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语文能力训练中,特别是在小学低段,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因此,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显得十分重要。《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低段的小学生认识汉字1800个,其中1200个左右会写。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在生活中对口语的积累,已经掌握了不少汉字的音、义,因此,在教学中识记生字的字形也就成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对于低年级学生观察事物不细致,对结构复杂的字形不容易记住,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特别注重实践和思考,并创造性地开展了识字教学。
一、积极营造氛围,提升学生参与热情
参与是学生智力与能力发展的关键。教师必须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活学生的热情,促使其主动参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营造和谐的氛围,首先教师必须具有独特的学生观,相信学生是具有巨大潜能的生命体,不要越俎代庖,细嚼慢咽,将本来可以富有情趣的识字教学,变得机械枯燥,索然无味;其次,要营造和谐的氛围,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识字教学中,我们设计了这样的开放性环节:让学生说出自己从哪儿已经学会了什么字;用什么办法记住哪个字,学生自选生字汇报,学习的自主权大了,利于学生自我表现,让每个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成功;最后,要营造和谐的氛围,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幽默,富有趣,富于激励,教学中,我们允许学生识记字形方法的多样性,不轻易否定学生,学生在教师宽容的评价中,变得有信心、有创见。
二、加强引导,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随着学生经验的积累,我们也就逐步简化识记生字的过程,增加学生独立识字的机会,发挥其主体性,引导他们自己想办法,发现行之有效的识记方法,独立掌握生字,并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形成识字能力。汉字的字形虽然繁简难易不同,但是识记字形还是有一定的规律、方法。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识字经验,我们也就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字形。学生看到生字,就会调用已有的信息,将生字与熟字联系起来,进行比较记忆了。于是学生惊喜地发现:原来语文中的记字形,可以利用熟字加加减减。此时,我们引导学生总结出自己发现的识字方法,学生也就非常自然地说出识字方法”“减法”“换法”。至于有的独体字,则引导学生说出“笔顺法”,稍难的字则是几种方法的“合法”,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发现的识记字形的方法,对照生字,进行检验,学生运用自己发现的识记方法,记起生字来,简单有效,学习生字也可以变得轻松自如,学生情绪高涨。
这样,学生在识记字形的实践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总结出了记忆字形的方法,经历了艰辛的脑力创新过程,品尝到了成功的快乐,也就自然面然地成为识字的主人。他们会在以后的实践中,不依赖于任何帮助,自己选择合适的方法,主动运用,持之以恒,不断训练,逐步形成能力。
三、打破墨守成规,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快乐
实践中积累的识字经验,成为学生识字的基础。汉字造字的规律性,为放手让学生尝试识生率提供了可行性。教学中,我常常启发学生:“假如让你造这个字,你会怎么造呢?”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动脑,不仅掌握了生字,更重要的是在主动参与、体验识字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我们还利用归类识字中认识同族字的特点,尝试着打破常规,让学生根据词语,运用规律,自己研究归纳出生字如教第三册的“识字8”时,我们首先教给学生基本字“包”,让学生掌握音、形、义,再让学生找出带有“包”的熟字“跑”,作为例字引导学生发现:“跑”是用两部分合起来表示的,“足”与字的意思有关,“包”与读音差不多,接着出示新词:花( )、水( )、火( )、吃( ),学生借助声旁“包”宇,利用形旁表义的特点自己试着创造出这几个生字。然后,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所创造的字,并说出理由,又在班上交流。这样的设计,打破了归类识字课的一般做法,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的规律,运用规律识字,把学生当作探求知识的主人,这样的教学活动,其意义已超过了识字教学本身,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四、指导编谜识字,学生识记字形轻松自如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对谜语有着浓厚的兴趣,为了能让识字教学变得活泼有趣,我们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将谜语与学生的识记生字联系起来。除了编谜让学生猜字外,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抓住某些汉字的字形特点,进行联想,学着编谜语。譬如教学“闪”字时,先引导学生把字拆分成“人”“门”,在老师的动作暗示下,学生心领神会,编出了谜语“人很快进了门”,学生不仅记住了字形,还懂了字义呢。又如”兽”字是小学阶段学生容易写错的一个字。教学中,先让学生把字分解成四部分,再引导学生联想到野兽的特点,学生编成了谜语“头上两只角,整日田里跑,张着一大口,凶猛又可怕”,学生学着编语,一定会认真分析字形,抓住特點。这样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在轻松的气氛中,难点已化解,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创境激趣,引导学生巧记字形
在《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认识的一些生字中,有些生字字形复杂,或某些部件与熟字相近,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容易张冠李戴。教学中,我们找出各部件的联系,或抓住容易错的地方,引导学生创设特定的语境,进行联想,让他们在形象风趣的语言中,巧妙地记住字形,强化了识字效果。如“柳”字,一直到高年级都有学生把右边的“撇”忘掉,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抓这一重要笔画,引导学生想象着微风吹来了,柳枝是什么样子呢?有的柳枝细些,微风中轻轻地飘了起来;有的柳枝粗些,微风中还是那样直直的,形象的语言,使学生再也不会将那“微风中飘起的柳枝”给忘了。
