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的选择与教学重构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nuo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的使用,强调选而修之。选既是文本之选,也是教学策略之选,于是文本选择与教学重构,就是选修教学应有之义。文以《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为例,阐述了精读略读相济、读文读人相辅、感文感意相成的教学思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 选修教材 文本选择 教学重构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黄厚江点评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时,言其“文体丰富,风格多样……宜教宜学”[1]。翻阅这本册子,确实感觉其从选文、分章方面别具一格。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就能迅速理解编者的意图,就能有效吸收文中的营养。选修毕竟是选修,只有先精选再精修,才能真正品味到文中的意趣。而这,离不开对教材的文本选择与教学重构。
  一、 精读略读相济
  选修一词的本义是选而修之,笔者以为这里的选有两层含义:一是教材编者之选;二是教师之选。基于选修教材而教学,其实是尊重并延续了编者选文之意。而教师之选,除了基于互文解读需要之类的另行选文之外,还有选择教学方式之意。选修教材不可能篇篇精修,事实上只要精读略读相济即可。通常情况下,一个专题的三篇(少数为一、两、四篇)中,一篇精读而其它略读。这样以精读引领略读,可以收到以教促读之效。至于哪一篇精读,哪一篇略读,教师可以自行决定,这才不失教学重构的本义。
  如“论说”这一主题中,笔者选《名二子说》一文作为精读选择,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学生在解读《进学解》与《朋党论》以及《留候论》时,虽篇幅较长,但难度是可以自主克服的,而《名二子说》虽短却颇有文意,学生读之记之,可使其有一针之效,而洞穿其余数篇文章。而当笔者选其作精读对象时,教学效果确实是不错的。
  本文确立的教学重点有三:一是体会文章“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二是理解作者苏洵为两子取名的深意;三是从文中读懂性格与命运的联系。需要强调的是,这三个重点所指之意,得由学生自己读出来。实际教学从“‘一门词客三父子’者谁”的问题引入,让学生在对“去轼则吾未见其完车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的解读中,领悟“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善处祸福之间也”。
  其后,略读《进学解》中的“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则可互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随”;略读《朋党论》中的“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则可解“同道中人”为何义……如此,是为精略读相济也。
  二、 读文读人相辅
  笔者历来主张,读文非只读文,更是读人。文言文解读更是如此,作为传统文化之精华之撷萃,读八大家之文,就是在识八大家之人。读文与读人,这种相辅之关系,必须明确,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是教学重构的应有之义。
  八大家,32篇文章,作为代表作入选《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者,可从同一作者的不同文章中读出其人风格与处事、处世智慧[1]。如王安石在教材中有《答司马谏议书》、《游褒禅山记》、《祭欧阳文忠公文》等文,虽然三文分在“书信”、“山水游记”、“祭文”三个单元中,但只要是一人所作,就能读出其人之意。如《答司马谏议书》是对司马光称之侵官、生事、征利、拒谏的反驳,以表自己坚持变法之决心;《祭欧阳文忠公文》则在列举欧阳修生平功业的基础上肯定其气度;《游褒禅山记》虽是游记,却也有“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的感悟,而这感悟,又岂是纯粹寄情山水的人的感悟?所以说,读王安石的三篇散文,更多的是读其政治抱负甚至是治政手段。
  从这个角度讲,读一人是需要进一步走出教材的。“王安石变法”天下闻名、历史传唱,然其变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究竟几何,却也是需要考究的,否则阅读散文恐怕真会读成书呆子。著名金融学家陈雨露先生评论“王安石变法”,说“误尽天下苍生者皆此人”,唯从此类评点中才可以读出王安石政治抱负的另一面,或者说“八大家”之“大”,仅指文学造诣,非指其它。如果真的领悟到这一点,那读文读人的相辅之功也就有了,起码,读文的视角更高了。
  三、 感文感意相成
  文言文散文阅读的选修过程中,需要认识到的是,无论什么形式的读永远只是手段,只是信息输入的基本方式。读有所感才是关键的,感有感知的意思,即由感觉产生知觉,进而完成意义建构,此是谓感文感意。
  由文解意,文意相通,文与意原本是形与神的关系,在学生的阅读中如果能够能同时感文感意,那便是教有所成了。如读苏轼的《后赤壁赋》,首先是从文中读出秋江夜月之景,进而读出借景抒怀,以文中“有客无酒”、“有酒无肴”之憾,再解其后蕴含在“携酒与鱼”中的哲理。读《后赤壁赋》,是可以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联系起来的,两赋一词,是为文本选择,亦为教学重构。
  这样的教学中,学生面临苏轼不同时段的三个作品,可以拉近历史的时空,缩短历史的记忆,以让苏轼作赋的意境明晰起来。从《前赤壁赋》的谈玄说理,到《后赤壁赋》的叙事写景,同为赋的体裁,却有着不同的意境,虽是不同的意境,却又是相同的诗情画意,因为前赋中有“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以及“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而后赋则有“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面对此文,学生常常易解文中之意,而一旦有意,便走入了诗赋当中,彼时赋因人在,而人因赋爽,便是文意相成之教学境界。
  故,高中语文教学之教材选择与教学重构,无非基于人与文的关系而得,凡有利于学生解读文意之文本,均可选之;有利于学生解读文意之策略,均可构之。
  【参考文献】
  [1] 黄厚江.走进古代散文的风景地——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的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8(5):4-7.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一门职业中学的德育课程,是对职业中学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法律常识教育的通识课程。《职业道德与法律》包括基本的道德礼仪和道德规范以及法律基本常识,这门课程的开设所产生的实际作用即实效性是显而易见的。尤其对于地处农村交通信息相对比较闭塞的农村中学里的中学生来说,这门课程发挥的实效性更是突出。  【关键词】崇德尚法 农村中学 职业道德与法律 教学 实效性  现代社会提倡和讲
