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宫 丽
出生于北京,祖籍山东济南。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解放军美术创作院学术委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中国女画家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军区文艺创作室专职创作员。
主攻中国人物画,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全军美展:《插花时节》入选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初夏的记忆》获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铜奖并赴日本、韩国、德国、香港巡展;《巾帼魂》获全军第十届美术作品展金奖,入选首届北京国际双年展;《平安夜》获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铜奖;《女兵的星期天》获纪念建军80周年全国美展铜奖;《唐风舞奥运》获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获奖提名,2002年荣获解放军文艺新作品一等奖;作品多次在全国各大刊物发表。1997年由中国文联、中国美协评为97中国画坛百杰之一。出版画册《百杰画家·宫丽》《宫丽国画作品集》《宫丽水墨作品集》等多部。
不知从何时开始,从工笔画到写意画,我都选择了以都市女性作为自己的绘画题材。这些年,我创作了一些作品,从《平安夜》开始,《暗香》《玉颜》系列到《清茶》《静日》《明空》系列,一画就是许多年。但我一如继往,不厌其烦。
都市生活与我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关系,我从来没有认真想过,现在想想,自己真的不喜欢都市——嘈杂、繁乱、拥堵;汽车尾气、水泥森林、灰的天空——构成了都市常见景象;人站在路口街边,就会头晕脑胀。更何况都市生活的快节奏让人应接不暇,忙碌再忙碌,仿佛就是都市的代言词。很多人在喊累,却没有人愿意停下来,生怕踩不上时代的节拍。即便是内心有所抗拒,也会一边享受都市给自身带来的便利,一边发出无奈的叹息。
像我这样内心向往宁静的人,也无法躲避一些事情——赶上通讯如此给力的时代,让人无处可逃:必须参加的会议,不得不去;不愿参加的应酬,出于某种原因也要硬着头皮去。住在都市里,还时不时地被房屋中介、银行、保健按摩、卖发票的等等骚扰;隔三差五,“法院有你一张传票”、“你中大奖了”、“妈,儿子没钱了”等骗子行径也让人难辨真伪。有时我真的想把自己藏起来,藏在犄角旮旯,做一个隐身者,做一个纯粹的画者,学一学古人的情志,但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好在还有内心的一片静土,我还可以躲在画面的背后,喘上几口“仙”气。于是我画面上的都市女性,永远都是一副事不关己的姿态。她们有自由的天性、无忧的物质做基础。于是乎,她们自恋、扮美、作妖,努力精心地打造自身,并无畏“女为悦已者容”的世俗眼光。她们对美的追求有一种宗教般的情怀,对美好的事物有份天然的珍惜。揽镜自鉴,经过一番虔诚的期待,佛说:“让莲花开在你的脸上。”于是《暗香》《玉颜》系列由此而来。
我曾经说过:“在日益忙碌、人人喊累的今天,我更加憧憬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煮茶、品茗、听乐,这是何等的闲情逸致。看似悠闲散漫的生活状态似乎与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不符,实则与我们内心深处的某些需求暗合,只要你肯付出就不仅仅是附庸风雅。”所以我喜欢把画面画得很丰满,这让人感觉内心充实而有着落。我喜欢“帘卷西风”、“试问卷帘人”这样的词句,好像只有躲在帘子后面,才是最能抒发思古之幽情。于是我把细密的竹帘高高垂下,配上古琴和柔软的植物,人在草木之间,构成了茶的意象。当然,重要的是茶,还有喝茶的人。人是无法离开自然的。将一杯清茶从古代品到今天,是古人的幽思,更是今人的情怀。对自然的眷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在这品茗烹茶的过程中得以实现。