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特别是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灵活地融合我在识字教学中的策略和方法,那样的话,学生就能主动参与,成为识字的主人,并且提高了识字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一、积极营造氛围,提升学生参与热情
参与是学生智力与能力发展的关键。教师必须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活学生的热情,促使其主动参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营造和谐的氛围,首先教师必须具有独特的学生观,相信学生是具有巨大潜能的生命体,不要越俎代庖,细嚼慢咽,将本来可以富有情趣的识字教学,变得机械枯燥,索然无味;其次,要营造和谐的氛围,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识字教学中,我们设计了这样的开放性环节:让学生说出自己从哪儿已经学会了什么字;用什么办法记住哪个字,学生自选生字汇报,学习的自主权大了,利于学生自我表现,让每个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成功;最后,要营造和谐的氛围,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幽默,富有趣,富于激励,教学中,我们允许学生识记字形方法的多样性,不轻易否定学生,学生在教师宽容的评价中,变得有信心、有创见。
二、加强引导,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随着学生经验的积累,我们也就逐步简化识记生字的过程,增加学生独立识字的机会,发挥其主体性,引导他们自己想办法,发现行之有效的识记方法,独立掌握生字,并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形成识字能力。汉字的字形虽然繁简难易不同,但是识记字形还是有一定的规律、方法。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识字经验,我们也就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字形。学生看到生字,就会调用已有的信息,将生字与熟字联系起来,进行比较记忆了。于是学生惊喜地发现:原来语文中的记字形,可以利用熟字加加减减。此时,我们引导学生总结出自己发现的识字方法,学生也就非常自然地说出识字方法”“减法”“换法”。至于有的独体字,则引导学生说出“笔顺法”,稍难的字则是几种方法的“合法”,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发现的识记字形的方法,对照生字,进行检验,学生运用自己发现的识记方法,记起生字来,简单有效,学习生字也可以变得轻松自如,学生情绪高涨。
这样,学生在识记字形的实践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总结出了记忆字形的方法,经历了艰辛的脑力创新过程,品尝到了成功的快乐,也就自然面然地成为识字的主人。他们会在以后的实践中,不依赖于任何帮助,自己选择合适的方法,主动运用,持之以恒,不断训练,逐步形成能力。
三、打破墨守成规,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快乐
实践中积累的识字经验,成为学生识字的基础。汉字造字的规律性,为放手让学生尝试识生率提供了可行性。教学中,我常常启发学生:“假如让你造这个字,你会怎么造呢?”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动脑,不仅掌握了生字,更重要的是在主动参与、体验识字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我们还利用归类识字中认识同族字的特点,尝试着打破常规,让学生根据词语,运用规律,自己研究归纳出生字如教第三册的“识字8”时,我们首先教给学生基本字“包”,让学生掌握音、形、义,再让学生找出带有“包”的熟字“跑”,作为例字引导学生发现:“跑”是用两部分合起来表示的,“足”与字的意思有关,“包”与读音差不多,接着出示新词:花( )、水( )、火( )、吃( ),学生借助声旁“包”宇,利用形旁表义的特点自己试着创造出这几个生字。然后,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所创造的字,并说出理由,又在班上交流。这样的设计,打破了归类识字课的一般做法,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的规律,运用规律识字,把学生当作探求知识的主人,这样的教学活动,其意义已超过了识字教学本身,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四、指导编谜识字,学生识记字形轻松自如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对谜语有着浓厚的兴趣,为了能让识字教学变得活泼有趣,我们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将谜语与学生的识记生字联系起来。除了编谜让学生猜字外,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抓住某些汉字的字形特点,进行联想,学着编谜语。譬如教学“闪”字时,先引导学生把字拆分成“人”“门”,在老师的动作暗示下,学生心领神会,编出了谜语“人很快进了门”,学生不仅记住了字形,还懂了字义呢。又如”兽”字是小学阶段学生容易写错的一个字。教学中,先让学生把字分解成四部分,再引导学生联想到野兽的特点,学生编成了谜语“头上两只角,整日田里跑,张着一大口,凶猛又可怕”,学生学着编语,一定会认真分析字形,抓住特點。这样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在轻松的气氛中,难点已化解,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创境激趣,引导学生巧记字形
在《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认识的一些生字中,有些生字字形复杂,或某些部件与熟字相近,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容易张冠李戴。教学中,我们找出各部件的联系,或抓住容易错的地方,引导学生创设特定的语境,进行联想,让他们在形象风趣的语言中,巧妙地记住字形,强化了识字效果。如“柳”字,一直到高年级都有学生把右边的“撇”忘掉,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抓这一重要笔画,引导学生想象着微风吹来了,柳枝是什么样子呢?有的柳枝细些,微风中轻轻地飘了起来;有的柳枝粗些,微风中还是那样直直的,形象的语言,使学生再也不会将那“微风中飘起的柳枝”给忘了。
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特别是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灵活地融合我在识字教学中的策略和方法,那样的话,学生就能主动参与,成为识字的主人,并且提高了识字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