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催化剂在现代化学和化工生产占有重要地位.据统计,约有85%的化学反应需要使用催化剂.现在半数以上的化工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催化剂.
一、催化剂趣谈
催化剂被称为“化学世界的魔术师”.请看:氢和氧结合生成水,据说要一千亿年.如果加一点催化剂(铂、石棉),只听一声爆响,这个千亿年的变化过程,在一瞬间就完成了.现代科学对催化剂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弄清楚.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认为催化剂本身和反应物一起参加了化学反应,降低了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有些催化反应是由于形成了容易分解的“中间产物”,分解时催化剂恢复了原来的化学组成,原反应物就变成了生成物.有些催化反应是由于吸附作用,吸附作用仅能在催化剂表面最活泼,叫做活性中心的区域.活性中心的区域越大或越多,催化剂的活性就越强.仿生学家正在研究生物催化剂——酶.酶的催化作用要比一般催化剂高几万以至十万亿倍.不仅如此,更为可贵的是,它所要求的反应条件十分温和,无需强酸强碱或高温高压.利用无机酸作催化剂,使淀粉水解成葡萄糖,即使在加热条件下也要几个小时.可是,唾液中的淀粉酶在常温下就很快完成这个反应.这自然引起了仿生化学家的极大兴趣.化学模拟生物固氮,就是他们的一项重大研究成果.
二、催化剂的应用
例如,小红学习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下能很快放出氧气,同时明白了在这个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起到了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小红想:(1)过氧化氢在加热情况下是否也能放出氧气?(2)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常温下是否能很快放出氧气?请你根据实验内容、方案、现象、原因设计一些实验和小红同学一起揭示谜底.
由探究实验,能得到什么结论?(1)过氧化氢在加热情况下能放出氧气;(2)二氧化锰在加热情况下不能放出氧气;(3)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常温下能放出氧气.由以上探究实验和结论得出制取氧气另一组选择的药品是过氧
化氢和二氧化锰.
思考:二氧化锰本身在加热情况下不释放氧气,那么在加热过氧化氢溶液的反应中起什么作用呢?二氧化锰对双氧水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还有其他物质也能对双氧水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吗?
探索:学科小专家小明对“寻找双氧水分解产生氧气的新的催化剂”研究性实验,产生了极大的好奇与兴趣,想通过化学实验,进一步理解催化剂的概念.通过化学实验,寻找除二氧化锰以外的能分解双氧水的新催化剂.通过研究性实验,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态度.小明认为,研究方法及所需条件是可行的,主要运用实验法和综合法开展研究.小明已学过催化剂的概念及本实验研究的有关知识,实验所用到的仪器学生都在“活动与探究”中多次使用过,且熟练掌握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应该说小明具备了进行该实验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学校化学实验室能为学生提供有关的仪器药品,学校图书馆有供学生查找的文献资料,学生具有上网搜集和下载资料的能力.可以说为本研究提供的条件是充分的.
猜想与假设:学科小专家小明把班上同学分成四个小组,并确定了小组长.学生分组交流图书馆或网上搜集到的有关催化剂资料,并讨论提出猜想和假设.各研究小组提出的猜想归纳为:氧化镁、氧化铁、氧化铜可以作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依据是它们与二氧化锰一样,都属于金属氧化物,性质可能类似.
学科小专家小明:你们的猜想有创意,若把氧化镁、氧化铁和氧化铜作为我们寻找新催化剂的突破口,如何围绕催化剂的知识,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
设计方案,验证假设:实验1:验证该物质能否加快双氧水分解的速率.量取两份5 mL的双氧水分别放入A、B两支大试管中,向A试管中加入a g氧化铁(或氧化铜或氧化镁)粉末,观察比较A、B试管放出气体的速率.实验2:验证该物质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是否改变.向实验1的A试管残余物中,再加入少量双氧水,并插入带火星木条,如此反复多次实验,观察现象.实验3 :验证该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是否变化.待实验2完成后,将A试管中的残余物小心过滤,并将全部滤渣洗涤、干燥、称量,观察是否仍为a g.