【内容摘要】掌握信息技术是当代高中生非常重要的基础技能,在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建设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度明显提高,但是在实践教学中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依然有待提高。在新课标的实施下,优化高中信息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维显得尤为必要。以下本文将简单分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重点就让“课堂思维”活起来——高二信息技术学生学习分析与策略展开详细论述。  【关键词】课堂思维 高中信息技术 学习
【内容摘要】体育课堂中重要的教学环节就是户外教学体验式,再加上我国对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使得为体验而学、为体验而教的教学理念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趋势,为了让初中生掌握体育理论知识并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体育活动中去,初中院校应该在体育课程中引进体验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体验程度,基于此,本文对初中体育户外体验式教学工作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初中体育
【内容摘要】在化学教学中,将学生们能够掌握化学中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也应该着重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这需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结合实际,引发学生兴趣,通过问题情境,发展创新能力,取得课堂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创新素养 化学教学  引言  在我国的素质教育中创新教育一直都占据着十分关键的位置。提高教学水平以便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的能力,这一直以来都是学校和教师在教学中的关注点
【内容摘要】学校文化是指以学校师生共同的价值为核心而形成的一种教育文化。语文课程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使学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语文课程对学校文化建设的作用有语文与学校文化互相促进、课堂教学充实学校文化、课外阅读扩展学校文化、语文活动践行学校文化、语文助力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等。  【关键词】语文课程 学校文化 作用  学校与学校的不同是靠学校文化进行区别。学校文化是指以学校师生共同的价值为
【内容摘要】“让学引思”,就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担当好学习过程中的主人公角色。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教师更多地去引导学生,在他们亲身经历过学习过程之后,去进行思考,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收获了什么,又有哪些新的疑问产生了。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创造条件,同时积极去引导学生大胆思考。  【关键词】让学引思 历史 有效教学 课堂  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
【内容摘要】高中课程中生物是教学结构中重要的一部分。高中生物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物知识,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看来,传统的生物教学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尤其是生物课程内容的变化,要求教师不断的改变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为了不断的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我国对于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途径已经展开了研究,本文是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 生物教学 途径  随着
【内容摘要】从小学到高中数学知识学习越来越难,要做的习题也越来越难,尤其在高中阶段我们学生要面临高考,如果题解时没有一定的思路,那么自己的解题能力和成绩就不会有质的飞跃,我在学习高中知识时发现“数”“形”结合有助于解答高中数学题,本文就将我自己在解题技巧分享给大家,让同学们借鉴。  【关键词】高中数学 解题技巧 “数”“形”结合  高中数学知识的复杂性我们作为高中学生都能体验到,虽然它比较复杂,比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改的纵深发展,越来越注重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凸显,并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关键。“三步七环节”作为新背景下的产物,以较少的语言打开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张扬自我个性。本文笔者以《工业的区位选择》一课为例,分析、总结三步七环节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三步七环节 高中地理 运用  “三步七环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内容摘要】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只有深入地将其回归与生活,才能展现政治教学的潜在力量,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提高。本文根据高中学生政治教学现状,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浅要探讨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政治 生活化教学 策略  引言  在教学中只有将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充分发挥理论结合实际的作用,才能更好地落实政治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