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岁月如沙,将我们脑海中的记忆层层覆盖;时间似浪,又将沙层层卷起,露出了沙下的珍贝。
一路高歌,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改30年。30年间我国的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也从30年前的一名不谙世事的小学生,变成了一位孩子的母亲,亲身经历了这30年来中国教育的可喜变化。30年前,我在哈尔滨市的一所小学读书,当时的学校没有楼房,都是一幢幢平房,冬天教室还须要生炉子,每天早上值日生都须要从家带些柈子点炉子,让教室在上课前暖和起来。那个年代每家都有两三个甚至更多的孩子,由于学生太多,学校的师资又很缺乏,所以学生只上半天课就放学,全校学生轮流上课。那时我们只开数学、语文、音乐、体育和美术5门课程,而且只有数学和语文有教材,其他课程没有书。音乐课只是跟着老师学唱几首儿童歌曲,也都是《红星闪闪》《学习雷锋好榜样》《我爱北京天安门》之类的革命歌曲,条件好一点的学校还能有台风琴;美术课无外乎学点简笔画,涂点颜色什么的,画画的材料就是一支铅笔和几支蜡笔;体育课更惨,一般都是跑跑步、跳跳远、掷铅球、投铁饼之类的,遇到刮风下雨天就只能在教室里自由活动了。30年前,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一本教课书就是教师全部的教学工具了。
与现在的孩子琴棋书画样样都学相比,那时的家长和老师都不懂什么叫“素质教育”,只知道让孩子吃饱穿暖,让学生把课本学好就行;学生除了完成老师留的作业以外,几乎没有课外的习题或补习班,课外阅读的书籍也是少之又少,顶多是看几本那个年代特有的“小人书”或者听一下收音机里的小说联播度过闲暇的时间。如今的孩子,除了学校的课程外,或多或少都学了点特长,就拿我自己的孩子来说,幼儿园时学过画画、跳舞,上了小学又学了书法、小提琴和游泳;他们有数不清的故事书,有看不够的动画片,有令他们着迷的网络游戏,这一切无形当中使孩子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强健了体魄,提高了素养,为素质教育打下了基础。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事业的变化无处不在。如今,全国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再穷的孩子也能上得起学了。许多学校的教室由破旧的平房、危房变成了拥有现代化设备的教学楼,学校教学设备设施齐全、办学规模日臻完善,学校面貌日新月异,教育质量越来越好。一些学校不仅拥有微机室、语音室、图书馆,还建起了艺体楼;学生们的体育课、音乐课、美术课也已日趋多样化,各种各样的特色活动更是为他们提供了培养兴趣爱好的机会。今天,教育可以用更多鲜活的方式呈现出来。教学工具的现代化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油墨、蜡纸、钢板已悄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学校告别了粉笔与黑板占满全部学习方式的时代,先是有了放映机、幻灯机,后来又有了摄像机、投影仪,再后来又有了电脑、多媒体。如今的教师惊喜地发现,从前须要托人四处寻求的教辅书,现在网络上应有尽有;以前讲课时重点内容全部写到黑板上,如今可以在电脑上制作出形象生动的课件供上课时使用,学生们有了更多的参与性、互动性,老师们授课内容更讲究生动、有趣。课堂展示丰富了,不仅有文字,还有图片、音频、视频;教学平台拓展了,不仅有课堂讲授,还可以利用网络实现课外辅导……良好的校风、浓厚的学风,一流的教学设施,雄厚的师资力量,先进的教学理念,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构成了当今的教育,我们欣喜地看到教育明媚的春天已来临。
30年沧海一粟,渐行渐远。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事业的深刻变化是社会进步的一个缩影,它印证了我们伟大祖国这些年来取得的跨越式的发展。我们无法忘记那些在困境中坚守教育理念的身影,无法忘记那些在教育改革路上的先行者,是他们用单薄的臂膀挺起了中国教育发展的脊梁!凝望着那些渴望知识的眼睛,我们由衷地为那些高瞻远瞩的教育决策者鼓掌,为那些执著坚守教育战胜线的教师喝彩。30载教育沧桑巨变,荣誉不断,任重而道远。回首过去,我们倍加珍惜,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随着改革的深入,坚信我国的教育事业必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编辑/刘文捷