收集证据,得出结论:学生根据所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通过实验观察发现:实验1中氧化铜和氧化铁都能加快双氧水的分解速率,但氧化镁不能.做实验2时,多次添加双氧水,并不断插入带火星木条都复燃.证明在反应前后氧化铜、氧化铁的化学性质并未改变.完成实验3后,有的小组发现反应前后氧化铜、氧化铁的质量增加了;有的小组发现氧化铜质量不变,但氧化铁质量却减少了.学科小专家小明:你们的发现让我很兴奋.请你们讨论一下,为什么在实验3中,各小组的实验结果不一样.有的小组认为,质量增大可能是因为氧化铜、氧化铁中含有水分并未完全干燥所致.而质量减少可能是因为有些氧化铜、氧化铁沾在滤纸、玻璃棒、蒸发皿等用品上.通过讨论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学生得出结论:氧化铜、氧化铁就是我们要寻找的能分解双氧水的新催化剂.学科小专家小刘:祝贺你们终于发现了双氧水分解的新催化剂──氧化铜和氧化铁.有的学生提出新问题:为什么作为双氧水分解催化剂的二氧化锰、氧化铁和氧化铜都含有氧元素?是否因为反应过程中它们所含的氧元素参加了反应转化为氧气,导致放出氧气的速率加快?学科小专家小明:这位同学提的问题很有深度,请同学们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如何证明它们的催化作用是否与氧有关.
提出新一轮的假设:学科代表小明:同学们经过交流讨论提出,若铁粉、铝粉、锌片、氯化铁、氯化铜可以作为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那么其催化作用与氧无关.学科代表小明把同学们分成两组:第一组,负责验证铁、铝、锌可作双氧水分解催化剂的假设.第二组,负责验证氯化铁、氯化铜可以作双氧水分解催化剂的假设.进行第二轮实验、验证新假设:根据第一轮实验的设计方案,进行实验,验证新一轮的假设.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新一轮的结论.小刚同学:我们组的实验表明,铁、铝、锌不能作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小芳同学:我们组的实验表明,氯化铜、氯化铁可以作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其催化作用与氧无关的假设成立.学科代表小明:真是太棒了,为你们感到骄傲.同学们还有其他猜想和假设吗?小晶同学:我在图书馆查资料发现,猪肝也可以作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我把猪肝带来了.我在网上搜集到,煮熟的马铃薯也可以作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马铃薯也准备好了.
我是柯南:小强同学:我在一本课外书中发现,红砖粉也可以作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我准备了一包红砖粉.学科代表小明:太好了!让我们继续来验证,猪肝、马铃薯、红砖粉是否也能作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进行第三轮实验,验证网上新发现.小涛同学:根据第一轮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网上新发现.表达交流,反思评价:小刚等同学:猪肝、煮熟的马铃薯、红砖的粉居然也能作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今天我亲身体验到化学实验是发现新物质的钥匙.小英同学:通过实验探索,我们发现了比二氧化锰更理想的催化剂,说明课本不是最权威的.小华同学:实验不要有太多顾虑,要尽量多作尝试.要与同学分工合作,才能得出最佳的效果.小杰同学:关于氧化铜的实验我反复做了三次,都没有明显的现象,便认为它不能作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了.刚才听同学说,稍加热效果就非常理想.这次让我学到了研究问题要从多个角度思考.小敏同学:我和同桌做了七种物质的实验,自以为做得很好,听了同学们的实验成果,才深感自己的不足,懂得实验要有创新精神.小庆同学:试题中的探索似乎轻而易举,但实验探索让我知道,会想并不代表会做,除了要有严密的方案,还要细心去完成.小专家小明:同学们的交流与评价太精彩了.今天我们不但发现了多种双氧水分解的新催化剂,而且懂得了,“要与同学分工合作”,“实验要有创新精神”,“课本不是最权威的”.我相信,你们明天交来的实验报告一定同样精彩.
