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探讨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jj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研究性学习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越发显著,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科学结合,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亦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研究性学习由于符合高中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越来越受到各位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一、研究性学习的涵义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以社会生活身边实际为基本的学习载体,学习科学研究性方法、获得的丰富体验和知识的新型教学形式课程。
  “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培养学习态度和研究意识的一种学习方法。
  二、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策略
  1.树立研究性学习意识
  长期以来,语文研究性学习在许多学校并不能有效开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缺乏研究性学习意识。传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都是着眼于教材,以教师灌输模式为主,没有自我意识活动空间,学生大部分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过分地依赖于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以往的学习弊端,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对教材大胆质疑,敢于对教材本身提出疑问,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课文。语文教师除了教课传授知识外,更要注意在课堂中开发学生独特的个性,培养其学习能力。
  2.以教材为本,制定可行性研究内容
  开展研究性学习要以教材为本,这也是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根本方法。高中语文老师要根据学生特性,利用研究性学习的优势,为学生制定可行的研究内容,让研究性学习真正落到实处,而不是浮于表面的热闹模式。研究的主题不仅要有内容,而且要有意义,有研究的价值,还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有能力开展研究才行,并且要容易获取研究资料。在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教师要明确自己的地位,不能越俎代庖,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不要过多代替学生的自我学习,主要起到指导作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科学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索。
  3.探究小组的管理社团化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与传统的语文教学相比突显出课程的动态特征,我们必须重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科学管理,才能确保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探究的有效性。通过多年的尝试,文学社是开展语文课外活动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师可以将语文研究性学习与校园社团活动有机结合,通过开展校园读书节、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开展探究活动,将研究性学习小组组合成社团,通过各种社团活动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这种社团化管理方式,能够增加学生的归属感,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提高探究活动的效果。
  4.完美过程性评价与多元评价
  研究性学习不在于结论,更注重研究过程的体验。在对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进行教学评价时,我们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表现给予科学合理的评价,更要有利于激励学生更多地参与研究性学习。评价的方式有很多,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探索过程中的态度及表现、研究的方法策略、研究的成果,对学生进行合理公正客观的评价,我们还可以改变评价主体,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家长评价等多元化评价体系。
  三、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注意事项
  虽然研究性学习在我国已实施了一段时间,但是由于各种因素,还客观存在许多问题。如,不少教师语文教学观念陈旧,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不足,认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不利于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所以在教学中就排斥研究性学习。针对这种情况,学校要及时发现问题,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培养,加强理论学习,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更新教学理念。同时注重让教师参入研究性学习的高效课堂体验中去,通过亲身观摩体验,以及教师同行之间的互相交流,从而更加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中,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效果。
  还有的语文教师缺乏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创新尝试,导致课堂教学时间浪费,削弱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积极性,影响了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性。面对这些问题,教师首先需要抓住学习的目的要求,踏踏实实的研究好教材,在此基础上,教学也将更游刃有余,从而尝试新的创新模式,逐渐改进总结经验。其次,要注意把握学生特点,多和学生沟通,注意研究性学习的课堂反馈,认真聆听反思学生意见,真正以学生为主体,进而推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其他文献
用一个耦合的全球格点大气环流模式-植被模式模拟中全新世的气候变化,模拟试验中考虑了地球轨道参数的变化,而其他强迫条件均取成现今值.结果表明,耦合的模式能够模拟出较今
在当下的高中教育教学中,分课教学带来的影响就是学生学科知识碎片化的现象很严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出学科渗透、文理互融的思想,以至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可行的新路,将是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的责任所在。如果我们在挖掘语文学科深度的同时,试着拓宽一下语文学科的广度,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多学科的融合,这必将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一、注重理性思维训练——语文与数理化等学科的思维融合  思维
笔者执教了朱自清的《绿》,感慨良多。现围绕倾听与表达从课前准备与上课两方面,谈一点个人感受。倾听教材,对话文本课前我特地将《绿》打印出来发给每一个学生,要求学生利用
利用'我国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试验'2000年8-9月在甘肃敦煌地区戈壁滩上取得的野外观测资料,分析了临近绿洲的戈壁土壤湿度和温度特征以及相对应的大气湿度特征,
There has been much 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tropical cyclones and tropical meteorology in China in the past few years. A new atmospheric field experiment of tr
诗歌创作,是在诗人主观情志的关照下依靠联想和想象完成的。所以,鉴赏者要学会跟随诗人的想象去揣摩诗人的写作内容、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写作目的,这样,考试作答才会有话可说。  那么如何快速赏析和解答高考诗歌鉴赏题?简而言之,赏析解答诗歌要学会感悟、陈述“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的两种赏析方式和“三步”答题法。  一、要能赏析“见山是山”的内容  “见山是山”,本出自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的参禅境界之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内旅游需求的不断增长,城市经济日益开放和发达,经济的发展推动着城市旅游的发展和城市环境的改善。国内休假制度的完善使得人们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居民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的发展,我国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近些年来培养出来的学生逐渐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我国的有关的教育部门为了在这个问题上改变这种出现的现状,他们提出汉语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