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中如何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来源 :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1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一个人对某 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既是反映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为众多教师不懈追求、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浅谈几点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体会。
  一、讲究开头,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甚至成为催眠曲,因此必须讲究开头艺术。要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如我在认真分析教材第1课《历史告诉我们什么》时,通过认真分析教材内容和结合当前形势的特点后认为:这 一课首先要告诉学生如何做人的道理以及应做怎样的人。所以讲这一课时,我这样开头:“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或读过许多历史故事,看谁能讲出秦始皇、曹操、秦桧、刘胡兰分别是什么时期的人物?他们是怎样的人 ?”这一问题的提出,顿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不少学生七嘴八舌在议论。我先后叫了几个学生来回答,但他们的答案都不够准确。这时,我先指出以上人物分别属于那个时期。进而激励学生:“我们学习了历史,就应懂得怎样做人。我们应当做象刘胡兰那样的人,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气节,将来才能为建设祖国多作贡献。”这样的开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讲好插图,引发兴趣
  新编历史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插图多,直观性强,形象生动。讲好课文中的有关插图,对引发学生兴趣,增进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记忆,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但在教学中,由于插图很多,限于课时, 教师不可能每图都讲,只能根据教材要求和讲课需要选择讲解。有些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插图如果没有向学 生讲解,就会使学生似懂非懂或一知半解。经过教师讲解,既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知识 。如第8课《战国七雄》中的《商鞅舌战图》。因为“商鞅变法”是这一课的重点。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 ,是通过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各国的变法或改革来实现的。讲好《商鞅舌战图》,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商鞅作为 改革家的气魄和才华,又可让学生懂得改革的不易和改革又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提高学生对商鞅 变法带来的历史作用,即“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的认识,也为以后理解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打下基础。为起到这 个作用,我在讲课时,让学生看《商鞅舌战图》的同时向学生讲解:“图中就是当时商鞅舌战大臣的情景。中 间席地而坐的是秦孝公。商鞅,这个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正在跟反变法的大臣辨论。你看他手拿竹简,引经据典,振振有词。他说:只要对国家有利,对百姓方便,就不必效法古代。他响亮地喊出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变法口号。坐在他对面的是两个保守派大臣甘龙和杜贽,被商鞅驳得张口结舌,坐不安席。这一场历史性大辩论,最后由秦孝公作决定:他说:“商鞅说得对,就按商鞅说的去办”。在讲述这个故事的过程中,学生全被吸引往了,达到了引发学生兴趣的效果。
  三、巧设疑问,以疑激趣
  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把它摆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后激励他们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学生找到“又一村”后,就会产生一种快感。这种快感又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我在讲授第19课《昌盛的秦汉文化》第一目 “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地认识到我国发明的造纸术对人类文化的发展所 起的巨大作用和对世界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时,我作了这样的设计,我先提问:“同学们都知道,纸在人们日 常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哪个同学能够说出首先发明纸的国家和时间?”当学生作出“中国”和“西汉 前期”的正确答案后,我又提出第二个问题:“有谁知道我国在纸发明以前用什么作书写材料?”有同学回答 “龟甲、竹木简或帛”后,我简要向学生介绍在纸张发明前我国书写材料的变革:殷商-主要是龟甲和兽骨, 也有铜器和玉石器;西周-主要是铜器;春秋-竹木简盛行,并开始用帛书写;东汉-竹木简和帛仍是重要的 书写材料。继而我又提出第三个问题:“与纸相比,竹木简和帛的缺点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竹木简太笨 重,帛的价格昂贵”后,我指导学生看彩图27“汉代木简,”指出这就是汉代以前的书。看到这种用绳子串 木简做成的书,引发了学生很大的兴趣,这时我又加上一句话:“要是你们的书包里的学习材料还是木简的话 ,该有多少木简?会有多重?”学生听后,情不自禁地议论纷纷,都感到纸的发明太伟大了。我紧接着提出第 四个问题:“西汉发明了纸,为什么东汉蔡伦又要改进造纸术?”由于课文中没有涉及这个问题,学生的回答 很难准确,而这个问题又是必须了解的。我告诉学生:“在蔡伦之前造的纸质量差,易脆裂,厚薄不一,急需 改进。”我又指着《蔡伦》图说:“东汉宦官蔡伦在公元105年改进了造纸,造纸原料请同学们在书中找出 。”这样一环扣一环的设疑解难,把学生引向似如柳暗花明又一村中的“又一村”的境地,这样既激发了兴趣 ,又掌握了知识,也更好地理解了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的伟大意义。