一、催化剂趣谈
催化剂被称为“化学世界的魔术师”.请看:氢和氧结合生成水,据说要一千亿年.如果加一点催化剂(铂、石棉),只听一声爆响,这个千亿年的变化过程,在一瞬间就完成了.现代科学对催化剂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弄清楚.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认为催化剂本身和反应物一起参加了化学反应,降低了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有些催化反应是由于形成了容易分解的“中间产物”,分解时催化剂恢复了原来的化学组成,原反应物就变成了生成物.有些催化反应是由于吸附作用,吸附作用仅能在催化剂表面最活泼,叫做活性中心的区域.活性中心的区域越大或越多,催化剂的活性就越强.仿生学家正在研究生物催化剂——酶.酶的催化作用要比一般催化剂高几万以至十万亿倍.不仅如此,更为可贵的是,它所要求的反应条件十分温和,无需强酸强碱或高温高压.利用无机酸作催化剂,使淀粉水解成葡萄糖,即使在加热条件下也要几个小时.可是,唾液中的淀粉酶在常温下就很快完成这个反应.这自然引起了仿生化学家的极大兴趣.化学模拟生物固氮,就是他们的一项重大研究成果.
二、催化剂的应用
例如,小红学习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下能很快放出氧气,同时明白了在这个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起到了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小红想:(1)过氧化氢在加热情况下是否也能放出氧气?(2)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常温下是否能很快放出氧气?请你根据实验内容、方案、现象、原因设计一些实验和小红同学一起揭示谜底.
由探究实验,能得到什么结论?(1)过氧化氢在加热情况下能放出氧气;(2)二氧化锰在加热情况下不能放出氧气;(3)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常温下能放出氧气.由以上探究实验和结论得出制取氧气另一组选择的药品是过氧
化氢和二氧化锰.
思考:二氧化锰本身在加热情况下不释放氧气,那么在加热过氧化氢溶液的反应中起什么作用呢?二氧化锰对双氧水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还有其他物质也能对双氧水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吗?
探索:学科小专家小明对“寻找双氧水分解产生氧气的新的催化剂”研究性实验,产生了极大的好奇与兴趣,想通过化学实验,进一步理解催化剂的概念.通过化学实验,寻找除二氧化锰以外的能分解双氧水的新催化剂.通过研究性实验,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态度.小明认为,研究方法及所需条件是可行的,主要运用实验法和综合法开展研究.小明已学过催化剂的概念及本实验研究的有关知识,实验所用到的仪器学生都在“活动与探究”中多次使用过,且熟练掌握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应该说小明具备了进行该实验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学校化学实验室能为学生提供有关的仪器药品,学校图书馆有供学生查找的文献资料,学生具有上网搜集和下载资料的能力.可以说为本研究提供的条件是充分的.
猜想与假设:学科小专家小明把班上同学分成四个小组,并确定了小组长.学生分组交流图书馆或网上搜集到的有关催化剂资料,并讨论提出猜想和假设.各研究小组提出的猜想归纳为:氧化镁、氧化铁、氧化铜可以作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依据是它们与二氧化锰一样,都属于金属氧化物,性质可能类似.
学科小专家小明:你们的猜想有创意,若把氧化镁、氧化铁和氧化铜作为我们寻找新催化剂的突破口,如何围绕催化剂的知识,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
设计方案,验证假设:实验1:验证该物质能否加快双氧水分解的速率.量取两份5 mL的双氧水分别放入A、B两支大试管中,向A试管中加入a g氧化铁(或氧化铜或氧化镁)粉末,观察比较A、B试管放出气体的速率.实验2:验证该物质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是否改变.向实验1的A试管残余物中,再加入少量双氧水,并插入带火星木条,如此反复多次实验,观察现象.实验3 :验证该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是否变化.待实验2完成后,将A试管中的残余物小心过滤,并将全部滤渣洗涤、干燥、称量,观察是否仍为a g.
