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小学开始开设英语课程。小学和中学是一脉相承的基础教育的两个阶段,彼此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然而长期以来,中小学英语教学之间的衔接问题日趋明显。由于缺乏对小学、初中英语学习异同的认识,很多学生都无法顺利适应初中英语学习。因此,如何顺利实现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的衔接,是中小学英语教师必须深入探讨和实践的问题。
一、认真研读中小学教材,把握教材内部联系和规律,实现教学内容上的衔接。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础资源和基本依据,只有把教材内容的内部关系和规律研究透彻才能灵活有效的使用教材。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鼓励任教任一学段的教师都通读整本甚至整套教材,对整个小学英语教学有整体的认识和把握,从而有利于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初中教师有必要熟悉小学英语教材,了解中小学英语教材内容的差别与联系。通过分析研究冀教版初一英语教材,我们发现教学内容中的单词、语法和话题都曾在小学英语课本中出现过,而初一教学内容只是在此基础上的拓展和延伸。其中最大的差别在于:词汇更加丰富;话题情境更加完整,更加强调功能性;语法项目的呈现更加明显、系统和复杂。只要把握了这些规律和特点,我们就可以了解初一学生所具备的知识储备。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我们应重视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和实践经历,在此基础上帮助学习者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和建构,逐步增加学习的深度、广度和难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好中小学英语教学内容上的衔接工作。
二、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特点,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因此,小学教师更加注重教学的趣味性、形式的多样性和学生的参与性。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多的采取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游戏、角色表演、说唱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教学,正好适应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高。
到了初中阶段,英语教与学的评价重点是语言表达准确基础上的连贯表达能力,更加侧重听、说、读、写语言技能全面发展基础上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就要求学生从小学阶段的形象思维,逐步向初中阶段的逻辑思维为主的学习方式转变,因而需要教师根据学生不同学段的学习特点,选择恰当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中小学英语学习的过度。整个初一阶段都是小学与初中衔接的关键期,教师应在开学后的1—2个月内侧重对小学阶段英语学习内容的复习和总结,包括:小学词汇的复习和运用、通过角色表演复习话题、通过表演小故事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复习小学阶段的基本句子结构和语法。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具体情况逐渐增加教学内容的难度,帮助学生顺利适应初中英语学习。
三、关注学生学习观念,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学习策略。
语言学习观念指学生关于如何才能够掌握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的主张,是其在学习语言过程中通过自身体验或他人影响所形成的一系列看法体系。因此,学生的学习观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如何进行英语学习。因此,在小学与初中衔接阶段,教师要侧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采取有效的学习策略。
通过对初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提到学好英语的方法有: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认真完成课后作业;多阅读、多背诵、多记单词……他们认为只要有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足够的付出就能够学好英语,很少有学生提到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对学好英语的帮助。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比如,组织学生交流记忆和拓展词汇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的策略,以及如何提高听力、口语和写作等有效学习方法的讨论和总结。
四、根据初中生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选择有效的评价方式。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小学阶段教师为了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往往注重鼓励和赞扬。而到了初中阶段,学生逐渐提高对自我表现的认识,对他人的评价也有一定的认知,一味的鼓励或不恰当的批评都会造成不良的后果。因此,教师要把握初中生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选择恰当而有效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的发展。
小学英语阶段的教学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而初中阶段仍注重以考试和测验为主要方式的结果性评价。在初中刚入学阶段,教师应把两种评价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比如,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参与、态度和交流能力,给与针对性较强的评价,具体而恰当地指出学生表现好或者不好的方面,让学生能够清楚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以后学习中需要努力的方向。这样的评价更能够使学生保持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在进一步的学习中正确的认识自我,促进自身能力的良好发展。
语言学习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中小学英语教学属于基础阶段英语教育,它所体现的是整体性的和一贯性。我们要通过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务实分析和扎实实践等环节,切实做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工作,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1.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文秋芳.1995.英语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在方法上的差异 [J].外语教学与研究,(3):61—66.
3.李宝荣.2011.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的衔接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11):30—34.
