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使我国小学基础教育的教学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语文教学中一直在强调“语文素养”,那么何为语文素养?其根本就是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的读写能力以及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的结合,阅读就是此修养中最基础的部分。因此,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做到尊重学生的阅读习惯,为学生创造一定的阅读条件,要多进行创新实践教学,尽量利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建立民主、实践的班级。
关键词:小学生;低年级;阅读教学
语文是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学科,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低年级学生通过学习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受其熏陶养成了优秀的道德品质,为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要积极对学生展开阅读课程教育,帮助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与阅读技巧,帮助其对外界事物正面认知与描述,对加强语文教学中基本的词语能力具有显著作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制订适合其发展的教学目标。例如,对一、二年级的学生,要制订以“学习默读、通过阅读识字”的教学目标;对三、四年级的学生,要注意“默读不发声”;五、六年级的学生要将阅读速度加快,还要注意保证阅读效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制订相应的阅读表,通过对表中内容的教学,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合理地制订教学计划,保证阅读教学的循序渐进[1]。
二、尊重学生的阅读习惯
每个人的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都不同,如在阅读教学时,一部分学生对自我要求较高,习惯认真、仔细地阅读,阅读速度就会慢;一部分学生对阅读速度很是在乎,因此看书速度极快;有的学生的共情性极强,在阅读时会与主人公共同经历“冒险”,可以提高习作能力;有的学生总结力较强,会在阅读后对文章整体总结。虽然每个学生的实际阅读习惯不同,但只要没有影响到教师的实际教学效果,就不需要干涉其阅读习惯。在对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步骤。例如,在阅读前要先了解作者的概況与文章背景;在遇到不认识的生僻字时要注意看注释,也可以翻字典;要根据阅读目的对文章精读或略读;在阅读过程中要对文章中较好的句子或词语记录积累。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如神话故事、叙事类文章等,在学生完成阅读后要对其提问,探讨文章中的大概内容以及文章的启迪作用。
三、创造阅读教学的条件
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有效增加学生的实际阅读量。例如,教师定期为学生组织阅读课堂,方便学生交流阅读内容,激发其阅读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可以交换书籍阅读,保证其阅读数量;阅读能力大致相同的学生在一起阅读,可以为其提供难度相同的书籍,使其探讨;将兴趣与能力相同的学生安排到一组,不仅能加强其阅读兴趣,还能使学生之间切磋学习。教师要充分利用阅读课堂的氛围,加深学生的阅读意识。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家中书籍带到学校来建立阅读角,阅读角的建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帮助学生增加阅读量。除此之外,教师还应使用班费为班级增添图书,扩大班级图书角的图书资源,并积极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帮助其增加文章积累量。因此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与能力,就要鼓励学生抓紧时间、抓住机会阅读,要坚持不懈地阅读,这样才能有效增加其阅读数量。
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的兴趣就是其第一任教师,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由于年龄较小、对周边事物充满了好奇。因此教师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阅读教育时,要注意培养其学习兴趣,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制订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首先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要让学生充分感受阅读的有趣性,进而提高其阅读积极性。例如,在讲解《小马过河》一课时,课文的故事性较强,文章故事情节也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兴趣爱好,大多数学生在阅读后还依然对其抱有兴趣,教师可以在教学完成后为学生推荐相关的文章。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公主》等,方便学生在课后阅读,要注意不要改变文章类型,以免影响其阅读兴趣,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并激发其阅读兴趣。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视频的方式,帮助学生将文章内容实体化,利用生动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促使课堂氛围生动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在讲解课文时刻意停顿,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2]。
五、勇于进行创新实践
教师在讲课时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并积极运用新型教学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生间可以小声讨论,这种方法能帮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提高思维能力,激发其创造性思维。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不断鼓励学生进行探讨,对产生的问题大胆提问,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思、多问、多想,转变原来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教师在面对学生的提问时,要给予正面的、积极的回答,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要在班级内部形成积极向上、勇于提问的良好氛围。在面对学生所提出的有意义问题时,可以组织学生一起讨论,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实现创新、民主、实践一体的小学课堂。
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快乐、享受阅读的成就感是每一位教师应做的,因此,要加强对小学低年级阅读课程的改革,帮助教师建立良好的阅读课堂。
参考文献:
[1]黄志军,王晓诚.国内外中小学阅读策略教学研究进展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20(6):76-80.
