出问题,想用不同的方式来思考和解决问题,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潜力的开发。语文教材从本质上来说是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阵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有利于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教学时,教师要创设特定情境,启发引导学生放胆提问、答疑,形成师生课堂情感交流、互动的双向配合,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完成着一个又一个并不简单的学习与训练任务,而不感到学习有什么负担,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形象生动,激发兴趣
  多媒体以其强大的表现力,使客观事物的形、光、声、色等直接作用于学生感官,对学生有极强的吸引力,能激活学生的兴奋点,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将以往教学中无法展现出来的东西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如在学习《苏州园林》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们边欣赏园林实景边聆听课文范读,耳闻目睹,真正“游”了一番苏州。最后请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苏州园林,教师则提前按课文描述的内容制作好课件,让学生对着画面配解说词,此时的学生都很有新鲜感、成就感,因此个个兴趣盎然,整个课堂气氛热烈。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有着巨大的优势,但它相对来说还是一个新鲜的事物,在其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如不求实效, 只玩花样;忽视基础,舍本逐末;师生交流存在障碍等现象也屡见不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实事求是地分析情况,因文而异,因课而异,扬利去弊,切实用好这一高科技的教学手段,让多媒体这朵奇葩在语文园地里开花结果,让语文多媒体教学折射出多彩的光芒。总之,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是无限的,应用范围是广泛的,开发的潜力也是无穷的。如何使其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使其与语文学科机达到科学的整合,是今后广大语文教师需要继续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
其他文献
语文学科具有基础性、工具性的特点,它不仅是其他学科的基础,而且对提高个人乃至全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实施语文素质教育刻不容缓。
创新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课题。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不断发现、发明、创造和创新的历史。创新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人类的文明与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教育特别是中学教育是建立创新思维、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中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建立尤为重要。中学的思想品德教学,应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思考。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是培养人思维的严密性、逻辑性和创造
当前,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步入信息化社会,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着许多重人挑战。在新课标、信息化的环境下,促进中小学教师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专业发展,是新时期加强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要转变观念,以生为本,在教学的备课、讨论、评价、多媒体技术等各个环节上,实施互动,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动机,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发挥主体作用,最终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以人为本 备课 课堂讨论 恰当评价 多媒体技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英语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对新课程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并努力将其理念、方法渗透、运
I.词汇
期刊
摘要:语文学习在突出学生“自主活动”的同时,并未弱化教师的作用,而是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变革要求。  关键词:问题设置 多维教学 多媒体 实践 作文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语文学习既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也重视教师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具备相应的教学技巧。本文诉说思想之所及,浅议经验之所积,与大家同學共勉。  一、搞好提问,避免“头轻脚重”和“头重脚轻”  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