4.李宝荣.2010.研究学习策略,提高教学实效[J].基础教育课程,(5):44—46.
5.马 黎.2009.关于农村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外语教学(7):1-6.
一、认真研读中小学教材,把握教材内部联系和规律,实现教学内容上的衔接。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础资源和基本依据,只有把教材内容的内部关系和规律研究透彻才能灵活有效的使用教材。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鼓励任教任一学段的教师都通读整本甚至整套教材,对整个小学英语教学有整体的认识和把握,从而有利于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初中教师有必要熟悉小学英语教材,了解中小学英语教材内容的差别与联系。通过分析研究冀教版初一英语教材,我们发现教学内容中的单词、语法和话题都曾在小学英语课本中出现过,而初一教学内容只是在此基础上的拓展和延伸。其中最大的差别在于:词汇更加丰富;话题情境更加完整,更加强调功能性;语法项目的呈现更加明显、系统和复杂。只要把握了这些规律和特点,我们就可以了解初一学生所具备的知识储备。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我们应重视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和实践经历,在此基础上帮助学习者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和建构,逐步增加学习的深度、广度和难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好中小学英语教学内容上的衔接工作。
二、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特点,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因此,小学教师更加注重教学的趣味性、形式的多样性和学生的参与性。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多的采取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游戏、角色表演、说唱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教学,正好适应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高。
到了初中阶段,英语教与学的评价重点是语言表达准确基础上的连贯表达能力,更加侧重听、说、读、写语言技能全面发展基础上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就要求学生从小学阶段的形象思维,逐步向初中阶段的逻辑思维为主的学习方式转变,因而需要教师根据学生不同学段的学习特点,选择恰当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中小学英语学习的过度。整个初一阶段都是小学与初中衔接的关键期,教师应在开学后的1—2个月内侧重对小学阶段英语学习内容的复习和总结,包括:小学词汇的复习和运用、通过角色表演复习话题、通过表演小故事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复习小学阶段的基本句子结构和语法。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具体情况逐渐增加教学内容的难度,帮助学生顺利适应初中英语学习。
三、关注学生学习观念,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学习策略。
语言学习观念指学生关于如何才能够掌握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的主张,是其在学习语言过程中通过自身体验或他人影响所形成的一系列看法体系。因此,学生的学习观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如何进行英语学习。因此,在小学与初中衔接阶段,教师要侧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采取有效的学习策略。
通过对初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提到学好英语的方法有: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认真完成课后作业;多阅读、多背诵、多记单词……他们认为只要有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足够的付出就能够学好英语,很少有学生提到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对学好英语的帮助。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比如,组织学生交流记忆和拓展词汇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的策略,以及如何提高听力、口语和写作等有效学习方法的讨论和总结。
四、根据初中生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选择有效的评价方式。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小学阶段教师为了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往往注重鼓励和赞扬。而到了初中阶段,学生逐渐提高对自我表现的认识,对他人的评价也有一定的认知,一味的鼓励或不恰当的批评都会造成不良的后果。因此,教师要把握初中生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选择恰当而有效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的发展。
小学英语阶段的教学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而初中阶段仍注重以考试和测验为主要方式的结果性评价。在初中刚入学阶段,教师应把两种评价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比如,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参与、态度和交流能力,给与针对性较强的评价,具体而恰当地指出学生表现好或者不好的方面,让学生能够清楚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以后学习中需要努力的方向。这样的评价更能够使学生保持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在进一步的学习中正确的认识自我,促进自身能力的良好发展。
语言学习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中小学英语教学属于基础阶段英语教育,它所体现的是整体性的和一贯性。我们要通过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务实分析和扎实实践等环节,切实做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工作,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1.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文秋芳.1995.英语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在方法上的差异 [J].外语教学与研究,(3):61—66.
3.李宝荣.2011.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的衔接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11):30—34.
4.李宝荣.2010.研究学习策略,提高教学实效[J].基础教育课程,(5):44—46.
5.马 黎.2009.关于农村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外语教学(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