[2]钟少秀.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选文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20(2):108.
关键词:小学生;低年级;阅读教学
语文是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学科,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低年级学生通过学习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受其熏陶养成了优秀的道德品质,为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要积极对学生展开阅读课程教育,帮助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与阅读技巧,帮助其对外界事物正面认知与描述,对加强语文教学中基本的词语能力具有显著作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制订适合其发展的教学目标。例如,对一、二年级的学生,要制订以“学习默读、通过阅读识字”的教学目标;对三、四年级的学生,要注意“默读不发声”;五、六年级的学生要将阅读速度加快,还要注意保证阅读效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制订相应的阅读表,通过对表中内容的教学,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合理地制订教学计划,保证阅读教学的循序渐进[1]。
二、尊重学生的阅读习惯
每个人的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都不同,如在阅读教学时,一部分学生对自我要求较高,习惯认真、仔细地阅读,阅读速度就会慢;一部分学生对阅读速度很是在乎,因此看书速度极快;有的学生的共情性极强,在阅读时会与主人公共同经历“冒险”,可以提高习作能力;有的学生总结力较强,会在阅读后对文章整体总结。虽然每个学生的实际阅读习惯不同,但只要没有影响到教师的实际教学效果,就不需要干涉其阅读习惯。在对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步骤。例如,在阅读前要先了解作者的概況与文章背景;在遇到不认识的生僻字时要注意看注释,也可以翻字典;要根据阅读目的对文章精读或略读;在阅读过程中要对文章中较好的句子或词语记录积累。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如神话故事、叙事类文章等,在学生完成阅读后要对其提问,探讨文章中的大概内容以及文章的启迪作用。
三、创造阅读教学的条件
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有效增加学生的实际阅读量。例如,教师定期为学生组织阅读课堂,方便学生交流阅读内容,激发其阅读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可以交换书籍阅读,保证其阅读数量;阅读能力大致相同的学生在一起阅读,可以为其提供难度相同的书籍,使其探讨;将兴趣与能力相同的学生安排到一组,不仅能加强其阅读兴趣,还能使学生之间切磋学习。教师要充分利用阅读课堂的氛围,加深学生的阅读意识。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家中书籍带到学校来建立阅读角,阅读角的建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帮助学生增加阅读量。除此之外,教师还应使用班费为班级增添图书,扩大班级图书角的图书资源,并积极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帮助其增加文章积累量。因此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与能力,就要鼓励学生抓紧时间、抓住机会阅读,要坚持不懈地阅读,这样才能有效增加其阅读数量。
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的兴趣就是其第一任教师,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由于年龄较小、对周边事物充满了好奇。因此教师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阅读教育时,要注意培养其学习兴趣,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制订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首先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要让学生充分感受阅读的有趣性,进而提高其阅读积极性。例如,在讲解《小马过河》一课时,课文的故事性较强,文章故事情节也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兴趣爱好,大多数学生在阅读后还依然对其抱有兴趣,教师可以在教学完成后为学生推荐相关的文章。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公主》等,方便学生在课后阅读,要注意不要改变文章类型,以免影响其阅读兴趣,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并激发其阅读兴趣。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视频的方式,帮助学生将文章内容实体化,利用生动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促使课堂氛围生动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在讲解课文时刻意停顿,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2]。
五、勇于进行创新实践
教师在讲课时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并积极运用新型教学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生间可以小声讨论,这种方法能帮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提高思维能力,激发其创造性思维。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不断鼓励学生进行探讨,对产生的问题大胆提问,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思、多问、多想,转变原来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教师在面对学生的提问时,要给予正面的、积极的回答,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要在班级内部形成积极向上、勇于提问的良好氛围。在面对学生所提出的有意义问题时,可以组织学生一起讨论,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实现创新、民主、实践一体的小学课堂。
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快乐、享受阅读的成就感是每一位教师应做的,因此,要加强对小学低年级阅读课程的改革,帮助教师建立良好的阅读课堂。
参考文献:
[1]黄志军,王晓诚.国内外中小学阅读策略教学研究进展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20(6):76-80.
[2]钟少秀.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选文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2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