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英语教学多媒体运用“降温”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lan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起着辅助推动作用,对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发挥着资源活化作用。但过度使用多媒体则给当前英语课堂教学带来一定的弊端,使得学生在多元化认知感悟过程中缺少一定的自我深思熟虑的时间和空间。合理有效运用多媒体,发挥其服务功效是提高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必然需要,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基本保障。
  关键词: 英语教学 多媒体 弊端
  现代化教学设备,特别是多媒体,都是对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能在节省教学时间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多种学习感官思维。不过,过度使用多媒体,一方面,往往有“哗众取宠”之嫌,不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缺少一定的生气活力。另一方面,对学生语言学习认知思维的形成及语言表达交流等产生一定的误导,容易产生一定的负面迁移影响。给火热的多媒体运用降降温,是教师值得深思探索的。
  1.过于延伸背景内容,造成“费时”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一定的背景知识延伸,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和激活学习认知思维。课程知识内容的延伸对于学生更好地熟悉学习内容和把握学习知识要点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借助多媒体延伸背景内容,起到刺激学生语言学习感官的作用。
  笔者在参加的调研观摩教学中发现,一些教师为了体现自身的基本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画面及相关的影视片段。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体味课程学习内容,往往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关的资料,约用了课堂教学时间的5分钟以上,课堂成了一个背景知识“大杂烩”。这样的方法运用,除了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外,更重要的是耽误课程教学时间,挤占其他学习时间。这样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甚至会适得其反。
  过于延伸背景内容,容易让学生对整体学习认知产生茫然,致使学生忽视课程教学重点和难点。如在“Public signs”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公共场所的标志,列出“Warning slippery surface(当心滑倒)”、“No Kindling(禁止带火种)”、“No fishing(禁止钓鱼)”等20多个标志,并且要求学生猜测“What’s the meaning of the public sign”。表面看,这样的导入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在介绍过程中,往往需要近8分钟才能完成这样的导学任务。这样的过于延伸,不仅费时,更与课程学习内容中提及的“No smoking”等八个公共场所标志不相干,不是画龙点睛,实际是画蛇添足。
  2.过度包装学习内容,不利“识记”
  多媒体给学生的冲击源于立体式的全方位感官刺激。利用多媒体的音视设备活化学习内容,能够使得学生更好地强化理解,便于记忆。如果在违背学习内容要求的基础上过度包装学习内容,则是哗众取宠,反而会使学生失去理解记忆的时机。
  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内容的丰富和教法的新颖,对教学内容进行华丽包装和设计,让学生在看似精彩的画面和愉悦的音响中更为积极地理解记忆。其实,这样的包装,一方面,容易造成内容与形式之间的有效连接,冲淡学生的质疑思考思维,让学生在不断切换的画面中被动接受和学习。另一方面,容易造成课堂教学情境过于活跃的问题,让学生的学习理解思维杂乱无章,教师不好指导和控制。过于华丽的“耳机”包装,容易给学生造成认知误区,不能使他们接受和理解运用,不利于长久的理解记忆。
  华丽的包装,会使教学内容因此变得浅显,让学生不能真正潜心思考质疑。例如,在“On the farm”的教学中,个别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The beautiful farm”的形象,以及农场种的奶牛、母鸡、小狗等动物,并配以一定的音效,让学生觉得:“These animal are very lovely.”同时,截取一段西方农场生活的片段资料,让学生思考:What do you find from the video这样的问题,学生个个踊跃发言,甚至有些学生表达出“自己要买土地做老板”的感想。其实,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帮助学生认识一些动植物及掌握简单的语句对话方法。离开这样的重点,延伸开发这些资源,不仅背离课程教学的重点,还使得学生不能专注于理解记忆和实践表达运用,忽视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少些华丽包装,紧紧围绕课程教学要点来有的放矢地教学,更能使得学生接受。
  3.过多操作媒体设备,淡化“沟通”
  笔者在参加的一些观摩教学中发现一个现象,这些英语教学都使用多媒体,以致教学评分表上不得不加入“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学”评分条件,有些教师甚至连一些基本的板书也舍弃掉,出现了课堂教学全部为多媒体所代替的现象。
  过于依赖多媒体设备,容易使得教师对课程学习内容缺少一定的把握,不利于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需求。一方面,教师因操控多媒体,很少有机会走到学生之中了解学生学习掌握情况。另一方面,使得教师的主导作用发生变化,教师成了机器的操作员和画面的讲解员,缺少与学生的有效互动。一旦过于使用多媒体设备教学,就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视觉审美疲劳,不利于他们表达交流。
  综上所述,多媒体运用于英语教学应突出“适量”、“有度”,突出课堂教学有机融合和课程教学要点,优化教学结构安排,提高课堂教学综合运用效益。多媒体运用应该由重形式转化为突出实质内容,为学生营造轻松自由的语言学习环境氛围,激活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潜能,满足学习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7,第2版.
  [2]陈楼.谈英语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7).
  [3]戴永斌.合理运用,如虎添翼——多媒体手段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点滴谈[J].小学教学参考,2011(26).
  [4]陈小艳.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魅力[J].今日科苑,2008(20).
其他文献
目前对于一些传染性疾病,灭活苗和活苗已被广泛应用,然而由于疫苗的灭活制备过程,使其抗原的物理及化学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影响了疫苗对机体的免疫保护能力。随后,人们生产出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传染性变态反应疾病,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免疫接种和准确诊断是有效防控该病的两大重要手段。目前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方法
摘 要: 面对初中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疑有绝对的促进意义。本文依据教育水平、学生情况等的不同,因地制宜地为老师寻求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方式方法,以期为初中英语教学作出贡献。  关键词: 初中英语 主观能动性 教学问题  学生是学习的主导,学生才是课堂主角,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课堂效率。英语作为一门外语,本身学起来就有一定的困难,
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牢固地掌握职业英语知识,培养其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而且要重视英语的运用,以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为目标,注重培养学习能力与学习品质,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与生活中自觉地学习英语,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要求。这对于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中职学生而言,既明确学习目标,又提出严峻挑战。如何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突破其英语学习的困境,
摘 要: 如何发掘学生学习英语的潜能,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首先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认识到主动学习取得的效果才是最好的,其次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很重要,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开发学生的潜能,不仅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英语学习 发掘潜能  每个学生无论是学习哪门课程都存在自身的潜能,教师要通过课堂短短的几十分钟,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书本
摘 要: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它既有严谨的科学性,又有浪漫的艺术性。初中课堂的英语教学完全可以进行教学艺术的有益探索。探索的根本着力点在于如何使艺术走下神坛,走进课堂;如何使这种艺术美为学生所接受,进而使学生更加踊跃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本文旨在分析初中英语教学如何更具艺术美,更具艺术传达力。  关键词: 初中课堂 英语教学 教学艺术  不仅英语语言本身具有艺术性,英语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教学与普
传统的课堂管理中,往往是采用教师为导向的纪律约束模式。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必须积极尝试有利于创建积极课堂的学生自我约束的课堂管理模式。  一、学生自我约束的可行性  研究表明,学生能够对其行为进行自律,前提是:  1.教师努力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课堂;  2.教师和学校反思已有的比较传统的纪律管理思想,给予学生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机会;  3.教师和学校以身作则,并花时间教导学生如何管理自己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