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分类的信息科技教学研究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i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在落实中小学信息科技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的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以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同时,落实教学目标并实现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基于知识分类理论下,如何以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来达成这一教学目标,亟待解决。本文以知识分类为基础,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知识分类;信息科技教学;研究
  前言: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出发,能够将知识系统分为陈述性、程序性以及策略性三大类,在实际开展信息科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基于知识分类下,如何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来落实相应的教学方法,以在调动学生兴趣与主观积极性的基础上,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并在落实该课程教学目标的同时,实现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已成为该学科教师所面临的一大挑战。尤其是在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教学中,基于学生年龄段的特点,要想确保学生能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实现对应用技能的掌握,就要求教师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进行相应教学方法与策略的落实。
  一、信息科技学科教学现状
  在全面落实新课改要求的过程中,我国教育事业面临着改革与创新的挑战,对于中小学信息科技学科的教学来讲,实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当前落实教改要求的必然选择。然而,从目前中小学信息科技学科教学的现状看,一系列问题凸显:首先,教学理念过于滞后。在实际落实该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整体教学质量与效率明显偏低,究其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理念依旧束缚在传统之中,应试教育理念根深蒂固,而一切与考试无关的学科就成为了教育版图中的“弱势者”。其次,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由于思想上的不重视使得教师常采用“照本宣读”的方式来落实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被长期忽视,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观积极性低、课堂氛围压抑,长此以往学生对该学科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最后,理论与实践相分离,教学手段缺乏创新。信息科技学科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以理论来指导实践操作的落实,进而真正的掌握这门技能,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片面的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与掌握,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在教学手段上缺乏创新,致使课堂氛围过于沉闷,无法实现对学生注意力的吸引与主观积极性的调动。
  二、基于知识分类下实现信息科技教学策略创新的有效途径
  (一)陈述性知识
  这一类知识所指的是该学科中的概念等理论性知识,是用来解答“是什么”这一问题的,比如因特网的概念等。而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学习这一类知识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要通过记忆的方式来实现知识的吸收,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教学策略:
  1.采用“比喻”的方法
  由于陈述性知识是对理论知识内容的讲解,因此逻辑性较强,学生在实际理解的过程中难度较大,因此,以打比方的方式来进行讲解能够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要求教师要明确知识点的重心,确保打比方的对象能够满足原理的解释说明,比如:在讲解文件夹是什么这一理论时,教师可以将其比喻成抽屉,在整理和摆放东西时要将不同的物品放在不同的抽屉中,比如衣服、袜子等要分别置放于不同的抽屉中,而文件夹也是如此,以“我的文件夹”命名的文件夹,应该放在“我的文件夹”中。
  2.组织策略教学法
  指的是将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类整合,进而形成一种存在内在联系的整体,确保学生能够扎实的记住知识点,降低“死记硬背”的难度。在实际落实该策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知识间所存在的联系进行列表等,进而以融会贯穿的知识体系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与吸收;与此同时,教师要结合陈述性知识的实际特点,采用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方式,确保该方法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程序性知识
  这一类知识是解决”怎么办“这一问题的,也就是强调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这一类问题恰巧是中小学信息科技学科中的最主要教学内容,绝大分知识都属于程序性知识类别中。这一类知识的最终教学目标是要确保学生能够具备独立的实践应用能力,能够将理论灵活的应用到实践之中,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如下:
  1.尝试法
  在落实该类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进行示范指导是十分必要的,与此同时,同样需要学生的积极尝试,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PPT等进行相应视频的播放,学生在观看后进行模仿性的实践,在尝试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操作学习,这样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主动的去思考问题、通过问题的提出来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进而强化其实践的效果。也就是说以尝试性的方式来开展这一类知识的教学,学生能够通过自身主观积极性的发挥来实现对知识的自我建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确保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尝试实践活动之中。
  2.变式练习法
  指的是教师要实现练习内容的不断创新,要摒弃本本主义,避免采用题海战术来实现对学生能力的锻炼,而是要通过不同情景的创设来确保学生实现对知识的“活学活用”。如果一味的采用重复的练习,不仅学生会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同时学生也无法将知识有效的应用到实践之中,因此,将变式练习法进行完善应用,能够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真正的实现对知识的吸收与对技能的掌握。
  (三)策略性知识
  这一教学策略指的是将陈述性与程序性知识下的教学策略方法相结合,以谋求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一般情况下,该种方法通常都被应用在解决应用性问题上,通过对学生主观积极性的调动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使其在实践的过程中自觉的将理论融入其中,最终具备相应的能力素养。在具体实施该策略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的具体方法为:
  1.对比分析法
  这一方法的应用能够使学生在观察与分析的过程中实现对问题的认知与思考,进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并将其完善的应用于实践之中。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要求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的实际、恰到好处的落实对比分析方法,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与吸收知识内容。
  2.自我监控方法
  指的是实现对学生思维监控能力的培养,能够通过自身引导作用的发挥来使学生实现对自身的主观评价,进而通过自我调整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提问,使学生能够处于自我不断反思之中,进而确保学生在明确学习任务与目标的同时,不断的实现自我思想状态的调整,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总结:综上所述,基于知识分类下,中小学信息科技学科的教学应该以知识的具体分类特点来实现有针对性教学策略的落实。本文在分析当前中小学信息科技学科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为确保提升该学科教学质量与效率,分别针对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以及策略性知识的教学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际知识内容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接受能力特点等,采用恰到好处的教学方法来落实教学内容,进而从根本上提高该学科的教学质量,并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岳莎.基于知识管理的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模型的构建与实践[D].陕西师范大学,2014.
  [2]王丽蓉.基于知识分类的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4.
  [3]朱春霞.基于知识分类的信息科技教学实施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4,06:16-17.
  [4]黄宣红.区域提高小学信息科技“项目学习有效性”的教研活动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当前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的背景下,作为 经济的一项重要产业,现代汽车工业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带动了汽车维修技术日益向着专业化、自动化的轨道迈进。优质、高效的汽车维修技术不仅确保了汽车运行的安全、可靠,同时也减少了汽车的运行费用,促进了汽车工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本文结合汽车维修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专业化发展的未来趋势,对提高现代汽车维修技术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汽车维修技术;专
随着依法治统的不断深入,对统计数据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工业统计取数依据不准确,计算过程不规范都会造成数据偏差,甚至错误。面对路桥区工业各行业不同的生产过程、产品特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检测器(RI),对9种糖和五种糖醇进行了分离检测;另以对甲氧基苯胺和苯甲酰氯为衍生试剂,分别对糖和糖醇进行柱前衍生,使其接上紫外吸收基团,然后用紫外检测器(UV)进
建立人字槽径向气体动压润滑轴承的数学模型,采用局部积分有限差分法在不连续求解域内推导出气体润滑Reynolds方程的差分形式,通过求解获得轴承间隙内的气膜厚度、气膜压力、轴
摘 要:如今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出行质量需求的不断升级,以及交通建设中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人们对道路的安全性、舒适性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排水沥青路面(又称透水沥青路面)无疑成为实现安全、舒适性能的最佳选择。我国在本世纪初由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开始对沥青面层排水技术进行研究,在通过加强相关专业学科的交叉研究,特别是高分子材料与石油化工领域新技术与改性沥青路用性能技术需求的融合,交通部公路研究
工程造价管理是指遵循工程造价运动的客观规律和特点,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经济及法律等管理手段,研究和解决工程建设活动中的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技术与经济、经营与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