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媒体对此次习近平总书记的南方视察的反应,显然没有很好地遵循新闻规律,如此重大的新闻事件,主流媒体没有抓住公众的期待焦点,反应迟钝,错过了最佳报道时机。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新之后,吹来缕缕新风,引起了中外舆论的热切关注,好评如潮。让国人感觉:龙年的冬天充满了政治暖意。
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会议提出,要改进新闻报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会议和活动应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进一步压缩报道的数量、字数、时长。这一决定,充分体现了对民意的极大尊重,意在革除旧弊,有利于提升政治者形象,彰显新闻传播规律。
12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到深圳视察。这是新任中央领导人首次南方视察,且此行正好发生在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20年之后。习近平此行极为低调,出行不封路,引起外媒和国内微博的极大关注。
细心的人会发现,《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南方日报》当天或第二天均没有报道,只有《人民日报》微博作了简短的披露,就连新闻事件事发地的主流媒体《深圳特区报》也没有直接报道这一活动,只是以新闻评论的形式作了间接表达。
媒体对此次习近平总书记的南方视察的反应,显然没有很好地遵循新闻规律,如此重大的新闻事件,主流媒体没有抓住公众的期待焦点,反应迟钝,错过了最佳报道时机。如果我们不是太健忘的话,可能不会忘记,20年前的邓小平南方谈话,深圳特区报的《东方风来满眼春》报道成为一只报春的燕子,迅速将重大时政信息传播到华夏大地,催动了中国第二次改革浪潮。
再看,这次主流媒体的反应就没有20年前那么敏锐。我们可能会把这次媒体的“低调”与中央的“八项规定”联系起来。若是如此,显然亦有矫枉过正之嫌。但也有新闻业界的资深人士认为,往年领导人出行都只在出行结束时做总结性的新闻报道。即便有这一惯例约束,也不能成为朝着新闻规律逆向行驶的理由。在我看来,中央的“八项规定”对新闻报道的最大意义,就是强调对新闻规律的尊重。
不管怎样,从新闻规律来看,主流媒体对习近平深圳之行的报道,显得过于吝啬。无论从新闻价值诸要素中的任何一个变量来评判,这个新闻事件都具极高的新闻价值。
这次,新一届中央总书记首次南行,且去的是在中国政治和新闻史上极具象征意义的改革之城。身处中国政治传播语境的主流媒体,应该深知这一新闻事件的新闻价值。新闻规律不应该在这个重要的新闻事实面前绕道而行,应该敏锐地抓住它,快速、准确地做好新闻报道,而不是让民众去微博或外媒上寻找第一手的信息。
如果主流媒体对重大事件上反应迟缓,错过黄金时刻,就被其他媒介抢占先机,眼睁睁地把机会留给了别人。严重的时候,可能还会给谣言留下了下手的机会。其实,在这方面,我们不是没吃过苦头呢。
看来,我们媒体在理解中央改进新闻报道精神上,还是不够全面、欠深入。如果说,过度报道领导人的活动是在政治效果和传播效果上作了“减法”,大量低效信息的传播,不仅占用了本来就甚为稀缺的主流媒体版面或时段资源,还会稀释政治的正能量。因此,中央的要求是建立在对新闻传播规律的尊重基础上的政治传播创新。不过,主流媒体千万不可表象地理解中央精神,改进新闻报道,也需要更好地把握住具有重大新闻价值的新闻素材,因为在重大新闻上的集体失语同样是对新闻传播规律构成某种程度的伤害。
新闻报道的背后,有一个坚硬的传播规律在制约着一切报道行为。这次,主流媒体错失报道良机,可能是惯性思维使然,也可能是矫枉过正。但过度“瘦身”的报道改革,也需要谨慎为之。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新之后,吹来缕缕新风,引起了中外舆论的热切关注,好评如潮。让国人感觉:龙年的冬天充满了政治暖意。
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会议提出,要改进新闻报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会议和活动应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进一步压缩报道的数量、字数、时长。这一决定,充分体现了对民意的极大尊重,意在革除旧弊,有利于提升政治者形象,彰显新闻传播规律。
12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到深圳视察。这是新任中央领导人首次南方视察,且此行正好发生在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20年之后。习近平此行极为低调,出行不封路,引起外媒和国内微博的极大关注。
细心的人会发现,《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南方日报》当天或第二天均没有报道,只有《人民日报》微博作了简短的披露,就连新闻事件事发地的主流媒体《深圳特区报》也没有直接报道这一活动,只是以新闻评论的形式作了间接表达。
媒体对此次习近平总书记的南方视察的反应,显然没有很好地遵循新闻规律,如此重大的新闻事件,主流媒体没有抓住公众的期待焦点,反应迟钝,错过了最佳报道时机。如果我们不是太健忘的话,可能不会忘记,20年前的邓小平南方谈话,深圳特区报的《东方风来满眼春》报道成为一只报春的燕子,迅速将重大时政信息传播到华夏大地,催动了中国第二次改革浪潮。
再看,这次主流媒体的反应就没有20年前那么敏锐。我们可能会把这次媒体的“低调”与中央的“八项规定”联系起来。若是如此,显然亦有矫枉过正之嫌。但也有新闻业界的资深人士认为,往年领导人出行都只在出行结束时做总结性的新闻报道。即便有这一惯例约束,也不能成为朝着新闻规律逆向行驶的理由。在我看来,中央的“八项规定”对新闻报道的最大意义,就是强调对新闻规律的尊重。
不管怎样,从新闻规律来看,主流媒体对习近平深圳之行的报道,显得过于吝啬。无论从新闻价值诸要素中的任何一个变量来评判,这个新闻事件都具极高的新闻价值。
这次,新一届中央总书记首次南行,且去的是在中国政治和新闻史上极具象征意义的改革之城。身处中国政治传播语境的主流媒体,应该深知这一新闻事件的新闻价值。新闻规律不应该在这个重要的新闻事实面前绕道而行,应该敏锐地抓住它,快速、准确地做好新闻报道,而不是让民众去微博或外媒上寻找第一手的信息。
如果主流媒体对重大事件上反应迟缓,错过黄金时刻,就被其他媒介抢占先机,眼睁睁地把机会留给了别人。严重的时候,可能还会给谣言留下了下手的机会。其实,在这方面,我们不是没吃过苦头呢。
看来,我们媒体在理解中央改进新闻报道精神上,还是不够全面、欠深入。如果说,过度报道领导人的活动是在政治效果和传播效果上作了“减法”,大量低效信息的传播,不仅占用了本来就甚为稀缺的主流媒体版面或时段资源,还会稀释政治的正能量。因此,中央的要求是建立在对新闻传播规律的尊重基础上的政治传播创新。不过,主流媒体千万不可表象地理解中央精神,改进新闻报道,也需要更好地把握住具有重大新闻价值的新闻素材,因为在重大新闻上的集体失语同样是对新闻传播规律构成某种程度的伤害。
新闻报道的背后,有一个坚硬的传播规律在制约着一切报道行为。这次,主流媒体错失报道良机,可能是惯性思维使然,也可能是矫枉过正。但过度“瘦身”的报道改革,也需要谨慎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