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注重审美教育

来源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11654451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作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关键词】初中语文;审美教育;培养情操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1)06-0072-01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尊重和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本思想与地位,充分利用、挖掘初中语文课程中的美育资源,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开展审美教育,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的目的。
   一、学习优美语言开展美育
   初中语文课文很多是名家名篇,其语言以一种音乐美、绘画美感染着读者。如莫怀戚的《散步》一文,纵观全篇,无生僻华丽之词,无佶屈聱牙之句,细细读来,却韵味在其中。“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样。”“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儿子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三个句子看起来熟悉的字眼很多:无非就是“我的话”“她的话”“前面”“后面”“妈妈”“儿子”,但读来却令人感受到:母子爱的深沉,家庭和睦温馨。朱自清的《春》中:“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语言优美,形象生动,令人感受到浓郁的春天气息。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写了从杭州附近的富阳到桐庐航行时所见沿江的山水奇景。欣赏此文时,越读越觉得自己身心进入那“风烟俱尽,天山共色”,“天下独绝”的自然美景之中。
   语言的美感除了准确、生动、形象外,还有一种含蓄美和哲理性。如宗璞《紫藤萝瀑布》中的“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朵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质朴的文字中蕴藏着人生的哲理,启迪人们珍惜生命、拥抱生命,以乐观积极的态度汇入生命的长河中去,高奏讴歌生命、焕发活力的交响乐。
   二、发掘优美意境开展美育
   初中语文作品中的意境,是指弥漫在课本文章中的一种情绪,一种情调,一种趣味,一种氛围。在这种意境里,有着生动、具体的形象,渗透着强烈浓郁的韵味,渲染着隽永深刻的思想感情。
   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以饱满的激情挖掘出教材中美的意蕴,令学生置身到优美的艺术境界中去。如,梁衡的《夏》一文,作者用热情洋溢的语言描绘了夏日里大自然的景象和人们生活、劳作的情状: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林带上的淡淡绿烟、蝉儿的叫声、火红的太阳、翻滚的麦浪、浮动的热风……把读者带入一种美好的意境中。《济南的冬天》描绘了济南冬天的三个美丽画面:小山摇篮图、雪后山色图、空灵水晶图。可借助幻灯片展示三幅符合课文描述的济南冬季山水景致的图片,让学生选用课文中合适的词语进行解说,这样直观形象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会意、入境,感悟到文章所营造的美丽境界。鲁迅的《社戏》则仿佛把我们带进了赵庄,“看见台上有一个黑的长胡子的,背上插着四张旗,捏着长枪和一群赤膊的人正在打仗。”月光明亮地照耀着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是一种江南水乡的温馨美、亲切美、和谐美。
   特别是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古今诗歌,均有意境美,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教材。如:李白《峨眉山月歌》的“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徐志摩《再别康桥》的“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毛泽东《沁园春·雪》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和“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等诗词句,都是一幅幅极妙的水彩画,具有深邃的意境美。把学生带进这样美妙的画卷中去,他们的心灵自然会更加纯洁、真实、美丽。
   三、巧用优美情感开展美育
   优秀的作品,都包含着浓烈的审美情感。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抓住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的特点,使学生潜移默化地进入作品的感情世界,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许多写人记事的记叙文,都蕴含着人物心灵的美,闪耀着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伟业的光辉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崇高精神。《谁是最可爱的人》热情地讴歌了志愿军战士伟大而崇高的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精神;《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有力地表现了竺可桢同志献身科学的精神和严谨治学的态度;《闻一多的说和做》闪烁着闻一多先生忧国爱国,追求光明,崇尚正义,向往自由和平,反对独裁的精神品质;《音乐巨人贝多芬》展现了贝多芬敢于扼住命运的咽喉,不屈服于命运的巨人形象。这些人物的音容笑貌、一言一行构成了一个个完美的形象,深刻印在学生的心灵中,这些高大的形象应当成为当代青少年崇拜的偶像和学习的榜样。孟郊的《游子吟》中慈母深沉的爱,会让学生感受到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崇高、最圣洁的爱,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应发奋努力,用最好的行动回报母爱!
   综上所述,语文美育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运用,语言文字是营造优美意境的材料,优美意境是成功地进行情感传递的必要外部环境。几方面的有机结合,就会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地使人情感受到教育、心灵受到美化、精神受到陶冶,从而培养学生完美的心理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隆 华,《中国语文教育史纲》.湖南师大出版社,1991。
  [3]张 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倪文锦,《语文教育原理》.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
  [5]王尚文,《语感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并探讨围产期孕妇保健工作中的孕期营养指导价值.方法:2019年4月至2020年9月,对76例我院收入的围产期孕妇随机分组,即:38例对照组,38例观察组,2组孕妇分别给予常规
目的:探讨将牙周牙髓联合治疗,与单纯牙周治疗应用于重度牙周炎患者治疗中的远期疗效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中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间接收的80例重度牙周炎患者的
目的:分析早产儿呼吸衰竭中二种无创通气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随机筛选我医院接收的60例早产伴呼吸衰竭患儿,将所有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方式分成两组进行治疗研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