一路高歌,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改30年。30年间我国的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也从30年前的一名不谙世事的小学生,变成了一位孩子的母亲,亲身经历了这30年来中国教育的可喜变化。30年前,我在哈尔滨市的一所小学读书,当时的学校没有楼房,都是一幢幢平房,冬天教室还须要生炉子,每天早上值日生都须要从家带些柈子点炉子,让教室在上课前暖和起来。那个年代每家都有两三个甚至更多的孩子,由于学生太多,学校的师资又很缺乏,所以学生只上半天课就放学,全校学生轮流上课。那时我们只开数学、语文、音乐、体育和美术5门课程,而且只有数学和语文有教材,其他课程没有书。音乐课只是跟着老师学唱几首儿童歌曲,也都是《红星闪闪》《学习雷锋好榜样》《我爱北京天安门》之类的革命歌曲,条件好一点的学校还能有台风琴;美术课无外乎学点简笔画,涂点颜色什么的,画画的材料就是一支铅笔和几支蜡笔;体育课更惨,一般都是跑跑步、跳跳远、掷铅球、投铁饼之类的,遇到刮风下雨天就只能在教室里自由活动了。30年前,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一本教课书就是教师全部的教学工具了。
与现在的孩子琴棋书画样样都学相比,那时的家长和老师都不懂什么叫“素质教育”,只知道让孩子吃饱穿暖,让学生把课本学好就行;学生除了完成老师留的作业以外,几乎没有课外的习题或补习班,课外阅读的书籍也是少之又少,顶多是看几本那个年代特有的“小人书”或者听一下收音机里的小说联播度过闲暇的时间。如今的孩子,除了学校的课程外,或多或少都学了点特长,就拿我自己的孩子来说,幼儿园时学过画画、跳舞,上了小学又学了书法、小提琴和游泳;他们有数不清的故事书,有看不够的动画片,有令他们着迷的网络游戏,这一切无形当中使孩子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强健了体魄,提高了素养,为素质教育打下了基础。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事业的变化无处不在。如今,全国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再穷的孩子也能上得起学了。许多学校的教室由破旧的平房、危房变成了拥有现代化设备的教学楼,学校教学设备设施齐全、办学规模日臻完善,学校面貌日新月异,教育质量越来越好。一些学校不仅拥有微机室、语音室、图书馆,还建起了艺体楼;学生们的体育课、音乐课、美术课也已日趋多样化,各种各样的特色活动更是为他们提供了培养兴趣爱好的机会。今天,教育可以用更多鲜活的方式呈现出来。教学工具的现代化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油墨、蜡纸、钢板已悄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学校告别了粉笔与黑板占满全部学习方式的时代,先是有了放映机、幻灯机,后来又有了摄像机、投影仪,再后来又有了电脑、多媒体。如今的教师惊喜地发现,从前须要托人四处寻求的教辅书,现在网络上应有尽有;以前讲课时重点内容全部写到黑板上,如今可以在电脑上制作出形象生动的课件供上课时使用,学生们有了更多的参与性、互动性,老师们授课内容更讲究生动、有趣。课堂展示丰富了,不仅有文字,还有图片、音频、视频;教学平台拓展了,不仅有课堂讲授,还可以利用网络实现课外辅导……良好的校风、浓厚的学风,一流的教学设施,雄厚的师资力量,先进的教学理念,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构成了当今的教育,我们欣喜地看到教育明媚的春天已来临。
30年沧海一粟,渐行渐远。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事业的深刻变化是社会进步的一个缩影,它印证了我们伟大祖国这些年来取得的跨越式的发展。我们无法忘记那些在困境中坚守教育理念的身影,无法忘记那些在教育改革路上的先行者,是他们用单薄的臂膀挺起了中国教育发展的脊梁!凝望着那些渴望知识的眼睛,我们由衷地为那些高瞻远瞩的教育决策者鼓掌,为那些执著坚守教育战胜线的教师喝彩。30载教育沧桑巨变,荣誉不断,任重而道远。回首过去,我们倍加珍惜,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随着改革的深入,坚信我国的教育事业必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编辑/刘文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