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患儿心理行为问题及家庭功能特征研究

来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儿的心理行为问题及家庭功能特征。

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12年6~12月在北京市4家、唐山市4家三级甲等医院内就诊的白血病等恶性肿瘤患儿的母亲或父亲24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和Feetharn家庭功能量表(Feetham Family Functioning Survey,FFFS)进行调查。

结果

恶性肿瘤患儿的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5.4%,高于国内常模(12.97%)(P<0.05);患儿的FFFS总均分[(1.41±0.75)分]、家庭与社会关系[(2.21±1.08)分]和家庭与个体关系[(1.25±0.89)分]高于正常儿童家庭(P<0.05);患儿为男孩、患病时间>3年、家庭与个体关系低下的患儿容易发生心理行为问题(P<0.05)。

结论

恶性肿瘤患儿的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较高,家庭功能低于正常家庭,医护人员应积极协助患儿父母改善家庭功能,促进恶性肿瘤患儿的心理行为健康。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研究失语症患者静息态脑活动的低频振幅变化及其与失语商的相关性,以探讨失语症的发生及恢复机制。方法采用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算法的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 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 functional MRI,BOLD-fMRI)技术,运用西门子3.0T磁共振仪对12例
目的通过母鼠孕前慢性应激抑郁模型探讨母鼠及其子代行为学和海马区神经元再生的变化。方法取2月龄性成熟期的雌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21 d慢性应激之后,使大鼠生产繁殖,分别取哺乳后母鼠、2月龄的子鼠进行行为学实验,取2月龄子鼠脑组织制作冰冻切片,用BrdU标记法检测子代鼠大脑海马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结果①开场实验:母鼠哺乳期过后应激+妊娠组[(720.52±238.99)cm]、
目的比较青年与老龄昆明小鼠焦虑动物模型结构维度的不同。方法青年与老龄雄性昆明小鼠依次进行旷场实验(open field test,OFT)、高架十字迷宫实验(elevated plus maze,EPM)和明暗箱实验(light/dark box,LDB),实验间隔1周,摄像系统记录5 min的行为变化,实验参数包括:OFT中央区停留时间百分率、中央区水平运动百分率(Ccross%)、总水平运动(
目的观察口腔颌面部畸形患者术前术后自我效能感及体像变化的情况。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中文版及体像障碍自评量表(SSBI),对183名口腔颌面部畸形患者及200例对照组进行测量,应用间隔尺度的态度测量方法对受术者术后满意度进行评分,对术前、术后GSES与SSBI评分、术后满意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患者组GSES评分[(26.79±5.26)分]低于对照组[(29.69±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