收集证据,得出结论:学生根据所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通过实验观察发现:实验1中氧化铜和氧化铁都能加快双氧水的分解速率,但氧化镁不能.做实验2时,多次添加双氧水,并不断插入带火星木条都复燃.证明在反应前后氧化铜、氧化铁的化学性质并未改变.完成实验3后,有的小组发现反应前后氧化铜、氧化铁的质量增加了;有的小组发现氧化铜质量不变,但氧化铁质量却减少了.学科小专家小明:你们的发现让我很兴奋.请你们讨论一下,为什么在实验3中,各小组的实验结果不一样.有的小组认为,质量增大可能是因为氧化铜、氧化铁中含有水分并未完全干燥所致.而质量减少可能是因为有些氧化铜、氧化铁沾在滤纸、玻璃棒、蒸发皿等用品上.通过讨论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学生得出结论:氧化铜、氧化铁就是我们要寻找的能分解双氧水的新催化剂.学科小专家小刘:祝贺你们终于发现了双氧水分解的新催化剂──氧化铜和氧化铁.有的学生提出新问题:为什么作为双氧水分解催化剂的二氧化锰、氧化铁和氧化铜都含有氧元素?是否因为反应过程中它们所含的氧元素参加了反应转化为氧气,导致放出氧气的速率加快?学科小专家小明:这位同学提的问题很有深度,请同学们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如何证明它们的催化作用是否与氧有关.
提出新一轮的假设:学科代表小明:同学们经过交流讨论提出,若铁粉、铝粉、锌片、氯化铁、氯化铜可以作为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那么其催化作用与氧无关.学科代表小明把同学们分成两组:第一组,负责验证铁、铝、锌可作双氧水分解催化剂的假设.第二组,负责验证氯化铁、氯化铜可以作双氧水分解催化剂的假设.进行第二轮实验、验证新假设:根据第一轮实验的设计方案,进行实验,验证新一轮的假设.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新一轮的结论.小刚同学:我们组的实验表明,铁、铝、锌不能作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小芳同学:我们组的实验表明,氯化铜、氯化铁可以作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其催化作用与氧无关的假设成立.学科代表小明:真是太棒了,为你们感到骄傲.同学们还有其他猜想和假设吗?小晶同学:我在图书馆查资料发现,猪肝也可以作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我把猪肝带来了.我在网上搜集到,煮熟的马铃薯也可以作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马铃薯也准备好了.
我是柯南:小强同学:我在一本课外书中发现,红砖粉也可以作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我准备了一包红砖粉.学科代表小明:太好了!让我们继续来验证,猪肝、马铃薯、红砖粉是否也能作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进行第三轮实验,验证网上新发现.小涛同学:根据第一轮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网上新发现.表达交流,反思评价:小刚等同学:猪肝、煮熟的马铃薯、红砖的粉居然也能作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今天我亲身体验到化学实验是发现新物质的钥匙.小英同学:通过实验探索,我们发现了比二氧化锰更理想的催化剂,说明课本不是最权威的.小华同学:实验不要有太多顾虑,要尽量多作尝试.要与同学分工合作,才能得出最佳的效果.小杰同学:关于氧化铜的实验我反复做了三次,都没有明显的现象,便认为它不能作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了.刚才听同学说,稍加热效果就非常理想.这次让我学到了研究问题要从多个角度思考.小敏同学:我和同桌做了七种物质的实验,自以为做得很好,听了同学们的实验成果,才深感自己的不足,懂得实验要有创新精神.小庆同学:试题中的探索似乎轻而易举,但实验探索让我知道,会想并不代表会做,除了要有严密的方案,还要细心去完成.小专家小明:同学们的交流与评价太精彩了.今天我们不但发现了多种双氧水分解的新催化剂,而且懂得了,“要与同学分工合作”,“实验要有创新精神”,“课本不是最权威的”.我相信,你们明天交来的实验报告一定同样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