这些都市女性坐在茶室一隅,将时光遗忘在脑后,似有似无的天籁之音萦绕于耳际,似有似无的茶香缠绵于齿畔舌尖……哪管她是啜饮着音符,还是指间流动着清泉。无所谓感觉是对是错;无所谓心境,亦真亦幻;无所谓的她,最是难得一杯清茶消磨万般清闲。
一杯清茶在手,喝得神清气爽,静静的日子,从她们身边悄悄地流走。她们安于这份寂寞,享受这份孤独。偶尔抬起头遇上碧蓝的天空,那真是一种幸福。这是照耀过古人的天空,也是她们生活的当下。闭上眼睛,仿佛一抬腿就能飞上云端。闭上眼睛不为别的,只为与明空相对。这是一份禅定,一份自持与修为。
我的《清茶》《静日》《明空》系列的作品中女性就是以这种姿态或方式“霸占”着画面。她们悠闲、自在,追求自我的内心体验;安静、闲适,享受现代的美好生活。
人可以不完美,却不能不追求美。我一如即往地对美好事物唱赞歌,不惧怕别人说我的作品韵致清淡欠深刻;相反,这正是我的特色。也有朋友讲过我的作品“倍儿小资”。如以前,曾接受过无产阶级思想教育这么多年的我一定会有些紧张,但我现在却把这当成一句夸奖的话。
我画中那些看似不食人间烟火的都市女性,在非常时期、在灾难面前,同样会幻化成天使,特别是作品《平安夜》中的女性,表现的是“非典”时期的白衣天使给人们带来的希望之光。她们赤着足,裸露着手臂和面庞,以哑语式的述说表达着自己心中的愿望。她们表情平静、安详、柔和甚至面带微笑,以这种方式对抗死神,守护生命。她们的身影好像暗夜里的雪花,悄无声息,却异常的轻盈和灵动。她们穿梭于生死与存亡之间,像空气一样清新,像净水一样透明。并不是她们选择了灾难,而是灾难选择了她们。这种“被迫”的人性美,同样散发着异样的光辉。
我向往悠闲的都市生活,这是我主动的选择。我所描绘的都市女性往往都是气定神闲的,作品中的她们一半来自都市生活的启示,一半来自我充满臆想的内心。因为我坚信,悠闲是一种生活状态,是一种寻找自我的方式;悠闲更是内心的一种发现,是生活的一种乐趣,是生命的一种节奏。
然而,我与都市是这样一种关系——若即若离。我选择我所需要的养分、素材,为我所用;屏蔽那些对我来说负面的东西,对那些我不喜欢的事情,视若无物。我深信一座正在崛起于世界之林的现代化大都市,在其耸立的过程中,一定会带起满身的尘埃。当尘埃落定,我相信,都市依然美好。到那时,我希望自己能与都市的关系更密切一些,描绘的题材更宽泛一些,而不仅仅以都市女性形象示人。我愿意期待这一天的来临,能够描绘这样的美好。
出生于北京,祖籍山东济南。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解放军美术创作院学术委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中国女画家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军区文艺创作室专职创作员。
主攻中国人物画,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全军美展:《插花时节》入选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初夏的记忆》获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铜奖并赴日本、韩国、德国、香港巡展;《巾帼魂》获全军第十届美术作品展金奖,入选首届北京国际双年展;《平安夜》获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铜奖;《女兵的星期天》获纪念建军80周年全国美展铜奖;《唐风舞奥运》获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获奖提名,2002年荣获解放军文艺新作品一等奖;作品多次在全国各大刊物发表。1997年由中国文联、中国美协评为97中国画坛百杰之一。出版画册《百杰画家·宫丽》《宫丽国画作品集》《宫丽水墨作品集》等多部。
不知从何时开始,从工笔画到写意画,我都选择了以都市女性作为自己的绘画题材。这些年,我创作了一些作品,从《平安夜》开始,《暗香》《玉颜》系列到《清茶》《静日》《明空》系列,一画就是许多年。但我一如继往,不厌其烦。
都市生活与我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关系,我从来没有认真想过,现在想想,自己真的不喜欢都市——嘈杂、繁乱、拥堵;汽车尾气、水泥森林、灰的天空——构成了都市常见景象;人站在路口街边,就会头晕脑胀。更何况都市生活的快节奏让人应接不暇,忙碌再忙碌,仿佛就是都市的代言词。很多人在喊累,却没有人愿意停下来,生怕踩不上时代的节拍。即便是内心有所抗拒,也会一边享受都市给自身带来的便利,一边发出无奈的叹息。
