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修改作文要学会放手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dobi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修改在一个人写作的过程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小学生作文修改能力仍很欠缺。本文针对现状结合自己的实践及思考,从几个方面来谈教师如何放手培养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自主修改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視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概括地说,写作能力就是认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那么修改作文能力就是修正认识和修改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师生长期艰苦努力形成的。
  一、小学生作文修改现状
  尽管课标要求老师培养学生这一能力,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习作修改能力仍十分薄弱。实际情况表现如下:首先缺乏兴趣。学生认为写完作文后任务就完成了。其次不会修改,学生缺乏方法,不知道怎么去改。第三是老师不够重视。作文课的时间有限,许多老师为了节省时间,就代替学生完成修改习作这一环节。最后是缺乏修改作文的习惯。许多学生并未把修改作文坚持下去,变成习惯性行为。
  二、培养小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有效途径
  根据以上现状,结合笔者的实践与思考,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一)激发修改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激发学生修改的兴趣是当务之急。
  (1)讲述名人修改文章的故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讲述文人名家修改文章的故事来促进学生对修改的兴趣。如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作者在原稿上曾经换过很多字,最后才选定“绿”等。
  (2)感受修改成功的喜悦。告诉学生大的道理也许并不能使学生完全信服,真正使学生能够信服,必须是让他感受到修改后文章的不同。比如展示法,把学生原文和修改后的优秀作文展示出来,这既是对修改后有明显进步的同学进行表扬,又能让学生深深感受到修改的奇妙,用他们身边的例子来激发学生“他能做到,我也能做到”的好胜心。
  (二)传授修改方法
  我们在修改文章时可以采用朗读的方法,在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初步朗读,发现问题。一篇文章好比一棵大树,在初步读的时候主要是看文章的树干,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内容有没有问题。
  (2)反复朗读,精批细改。这一步主要是对文章的枝叶进行修改,将一篇文章修改得更加通顺。这里的读要更加精细,要逐句读,逐词读。
  (3)再次朗读,修改润色。在这里可以先看文章的开头是否能吸引人;再看文章的过渡是否自然、一气呵成;然后看文章的细节,比如标点等是否正确、有没有错别字等;最后再看文章的文题是否能够打动人心。
  (三)搭建修改平台
  不管我们的激趣多么的成功,方法多么巧妙,不给学生实际的操作平台仍然不能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可以用以下几种不同的形式来组织修改。
  (1)示范修改。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离不开老师的指导,通过老师的示范,让学生从中学习方法。老师可以在每次学生习作完成后,选择一两篇比较典型的习作或者片断放到投影仪上当堂朗读,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结合学生的意见将文章用不同颜色的笔修改,并简单说明修改的理由和方法。通过示范修改让学生学习统一的修改符号。
  (2)集体评改。示范修改以老师为主,集体评改则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修改。在这种方法的指导下,学生的自主权更多了。作文评改课多采用这样的方法,老师备课要做好两方面的准备:一是为学生提供典型的材料,二是围绕训练重点设计好训练程序。具体方法是,首先老师找到一篇典型的“病文”,让学生讨论需要修改的地方以及准备修改的方案,老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辨析,讲讲这样修改的理由。接着老师可以简单点评,让学生明确这篇习作修改的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文章和例文进行比较后就会明白自己的作文好在哪、坏在哪,再修改自己的作文时就不会觉得难以入手了。
  (3)独立自改。独立自改是很重要的一种培养学生修改能力的训练方式,学生只有独立修改自己的作文,才能真正学会修改作文并提高写作能力。在修改习作前老师可以给学生一点简单的提示让学生明确评改的重点。这种方法有助于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
  (4)生生互改。学生具备一定的修改能力之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互间的修改,一般同等水平之间修改比老师直接修改更能提高写作能力。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学生互改。一种是学生自由结成对子修改作文,这样学生之间隐藏了一种相互的信任,为他人修改习作也会更加认真。一种是小组讨论轮流修改作文,可以有一个负责的组长,这种形式有助于小组间的合作,也发挥了群体的智慧。
  (四)形成修改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自己修改不限于课内作文,要养成习惯,无论写什么都要修改,把修改作文看作一种思维过程,养成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益的。在提高学生修改能力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不仅仅是课内作文要修改,课外学生写的日记、随笔也要修改。对坚持修改作文的同学提出表扬,促进其他同学向他学习,养成全班同学完成作文必定修改的良好风气。这里也可以有一些小的方法,例如在学生修改的作文后写下一点评语,通过类似于“老师特别喜欢你修改过的这篇作文,继续保持这样的好习惯!”这样的评语来增加学生的兴趣从而促使其保持这个习惯。
  三、初见成效
  由于我重视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培养,学生不但养成了自己修改的好习惯,还在小组内互相修改。特别是每次到习作讲评时,学生们都等着听别人的佳作或盼着展示自己的杰作。一学期之后,学生的习作兴趣明显变得浓厚了,习作能力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自主修改习作是一条好行的习作教学之路,我将继续探索下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张洪玲,陈晓波.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语文[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包雯,1980年生,女,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习作教学。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不A不B”构式是汉语的常见构式,能产性强,使用频率高。本文就汉语“不A不B”构式中的“不作不死”从语法、语义、语用层面进行分析。从语法角度看,“不作不死”的“作”和“死”能够成词,具有相关性;从语义角度看,“不作不死”属于“不A不B”语义关系中的充分条件关系;从语用关系看,“不作不死”倾向于贬义色彩。它以话者的立场来表达某种主观认识,具有主观性。  【关键词】不作不死; 相关性;语义关系
目的 探讨治疗声带病变更有效、简单、安全的麻醉方法.方法 对1200例声带病变患者采用无插管全麻支撑喉镜下喉内窥镜手术治疗,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用药后及术中患者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高钠血症病因和发病机制及对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后发生高钠血症43例患者救治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高钠血症患者死亡31例,死
【摘 要】一堂完美的语文课,能让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提升的同时,身心也得到欢愉。体态语言是语文老师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是联系师生双方教与学活动的重要纽带,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上语文课,从中感受美学的真谛,是提高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必要手段。本文从教师体态语言中的眼神、表情、手势运用来探讨教师的体态语言艺术。  【关键词】小学语文;体态语言;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体
【摘要】原汁原味的经典名著纳入教材时,改编者适当修改无可厚非,但是削足适履,却不是教育的初衷。现今教材中名著选文的状况值得我们关注,我们更应适当把握修改名著尺度。  【关键词】名著;经典;改动;失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纵观现如今的小学语文教材,我们可以发现编写者在对教材编写的过程中会对选文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修改,经典名作亦是如此。  一、修改经典,忽视原著  教材编写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