  四、创设情境,以情求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坚持情感教育 ,即在教学中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有吸引力的环境,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学生在感情上受震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这是很重要的。如在讲第18 课《两汉经营西域和对外关系》一课时,我告诉学生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为了联络大月氏,东西夹 击匈奴。在讲到张骞带着100多人刚走出汉朝边境,就被匈奴兵抓住时,学生为张骞的安危担忧;当听到匈奴人想让张骞投降,把他拘留了十几年,而张骞始终保持汉节,忠于祖国时,学生被张骞临危不惧,忠心报国 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继而听到张骞终于找到悔会逃出时,学生又为之欢欣鼓舞;当再次得知张骞历尽千难万险,从大月氏返回汉朝的途中又被匈奴人捉住并扣留一年时,学生又一次为张骞的命运担忧;当知道张骞好不容易在经受13年的磨难之后,终于和另一个人回到了长安时,学生的高兴之情溢于言表。对这个故事具体情节的生动描述,不但使学生产生了极大兴趣,尤如身临其境,为张骞的命运时忧时喜,同时又加深了对张骞 这个历史人物的了解,深深地被张骞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这时我又强调张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探险家和外交家。在他二出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得到频繁的交流,并为后来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使新疆地区正式归于中央政权的统治之下和开辟“丝绸之路”打下了坚定的基础。这样以情感人的教学,使学生对 张骞在历史上作出的重大贡献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就能更好地回答课文中提出的“张骞对我国历史上作出了什么贡献”的思考题。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方法和途径还很多,如巧讲典故,以奇引趣;精读诗词,以诗牵趣;编写歌谣,以歌导趣;设置图表,以图增趣等等,只要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就一定能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化繁为简,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在充满兴趣的教学中,既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又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真正达到学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的。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基层气象台站气象仪器的监测水平也越来越高,但实践中应当注意对其进行有效的维护和管理。本文将对基层台站气象仪器和相关设备的技术保障及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有效的管理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基层气象台站 气象仪器 维护与管理 研究  科学技术的进步带动了基层气象台站的发展,但同时气象仪器的维护与管理将成为我
期刊
[摘 要]:混凝土裂缝直接影响着水利工程的外观和耐久性,应给予高度重视。本文分析了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并从多个角度提出了系统的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 混凝土 裂缝 施工  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开裂会使混凝土内部的钢筋材料产生腐蚀,降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耐久性和使用寿命,甚至会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在水利工程中,应对混凝土的裂缝产生原因进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气象预报取得了较大程度上的进步,为人民的出行方便做出了突出贡献。尤其是近几年来,气象预报地面信息化处理技术的应用,极大的促进了气象预报工作效率的提高。本文主要针对气象预报地面信息化处理技术进行研究与分析,首先对地面测报业务软件进行一定程度的结合,有效运用其中的格式审核、文件维护等方法,对相关技术进行了一定的介绍。在此基础之上,还对人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阅读的研究和实践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展开的,其基本做法是就语文教学中某一阅读素材相关的主题,搜寻更多的材料加以整理、阅读,进而加深对课堂阅读素材的理解,并通过这一开放的过程,使学生直接接触更多的阅读材料开展阅读实践,以期对语文素养的形成起到积
期刊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已成为“三农”的主题,随着国家为推进桑蚕产业发展,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农民增收,财政增收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一、种桑养蚕市场前景良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享受纯天然织品的消费族越来越多,据有关信息资料表明:目前国际市场上人们对生丝的需求每年按2%的速度在增长,而世界蚕茧贸易价格将会越来越高。  二、地理、气候资源得天独厚  务川县
期刊
在对初中生的德育教育中,政治课的地位是至关重要、不可替代的。初中的政治课能够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观察社会、分析问题、选择人生道路以及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提高初中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使其成为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公民。然而初中的政治课有一定的理论深度,长期以来,由于课堂教学缺乏情感因素,脱离学生实际,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为了提高初中政
期刊
一、差异教学的定义  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美国学者汤姆林森指出:“差异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将学生个别差异视为教学的组成要素,教学从学生不同的准备水平、兴趣和风格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过程与结果,最终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的必要性  1、学生差异的客观性  教学实
期刊
[摘 要]:《建筑构造》这门课程是中职学校建筑学专业学生的基础必修课,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本文通过分析建筑构造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以期获得一些有效的影响。  [关键词]:建筑构造 问题 意见  《建筑构造》既是中职学生建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又是一门后继专业课的基础课。而作为中职的学生,他们在实际的学习中,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加要提高职业技能,要活学活用,
期刊
[关键词]:复采矿井 掘进工艺 顶板 支护方式  大同煤矿集团华盛虎峰煤业有限公司位于山西省河津市下化乡南桑峪村北部,为资源整合复采矿井。其井田位于河东煤田南部乡宁矿区西南端,主采2#煤层、10#煤层。现只开采2#煤层,该煤层原始厚度4.6~6.30m,平均5.45m。本井田2#煤层已巷采30余年,中上分层古巷密如蛛网,均为巷采采空区,直接顶大部分已垮落;下分层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给掘进造
期刊
[摘 要]: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习兴趣与教学质量是息息相关的,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改变教学方式,比如可以采取课外活动或者电脑教课等形式,而小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和自己检测问题。本文主要简述了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质量 方法 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的语文即是所有课程的根本,也是整个小学教学的
期刊