像我这样内心向往宁静的人,也无法躲避一些事情——赶上通讯如此给力的时代,让人无处可逃:必须参加的会议,不得不去;不愿参加的应酬,出于某种原因也要硬着头皮去。住在都市里,还时不时地被房屋中介、银行、保健按摩、卖发票的等等骚扰;隔三差五,“法院有你一张传票”、“你中大奖了”、“妈,儿子没钱了”等骗子行径也让人难辨真伪。有时我真的想把自己藏起来,藏在犄角旮旯,做一个隐身者,做一个纯粹的画者,学一学古人的情志,但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好在还有内心的一片静土,我还可以躲在画面的背后,喘上几口“仙”气。于是我画面上的都市女性,永远都是一副事不关己的姿态。她们有自由的天性、无忧的物质做基础。于是乎,她们自恋、扮美、作妖,努力精心地打造自身,并无畏“女为悦已者容”的世俗眼光。她们对美的追求有一种宗教般的情怀,对美好的事物有份天然的珍惜。揽镜自鉴,经过一番虔诚的期待,佛说:“让莲花开在你的脸上。”于是《暗香》《玉颜》系列由此而来。
我曾经说过:“在日益忙碌、人人喊累的今天,我更加憧憬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煮茶、品茗、听乐,这是何等的闲情逸致。看似悠闲散漫的生活状态似乎与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不符,实则与我们内心深处的某些需求暗合,只要你肯付出就不仅仅是附庸风雅。”所以我喜欢把画面画得很丰满,这让人感觉内心充实而有着落。我喜欢“帘卷西风”、“试问卷帘人”这样的词句,好像只有躲在帘子后面,才是最能抒发思古之幽情。于是我把细密的竹帘高高垂下,配上古琴和柔软的植物,人在草木之间,构成了茶的意象。当然,重要的是茶,还有喝茶的人。人是无法离开自然的。将一杯清茶从古代品到今天,是古人的幽思,更是今人的情怀。对自然的眷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在这品茗烹茶的过程中得以实现。
这些都市女性坐在茶室一隅,将时光遗忘在脑后,似有似无的天籁之音萦绕于耳际,似有似无的茶香缠绵于齿畔舌尖……哪管她是啜饮着音符,还是指间流动着清泉。无所谓感觉是对是错;无所谓心境,亦真亦幻;无所谓的她,最是难得一杯清茶消磨万般清闲。
一杯清茶在手,喝得神清气爽,静静的日子,从她们身边悄悄地流走。她们安于这份寂寞,享受这份孤独。偶尔抬起头遇上碧蓝的天空,那真是一种幸福。这是照耀过古人的天空,也是她们生活的当下。闭上眼睛,仿佛一抬腿就能飞上云端。闭上眼睛不为别的,只为与明空相对。这是一份禅定,一份自持与修为。
我的《清茶》《静日》《明空》系列的作品中女性就是以这种姿态或方式“霸占”着画面。她们悠闲、自在,追求自我的内心体验;安静、闲适,享受现代的美好生活。
人可以不完美,却不能不追求美。我一如即往地对美好事物唱赞歌,不惧怕别人说我的作品韵致清淡欠深刻;相反,这正是我的特色。也有朋友讲过我的作品“倍儿小资”。如以前,曾接受过无产阶级思想教育这么多年的我一定会有些紧张,但我现在却把这当成一句夸奖的话。
我画中那些看似不食人间烟火的都市女性,在非常时期、在灾难面前,同样会幻化成天使,特别是作品《平安夜》中的女性,表现的是“非典”时期的白衣天使给人们带来的希望之光。她们赤着足,裸露着手臂和面庞,以哑语式的述说表达着自己心中的愿望。她们表情平静、安详、柔和甚至面带微笑,以这种方式对抗死神,守护生命。她们的身影好像暗夜里的雪花,悄无声息,却异常的轻盈和灵动。她们穿梭于生死与存亡之间,像空气一样清新,像净水一样透明。并不是她们选择了灾难,而是灾难选择了她们。这种“被迫”的人性美,同样散发着异样的光辉。
我向往悠闲的都市生活,这是我主动的选择。我所描绘的都市女性往往都是气定神闲的,作品中的她们一半来自都市生活的启示,一半来自我充满臆想的内心。因为我坚信,悠闲是一种生活状态,是一种寻找自我的方式;悠闲更是内心的一种发现,是生活的一种乐趣,是生命的一种节奏。
然而,我与都市是这样一种关系——若即若离。我选择我所需要的养分、素材,为我所用;屏蔽那些对我来说负面的东西,对那些我不喜欢的事情,视若无物。我深信一座正在崛起于世界之林的现代化大都市,在其耸立的过程中,一定会带起满身的尘埃。当尘埃落定,我相信,都市依然美好。到那时,我希望自己能与都市的关系更密切一些,描绘的题材更宽泛一些,而不仅仅以都市女性形象示人。我愿意期待这一天的来临,能够描绘这样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